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最为特殊的封疆大臣

陈立夫来到了上海,如果是以往的时候,不管是以前他担任税部巡查处处长的时候,还是说之前担任金融司右副司长的时候,都能够在上海这个地方引起一定的波澜。

普通人自然是不会关注,但是社会上的顶尖阶层,尤其是官员、地主士绅们,肯定是密切关注着陈立夫的一举一动。

但是现在,陈立夫的到来却是没有引发太大的关注。

因为,现在的陈立夫身份不一样了!

以前的陈立夫,是巡查处的处长,这个位置本来就是到处找麻烦,然后抓人的,别说是巡查处的处长了,就算是一个普通的税务巡察到了某个地方,都是会引起极大的恐慌的,没办法,谁让这年头的人大多屁股都是不怎么干净的呢。

虽然帝国的法律很严格,偷税漏税的惩罚非常的严重,但是只要有了足够的利益推动,普通的罚款,坐牢都不算是什么太大的威胁了,即便是死刑,也很难让这些人退却,更何况,税部虽然强悍,但是这年头的技术还是首先,在偷税漏税的人没有暴露出来明显的信息,税部没有直接刻意去调查的情况下,其实很多偷税漏税的行为是不会暴露的。

别的不说,光光是现金交易,就足以极大程度上逃税了,因为税部可以查银行账户,查企业的账目,但是对没有书面记录的现金交易是没有办法进行监控的,这样情况下偷税漏税的人还是不少。

目前大唐税部,对偷税漏税的监控,并不是方方面面的,监控的重点主要是集中在企业身上,此外则是农业税,至于其他非正规企业,个人之间的商业交易,其实大多是收不上税的。

这种情况,其实别说是现在的大唐帝国了,就算是放到二十一世纪里,这也是个极大的难题,试问,哪怕是现代社会了,你见过几个个体户,小工厂的老板是按照正规程序交税的?

至于现金交易所产生的偷税问题,哪怕是后世税收制度极度完善的美利坚,也是无法杜绝。

所以在如今的大唐帝国里,虽然说税务监察非常的严格,但是这种严格也只局限在企业、农业税这两大比较容易监管的行业里,而对于其他的交易行为,实际上很难进行监控,因此,偷税漏税问题还是有的,而且相当普遍。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假如税部认为某个人有偷税漏税的嫌疑,同时这个人也真有税务问题的话,集中力量去调查的话,那么大多是能够调查出来的。

这,就是众多人害怕税部官员的原因!

因为这些偷税漏税的人,大多时候都是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认为税部不会注意到他们,但是一旦被税部注意到了,那么极大的概略是会别查出来的。

至于那些老老实实交税的人,自然是不会害怕税部官员,税部官员毕竟又不会闲的蛋疼,没事就乱搞,,就算是想要乱搞,也没那个权力乱搞啊。

人们,尤其是偷税漏税的人害怕是税务官员,害怕巡查处的税务巡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而金融司右副司长的话,普通人自然是不关心,但是金融界会关心的,而金融界又直接影响到了工商界,同时自然也是免不了会影响到地方官员。

因此,如果是陈立夫还是金融司副司长的话,来到上海,定然也是会引起当地官员,金融,工商人士的注意,生怕陈立夫搞出什么乱子来。

但是现在,这些人却是对陈立夫没有多大的忌惮!

他们之前之所以畏惧陈立夫,并不是因为陈立夫这个人本身,而是因为他的职务,以及这个职务背后所带来的影响力。

如果陈立夫没有了这样的职务,他们自然是不会多看陈立夫哪怕一眼的。

如今的陈立夫,已经是变成了松江府同知,虽然说这个职务已经是松江府的第二号或者说是第三号人物了,但是威慑力却是并不算大,至少陈立夫的上头,还有一个尚未任命的松江府知府,此外还有一个实际权力以及影响力比陈立夫会更大的上海特设县的县令。

这两个人,尽管还不知道是谁,但是却是他们最为关注的。

相对比之下,陈立夫就是显得可有可无了。

而这,也是陈立夫得知自己成为松江府同知后,觉得这个位置尴尬的原因。

看似是松江府老二,但实际上权力都是被松江府知府和上海特设县的县令给拿走了,到最后,虽然也会分管一些事务,但是肯定是影响力有限的。

但是陈立夫却是不甘心啊!

他来松江府担任同知,虽然出乎了他自己的预料,但是任命都下来了,他自然是要想办法做出成绩来,然后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

他是个有野心的人。

趁着上头还没有确定松江府知府的人选,趁着自己在未来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权限还比较自由的情况下,他需要迅速的掌握局势,掌控权力,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松江府知府、上海特设县的县令到任之后,占据政治主动的地位。

而第一把火,他是选择了在是上海码头公司!

上海或者说整个松江府,虽然是鱼米之乡,农业和江南的其他地方一样,都是相当的发达,但是,农业却不是目前松江府的经济支柱。

上海乃至整个松江府,其经济支柱毫无疑问是工商业!

一个上海工业区,一个上海商贸区,这就是构成了上海乃至整个松江府的经济支柱,而在这个经济体系里,上海码头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尽管这个公司的资产除了码头设施以及码头附近的地皮和建筑外,就没什么东西了,除开这些的话,其经济体量甚至都不如一个中型的纺织厂。

但是即便如此,它对上海的经济影响也是相当重大的,别的不说,假如该公司把码头服务的相关费用提高或者降低,那么就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上海经济圈,提高了,就是代表着运输乃至整个运营成本的增加,产品的价格就会提高。

费用降低了,那么就是代表着运输,运营成本的降低,最后产品的成本也会更低。

这家公司表面上不生产任何东西,但是它提供的却是最基础的,同时也是不可代替的基础服务,因此能够实际影响着上海经济圈的发展,其作用,并不会比那些提供金融支持的银行、证券公司小。

这样的一家公司出现了问题,自然是需要解决的,陈立夫可不愿意看到这么一家公司因为周礼德案的影响就此遭到毁灭性的影响,暂停的第三期码头建设,也必须尽快开工,要不然的话,影响的是整个上海的经济发展。

不过对上海码头公司动手之前,他还得先去见一个人,这人才是如今松江府,乃至整个江南道的最高级官员,整个江南道里唯一的大佬!!

江南道道员霍守奇。

这个霍守奇,可不仅仅是个普通的地方官员,他可以说大唐帝国里诸多封疆大臣里最为特殊的一个!

首先,大唐目前一共有十六个省,四个道,三个军管区,四个海外直辖领,不过海外直辖领地只有州府的级别,军管区也是比较特殊,其行政单位也是州府级别,虽然实际上中央直辖,但名义上依旧归属临近的省份。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臣,也就是十六省的巡抚,四道的道员,一共二十个。

而霍守奇,应当是这二十个封疆大臣里比较特殊的一个了。

说他特殊,自然不是因为他的年龄啊,外貌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是说他的政治地位!

首先,作为江南道的道员,他的品级不算很高,只有正三品而已,比各省巡抚的从二品低一级,但是作为江南道的道员,他的政治话语权却是极大的。

因为江南道的农业和工商业产值,在全帝国里名列前茅,而且占据了极大的比重,整个江南道预计宣平十年里会有超过一千八百万的财政收入,而整个大唐帝国在宣平十年里,预计财政收入也不过八千万两银子!

从这两个数据,基本上就可以看出来江南道的重要性,而江南道的重要性,就可以直接反应到霍守奇的特殊性来。

而还有一点很关键的就是,霍守奇在担任江南道道员之前,他是广东布政使,但是在他担任广东布政使的两年时间里,最后的半年,广东巡抚是空缺的,当时的他是以广东布政使的身份,代理广东巡抚的工作,这个时间跨度长达半年!

哪怕是稍微知道帝国官场潜规则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是刻意安排的话,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一省巡抚这么重要的职务,是不可能空缺长达半年以上的,甚至大多情况下,一个月的时间都不会空缺。

帝国上层需要调动一省巡抚的时候,往往都是提前准备好该省的新任巡抚人员,以确保工作的平稳过渡。

但是霍守奇当时却是代理了广东巡抚工作足足半年之久!

而他之所以结束代理广东巡抚,还不是因为上头派来了新的巡抚,而是他被调往江南担任江南道道员!

换句话说,假如他不被调任的话,他很有可能会继续代理广东巡抚这个职务,然后顺理成章的晋升为从二品。

从这个职务变动,基本上就是能够看出霍守奇的特殊性了,他的品级虽然低,但是他的实际权势比普通从二品的巡抚更大,甚至连普通部门的侍郎都比不上他。

如此的他,傻子都知道他简在帝心,品级对于他而言都不是什么问题,迟早有一天,是会被调回京畿,甚至成为尚书乃至值班大臣的人物。

面对这样的一个人,陈立夫可是不会有任何的轻视!

第五百一十七章 王师胜利在望第二千一百八十五章 紧抱大唐大腿的重要性第两百三十章 都不按照套路出牌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驱逐大唐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伟大战争!第一百四十一章 抢个劫旅个游第九百零二章 文官们的选择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西迁好啊,西迁对啊!第二千二十九章 御书房会议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前无古人圣天子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请不要怀疑我们大唐的实力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更符合国情的皇权集中制第二千八十五章 打不如买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燧发枪变白菜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金陵震动第一千零九章 要这么多银子干嘛?第一百六十三章 风紧扯呼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盛大的表演第一百二十九章 零伤亡作战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枪声依旧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英勇而绝望的葡萄牙人第二千一百五十六章 莫卧儿的覆灭第九百六十六章 朕要包个大饺子第八百九十一章 巷战危机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风波第九百四十三章 皇家理工的妖孽们第九百六十章 大唐巡警在行动!第六百八十七章 金融改革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轮船时代来了第六十八章 一脸楞逼第二千六十六章 蒋晓东做工第五百一十五章 国朝兴废在此一战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大唐人在印度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铁路大爆发第七百二十七章 当缩头乌龟的伪唐贼军第一百六十五章 坚强而勇敢的土匪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城区火车:轻轨第七百三十五章 吾之君父,非尔之君父第两百七十章 三千虎贲渡澜江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下又震动了:免费分田第三百五十二章 混乱的黎平府第四百二十八章 朕心甚慰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太子李暠初登场第五百八十八章 宏伟的造舰计划第两百一十章 活着回去第两百零八章 擅自攻城第二千一十八章 只有士绅没有商人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担忧的北方武器公司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组团去印度淘金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内需导向经济第八百七十三章 被方阵淹没的骑兵!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唐男人是有格调的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二十年如一日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圣天子发言第七百六十九章 战略重心调整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钱!我们耿家有的是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大唐黑虎第八百六十四章 万古圣君亲征第二千二百零二章 汽车全民化时代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欧洲舰队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唐战无不胜第七百八十六章 决战爆发!第四百二十三章 猪从不投降第六十一章 恐慌的黄竹山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冲突和矛盾第四百零二章 史无前例的大捷(第三更求订阅)第三百一十九章 前景不乐观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联合二型步枪第八百二十章 慧尘长大了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文明人的感觉第三百四十三章 开门,检查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左成生的大生意第二千零五章 平衡构架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活着就是最大的奢求第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等强军第四百六十九章 怀远岑家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唐男人是有格调的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火炮才是核心战力第三百四十八章 时刻不忘跑路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印度洋决战方案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重点封锁第二千九十八章 该死的大唐人第二千一百二十三章 惨烈的价格厮杀战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陆军和海军谁更抠门?第七十九章 曾子云的骄傲与不屑第九百二十八章 鞑靼人要和谈?第二千一百四十九章 扩张东欧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帝国丢不起这脸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赐官和赐毒酒第八百三十五章 正德的担忧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遇上麻烦了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震惊世人的广告第二千四十六章 没啥可追求的圣天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升官都不要,你想要干嘛?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蒸汽战车第三百五十九章 庞大的军费压力第八百四十八章 前途远大的陈立夫第八百四十五章 正德亲征第三十六章 原野上的白手绢第两百五十七章 少和柳八苟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