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什么都可以投机,唯独粮食不行

面对灾难,舆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华夏还有着把各种灾难都说成是天子失德的传统,遇上点什么事,就认为是天子不行,得罪了老天爷,然后天子就要下罪己诏什么的了。

而李轩显然是没有这么大方,老天爷的错,怎么能怪到自己头上呢?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要朝报司那边做好舆论引导,别被人带动节奏。

把各种埋怨引向于对英雄人物的歌颂上来!

所以,朝报司这边就是开始准备关于这一场洪水的专题报道了!

报道的核心是什么?

首先是要报道圣天子对此事的重视以及英明,提前做出了准备,最大程度上减轻了损失。

其次是报道官方对此事的重视以及努力,尤其是要重点描述军方参与抗洪的事迹,而且要重点描述,因为官府的高效组织以及军方的牺牲,大幅度的减轻了损失,拯救了数以百万乃至千万百姓的。

上面这两点,其实就是突出圣天子和官方的作用,让人们知道,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圣天子和官府始终站在百姓的这一边,为抗洪救灾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

其次,则是报道一些杰出的正面例子,选择或者干脆虚构若干个英雄人物,重点报道他们响应圣天子的号召,官府的组织,以忠君爱民的精神参与这一次的抗洪救灾当中来。

通过树立若干个正面英雄印象,从而侧面印证圣天子的光明伟大,官府的高效组织工作。

虽然,还要在报道中,重点报道一些普通的民众面临灾害时的正面反应,比如说河南那边的士绅大户以及各企业,踊跃捐款捐钱的事迹,比如说普通灾民面对洪水时,响应官府号召,转移到安置点,如今不仅仅不用担惊受怕,而且在新家园里生活的非常好,比以前更好。

总之,这一系列的报道,其核心就是要引导舆论,宣扬圣天子的光明伟大,以及在圣天子的带领下,官府的高效组织工作。

舆论引导工作有朝报司负责,李轩是很放心的,这些年来,朝报司通过大唐朝报进行舆论引导工作,还是相当成功的,民间对李轩的印象非常好,普遍认为李轩是一个圣明天子,国朝的各级衙门,虽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总体而言也是好的,是为民众办实事的。

当然了,民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他们也是知道肯定有贪官什么的,而这个时候,朝报司就需要作出正确引导,让人们认为,这些腐败分子,只是官员群体里的少数人,而官府对这些人也是严格打击。

让朝报司的人开始舆论引导工作后,李轩也是没有闲着,随后他又是把御书房里的值班大臣给叫了进来,并吩咐他们做好安排,准备从准备从各地方财政抽调资金,共渡难关。

以帝国目前的中央财政能力而言,已经是很难独自支撑这么大范围的抗洪救灾费用了,如今需要全国一起出力。

各地方都是有着自身的地方财政的,这个地方挤一点,那个地方挤一点,这汇总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足以减轻中央财政的压力。

嗯,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中央向各地方衙门请求财政协助,也不是命令,而是通知!

因为这个操作过程并不需要各地方衙门的同意!

中央缺钱缺兵了,还得向各地方督抚请求支援?

扯淡!

直接拿走就是了!

税部那边直接调整本年度的国税和地税的比例就可以了,降低地税的比例后,这多出来的税款直接由税部上缴中央财政。

这个过程里,地方衙门是没有任何插手乃至插话的机会的!

敢插手?想造反呢你!

财政和军权,这一直都是李轩抓的最紧的两项权力!

因为只有抓住了这两项,那么才谈得上中央集权,有钱有军队,谁想要挑战李轩的皇权,那么李轩就敢直接挥起大刀一刀砍下去。

这种大背景下,大唐帝国中央一向来都是牢牢把控着税收权力,税部乃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家能够收税的机构,而各地方的税务局,也都是属于税部的直属机构,并不归属各地方衙门管理。

税部乃是众多机构里,独立性最强的一个机构,比巡警、督查、法院这三个机构都要更加独立,因为这三个机构多多少少还会受到地方的影响,因为这三个机构,基本是属于地方和中央双重管理,名义上是单独自称体系,不过地方的一把手对这三个机构还是有着强大的影响力的。

但是税部下属的各地税务局却是不同!

各地方官员是没有丝毫插手的权力,甚至各地的税务局,基本都不和当地衙门打交道,他们只收税,遇上麻烦了,乃至武装抗税这种事,都不用请求巡警或者驻军帮忙,他们自己有税务稽查队。

普通的税务案件调查乃至抓人,他们有自身的调查机构,和巡警没关系。

大的武装抗税,他们有着武装行动部队,寻常武装抗税,直接枪炮齐发就完事了。

这种大环境下,如果说中央要调整国税和地税,那就是一句话的事!

因为这种大环境制度里,其实理论上来说,中央是掌控了所有的税收的,地税只是中央留给地方的一部分税收而已,但是留多留少,那纯粹是看中央的决策,地方是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的。

如今中央财政紧张,李轩自然是想要填补这个亏空!

不过就算是不要抽调地方财政填补中央财政,也不能搞一刀切,因为有些地方其地方财政本来就非常的困难,这每年都不够给公务人员发工资的,都还要上级财政的补贴,如果一刀切了,他们的日子就更没法过了。

而有些地方的地方财政要宽松一些,所以也能够适当的多拿一些。

不过为了避免各地方衙门的担心,李轩也是吩咐了下去,今年的地税调整,乃是特事特办,不为常例。

这倒是事实,本来中央财政是比较宽松的,只是今年遇上了大洪水,一时半会的周转不过来才会调整地税比例,不可能每年都这么搞的,真要每年都这么搞,那些地方官员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反正地方财政的钱也不是他们自己私人的,该当官的还是当官。

但是却是会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这反过来,又会阻碍到全国的经济,经济都不好了,自然也就别指望能够收多少税了。

所以,这里头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平衡问题,是不可能乱来的。

处理完舆论以及税务问题,李轩又是把军方的人给叫了过来,吩咐下去让他们重点注意受灾区域的治安问题!

虽然说这一场洪灾里,官方的处理相当高效,暂时来说也没有造成什么大范围的人员损失,但是毕竟有着上百万人的灾民,这些灾民如果不能安置妥当的话,就会变成流民。

哪怕是安置妥当了,但是如果有什么野心家跳出来,也是很容易造成大范围的动乱。

这种关键时刻里,李轩自然是不会放松,进行舆论引导的同时,也需要保持高压的军事威慑。

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知道,哪怕是乱了,但是大唐王朝的强悍军事力量,依旧不是他们所能够的对抗的。

实际上不用李轩特地去吩咐,军方的人也是时刻注意着地方上的情况!

军方在受灾地区的总动员,除了动员军人参与抗洪救灾外,实际上相当多一部分的部队都是提高了警戒,预防任何不测。

尤其是各大灾民安置点,几乎清一色的都有部队驻扎!

这些驻军的作用既是为了保护他们,维护治安,同样也是为了就地镇压可能出现的动乱。

毕竟,这上百万的灾民,就是动员的最大源头,无论如何也是需要时刻监控并防备着的。

因为江北、皖北、河南等地的兵力不足,军方甚至已经是开始从江南、皖南以及湖广、江西、山西等周边省份抽调部分部队进入受灾地区。

如果真出现什么动乱了,将会第一时间镇压,把叛乱的消灭在刚开始的阶段。

这一场洪水,给大唐帝国带来的冲击是相当大的,甚至影响比数万鞑靼铁骑杀出长城还要大的多!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经济影响了,这说的可不是什么工商业经济,而是农业经济!

大范围的洪水,势必会让受灾地区减产,粮食产量不足,那可是会饿死人的。

如今帝国官方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凑集粮食,然后用于灾后救灾所用,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出现大规模的饿死人的场景。

要不然的话,整个帝国上下苦苦追求的宣平盛世,就是一句笑话!

都大规模饿死人了,你还说盛世?

扯淡呢!

也好在大唐帝国早些年就搞出来了大唐粮食总公司,并在各省道建立了粮食公司,大唐粮食总公司,依靠着庞大的财力,官田出产的官粮,征收的税粮,成为了大唐帝国里最为庞大的粮商,以储备粮食,平衡粮价。

其各地的粮食仓库里,常年都储备着大量的粮食!

依靠着庞大的粮食储备,不仅仅可以用来救灾,而且也是能够维护粮价稳定。

至少大唐帝国的最近十年来,粮价一直都是维持着一个正常水准,任何敢于低买高卖,玩粮食投机的粮商,基本都是同一个下场,先是被大唐粮食总公司通过收购或者投放粮食,搞得破产,然后就会被抓住各种罪名,然后被送进监狱,严重者甚至抄家灭族。

在大唐帝国,什么都可以投机,唯独粮食不行!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上海公共马车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爆炸的水泥产业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都像你这样,我大唐早完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通车之日就是西征之时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沥青公路第七十七章 历史的真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夺辽河设马场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十万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创业难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圣天子不是人也不是神第六百五十三章 难兄难弟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诡异的发展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逼急了的鞑靼人第五百零四章 我宋志文回来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今天我们创造了未来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都靠两条腿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 大唐使团来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江南危矣第八百八十九章 身负重任的陈立夫第六百五十章 愿她们找个老实男人第两百零四章 攻打正泰县城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即将迎来汽车时代第七百六十六章 秦志福接旨第两百九十九章 意外突发第一百八十五章 穿越来的军阀第一千七百章 忧心的吴老三一家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人有失手炮有打错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她等,他娶第二千一百五十三章 黑海实弹演习第五百六十九章 本官要补个觉第九百五十七章 我陈家乃书香门第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贵族的战争第两百九十五章 伴君如伴虎第五百八十八章 宏伟的造舰计划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巴博第十一章 深夜逃离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唐王朝的老朋友第一百六十一章 谢老头的冷笑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未来是美好的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大唐丢不起这个脸!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伊丽莎白昭仪第九十六章 这个女人有毒第五百七十四章 御驾亲征广州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不甘寂寞的海军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不是不能管只是懒得管第四百七十一章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第八百五十三章 换装燧发枪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陈立夫面圣述职第五百九十四章 裁军五万第八百九十二章 炮轰开封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十万人大转移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英格兰办海军第六十八章 一脸楞逼第五百五十二章 肇庆兵工厂第三百七十九章 那是个令人伤心的地方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葡萄牙求和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扶桑问题的最终解决第四百八十八章 突击队,出击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做生意前先打一仗第二千七十三章 大唐人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汽油机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南唐蛮子到底想咋样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热情好客的摩洛哥人第八百零九章 陈立夫心累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堵上了政治前途的冯倪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超级散兵阵型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让人绝望的实力差距第六百九十六章 进退不得的第四混成团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第六胸甲骑兵团第九百五十六章 书生和刽子手第二千一百一十三章 一己之力供应全球战争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建设浪潮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中亚设省第二千八十六章 不想装备机枪的陆军第七百三十二章 狂奔追击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震惊的宋丸子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唐的继承人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乱石阵绞肉机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下之大,舍我其谁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总攻第六百零四章 迎风飘荡的红龙持剑旗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英使团的苦难和努力第五百一十二章 武装柳州独立团第一千零七章 册封顺义王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奇葩的陆海军军备竞赛第八百九十二章 炮轰开封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大唐暂住证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首航成功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英格兰办海军第两百九十八章 残酷的战争第两百二十六章 是打还是逃?第二千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和美洲第三百二十四章 沉默的宋志文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本土和海外领地的利益矛盾第七百二十二章 鸡飞狗跳的第一军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陆军的‘海上战车’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赔款,撤军,道歉,质子第九百八十四章 吞并,那只是顺带的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苏伊士运河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今天我们创造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