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总) 张机四奇
第三部
第二十章(总第一百一十四章)、张机四奇
马宇得到张机张仲景,完全是个意外的收获。马宇得报张机在蓝田文家沟给人治病,立即和卫觊以及三百亲兵快马直奔文家沟。看着马宇着急的样子,一路上卫觊也被气氛感染的很紧张气喘吁吁的问道:“主公,何至于急促如此?”
马宇解释道:“我闻张机张仲景乃是当代名医,我们非常需要一个名医,带动我们的郎中以及医疗水平,否则我们的郎中水平无法提高,整体医疗水平低下,这会影响我们伤员的恢复,影响靖勇军的战斗力,甚至会影响大汉万千民众的健康,因此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赶到文家沟,争取将他留在长安。”
一路快马加鞭,很快就到文家沟。马宇令将文家沟悄悄的包围,然后和卫觊、李登等人进村。见一老者,李登上前问讯道:“请问老丈,这里有一位名医在村子里吗?”
老者道:“你们从哪里来?有什么事?找什么名医?”
李登客气道:“我们从长安来,找张圣医有急事相商。”
老者看了看李登,又看了看马宇等人说道:“张圣医我们不知道,前几日我们这来了个姓张的郎中,态度温和,医疗手段高明,这几天一直都在我们这里,给村民免费看病,已经治好了十来人的多年痼疾。”见马宇、李登等人跑的浑身是汗,以为是家里有急重病人待救治,指着远处的一草房小院道:“他现正在那边第三家给人接生,你们再着急也要稍等一下,千万不要影响接生。”
李登道:“老丈放心,我们绝不会打扰张圣医,待他闲下来了,我们再与他相商。”
。。。。。
李登在前,马宇和卫觊走进这家小院子,见房门打开,厨房烧着两大锅开水,咕嘟咕嘟的翻腾冒着热气,里外都在忙乱之中,家人出来进去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根本没人理他们。李登悄声询问,回答道孕妇怀胎满月正在生产,却是难产,张仲景和接生婆进产房近一个多时辰了,还没生下来。古代的时候,由于医疗科技较为落后,生孩子就是一道鬼门关,尤其是难产,即使在后世也是常见的,在没有剖腹产的时候,处理难产非常棘手。张仲景是个全面的医生,对伤寒杂症以及各种疾病都非常在行,但对于妇科接触的相对要少一点。马宇见一老妇从内室出来,满头大汗累得不行,急上前扶她坐下,询问起情况如何。老妇是请来的接生婆,见马宇问以为是产妇的亲属,回道:“我们两个接生婆看来是不行了,现在张圣医来了,他比我是强多了,看他还有没有什么办法吧,现在是产道窄小,孩子出不来。”
马宇边说边比划道:“趁着产妇还有力气,可以试一试这个办法,找一个布单拧成绳子,或找一横木搭在高处,让产妇拉着布单或者横木,身体吊起来后,再双腿微屈,可让产道舒张,宝宝就容易生产了,但要注意大人和孩子不要摔着了。”马宇想起在后世的时候,有一次与在市医院妇产科工作的舅妈聊天,舅妈说起过古代遇到难产时的解决办法。
“是吗?嗯,也许这是个好办法,我马上告诉张圣医去。”接生婆半信半疑、但还是惊喜的站起来进内室去了。
很快,屋里又冲出来一个接生婆,顾不上和人说话,直奔到屋子对面,对着坐在路边石头上,一个垂头丧气的年轻后生说着什么,这个后生立即擦了擦眼泪,找来了一根光溜的棍子,递给这个接生婆,然后惶惶不安的在产房门口来回焦急的转悠,时不时的向里张望。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忽然一阵响亮的啼哭声从内室传出来。接生婆出来喜悦的喊道:“母子平安,母子平安。快点,再送些热水进来。”那个年轻后生端起一个大盆装满热水送了进去,然后被接生婆喝声不断的赶了出来。又过了一阵,张仲景满头大汗顾不上擦走了出来,问道:“刚才是哪位高人说的试用木棍悬吊之法?”
感觉到大家的眼光都齐刷刷的盯着马宇,张仲景见马宇气势不凡,转身对马宇道:“不知有高人光临,在下是张机张仲景,敢请如何称呼?”
马宇恭敬回道:“在下马宇,字德远。”
“你,你是救出天子和大臣,新任前将军、武德侯的晋阳马州牧吗?”
“正是在下,闻先生在此,特来一见。”
张仲景奇道:“想不到马将军也懂得医术,在此代母子和家人谢过你了。”
“在下其实是个门外汉,对医术是一窍不懂,也是误打误撞,我只是突然想到也许改变一下姿势可以解决难产,实际上母子平安全赖先生之力。”
“产妇生产之时,最怕的就是难产。常言道,儿奔生,母奔死,阎王爷处隔层纸。将军的突发奇想,却是救了母子两条性命啊。”张仲景说道。
一个老婆婆怀抱婴儿,被年轻后生扶着过来对马宇行礼道:“感谢贵人相助,大恩大德不敢忘怀,敢请贵人如何称呼?”
马宇忙扶着老婆婆坐下道:“在下马宇,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其实全靠这位张仲景先生医术高明,才保得母子平安。”
“今日也是来的巧,正逢婆婆家弄璋之喜,和你家麟子也有一面之缘。我也没有什么准备,正好这里有个玉佩,送给孩子,祝愿他健康平安。”说着,马宇将腰间的玉佩解下来放在婴儿襁褓中。
老婆婆见玉佩精致,知道很珍贵,连说使不得使不得,旁边的年轻后生拿起将玉佩就送还马宇,被马宇强推了回去道:“一点心意,还望收下。”
推来推去,最后老婆婆只好收下玉佩道:“敢请贵人给起个名字?”
马宇再三退却,老人家再三坚持。见盛情难却,问清了姓氏和父母的名字,却是姓文,马宇恍然大悟想起这里就是文家沟的嘛,沉思了一下道:“刚才我说与你家麟子有点缘分,姓文名麟,可否?”
老婆婆喜道:“文麟,好名字,小名就叫麟儿吧,也有不忘贵人相助之意。”
张仲景赞道:“这个名字起的好,很有寓意。”
马宇见差不多了,转身对老婆婆道:“在下是专程来找圣医张先生的,既然这里事情基本办好了,我们就不打扰了。”马宇转向张仲景道:“我想请先生移步与你商谈一些重要的大事,不知先生是否有时间。”
“与我商谈一些重要的大事?”张仲景奇道。
“正是,这边请。”马宇和张仲景走出院子,介绍道:“这是卫尚书,字伯儒。这是昭义将军,当今天子亲封的忠勇将军,李将军,字志高。”
张仲景客气的道:“见过卫尚书,见过李将军。”二人恭敬回礼。
。。。。。
来到院子前面小河边上的一片草地,马宇请张仲景席地而坐道:“请教先生如何称呼?”
“在下张机,字仲景,一个普通的江湖郎中而已,能有何等大事需要与我相商。”
马宇恭敬道:“先生,我现在正想和你谈一下当今之重要大事。”
“大事,和我谈,可是我只是布衣一个啊。”张仲景又奇道。
“是的,我要和先生谈的确实是一件大事。”马宇靠近了张仲景道:“当今海内,厮杀不断,先有黄巾军,后有董卓,再后有关东群雄伐董,以及近期李傕郭汜作乱,民众房屋被烧毁,生灵惨遭涂炭,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亡,洛阳方圆二百里内皆为焦土,各地疫病多发,百姓雪上加霜,深陷疾病苦海,极为悲惨。我知先生一直在海内奔波,不辞辛苦救死扶伤。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一次只可以救治一个人。若是有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如果有十个和你一样的人,或者有一百个和你一样的人,甚至五百人或者上千八百人,跟你一起拯救老百姓,一次就可以救治成百上千人,这样才能将百姓从疾病的苦海里解救出来。”
张仲景一直看着马宇,听的连连点头。
“如今,我请先生到长安,正是为了将更多的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张仲景道:“我决不听从哪个豪强的,即使是天子来了,也不能勉强我。我多年四处游走为百姓治病,闲云野鹤习惯了。”
马宇顿了一下道:“我知道先生的理想是拯救百姓,但是,先生要是到了长安,可以拯救更多的百姓。”
“为什么我到了长安,就可以拯救更多的百姓呢?”张仲景又奇道。
马宇道:“先生要是到了长安,我会任命先生为太医傅,负责大汉的医院医疗。我准备成立太医学院,请你来负责并培训和教会更多的人,和先生一起实现拯救百姓的愿望。请先生来对郎中进行培训考核,只有合格的郎中并得到你的认可后,才会给他发放行医资格证。还要在长安成立两座医院,对民众开放服务,对老百姓少收费有的甚至不收费,如自制药材和针灸等就不收费。我还会安排人配合先生,帮你总结经验,把你的宝贵经验编制成书,供更多的人学习,流传后世。你可以自己决定,做你喜欢的任何医学的事情,我全力支持你。”
见马宇说的这些一件一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情,把张仲景听的一愣一愣的,忍不住站了起来道:“将军说的这些事情,是真的吧,现在就可以着手办吗?”
“当然,这些事情任何人都不行,只有你才能实现,一个伟大的事业,就等你了。”
“好,我答应你,马上就去长安。”张仲景跳了起来。
马宇大喜,紧紧的握着张仲景的手,亲自把他扶上马,然后一起回到长安。到了长安,马宇当即任命张仲景为太医傅,全面负责医疗及医院等,沈先全力配合。
。。。。。
为了安定长安的局势,马宇每天也忙的够呛,总算有点眉目了。渐渐的朝中大臣有的开始向马宇示好和靠拢,马宇均给安排适当的职务。太仆韩融,被任命为宗正,掌皇族事务用具等。侍中杨绮,被任命为大鸿胪,掌诸侯和少数民族管理。侍中太史令王立,被任命为太常,掌礼仪祭祀等。侍中杨邈,被任命为监尉,对司法案件进行监察。
竟然将天子任命的官员职务都给改变了,马宇胆子似乎大了一点。马宇可没有想那么多,反正愿意靠近我的,愿意为大汉做事情的,我都给他们安排点事,这些都是人才,必须拉拢,不可浪费。
随着各部业务正常开展,虽然大事小情天天不断,好在各个部门都很得力,人员也认真负责,马宇总算是感觉到稍微轻松点了。
。。。。。
张机,约生于汉桓帝和平元年(150),约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字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张仲景少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喜医学。汉灵帝时(约168—188),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建安年间(196—219),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从前为官者不可随意进入民宅,为给百姓治病,他贴出安民告示,定于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不办公事,大开衙门,让百姓来衙门大堂治病。百姓闻讯纷纷前来,有的甚至带行李远道而来。后来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以纪念张仲景。196年至204年,南阳疫病流行,病死者三分居二,其死于伤寒者又十居其七。张仲景毅然辞官业医,对伤寒病进行了细心的研究。他从前人留下的医学著作中,继承了辩证论治的规律知识,大量收集了民间的药方和治疗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一边为人治病,一边从事著作,经十年努力,写出了巨著《伤寒杂病论》。此书经宋代整理校勘,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论》全书12卷,22篇,397法,共有药方112个(重复的除外)。他把病症分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明、厥阴六种,即所谓的“六经”。在《伤害论》中,六经的不同症候,又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即八纲)的基本内容。《金匮要略》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专书,共25篇,全书包括了40多种疾病的诊治。张仲景还写了《辨伤寒》十卷、《评病要方》一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疗妇人方》二卷等,可惜已流传。然而仅《伤寒杂病论》,就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从东晋咸和年间起,张仲景就被称为医圣。他创造的六经和八纲,和辩证施治的原则,为祖国中医学奠定了基础。对日本、朝鲜、越南、印尼、新加坡、蒙古等国的医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你不熟悉这些,但你可能也吃到了张仲景的药并受益而不知,其中广为大家熟悉的代表药物有六味地黄丸,最初名为八味地黄丸。
#############
感谢书友夏日午后,丸子吃饭饭,平常等众多书友的阅读和推荐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