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章 海军重整计划

金陵城内,李轩再一次看着卢愚之的报告,这一次的报告重点不在于报告西域战事,实际上如今的西域战事没啥好说的。

大唐陆军以势压人,将近二十万大军扑上去,又是稳扎稳打,不冒进,一步一步的把鞑靼人逼出了西域。

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阴谋、战术可言,凭借的就是超强的国力。

让乌力罕等鞑靼将领,空有一身计谋而无处可用。

所以,最近一年多的西域战事,从细节上看往往都是风平浪静的,连大战都没打过几次。

卢愚之这一次报告的重点,还是说中亚战事。

如今大唐已经是杀到了吐鲁番城,下一步就是会杀入伊犁地区,再过来就是杀到哈萨克平原了,而到那个时候,现有的骑兵数量就不够用了。

为此,卢愚之再一次请求增援,不要其他的,只要骑兵。

李轩盘算了一番陆军那边的骑兵力量后,就是批示:转枢密院议!

这句批示,大体上的意思就是朕已经知道了,你们陆军自己看着办,但是,别指望趁机想要更多的军费。

西征看似重要,但是还远远不到让帝国专门拨付大量战费的地步,顶多就是给个零头补贴一二,战费还是得需要陆军自己解决。

这也不是李轩不愿意给钱,而是最近两年帝国花钱如流水。

明明帝国的财政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奈何花的钱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啊!

帝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来就没有听过,每年都要花掉一大批钱,然后河防、交通、工业扶持等,还有教育等等,每一方面都是要花大量的钱的,尤其是教育经费,自从宣平二十五年后,帝国开始大幅度提高基础教育经费。

其占据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上涨,从以往的百分之一,上涨到百分之三,然后是百分之五,现在已经是达到了百分之六了。

二十九年的教育经费,占据了财政开支的百分之六点五。

这可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因为大唐一年的财政支出预算,可是两个多亿呢,百分之六点五就是有一千多万元了。

而这些教育经费,大部分都是用来补贴各地筹办更多的官办学校,尤其是官办小学。

去年礼部方面已经是喊出了口号,要在未来十年内,要让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尽管这个适龄儿童,只局限于男孩子,哪怕是这个入学率只局限于小学六年制,但是要想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入学率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相当多的家庭,连一个孩子的读书费用都难以承担,同时当代绝大部分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很多都是几兄弟的家庭,让所有家庭把家中的多数适龄男孩子送往学校就读,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需要官府进一步降低小学的学费,对更多的优秀学生给予奖学金补贴,而这一部分的费用说实话非常庞大的,对各地的地方财政以及中央财政都是造成了非常重的负担。

这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大唐帝国自作自受,因为早期大唐帝国就是采取精英教育制度,刻意的太高学校老师的地位以及待遇,导致办学的成本相当高昂。

一个普通的资浅小学老师,他的年收入就可以达到一百多元,几乎是普通工人的五倍以上,如果是资深的小学老师,那么年收入更是可以达到两三百元,几乎是普通工人的十倍以上。

至于中学老师就更不用说了,年收入可以达到五百元以上,大学老师更是能够达到千元以上。

当然了,他们的收入高,那是因为他们当年的求学成本也高,没有这样的高收入他们根本无法填平早年求学时的高昂费用。

最终形成了一个高学费、高待遇的循环。

而这些办学成本,到最后部分会转嫁到学生身上,部分则是转嫁到官府财政上头。

但是即便如此,大唐帝国也依旧没有降低教师待遇的打算。

当年这种精英教育的时候,就已经是想到了会出现今天的结果,但是大唐礼部坚定执行这一策略,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让如今的社会能够消化接纳高素质人口,而不至于出现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才无法进入中上流社会,最后跑去造反的情况。

而大唐的教育政策,是李轩效仿后世诸国的教育制度而推行的,算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社会分工筛选制度。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然后到大学,每一个阶段都会淘汰一部分人,最后能够读大学只有极少数人。

至于完全开放高等教育,那是别指望了,这不符合人类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

人们常说知识是无价的,但是这句话,其实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那就是知识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当被少数人所垄断的时候,它价值非常的高。

但是当所有人都掌握了,那么一毛不值。

真正要让全民上大学,其实简单的很,顶多就是开头几年花多一点钱,熬过了开头几年,培养了足够的老师,随便一间屋子,甚至空地里就能充当大学课堂。

对于大唐而言,普及大学教育并不会比普及小学教育困难多少。

但是!

掌握了社会主导权的权贵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把一群泥腿子屌丝培养出来,让他们成为权贵子弟的竞争对手吗?

开什么国际玩笑!

不可能的事。

垄断的知识才具备价值。

再者,社会也是需要分工的,需要极少数的上层精英领导,需要一群既得利益阶层,更需要一大群被剥削阶层,总不能人人都去当官,没人去普通工人扫大街不是。

那么怎么进行社会分工呢?

论出身?

那样太低级了,容易造成动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教育进行社会分工。

学历越低从事越低级的社会分工,学历越高的从事越高级的社会分工,所以你会看到大唐社会里,接受了高等教育群体的平均收入是低教育群体平均收入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现象。

前明的科举制度,也是差不多是类似的社会分工模式,只不过局限性比较大而已,不如大唐的教育制度这么完善。

至少,大唐的教育制度给了大部分人机会,只要你够努力,够聪明,完全可以一毛钱不花,甚至还能拿生活补贴寄回家里去,最后成为人上人。

这种教育政策下,高等教育需要限制。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商业的发展,是需要越来越多,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群体的

而这就需要基础教育大规模普及了。

这也是大唐帝国每年这么多的教育经费,最后都是用于基础教育的原因。

教育经费以及其他内政经费都这么高,大唐的财政收入就算是钱再多,也是不经花的,在这个工业革命的关键发展时期,李轩没有刻意的压下军费就很不错了,是不可能再给陆军那边增加太多的军费的。

别说陆军了,就算是海军想要造新战舰,也是被李轩压了又压。

年初海军提出的海军重整计划被李轩再一次驳回了。

因为这个海军重整计划,看似只是把现有的海军混乱的三大舰队以及各分舰队的模式整合起来,建立本土舰队、印度洋舰队、太平洋舰队三大舰队,并在三大舰队之外,再设立若干分舰队。

但实际上,这些舰队的称呼和名字变来变去都无所谓,关键的是,海军在这个重整计划里,提出了建造新一代主力舰的计划。

海军搞什么海军重整计划,实际目的就一个,那就是想要建造新一代的战舰。

也就是七千战列舰。

海军老早就是就有七千吨战列舰计划,基本设计指标就是标准排水量七千吨,全钢铁打造,纯蒸汽动力,后装线膛炮的全新一代的战舰。

但是当这么一系列的词汇结合起来,就是代表着高昂无比的造价。

海军那边说,这种新一代巨舰的造价百万之内就能够拿下来!

但是李轩对海军报上来的百万造价嗤之以鼻!

开什么玩笑,当他对帝国军舰的造价不清楚啊!

这么一艘战舰,没有两百万拿不下来!

他很清楚海军那群人的想法,不外乎就是看到陆军在西域打的热闹,为了保持海军的影响力,争夺军费这才匆忙搞出两洋舰队计划的。

至于新一代战舰的造价,海军那群人自己清楚的很,这种新式战舰的造价将会非常非常的高昂,尤其是前面几艘战舰,高昂的造价再加上研发经费的话,将会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前面的几艘,每一艘战舰要是两百万元能够拿得下来就得烧高香了。

毕竟现在一千八百吨的巡洋舰,造价都要四十多万了,三千吨不到的战列舰就要六十多万了,你跟我说七千吨,从头到脚都是采用新技术的战舰只要一百万?当他李轩傻啊。

李轩知道,海军那边就是想着先开个头,只要先开工了,以后建到一半说没钱了,总不能不建吧,到时候再要钱呗。

但是李轩却是不给海军这个机会!

平白无故的想要大批经费,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皇恩浩荡第八百二十八章 剿贼安民檄——北伐!第一千零七章 册封顺义王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消失的粮商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 环球海底电缆通讯工程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农民子弟的挣扎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贵族封地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齐广号通讯舰第七百五十二章 抓住未来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这玩意不会散架吧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出使欧洲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虚假宣传:有黄金有石油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安南迁国非洲第四百三十五章 缴获大丰收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将星闪闪第七十一章 公侯王爵皆可赐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战舰不够找海军租啊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蒸汽战车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七大舰队第二千一百四十五章 大唐的承诺第三百零六章 明军主力出现第一百零九章 整个世界都安静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抢个劫旅个游第五百一十八章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第二千六十四章 汽车时代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巨舰时代第八百二十六章 修不起皇宫的皇帝第九百六十八章 龙兴之地大变样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海战新时代袭来第八百四十五章 正德亲征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皇子封国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版本的高考第二千四十八章 西湖汽车品牌效应第七百一十四章 慧尘公主长大了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震惊的宋丸子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悲催的参谋长第六百零六章 直扑秦淮河第七十七章 历史的真相第六百九十八章 这就杀进去了?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登陆马六甲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弘扬大唐国威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购买殖民地第七百零八章 李春景又要冒险了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海外忠君教育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悲催的参谋长第三百八十四章 凶险的意外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粮食,有多少要多少第六百七十二章 火力凶猛的王文华第七百八十四章 这江南,本官是要定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让皇上先走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武装列车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冲突和矛盾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太子李暠初登场第两百零五章 恐慌的明军第八十章 显摆优越性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移民一年比一年多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热情好客的摩洛哥人第一千五百章 攻克南非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合约就是草纸第二千六十六章 蒋晓东做工第两百八十二章 大封功臣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西海贸易公司分裂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轮船时代来了第七十章 曾子云的俘虏生涯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内河拖船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混乱的印度东部海岸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敌踪初现第九百九十章 罚款当面缴清,概不赊欠第八百五十五章 货运马车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坐稳扶好,老子要飙船了第二千一百零一章 大规模杀伤武器禁令第二千一百一十七章 经济绑定第二千一十章 一点也不帝国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庞大的帝国内部市场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苏伊士运河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陈立夫的奏折(第三更)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大唐的后花园第五百九十一章 陆海将官大火拼第四百三十四章 祝志海之死第七百四十八章 目瞪口呆的格德斯第一百零六章 湛蓝无云的天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宣平十年陈立夫回京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抚伪唐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规模浩大的洪泽湖工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皇家青年军校第一千五百章 攻克南非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铁路大跃进第五百九十四章 裁军五万第二千零一章 普通人到了古代也能当科学家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伟大的变革时代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大唐帝国的真正危机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热情好客的摩洛哥人第八百八十四章 今天,大明要完了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工业化的北美是好是坏?第八百四十五章 正德亲征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才子逛青楼被抓奸啦!第二千一十八章 只有士绅没有商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靖州,绝不容有失!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工业时代的芬芳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 多层次火力支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