第九十六章 盖棺定论

除了人事任免以外,秦谊还是做了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就是梳理了一下自从何进被杀以来的大汉帝国这五年间的政治风潮,对某些人物进行盖棺定论,形成东汉版关于何进被杀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当然期间也少不了秦谊自己的一些私货。

第一是何进被杀一事。

由于何进是秦谊曾经的上司,秦谊从临时工转成正式工都是何进特批的,何进的孙子何晏现在都养在秦谊家中,所以这次决议对何进的评价高了那么一点儿。

大将军何进曾经与张让、赵忠为代表的十常侍阉寺集团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只是在叛徒何苗的作梗之下,才没能得手。最终也是何苗利欲熏心,想要代替何进执掌朝廷大权,这才与十常侍进行勾结,谋害了大将军何进。

何苗虽然的确是不支持何进诛杀宦官,但也没有参与到宦官们的阴谋之中。只恨他生了一个坑爹货,让秦谊带人把他家给屠了。既然这个样子,何苗是别想平凡了,他就老老实实成为杀害何进的罪魁祸首吧。

第二是董卓进京一事。

董卓固然是有狼子野心的,但这个时候还不显眼,他还是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大汉忠良的形象。

一切都是当朝太傅袁隗的错,袁隗利欲熏心,想要执掌朝政,并且认为“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话是指能取代汉朝的人,是一个路中高达的人,契合自家侄子袁术的表字。

于是袁隗一方面安排自己的两个侄子袁绍和袁术在何进和宦官之间拱火,譬如说袁绍打着何进的旗号,命令州郡逮捕十常侍的亲属入狱,最终引起了十常侍铤而走险。另外一方面袁隗有调动自己曾经属吏董卓进京,试图利用董卓的军力压服朝廷禁军,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过玩火者必自焚,袁隗这个野心家最终将一切都玩砸了,为人作嫁,自己也被董卓处死。

第三就是董卓执政一事。

董卓这个暴虐的魔王,秦谊就是靠反对他刷了一大波声望,必须要批倒批臭。

第四就是王允执政一事。

秦谊本人是极其看不上王允的,认为他是三七开,功三过七。但是这个是绝对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因为王允对秦谊是有大恩的。

秦谊一个并州雁门小豪强,为啥能够在何进府中做临时工,是因为王允的举荐。在文和乱武之后,王允被杀,死前也是托王凌捎给太原士族一番话,让他们支持秦谊。秦谊能够迅速整合太原,也是和得到了王允这点儿政治遗产有关。

现在秦谊所依靠的基本盘太原士族,也是都和祁县王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公与私,秦谊都不应该贬低王允。

最终王允因为嫉恶如仇,错误的估计了朝廷形势,低估了以李傕为首的董卓余孽的凶残和狡猾,酿成了一场人间惨剧。这是因为王允的不成熟而走得一段弯路,但这无损王允作为汉室忠臣的伟大形象。

在秦谊的主持之下,汉室朝廷马上派出以王允侄子王凌为主的治丧委员会,趁着李郭快要完蛋的机会,前往长安迎接王允的遗体,准备送回王允的祁县老家,改用隆重的殡礼重新安葬王允。除此以外,秦谊又封王允的孙子王黑为安乐亭侯,食邑三百户。

这么一套行动安排下来,总算是给王允盖棺定论,让他以一个更加体面的形象留在史书中。

第五就是李傕郭汜执政一事。

作为董卓反贼集团的骨干,李傕郭汜在董卓授首之后,不思悔改,而是利用欺骗、胁迫等手段,逼迫忠于朝廷的凉州军将士反攻长安,断送了大汉王朝的复兴进程。

接下来李傕郭汜的倒行逆施,比董卓更甚,造成了关中地区的战乱,以及大量人口的损失,可以说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反人类罪。

至于其他的西凉军将领,则很多其实都是朝廷的栋梁之才,像是光禄大夫贾诩、镇远将军段煨等都是尽忠于汉室的大忠臣,而张济(在刘协东归一事上,张济一开始是出了力的,只不过因为和杨奉、董承不和才改为支持李傕郭汜)这样的,也是有难言之隐,予以赦免。秦谊已经把橄榄枝抛了出去,就是不知道贾诩、段煨、张济等人怎么接了。

至于李傕、郭汜,那是必须死的,现在汉室朝廷号召关中诸将齐心协力,绝不放过李郭二人。估计在各路诸侯的围攻之下,李郭二人活不了多久的。

第六就是袁绍割据冀州一事。

历史上曹老板迎接汉献帝是发生在两年后,刚刚平定兖州之乱,徐州的刘备、吕布还没有摆平,袁术还赖在豫州不走,张绣占据宛城也是严重威胁许都的安全。

当时曹老板还没有和袁绍撕破脸皮的勇气,最后只能一方面以天子名义谴责袁绍,打击其气焰,另一方面将大将军让予袁绍,稳定大敌。

秦谊也很想用这个手段来对付袁绍,再缓一下,只是局势发展到了这个地步,秦谊与袁绍之间的矛盾终于掩盖不住了。

就在秦谊迎接刘协东归的同时,出使公孙瓒的徐庶也是费尽与公孙瓒签订了一个共同针对袁绍的盟约。

虽然对秦谊悼念刘虞的事情极度不满,但是在合作一事上秦谊的确是表示出了极大的诚意,给公孙瓒了一大笔军资,还许诺提供一定程度的军事支持,最重要的是秦谊对冀州的土地没有任何的要求,愿意承认公孙瓒统治冀州和幽州——在秦谊看来公孙瓒根本没有吃下冀州的能力,就把这个当成了空气筹码。

而公孙瓒虽然对秦谊极度不爽,但是袁绍也是给了他极大的压力,随着袁绍部也是开始使用马具骑兵,在麴义和河北四庭柱等猛将的带领之下,袁绍军的战斗力也是直线上升,让公孙瓒的仗也是越来越难打。

再加上杀害刘虞后,公孙瓒的幽州后方也是极度不稳,需要秦谊提供的这笔支援。

最终秦谊和公孙瓒的合约谈成了,前者需要公孙瓒托住袁绍好猥琐发育,后者则需要秦谊提供资源暴兵打一波。

不只如此,秦谊部整年虽然没有大动作,但是在常山郡,却是也是配合着公孙瓒对袁绍发动过几次小规模的战斗,双方忽有胜负。 ωωω ★ttKan ★¢O

秦谊和袁绍之间已经正式撕破脸皮,更不用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秦谊部伪装成黑山军,反复偷袭破坏袁绍后方的事情终于被袁绍方察觉。等袁绍摆平公孙瓒,甚至只是把公孙瓒赶回幽州之后,可能便向秦谊开战了。

在这种情况下,秦谊也不和袁绍客气了,直接一把逆贼的帽子扣了上去,例数了袁绍的几大罪状。

和那些动不动弄出几十条大罪的檄文不同,雒阳朝廷对袁绍的指责,仅仅集中在他在何进被杀一事中扮演的搅屎棍角色上面,以及后来袁绍谋立刘虞一事蓄意制造两个中央的大逆不道,把袁绍描述成一个处心积虑扰乱天下的野心家。

至此,大汉帝国已经被秦谊变得面目全非起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知道将碾向何处。

——我是大汉帝国的历史又掀开新一页的分界线——

谊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季汉书·秦谊传》

第七十八章 心腹第五章 马上对2第七章 出来进去第四章 马上对1第二十三章 统一战线2第五十一章 五德终始第七章 偶遇网红第六十九章 烈女第二十九章 众望所归第十章 洋垃圾第八十七章 截胡第十八章 天下第一名士第三十七章 劝进第七十四章 鸿鹄之志第五十八章 善后第六十二章 影响第十五章 彻查到底第十章 幸福的烦恼第二十八章 修长城第五十九章 打死友军除内患第三十六章 荆州分裂第七十三章 传承第三十八章 出山第十四章 叔侄第四十五章 出使第二十九章 众望所归第八章 忠义无双郭公则第七章 偶遇网红第六章 观战第九十四章 我真是忠臣第五十八章 汝妻子吾养之第九章 对质第九章 王八之气第二十章 太原名医第三十三章 火上烤第八十二章 一本神奇的书第三十三章 把佯攻当主攻打第七十八章 政变第六十二章 影响第四十九章 量产型宗室女第十五章 玺之郎的末路第七十七章 合肥第四十二章 术爸出击第五章 百科秦谊词条3第八十九章 河东儿声第四十九章 控制使用第四十一章 西进第四十六章 给世家发福利第三章 新雒阳城第三十章 对峙第二十七章 融合第四十七章 弃暗投明第五十章 带节奏第三十八章 这是难为我胖虎第八十五章 天上掉下个蔡姐姐第十六章 劫收第二十二章 三个臭皮匠第三十一章 积德第五十一章 玩票大的第六十三章 折中第二十六章 越人永不为奴第五十四章 捧杀第四十三章 收编河内第五章 战荥阳第五十三章 冀州贵妇的最后下落第四十章 菊花残第五十六章 独走第八章 不约而同第二十四章 统一战线3第三十九章 真名士第二章 刘秀?第六十二章 未亡人第四十三章 黄雀在后第六十二章 未亡人第七十三章 登陆第二十六章 王粲服了第六十八章 重任第三十四章 爱子情深第三十四章 滇乱第三十五章 宣判死刑第六十二章 家门不幸第五章 马上对2第三十九章 无间道第五十二章 重中之重第四十二章 辛皇后第六十八章 决战第一百零三章 退路第九十四章 我真是忠臣第三章 守江必守淮第二十四章 王府君,你怎么还不死?第七十一章 与虎谋皮第二十七章 死得不冤第十七章 饥荒的机遇第二十九章 胡毋班的自救第七十四章 鸿鹄之志第五十三章 阵前数语第六十五章 家庭会议第五十二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第四章 赦免第二十章 太原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