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意见相左

不得不说,历史的发展总是惊人的相似的,并不会因为时代和人的变化,从而出现太大的转折。

上海的发展也是同样如此,虽然说李轩并没有把上海刻意的往后世的发展道路上带,但是这个时代的上海所表现出来的发展趋势,却是依旧和后世的上海发展极为相似。

利用帝国开放并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机会,上海充分发挥了其至关重要的地理位置的优势,从而走上了工商业的发展之路。

甚至就连发展的行业以及详细的地区,也都是惊人的相似。

历史上,上海的早期发展同样也是以海外贸易以及纺织业为主,而现在的上海,同样也是以贸易和纺织业为先导,当然了,细节上还是有着诸多的不同,那就是这个时代的上海拥有着大量的重型工业。

这种情况并不是李轩刻意主导下的结果,要说政策扶持的话,大唐帝国里的通商港口可不止上海一个,而是有着足足十九个呢,隔壁就有着通州和宁波。

从南到北,基本上比较适合进行海外贸易的沿海港口城市,都是被陆续开辟为通商港口。

广东的廉州、琼州、广州、潮汕,福建的泉州、福州、大员府,浙江之温州、台州、宁波,江南道之上海,江北道之通州、淮安之河口(时值黄河出海口,新设县),山东之胶州(青岛)、登州(府城蓬莱),河北之天津,辽东之金州(旅顺)、汉城、釜山等等,都是大唐帝国最近这些年来陆续开始的沿海通商港口。

值得注意的是,大唐帝国可以展开对外贸易的通商港口,只限于沿海港口,并不包括内陆城市,比如说扬州、金陵城、淮安府城这样内陆江河沿岸城市,那么就不是作为通商口岸使用的。

上述的每一个通商港口,基本上都是设立了商贸区,并给予相同的政策。

但是真正依靠海外贸易发展起来的,其实也就只有少数几个城市而已,而规模比较的的,不外乎也就算是广州和上海两城而已,其他的虽然也有所发展,但是和广州以及上海比起来,却是不值一提。

同样是通商港口,为什么发展差距这么大呢,其中地理因素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原因,广州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是因为承担了对南洋贸易乃至印度、欧洲贸易的主要任务。

而上海早期的发展,则是通过承担了扶桑贸易,同时作为国内沿海贸易的中转站。

一个南洋,一个扶桑以及国内沿海贸易,这才是造就了这两个城市早期的迅速发展。

而一步快,步步快,这发展的快了,后来就拥有了更多的优势,比如说更大的知名地,更多的商人汇集其中,更多的税收可以用来发展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然后也就有更多的商人愿意来这两个地方了,后来者想要追上来非常的困难。

不过更加重要的是,这两个地方,不仅仅是货物集散地,而且还是主要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基地。

不管是广州还是上海,他们都是有着大型的工业区,拥有众多的工厂。

如此导致了不管是广州还是上海,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内的其他城市,其中的上海更加明显。

广州的话,如今基本上还是以轻工业为主,虽然重工业也有一部分,但是并不多,而上海这边则是拥有大量的重工业。

但就资源获得的容易程度而言,广州是无法和上海相提并论的。

重工业多了,占用的地方也就更多了,随便一个造船厂,钢铁厂,都是占地庞大的怪物,这些重工业的工厂占据了大量的地皮,此外还有几乎无法统计的中小工厂,这也就使得了上海这边的工业用地日渐不足,工业用地不够用,相对的居民生活用地同样也是不足。

这种情况下,陈立夫才是有了把上海周边的部分地区纳入到上海的打算。

如今上海特设县和华亭县以及嘉定县,是竞争关系,他们之间打生打死的,华亭县死活都不愿意提供土地给上海的第二工业区做生活配套,因为这样对于他们而言半点好处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陈立夫不得是另做打算,既然相互之间有矛盾,那么干脆把他们三个县进行合并,当三家变成一家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了。

但是,这种事陈立夫自己却是无法决定的,甚至他也是不知道上头对此会是什么意见。

所以他是非常谨慎的写了一封折子送往金陵城,折子上并没有直接要求对上述三县进行合并之类的,而是以探讨松江府的发展为主,并说了上海那边的可用土地资源已经不足,已经是大幅度限制了上海的工商业发展,并且是展望了未来,倘若整个黄浦江沿岸地区的发展规划,用于一个统一规划的话,那么肯定会事半功倍。

这封折子,他只是用来试探中央那边的反应而已!

不过这封折子送到了金陵城后,因为这并不是直接呈送给天子的密折,而是普通的公务折子。

如果是密折的话,这封折子会一路密封传递,进入金陵城后会直接送到翰林院秘书处,随后直接送到李轩的手上这边。这个过程里,密折并不会有任何的机构或人进行拆阅,理论上除了些奏折的本人以及皇帝李轩外,谁也不会知道这封密折上写了什么。

但是陈立夫上的自然不是什么密折,这事只是普通政务而已,弄成密折报上去会挨骂的,陈立夫可不想学其他几个倒霉蛋,屁大点事都写个密折送上去,一封不算,还三天两天写密折,最后被火大的李轩剥夺了官帽子,赶回家去种田了。

所以陈立夫的这份折子,只是普通的政务折子,一路到了京城后,就是被送入了通政司,随后被转送到了御书房。

御书房的值班大臣审阅了这份折子后,对于陈立夫提出让三县合并的建议并不认可。

因为这样一来,会直接破坏松江府的政治构架!

如今松江府的政治构架,是松江府辖四县,上海虽然是特设县,而且知县的品级是正四品,但依旧只是一个县而已。

倘若上海和华亭、嘉定三县合并之后,那么松江府就只剩下上海和青浦两县的,而其中的青浦县在现在的存在感就非常弱了,以后肯定更弱。

这样的话,松江府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如此会产生诸多的麻烦,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御书房的几个值班大臣传阅后给出了审阅意见,那就是让陈立夫加强下属各县的联系,做好松江府的经济发展事宜,至于三县合并一事没有必要,因为四县之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来就是属于合并的,因为它们都属于松江府。

既然都属于松江府了,那么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把其中是三个县进行合并了成为某一个大县了,因为哪怕是真的合并了,但是其实也就会产生下级的行政划分,不管是区还是镇都是如此。

到最后,上述三地的隔阂也就存在!

这种地方利益之争,并不是把县变成区或者镇就能够解决的。

真要解决,还是得靠上级部门来进行协调,什么上级部门?

松江府知府衙门啊!

最后还很不客气的说,陈立夫这是脱卸本该负责的协调责任,而是推到了下属三县去解决。

随后,这份折子附带着御书房审阅意见,被转送到翰林院这边,因为这份折子虽然说的是合并事宜,但到底还是为了发展经济,所以最后被送到了翰林院工商科。

工商科的年轻官员们却是做出了相反的批阅,他们认为如果能够进行合并,对松江府的工商业发展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后,经过了御书房和翰林院工商科两道审批的折子才是被送到了秘书处!

秘书处的秘书们,对每天送来了无数折子进行分类,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最优先级别的自然是军事类的折子,然后是关系重大的折子,比如天灾啊什么的,然后才是一些普通的政务折子,其中如果御书房的审批意见和翰林院各科的审阅意见如果不一致的话,那么也是优先让李轩亲自审阅。

其实每天送来的折子数以百计,李轩根本不可能一一亲自看完的!

这也是他为什么设立御书房值班制度,同时又设立翰林院的缘故,这两个机构,其实职能是差不多的,都是帮李轩审批数量庞大的折子。

不同的是,御书房里的都是帝国重臣,值班大臣是正二品以上的大臣,而行走大臣,那也是从二品的侍郎级别的大臣呢。

御书房的审批意见,基本上就是代表着帝国核心高层的意见了。

但是翰林院下属各科,却是从帝国各地抽调而来的年轻中层官员为主,他们的意见有时候和高层们往往不一样。

他们的工作其实和御书房的大臣们非常类似,都是审阅折子,然后给出意见。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令人恐惧的幼军营第七百五十一章 能骗就骗能抢就抢(求月票)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杨成这个大傻叉第三百五十六章 炮轰城塌第一百八十九章 伪唐贼军杀过来了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风筝战术第二十八章 危机依旧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微服私访秦淮河第三百九十二章 被淹没的第一步兵营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钱太多也是一种烦恼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要诛他九族第六百四十一章 重型火枪和胸甲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满地黄金的上海(第五章)第八百三十九章 趴下,都趴下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有钱算个屁第九百零五章 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第一百二十九章 零伤亡作战第八百四十五章 正德亲征第二千一十六章 设备到港第七百章 两败俱伤第二千一百一十七章 经济绑定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我们大唐人都是很好说话的第一千二百章 时不待我第一千零三章 慧尘公主要出嫁第四百一十六章 战争之神第二千六十四章 汽车时代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稳赚不赔的买卖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内河拖船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建设浪潮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高举留中不发第二千七十八章 煤炭战争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围困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西班牙送女和亲第二千一百三十六章 全民富足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马六甲号战列舰第七百三十六章 陛下,大捷啊!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河封省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难伺候第八百四十五章 正德亲征第六百六十三章 台风来袭第九百三十六章 大唐骑兵:死都不用火枪!第两百九十七章 澜江堡垒第二千二十五章 大唐优良传统:罚款第七百六十二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张嘴就是五千第三百四十一章 以战养战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这他妈不合理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名留青史的仕女号首航第一百九十八章 明军的阴谋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旧船当新船卖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放飞自我的鞑靼人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服?抄家灭族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火烧陈立夫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帝国的南非第二千七十七章 态度第九百六十一章 金陵城密谈第十七章 朝议第二千一百七十六章 鞑靼人殖民非洲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煤油贸易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同陆军上将方希同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北美三大藩王第三百八十一章 这又是一场倾国之战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洗澡?不洗,死都不死!第四百三十二章 王八蛋,欠债还钱第八百章 江南士子的曲线救国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战舰不够找海军租啊第三百一十八章 冒险方案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无能为力的法律第两百六十二章 新手开车上车请刷卡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扬帆美洲第三百九十五章 冲锋的城墙!第五百七十九章 王越的底牌第四十四章 陛下三思第六百八十九章 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第两百九十七章 澜江堡垒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齐广号通讯舰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炼油厂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平西南入辽东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新老交替第二千八十五章 打不如买第二千二十二章 文明的曙光:火炮第五百七十七章 超级无敌大将军炮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打团战只抢人头第九百零九章 你确定这是商船?第一千零五十章 夺吕宋灭万丹第二千六十四章 汽车时代第二千零七章 坐拥半个美洲的美洲矿务公司第五百三十七章 朕来朕见朕征服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唐第一艘战列舰第二千九十章 近卫军空军第四百一十九章 伪唐贼军想要干嘛?第六百五十章 愿她们找个老实男人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西北铁路通车第七百七十八章 人心惶惶的金陵城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修堡垒上了瘾的大唐第二千一百九十一章 忙不完的皇太孙第五百三十七章 朕来朕见朕征服第五百二十九章 从不退缩的税务稽查队第八百三十章 火力覆盖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