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徐元直献策危行

且不说王楷回了兖州,刘岱闻得徐卓的话后会作何反应,只说徐卓见过王楷,面禀荀贞。

他先把王楷的来意说了,然后评价说道:“刘兖州汉室宗亲,听说他在兖州谦恭虚己,颇有得士之名,而观许、王二中郎不过中人之姿。满伯宁刚毅清廉,有名州中,凉伯方博通经典,进退以道,此二君俱昌邑人也,居于州治,而刘兖州不能用,我闻东郡程立,英才伟士,不受其辟,实有知人之明。”

满伯宁即满宠,凉伯方名茂,他两人皆是兖州较为年轻一代中的俊杰人物。

满宠出身自郡中的右姓大家,少有名声,年十八即为郡督邮,时郡内有李朔等各拥部曲,残害平民,满宠奉太守之令前往纠察,一因他的族姓在郡中显赫,二也是因为他的能力,李朔等一见到他就下拜请罪,从此不复再敢抄略。以此功劳,满宠得被郡守举荐,为朝中征任,守高平令,“守”者,试任之意也,这是汉室拔擢官吏时经常采用的一种试用制度,“令”者,大县之长吏也,品秩较县长为高,一出仕朝中就是大县之令,起点很高,但因在任上把贪污受贿的县督邮张苞给拷掠死了,他遂弃官归家。

凉茂少时好学,议论事情、评点人物时常引经据典,用以处理是非,为郡人所服,平时结交之友,皆意气相投,并名闻州郡,共同号为“八友”。

这两个人都是山阳昌邑人,家在兖州的州治,按理说刘岱应该是早知其二人之名了,但至今未尝对此二人加以征辟、重用。所以,徐卓总结说:程立不受刘岱的辟用是有“知人之明”。言外之意,刘岱的“得士之名”有水分,他所能得、能用的士不过都是些“中人之姿”罢了。

荀贞心道:“这也不能怪刘岱。兖州南有张孟卓,北有曹孟德,山阳太守袁遗不仅是袁本初的从兄,且其本人也有高名于世,与张孟卓之弟张超交好,昔曾被张超赞称‘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兖州只有一州之士,而现今州内却至少有四个‘明主’,刘岱自是难以将兖州的才俊之士尽揽帐下,乃至若程立这等有远见的,干脆就谁的征辟都不应,坐待局势发展。”

他心中这样想,沉吟稍顷,口中问道:“刘兖州欲亲击兖北黄巾。元直,你怎么看此事?”

“其如胜,将会不利于我进驻东平、任城之部;其如败,则将会有利于我。”

“噢?怎么个不利?又怎么个有利?你说说看。”

“刘兖州如胜,则他以大胜之势,归逐我部,我部不能敌也,此是为不利于我。”

“有利于我呢?”

“他如败,则兖北黄巾必定会趁胜南下,兖州就会陷入大乱。兖州一乱,自就有利于我。”

荀贞同意徐卓的分析,问他道:“如此,以卿之见,我该如何应对?”

“卓有二策。”

“说来听听。”

“主公与曹东郡相善,可遣一使,暗通曹东郡,以支持曹东郡入主兖州为诱,使曹东郡掣肘刘兖州,令刘兖州兵败。”

遣派一个使者去见曹操,对曹操说:只要你能让刘岱兵败,我就支持你入主兖州。这看似是个办法,但荀贞摇了摇头,说道:“此策不可。”

他对曹操还是比较了解的,说道:“刘兖州讨击兖北黄巾既是其本分,亦为民心之所向,孟德雄杰之士,岂是利令智昏之徒可比的?他断不会允卿此策,自毁声名的。我如以此策与他相通,不但不会得到他的同意,更反会使他小看于我。”

刘岱亲击兖北黄巾是以州刺史的身份而为之,是占着“大义”的。

刺史之职,源自前秦的“监御史”,前汉武帝虽对其权有过一个明确的限定,即“六条问事”,本是监察之官,但自本朝中叶以来,为镇压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和蛮夷反叛,前秦时“监御史”可以监军、将兵的情况重又出现,刺史被赋予了领兵的权力。

远的不说,近一点的如灵帝熹平元年,会稽许昭作乱,朝廷拜臧旻为扬州刺史,臧旻率州郡击讨之,孙坚时为郡司马,因此战立功,得被擢为盐渎县丞,又如光和二年,巴郡板楯蛮叛,朝廷遣御史中丞萧瑷督益州刺史讨之,又如中平三年,荆州刺史王敏讨造反的江夏兵,斩其首赵慈,又如中平五年,陶谦讨击徐州黄巾时的身份也是徐州的“刺史”。

故此,荀贞说,刘岱以刺史的身份召集郡国、讨击兖北黄巾是他的“本分”,同时,他这又是在“解民倒悬”,占着士人们的舆论,因而,又是“民心之所向”。

曹操是何等样人?明识远见。这么个情况下,他是绝对不可能同意徐卓的这个计策的,——亦正如荀贞所料,曹操事实上也已经做出了大力支持刘岱的决定。

徐卓笑道:“卓料主公也不会用此策。”

“卿二策为何?”

“卓的这第二策就简单了:择数勇士即可。”

荀贞心中一动,说道:“卿的意思是?”

“选数勇士,潜入刘兖州军中,候其当乱军之际,行刺杀之。”

荀贞沉吟不语。

徐卓说道:“卓昔于颍川,交往多任侠士,其中颇有胆勇俱佳者,主公如有意,卓可于其中择二三,遣之入兖,必能不负使命。”

徐卓少好轻侠,早年在颍川时,他结交的多是此辈,后因荀贞,方才折节读书,至有今日之成,而他昔年结交的那些朋友,近些年来,有不少陆续地前来投奔于他,其中能用之军伍者,徐卓均举荐给了荀贞,而尚有一些无军旅之才,唯擅匹夫之勇的,他俱养之门下。

他的这些昔时旧友、今日食客,荀贞大多见过,里边的确是有好几个胆勇出色、尚气轻死的当刺客的好材料,如将之遣入兖州,确如徐卓所言,必会“不负使命”,因而,荀贞倒不担忧如果行刺的话,会不会行刺成功,但需要考虑的是:行刺之计乃是险棋危行,成功后,会导致什么后果?这后果究竟是会利于荀贞,抑或是恰恰相反,会不利于荀贞?

18 搜山千骑入深幽(九)88 从征汝南(上)15 阳城治吏(下)7 遍观诸郡(上)62 田使君退还平原205 信到彭城看司盐105 豫方郡国唯貌恭 荀家诸俊各有长50 排场196 周幼平如熊举将(中)12 道是襄阳德珪来70 今才知君是谁人104 陶恭祖待以时变 荀贞之只争朝夕61 一朝食尽分别去 令使英雄气填膺115 且行且战五百里(下)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95 周幼平如熊举将(上)28 孙文台发豫州兵13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四)104 弹棋最妙是长斜34 胜威使梁不战遁 五更悄然过刘营2 获名98 董卓大败奔逃处 荀贞勒兵宜缓迎58 刚孝好义朱公伟(上)15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139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五)35 大胜(下)70 今才知君是谁人40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一)257 徐元直献策危行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16 五日九战(上)151 沙丘台上旧时月(六)36 第三兄弟4 飞檄琅琊御冀方106 岁岁年年人不同86 慈仁兵则不能使 将军临机最无情53 不顾母弟朱灵忠57 市恩34 招揽乐进23 大获丰收65 为政之要宣文德 轻车简从访张纮62 五角鼓声声悲壮(下)7 每思内战常啮指96 会师城下(下)116 陶恭祖荏不可轻 荀友若敢问争徐14 臧霸风从元直言82 了却山中寇贼事(六)160 笮融急求东海府58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八)9 太守长史两不负273 夏侯渊传捷坎谷(上)42 孙郎威震定颍外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11 孟德穷窘设摸金37 生来无计避征徭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60 镇东结与糜家婚216 征役备物筹入鲁104 汝辈亦我汉家民57 无信不立丈夫举 围而不击事可疑153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12 琴心剑胆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35 乡吏残民22 文高初见13 荀家五虎度陈仓(四)48 雷霆2 赌钱13 黄巾围城13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二)40 荀攸之志81 冠军将呼太史慈(三)125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119 三战尽复东郡地(四)4 最风流之武评(一苇)94 桥瑁诈书移诸镇 一声雷响起风云226 藏宣高请子入府45 渡汝过澺沿途闻17 身负海内盛名望 云起河内亦如龙22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三)6 本初何如伯珪强285 彰廉礼贤下邳行(上)42 可愿南下?35 鼓音破晓天欲坠 文聘横矛定军旗39 雄豪满座乳虎声(上)47 武贵立功25 孟德智略真天授65 延揽勇士(上)36 天下之中洛之阳83 袭阵兵退夏侯惇(一)22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三)89 袭阵兵退夏侯惇(七)192 诸葛瑾携弟俱至98 荀贞之虎胆包天52 受表扬威心感动116 陶恭祖荏不可轻 荀友若敢问争徐2 光和六年(下)12 郡兵曹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