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才由天授曹东郡

荀贞把军报递给戏志才,半开玩笑似的说道:“董卓横行一时,所仗者无非兵强。昔击黄巾,皇甫公兵动如神,谋不再计,前辈名将,吾唯服皇甫公。当代士,孟德一日千里,诚可畏也。”

戏志才接过军报,见是江鹄送来的,里边写了曹操与刘岱会师后的一些作为,比如他建议刘岱整顿军纪,又建议刘岱先要鼓舞士气,以及大破坎河河谷黄巾的事情。看完,他点头说道:“击黄巾时,曹东郡无甚功,讨董时,他大败,而今用兵,却章法已备,可称‘知战’矣。”

人都是通过学习而不断进步的,曹操也是如此。击黄巾的时候,他是初接触战阵,手下也没有多少兵马,更多的是在观察、学习皇甫嵩等名将的用兵办法,到了讨董时,他开始亲自指挥较大规模的作战,虽然落败,但从中吸取到了经验和教训,通过总结,得到了进步,于是,到了东郡后他数战皆胜,今从刘岱,又所上之良策俱在章法之内,合乎用兵之道。

把荀贞和曹操做对比的话:两人的才能不同,成就不同,在战法上的偏好也因此稍有不同。

荀贞的用兵技术是从日复一日地钻研和许多次如履薄冰的战斗中得来的,他知海内将大乱,所以从少年时起就钻研兵法,揣摩历代战例,积十余年之研习,兼学皇甫嵩之战法,凡有战,殚精竭虑,不敢稍有疏忽,尤其初期的几次战斗,真是如光武帝所云:“每一发兵,头鬓为白”,深恐会因考虑不周而导致将士失利,如此,才有击黄巾之成就,渐而延至今时,赫然已为名将;曹操的用兵技术则小半是钻研,大半是天授。两人一个勤以补拙,一个世之奇才。

当然,话说回来,荀贞口中言“孟德诚可畏也”,他心中到底畏不畏?

畏,未必见得;不畏,也不至于。

就像对刘备,从最早的忌惮,到之后的提防,再到现在,虽因知他性格坚韧,百折不挠,非久居人下者,故此不会蠢到给他自立的机会,可却也绝称不上仍对他十分忌惮了,所以,在他再三请求战功时,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以借口不许,而是调了他去临兖州的合乡屯驻。

对曹操也是这样,知道此人真正的能力,早先的时候,因对自己能否成事不确定,为天下计,故而尚存有一个“为炎黄胄裔留个英才以扫荡乱世”的念头,现如今,却虽仍爱惜曹操的才能,心中则实已把他视为最大的敌人了,畏惧谈不上,重视绝对有。

大凡人皆如此,随着实力、能力的提高,底气跟着提高,眼界也就不同了。

戏志才看了眼荀贞,笑道:“曹东郡固‘一日千里’,袁本初,今之英雄,公孙伯珪,威震幽冀,此二君,将军不畏乎?董卓虽死,凉州兵犹众,牛辅、董越诸将各拥强兵,将军小觑乎?”

荀贞说道:“牛辅,裙带将军,董越因宗族而掌兵权,将门鼠子,此二者,庸碌之徒,兵虽强,无能为也。凉州诸将唯李傕、郭汜小悍,然武夫耳,何足道哉?董卓既死,凉州兵无首,牛辅、董越无远略,非能谋事者,李傕、郭汜又悍,我料彼必内乱,将自消亡。”

董卓死后,凉州兵便以董卓的女婿牛辅为首,次为胡轸、董越等,再次为李傕、郭汜等,又再次为杨奉、李利等等,牛辅、董越没什么才能,胡轸现附王允,对这几个人,荀贞都看不上眼,也就只有李傕、郭汜算为劲敌,但就不说徐州远在东南,至少短期内没可能会与李傕、郭汜等交兵,即使交兵,荀贞认为,也不需他亲自出马,遣个偏将军、裨将军就能取胜了。

荀贞不提公孙瓒、袁绍,只说凉州诸将,戏志才问道:“袁本初与公孙伯珪呢?”

荀贞答道:“公孙伯珪内与刘幽州不和,外与本初争雄,刚极易折,恃强必亡。”

“这么说,将军是看好袁本初,认为他将获胜了?”

“不错。”

“袁本初已是海内英雄,如再克胜,击败公孙伯珪,声威势将愈隆,将军难道不畏惧么?”

荀贞笑而不语。

戏志才又问之,荀贞这才开口答道:“前年讨董,山东州郡并起,本初为盟主。他既然是盟主,非为敌人,我为何要惧他?”说完,哈哈大笑。

对公孙瓒、凉州兵,荀贞可以任意评论,但对袁绍,荀贞不想作评,原因有二。

山东联军虽早已瓦解,但袁绍的地位在无形中依然高于别人,支持他的“名豪大侠、富室强族”有很多,包括各地的州郡长吏也有许多甘为其羽翼,荀贞不想对他多作议论,此其一。在原本的历史中,袁绍虽败于曹操,但官渡之战的失利既是必然,也是偶然,他这个人其实还是很有能力的,不仅只是出身好,政治、军事各方面的才能也都不低,从某种方面而言之,他比曹操更是强敌,所以,在自觉势尚不如时,荀贞也不愿评价他,此其二。

戏志才见荀贞就是不肯评价袁绍,知其心思,也笑了起来,不再追问,主动转变话题,说道:“忠与将军意同,公孙伯珪不知深固根本,内结怨于刘幽州,外与强袁争锋,覆亡是早晚的事儿。”离席上前,把江鹄的军报还给荀贞,问道,“将军,孙侯的回信到了没有?”

“尚未。”

“别驾休沐已毕,明日就要归府。我听说他这几天在家中打点行装,收拾衣用诸物,显是在做去陈国上任的准备,如是他明日归府后向将军请辞,将军打算如何应复?”

“卿有何高见?”

“以忠愚见,别驾若执意赴任,将军不妨就放他去。”

“噢?”

“将军已经给孙侯去过信了,孙侯定能理解将军的为难,区区一个赵元达,断然不会使孙侯与将军生隙。”

荀贞说道:“文台与我两相知,自不会因此而与我生隙,我不欲别驾就任,实还有另一缘故。”

“什么缘故?”

“别驾刚直,文台强雄,两下必起纠纷,吾恐别驾生不测于陈。”

荀贞太了解孙坚了,他可是有兵在手,无所顾忌,谁都敢杀,赵昱要是一定去陈国上任,到了陈国后,万一因为不肯听从孙坚的命令而惹恼了孙坚,孙坚还真会把他一杀了之的。荀贞虽觉得赵昱德情近伪,他往昔的作为有刻意求名之嫌,到底也是与他相识,这回出使长安他也是奉的自己之令,冒险蒙危,不辞艰苦,差事办得不错,亦实不欲看他死在孙坚手上。

戏志才叹道:“将军仁厚。”说道,“人各有志,别驾如定要守刚不移,将军你又有何法呢?”

“卿此言说得也是。”

39 可笑雏凤诱老姜234-251 公台允诚意相同26 威震郡北85 临战忘死虎狼士 陷阵总是高顺营49 吕奉先攻胜李通(上)38 初步30 怒自羞出堪难忍 非因勇故守此营47 张飞急袭葛陂西3 谁人不知荀贞之103 归来美酒洗征尘77 了却山中寇贼事(一)62 其犹穿窬之盗也29 盘点筹划25 再胜38 荀攸来访302 陈国相襄军第一(十一)70 刘玄德率部西攻53 灭族(上)71 兵有形同而势异者228 琅琊盐乱不足定216 征役备物筹入鲁98 荀贞之虎胆包天24 河南诸侯荀曹雄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50 搜山千骑入深幽(四十一)163 一将功成万骨枯(下)49 郭公则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138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五)52 市义112 诏讨东郡出汝南(上)63 不朽曰三次为功38 范绳129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四)93 孙文台一战破营 荀贞之喜得徐荣145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十一)41 夕阳56 我为君取彼良驹(二)46 恩威并施17 兵者政之辅,政者兵之基(上)14 搜山千骑入深幽(五)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68 重施魏郡屯田计 秦松笑举糜子仲38 初步107 转战十县至平舆(上)74 归来有美迎於城69 跻身才俊(上)43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四)1 光和六年(上)101 许逢共上辣毒计 二袁不谋而意和55 我为君取彼良驹(彼一)28 孙文台发豫州兵46 吕布撤围南渡汝46 吕布撤围南渡汝101 轻功重节辛玉郎39 得二荀举荐135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一)72 宁舍济北取任城14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二)35 集合20 辛瑷(中)187 分用能臣郡国守13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四)17 无赖46 吕布撤围南渡汝93 夜夜磨我削葵刀207 丈夫岂可受人轻58 我为君取彼良驹(四)76 臧子源主动请缨 荀贞之感慨风月45 虎胆奸雄58 关张各有惆怅情107 冠盖里中安诸将 上兵当以先伐谋151 沙丘台上旧时月(六)30 归家诸事69 乐文谦领兵北上67 凤集西乡(上)88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二)16 燕赵意气多豪侠(下)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149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六)97 出身未捷身先死262 荀休若盐铁开府27 举荐戏忠13 荀君有召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190 非荀侯无以安徐62 田使君退还平原47 张飞急袭葛陂西4 墙下相托90 袭阵兵退夏侯惇(八)62 桥元伟恃功身灭 陶恭祖侵迫彭城46 治平天下舍我其谁14 营中点兵尚未毕 遥见数骑绝尘至17 搜山千骑入深幽(八)290 王太守课政州最(三)64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203 当治上田粮产丰45 正旦前日65 短歌102 欲攻昌邑先断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