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方主任在一家有名气的上海馆子宴请了他们。
来参加宴会的对方是三个人,都是商场的管理层,说话管事的人,大家都有所期待,知道他有办法让商场的生意好起来,吃饭的时候就很嗨。
方主任一个劲儿的劝他多吃菜。
“王总,尝尝这个菜,这只菜味道够嗲的!”
王明江第一次听说用嗲也可以形容菜。
尝了一口,果然味蕾的味道很丰富,就像一个开放的女士,和哪个同事都可以握手,拥抱,大家都知道她也是有底线的,只开放到这个地步了,但就是没有人敢娶她,担心被绿,和这只菜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道菜也是,看着就那么一点点绿,但吃到嘴里,能感觉满嘴的清新,让人心脑提神,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
这顿饭,王主任他们招待的很到位,本来不怎么喝酒的南方人,在方主任的带动下,一个劲儿的劝酒。
最后,三个人都醉了,王明江啥事没有,李春压根儿就没喝几杯,因为晚上要加班写方案,大家都放了她一马。
带着方主任的期待,他们晚上回来就要写方案,明天下午大家在一起碰碰。
吃完饭,喝了几杯酒,方主任还让商场送货的司机开着面包车把他们送回弄堂口。
白相了一天,比做一天生意都累。
回来后,电话亭的阿姨忙把他叫下来,告诉他有人打电话找他。
王明江想大概是银行那个李科长,要不就是温伊美。
阿姨说那个人没有说自己是谁,也不愿意留电话,说要过来找他。
王明江给了阿姨一角钱作为小费,害的看电话的阿姨一个劲儿的责怪他回来的晚,要他们以后要早点休息,话语中多是亲切。并且还说自己的儿子在派出所上班,有啥问题,随时找她,都可以帮忙的。
回去匆忙洗漱完毕,王明江躺在床上抽着烟,李春拿着笔记本坐在桌子前。
王明江说着自己的思路,当然了,这些思路都是片段的,需要后期的整理和加工,才能像一个策划方案。
我们先来一个不用花费多少钱,就能吸引人们关注的方案。
首先是美美商城楼层业态的改造,现在的业态很乱,比如一层有服装,副食品、这些明显就给人低端的感受。现在,我们要调整一层的业态,一层只放首饰、服饰、当然,如果能引进手表专柜就更好了。
二层设置男装专区,男士衬衣、西服、中山装都可以放进来;
三层是重点,要放置女装专区,女装、童装、床上用品都放在这一层;
四层可以辟出一半做餐饮,另一半就放你一层倒腾出来无处安放的副食品。
每个楼层都要设置休闲椅子,供大家逛累了休息用。
业态调整过来,就能把整个楼层的效益调动起来,女士买东西,一楼专柜高大上的首饰,手表足够吸引人了,然后去二楼,家里男人们的衣服也顺道逛逛,然后才是她们的目的地,三层女装,逛街会饿吧?四层可以解决,走的时候还能买点副食品,烟酒饮料也能搞起来。
这是业态调整。
还有就是要搞海报宣传,要制造卖点。
商场里的海报要到处都能感受到减价的气氛,卖点这次就是美美商城开业一周年回报消费者,凡是在商场购物满10元的,就送女士最新款丝袜一双,购物三十元的送两双,五十元的送围巾,一百元的送银戒指一只。
针对孩子们,也要有活动,设置转盘游戏,指针停到哪里,就拿走相应的货品;
买货还要报销路费,凡是卖货的顾客,凭借购物小票五元以上的,都可以换取一角钱为来回的路费。
这个活动不但要商场内部海报宣传,还要在新民晚报做三期广告,据我所知,新民晚报已经可以刊登广告了。
王明江觉得手段上的差不多了,再多了商场的人会搞蒙圈的,如果后期竞争对手们都这么搞,他就在上充值卡,充三十返一元,充一百返十元。上海的有钱人现在还不太多,但能拿出一百块的人家还是有的,再说返十块钱,可是个巨大的诱惑,这年头挣十块钱可是要费老鼻子时间了。
“好,先把这些都记下来,然后按照逻辑顺序,一二三四的捋清楚了,我们明天找他谈。”
看看又熬到很久了,连块手表都没有,每次要知道时间,都要听城市里自鸣钟的声音报时。
李春打了个哈欠,把他说的要点都记了下来,最麻烦的还要一笔一划工整的再抄写一遍,王明江看着他开始抄写,不由地摇头,这样的效率太低了,要是有台电脑就好了,可惜,现在还不到时候,倒腾电脑还得等几年。
李春做事情认真,连夜开始按照他的意思写策划方案,第二天一早,他是无论如何也起不来,连早点也吃不上了,王明江又是早早的起来,真是奇怪,还是那么早就醒来,好像有钱要发似得,他本来打算是要睡个懒觉的,依然没有实现愿望。
李春已经写好了,纸张厚厚的一摞,公正的放在桌子上。
王明江没忍心叫醒他,自己一个人去早市进货去了。
别看嘴里搞的是方案,交往的人也多了起来,但要是说能吃饱饭,住的不错,还得靠勤劳的劳动才能换回来,其他,现在为止,都是锦上添花。
这次去早市,已经和平时不一样了,他已经有了供货的上游,见到他来进货了,都热情的像是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他付钱也痛快,拿货量也多,有三四个人给他供货的,都主动把价格降了几分钱,让出更大的利润给到他,让他能拿更大量的货品。
王明江这次来,确实如他们所愿,拿走了一百多块的货品,人人都是雨露均沾,赚了不少。
然后,都帮着他把编织袋放在自行车上,这是一个供货商的自行车,让他骑着回去,可见,对他是多么的信任了,那年头,自行车可是奢侈品,就像今天把车借给朋友开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