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 不是鄙夷只是怕死

大唐还采纳百家之长,把帝国的诸多医术高明的老中医集中起来,让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或者干脆弄到大学里去当中医教授,以形成统一的中医教学办法。

如今大唐的中医,那可是能够系统培养的,而且接受的都是老中医的教学,再不济也能照搬宣科开药房,可比什么自学成才强多了。

中医研究是一条腿,而大唐医学研究的另外一条腿则是基于解剖学、微生物学等而来的现代医学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大唐可没有去区分什么中医和西医,因为在大唐根本就没有什么西医、中医的说法,甭管是传统的中医还是最近十几年搞的解剖、微生物等医学研究,都是属于医学范畴,只是分成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的研究理论那是相当丰富的,大胆的解剖,高倍数显微镜的出现,已经是让皇家理工学院医学系的学着们弄明白了人体的内部构造,甚至连红血细胞、血小板、微生物病菌这些东西都已经是知道了。

血型什么的更是不用说了。

也是知道了不少疾病是原因是什么,但是怎么治那就是个问题了!

他们只能一种一种的进行试验,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的最卓越成果就是外科手术了,理论上来说他们已经是做很多手术了!

但是针对性的现代药物却是依旧非常少,最近几年比较好的研究成果也就只有水杨酸盐了。

不过从这东西上,皇家理工学院医学系的教授们看到了希望之路,他们开始疯狂的合成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以求寻找到能够治病的某种成分。

怎么说呢,如今大唐的现代医学发展是有些畸形的,理论东西都已经是了解的七七八八了,不少疾病的病因他们都知道,但是却没有药物可用。

比如让人谈之色变的肺痨,也就是肺结咳,他们知道致病的原因,但是没药可治,所以然并卵!

这也是最近这些年,大唐大力推广中药的主要原因,虽然说如今皇家理工学院的一大票变态们还是搞不清楚这些中药为啥能治病!

但是反正能治病就是了!

除了药物以及理论这些研究外,大唐还对帝国内的医疗体系进行了改革。

户部很早就成立了卫生司,主管防疫、医疗等事务。

最早期的时候卫生司的主要工作就是管辖民间的药房之类的,敦促各所高等院校开设医学系,培养正规医生。

宣平十五年开始,大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建设官办医馆,原则上每一个县都拥有一所官办医馆,至于规模大小那就另外说了。

宣平十八年,大唐卫生司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医疗执照制度,只有拥有医疗执照的医生才能够合法行医,拥有开药方的权限,没有取得制造的非法行医行为将会受到严惩!

宣平二十八年,大唐卫生司开始扶持乡村医生,统一培训江湖郎中,给予补贴等方式让乡村地区也能够拥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还有更加重要的是,大唐帝国直接通过国企部以及皇室资产科设立了数量众多,产量非常庞大的中草药种植基地,确保市面上有足够的各种中草药原料供应。

诸多手段下来,目前大唐的医疗水准还是相当不错的,从传统医学上来说基本上已经是达到了所能够达到的巅峰了。

而现代医学的发展更加迅速,哪怕是没有几种现代药物,但是现代医学里的诸多理论最后发展为预防、卫生、护理等学科,这些看似不是直接治疗疾病,但是却是作用巨大,因为这可以让人们减少生病的几率,增加康复的几率。

现在大唐人都知道很多病都是无药可治,很多病都是可以通过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环境进行预防的,因此大唐人现在对城市卫生、个人卫生都无比注重,甚至比当年开国时期的官方推动更加注重。

以前大唐人不喜欢和土著接触,纯粹是因为鄙视土著,但是现在大唐人不喜欢和土著接触,更多的还不是说鄙视之类的,纯粹是感染疾病,说白了怕死!

当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所结合起来,让大唐目前的医学发展是相当迅速,而且整体的医疗情况是比较完善的,除了有些疾病,比如说部分微生物导致的疾病,病毒导致的疾病无药可治外,其他的小病小痛很多都可以治疗。

这很重要!

大唐医疗体系的发展,医学的发展是让大唐人的人均寿命得到大幅度提高的两大最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说穷人还是因为吃的不好而死的话,那么那些权贵们就是不缺吃的了,但是他们的平均寿命依旧不长。

比如说腓力二世一家子!

腓力二世的第一个妻子,十八岁就去世了,第三个妻子也就是伊丽莎白的母亲,也是活了二十五岁,就这还多亏了当年大唐医生的救治,不然的话早就死了,不过即便如此,她还是生了伊丽莎白后的第二年去世。

腓力二世的第四个妻子也只活了三十一岁。

腓力二世的儿女相当多,但是能活到现在的很少,长子二十三岁就死了,次子,三子,四子全部夭折!

他如今还活着的儿子只有一个腓力三世。

女儿好一点,有三个女儿成年,其中包括了伊丽莎白。

从腓力二世这一家子就可以看的出来,未成年人的夭折率是非常的高,哪怕是权贵家庭生十个孩子,也不一定有五个能活着长大。

同时这个时代的女性怀孕生产的时候风险也相当高,腓力二世的第一个妻子产后大出血而死,第三个妻子伊丽莎白也因为难产而死,第四个妻子安娜也是因为怀孕生产而死。

腓力二世的先后四任妻子里,除了和他只有夫妻之名没有夫妻之实的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外,其他三个全都死于怀孕生产!

人家腓力二世可是国王呢,这都如此了,寻常人家就更是如此了!

由此可见医学落后对人均寿命的巨大影响。

人没得吃,医学又落后,平均寿命自然也就高不到那里去。

如今欧洲这边的平均寿命也三十岁左右,一些地处战乱的地区,比如说法兰西中部,估计也就二十几岁而已。

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前无畏战列舰第六十六章 大唐兴废,在此一战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印度洋舰队第九百一十八章 文官的战略胜利第九百七十四章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第二千四十八章 西湖汽车品牌效应第一百一十章 不屑学之,不屑用之第三百八十四章 凶险的意外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秦淮河花魁大赛第八百七十三章 被方阵淹没的骑兵!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没钱你问个屁第六百五十七章 花魁们的黄金时代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耿右华在上海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苏州宋家的贡品第一百一十五章 美女的特殊'待遇'第二千一百九十八章 汽车运输时代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风流才子陈立夫第两百二十七章 伪唐贼军好生狡猾第七百三十三章 战马的悲鸣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苦逼的中产第六百零八章 另辟跷径的扩军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帝国的明珠:南非第六百一十六章 围困唐贼第八百四十一章 扬州城内的乱象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担忧的北方武器公司第二千零九章 一望无际的农田第八百八十一章 俺答汗的抉择:战还是逃?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后装线膛炮突破第二千一百七十七章 不甘落后的西班牙人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这不是机器,而是艺术品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公司舰队遇袭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你们海军就是这么不要脸的?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竟然有人敢贪救灾款第七百一十九章 蔡二虎的决心第两百四十三章 送银子送女儿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是时候修铁路了第二千九十四章 煤炭战争下的英格兰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难伺候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大的麻烦第三百四十七章 那里有大海第四百一十五章 掷弹兵死战不退(求订阅)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城门的一声惊雷第一百七十四章 伪唐贼军杀过来了!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英格兰的蒸汽机第一章 猪脚他爹是皇帝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近卫军才是真土豪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有思想有深度有理想的海盗第八百七十六章 皇帝对皇帝的对决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烧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战场上的小胖龙(求订阅求月票)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御览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陈立夫的宣平盛世(二)第二千四十九章 有钱了才能玩步球第六百七十六章 恐慌的明军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登陆马六甲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三百五十二章 混乱的黎平府第八百三十四章 近卫军奔赴前线第二千一百六十六章 奥斯曼人的退路:非洲第一百五十九章 战争机器第八百七十四章 骑兵的巅峰对决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嘉峪关前线第二千九十三章 卫生观念第二千八十二章 黑海海峡谈判第八百五十九章 良禽择木而栖第二千一百二十四章 天大的野心第八百五十八章 俞大猷被俘第二千一百零二章 顺义王大唐见闻(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马上皇帝第一百零五章 大唐不缺官位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一百万扶桑女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头号明奸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都是一群疯子第七十五章 宫斗技能点满的白太后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敢投资铁路?内裤都得赔掉第九百一十三章 吾皇之仁万年未有第两百零四章 攻打正泰县城第三百零六章 明军主力出现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联合登陆舰队启航第四百四十四章 这些明军不寻常第三百五十九章 庞大的军费压力第五百七十四章 御驾亲征广州第四百五十章 李轩是一个好人第二千一百零一章 大规模杀伤武器禁令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陈立夫入值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新式榴弹引信第三百五十三章 武装行进第两百二十章 不让走就屠城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陆军的‘海上战车’第七百六十三章 反明斗士秦志福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公平的休达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人不好了,贼军打过来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好大一口黑锅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建设浪潮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马六甲号战列舰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要修铁路怎么办?拿钱砸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新航线第九十七章 不许乱动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鞑靼人脖子上的套索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被推翻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