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祖宗德泽在遗黎

捧慧相迎的黎阳父老跪拜地上,迎接荀贞。

荀贞、荀攸快步近前,把他们一一扶起。

父老中年纪最长的一人须发皆白,少说也得七十多岁了,他执意不肯起身,非要把大礼行完,荀贞弯下腰,握住他的手,笑道:“贞何德何能,敢受父老大礼?”

这个老者耳朵有点聋了,听不清荀贞的话。

荀贞一点儿也没有不耐烦,又大声重复了一遍。

这个老者眯着昏浊的眼,仰脸仔细打量荀贞,颤巍巍地说道:“昔年荀公施政黎阳时,小民备位县寺,荀公莅事明理,劝农耕桑,百姓称颂,怀念至今。荀公的风采,小民到现在都还铭记不忘,疏忽四十年过去了,小民而今年迈,万没想到在老朽垂死之年,能够见到荀公的后人光临鄙郡,复再执政,驱贼灭寇,还郡人以朗朗汉家乾坤,这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啊!”

“昔年荀公”说的是荀淑。荀淑在安帝年间,也即四十多年前,曾在黎阳担任县令,在此地留下了美名。这个老者是当年荀淑担任黎阳令时辟用的一个县吏,乃是荀淑的故吏。

不但这个老者,来欢迎荀贞的父老里,凡是年逾六十之人,大多是荀淑的故吏,也有一部分是在荀淑治县时曾受到荀淑恩德的人。

荀贞听得他说是荀淑的故吏,虽说荀淑去世时荀贞还没出生,根本没有见过这个“族祖父”,但对这个老者却顿时就起了亲近之感,说道:“阿翁是家族祖的故吏?快请起身,快请起身。”

秦汉之世,离上古未久,“故其民犹有各忠其君之心”,尤其是后汉,因为长吏有自辟掾吏之权,属吏对长吏的人身依附关系更强,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属吏和长吏的关系,不如说是臣与君的关系,近似于春秋时的“主君”和“家臣”这样一种关系。

这种君臣关系是特别被时人重视的。如近代名臣虞放曾任汝南太守,后因故去官,汝南郡遂遣虞放在任时任命的汝南主簿胡伊去迎新太守,胡伊却说:“我乃宰士,何可委质于朝乎?”朝,即汝南郡朝,他认为自己是虞放在汝南时的臣吏,不肯向新任的汝南太守称臣,遂拒绝出迎,改去陈国为吏。又如后来袁术称帝,孙策写信给他,批评他:“其忽履道之节而强进取之欲者,将曰天下之人非家吏则门生也,孰不从我?”更是直接把“故吏”称为了“家吏”。

有这么一层关系在,尽管荀淑任黎阳令是在四十多年前,这个老者和荀贞此前压根没有见过,彼此素未谋面,然而彼此间却立刻就产生了一道天然的纽带。

荀贞把这老者扶起,叫荀攸近前,又令护卫他这次行县的义从主将荀成也从军中过来,给这个老者和余下的那些荀淑的故吏介绍他两人,说道:“此我族弟仲仁,此我族侄公达。”又给荀攸、荀成介绍这些荀淑故吏,“诸公乃吾族祖荀公为政黎阳时的故吏。”

两边相见,各自行礼。

这边热热闹闹,那边的守黎阳令带着一帮县吏就显得有点受到冷落。

这个守黎阳令是荀贞从郡府吏员里选用任命的,荀贞见他在旁颇是尴尬,招呼他上前,笑道:“今晚我欲借贵县县寺,宴请吾族祖故吏和乡中父老,可否?”

守黎阳令自无不允之理。

是夜,在黎阳县寺,荀贞置酒布菜,宴请荀淑故吏、县中父老。

能被荀淑辟为掾吏的要么是出自黎阳大姓,要么是当地有名的儒士,如果说四十多年前,这批人大部分还只是黎阳的新生力量,少部分是中坚力量,那么四十多年过去了,他们早相继接住了族中老一辈的班,成为了各自家族的家长,在黎阳有着泰山北斗一般的地位,有他们在,对荀贞言之,黎阳可以说是最好治理的一个县了。

也果然如他之预料,不管是他下令黎阳县寺清剿于毒部的残兵,还是他下令在黎阳组织土地屯田,俱得到了黎阳上下的全力支持。

作为回报,荀贞从这些家族里选用了一些“能书、会计、知律令”的年轻子弟,或由守黎阳令辟为县吏,或擢入郡中充当郡职,如有年岁过小、学业未成、尚不足以充当正式吏职的则分别辟为郡里和县里的备吏。

“备吏”是两汉的一项培养官吏的制度,和前秦的学室弟子类似,所谓“学室”就是学习吏事的地方,在这里学成后即可出仕为吏,备吏也是如此,在官寺里跟着正式的吏员学,学成后,等有了开缺便可填补,成为真吏,不过和学室弟子不同的是,本朝之备吏虽然主要任务也是学习吏事,但一些备吏却已可名入官牒,也即可以列入正式吏员的序列,能够拿俸禄了。

毕竟郡、县官寺里的职务有限,尽管荀贞把原本郡朝里的吏员逐走了大半,可魏郡有十五个县,他前些时就已传檄各县,命举荐人才,充实郡朝,以拉拢那些能够拉拢的地方大族了,这次行县,又在所经过之县,从那些明确表示要投靠他的家族中辟除了不少其族中子弟,人太多了,不可能给每个人都安排一个职事,只能把一部分资历稍浅、年岁稍轻的人辟为备吏。

话说回来,既然职事已满,为何干脆不辟用这些资历浅、年岁轻的人呢?却是有缘故的。因为这些被荀贞辟为备吏的有的是各县大姓、士族家里的嫡系子孙,有的是被各县大姓、士族家长所喜爱的晚辈,如他在黎阳辟用的这几个备吏,便均是黎阳大姓、士族家长的亲爱子弟。

在黎阳待了四天,定下了屯田的地点,在黎阳父老的依依送别下,荀贞车驾启程,接着行县。

过内黄,转向西北,行百六十里,至魏郡最西边的涉国,在此地停了数日,安抚过本地百姓、查看过各项政事,荀贞复向东北行,行近百里即是武安,又在此地待了数日。

武安,是荀贞此次行县行的最后一个县。

出武安,车驾南还,返回邺县。

武安离邺县有百十里地,日行四十里,行了两天,这一日,离邺县还有二十多里远,有一骑从邺县方向驰来,却是给荀贞送信的。

荀攸捧了信来到荀贞车边,呈给他。

荀贞览信大喜,说道:“吾事成矣!”

这封信是荀绲写来的。

荀绲的这封回信,荀贞已经等了很久了。荀绲在信中解释了他回信晚的原因,原来他前些时日静极思动,趁春暖花开,命荀彧等诸子驾车陪从,去汝南访友了,前不久才刚回颍阴。

回到颍阴后,他看到了荀贞的来信,看到信之当时,他即坐车前去阳翟,谒见郡守。郡守同意了荀贞的提议,答应卖粮给荀贞,并同意帮荀贞运到东郡,只是这个运费也得由荀贞出。

荀氏到底是颍阴名族,在颍阴的影响力很大,现又与许县陈氏联姻,影响力更大了,加上如今党锢已解,荀爽出仕州中,荀贞出仕魏郡,听说朝廷还有人提出征荀彧这样的荀家优秀子弟入朝为郎,荀氏一族在政治上也渐渐复兴,颍川郡守不能不给荀绲这个面子。

荀绲在信里还说了另一件事,即荀贞此前写信给族中、陈氏和颍川故交们,希望他们选几个各自族中的后辈子弟来魏郡,以助他一臂之力,荀绲和陈寔商量了一下,给荀贞了一个答复:

荀彧是不能去的,因为荀彧现在颍川郡府为吏,颍川是荀氏的家乡,没道理弃颍川之吏职而去魏郡。陈群也去不了,孔融和陈群的父亲陈纪是朋友,在陈家见到陈群,惊奇陈群之才能,又不以陈群年轻而与陈群结交,——与陈群结交为友就相当于陈纪变成了孔融的长辈,由此可见孔融对陈群的器重,也可见孔融豁达重贤的性格,在孔融的推荐下,陈群现也要出仕郡中,来不了魏郡。不过,荀彧、陈群不能来,荀氏、陈氏的子弟不少,别的子弟可以来几个。

粮食、子弟,这两件都是好事。

有了前者,荀贞就可以屯田,有了后者,荀贞帐下缺文吏的局面就可得以改观。

——当世士族家的子弟出仕州郡,执政一方之后,延请家乡的士子来襄助并不少见,如后来的颍川人韩馥出任冀州牧后即曾遣骑至颍阴迎荀彧。

荀贞叫荀攸上车,把信递给他。

荀攸看完,亦喜道:“有颍川粮,东郡粮可得之也;东郡粮得,屯田事可成也!明公正欲大展拳脚于魏郡,族中、陈氏子弟来,如虎添翼,郡事也不难了!”

他收起信,还给荀贞,说道:“现今田地、粮种具备,农具、耕牛虽尚不足,但明公已移书赵郡并给魏郡的铁官下了命令,其余欠缺的农具应在半个月内就可凑齐,屯田之事可提上议程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夫欲济其事必先任其人,不知明公打算用何人来主屯田事?”

荀贞从于毒的降军里缴获到了一批耕牛、农具,他已决定将之全部交给屯田使用,虽然耕牛较少,但只要等赵郡的农具和魏郡铁官里的农具打造出来、送到手,至少农具却是不会缺的。

不管做什么事,事情是人办的,用人都是第一位,用对了人事半功倍,用错了人事半功倍不说,还有失败之可能,所以荀攸先问荀贞打算任用谁来主持屯田。

“我欲任伯禽为屯田掾,原盼、任犊为屯田左、右史,卿以为如何?”

“明公办的虽是民屯,但用的却是贼兵降卒,正该用一勇鸷之人统带之,江禽正合其用。原盼昔为繁阳亭民,熟稔农事,任犊为人勤恳,昔年在明公左右久掌钱粮,用他二人为辅亦是正得其人!只是,近万人垦田,衣食住行俱得操办管理,只凭他三人怕是不够。”

“确然,所以我打算再任命王承等人为屯田书佐等吏。”

“王承等人”,荀贞指的是在赵郡时,跟着荀成、陈褒,和陈芷、迟婢等一块儿从颍阴来投奔他的那些西乡士子,也即宣康、李博的同门师兄弟们。

荀攸点头说道:“王子云诸人之师早年从学于阳翟郭氏,通律法,我与王承等交往虽不多,但他们颇得乃师所传,对律法也颇精通,由他们辅助江禽、原盼、任犊,不但可以操办文牍,并且他们还可以规定条令,协助江禽等约束管理降卒。明公选用他们辅助江禽,极是适合。”

“如卿所言,近万贼兵降卒屯聚垦田,尽管分处数县,但却也不得不防其生乱,故此,我还打算拨二百义从给伯禽,并及把余下的那数百郡兵也悉数拨给他,用来警备镇压,如何?”

“这样当然是最好不过了!明公,攸有一言,欲进给明公。”

荀贞笑道:“尽管言之。”

“《管子》云:‘民欲佚而教以劳,民欲生而教以死,劳教定而国富,死教定而威行’。要想屯田之事能够顺利,要想明年获得丰收,非得用管子此言来治理屯田不可。”

荀贞用来屯田的都是贼寇降卒,好逸恶劳是肯定有的,桀骜不驯大约也是有的,要想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垦田种地,就必须得“教以死”、“教以劳”。

荀贞以为然,说道:“卿此言甚是,我当转告伯禽。”

在车中把屯田的用人定下,荀贞、荀攸谈性甚浓,又说及屯田的种种具体细节,一直到车驾行至邺县城外,两人这才停下话头。

此时天色已晚,荀成过来请示义从的去止,荀贞命他带义从们回县外营中。

郡府吏员如康规、尚正等闻讯出迎,邺县令也出迎之,荀贞由他们陪同着进城,去郡府。

荀贞是四月下旬出的邺县,绕着郡里行了一圈,总计行程一千四五百里,只在路上就用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现今已是六月下旬了。行了两个月的县,饶是他年轻力壮,也着实疲惫了。

到了郡府,他打发走了郡吏、邺县令,叫王淙负责安排那些跟着他新到郡中任职的各县子弟,随后又给陪从他行县的郡吏们放了两天的假,叫荀攸也回去休息,自己则在典韦等的从侍下入回后院。

这会儿夜色已至,陈芷、唐儿、迟婢在灯火的映照下,拜迎于院门口。

分别两个月,陈芷、迟婢、唐儿诸女很想念荀贞,荀贞也很想念她们,看着她们一个个盈盈拜倒的身体和一个个发自肺腑的喜悦笑容,荀贞好似疲惫也少了三分,上前将她们扶起。先扶陈芷,继唐儿,继迟婢,扶起了迟婢后,荀贞楞了下,只见在迟婢身后还伏拜着一人。

这人丝衣绣裙,雾鬓云鬟,近观之,容姿艳冶,显是经过一番精心妆扮的,却是吴妦。

8 士族26 招人42 鲍信烛下劝离洛48 雷霆22 文高初见67 二月风雷重又动46 室暖临怀春情在34 招揽乐进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24 太守骊马从白驹33 破敌(下)4 风雪夜刺(上)135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一)77 北边健将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众132 圣旨一下赴冀州(二)69 跻身才俊(上)104 陶恭祖待以时变 荀贞之只争朝夕2 由许仲复仇试看两汉复仇之风87 恐将危矣数请救 营有公覆必能撑32 督邮一怒(中)9 计吏郭图(上)32 督邮一怒(中)78 了却山中寇贼事(二)296 陈国相襄军第一(五)112 伯符叱咤破俊宠26 决胜11 回天转地将军手 身轻名士一文钱100 荀友若奉使离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64 裨将军新旅建组49 吕奉先攻胜李通(上)76 张飞宿将袭如狼(上)38 名将不必后世知 取义安雅各有道77 北边健将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众52 受表扬威心感动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62 太守行春(下)169 满营呼拥张益德(下)78 好立功业潘文珪 乳虎欲夺猛虎功?19 闯中军咄咄逼粮 到帅帐讶见有客57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七)59 刘玄德乡亭杀吏 荀贞之道边得民54 胆大妄为豫州儿252 曹孟德私意图北30 回家120 冤句一头传诸县7 邯郸陌上九月秋(七)37 士疲不宜再强进 骑往东北问袁曹97 贾文和出谋分守 戏志才献计驰击64 戏忠7 秦项建言取济南(下)106 岁岁年年人不同58 我为君取彼良驹(四)105 豫方郡国唯貌恭 荀家诸俊各有长28 原师74 奋武遣以一军阻65 短歌37 文远突陷颍川营(下)24 太守骊马从白驹46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七)103 孔德信报刺史病 荀贞再表孙文台161 一将功成万骨枯(上)69 英雄志气袁本初46 可怜的胡/平8 士族84 诛赵家者在今日232 前军轻剽入任城56 熔铸63 荀贞之两问治郡事 张孟高席间相托私50 忠勇士舍身忘死 善战者后发制人39 点将封侯趁少年47 董卓难断凉并事 吕布驰兵入荥阳46 吕布撤围南渡汝121 陈群筹粮械颇备 荀彧荐高才使彭64 其疾如风侵略如火94 会师城下(上)153 沙丘台上旧时月(八)18 兵者政之辅,政者兵之基(中)272 公仇称引水灌城45 欺人14 搜山千骑入深幽(五)70 相见恨晚堂上欢35 大胜(下)232 前军轻剽入任城72 初见一龙(下)15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38 纵横意气袁本初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97 贾文和出谋分守 戏志才献计驰击94 桥瑁诈书移诸镇 一声雷响起风云16 子长忿仇求为应25 郡府回文16 邯郸荣倾家募兵 蒲观水公帑召勇27 高素三劝227 孙仲台奉令出兵40 兵非无情不可掌26 乡中四姓53 此非常人所能为也52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中)123 三战尽复东郡地(八)82 了却山中寇贼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