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四十九章 扩张东欧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将会让大唐帝国的海军以及商船极大的缩短地中海,中北大西洋抵达印度洋的时间。

进而直接缩短东亚地区到地中海沿岸以及欧洲地区大西洋沿岸,英伦三岛地区的海上距离。

此举意义重大!

意味着东亚本土地区和欧洲地区的贸易将会更加便利,海上运输时间更短,运费更低廉,可以进一步扩大东亚本土地区和欧洲地区的贸易总额。

同时还能大幅度的降低大唐陆海军在欧洲地区的驻防、战争费用。

不管是贸易上的便利,还是部队的驻防战争费用降低,对于帝国在欧洲地区的扩张具有极大的战略作用。

以往的时候,帝国在欧洲地区的驻防部队,不管是北非还是地中海沿岸,乃至黑海沿岸,其补给主要是依靠大吨位船只绕行南非抵达欧洲,又或者是直接通过亚欧铁路补给。

船只补给,虽然费用比较低廉,但是耗时日久。

而铁路补给的话,则是费用非常的高昂。

毕竟亚欧铁路的距离非常的遥远,铁路运输跨越大几千公里之后,其运费可就高昂无比了。

最关键的是,单纯依靠亚欧铁路的话,运气还有限!

欧洲铁路里的东欧段、中亚段、西北段可都是单线铁路,而且当时修筑的时候还是优先考虑建设速度,因此设计标准并不是很高,整体的运力有限。

这些铁路需要保障民生运输,还要保障军事需求,一旦在欧洲地区发动什么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话,单纯依靠这条铁路恐怕是难以为继。

毕竟大唐的陆海军已经是全面进入了后装线膛时代,其中的联合二型步枪更是带弹仓的步枪,子弹射速高的同时,也是进一步提升了子弹消耗量。

同时还已经广泛装备重机枪、迫击炮等速射武器,导致弹药消耗量进一步提高。

而最近几年,海军以及近卫军舰队开始大规模装备所谓的中小口径的速射舰炮,这种速射舰炮其实依旧是架退炮,不过和之前的旧式架退炮还是有极大的区别。

早些年大唐刚弄出来后装线膛炮的话,中小口径的火炮的后坐力,一般都是依靠炮架硬抗。

陆军的火炮开炮后,经常整门火炮都会向后退好几米,因此陆军的炮兵阵地里,经常可以看见在野战炮后头都会搞一个土堆作为缓冲,这个土堆就是用来帮忙制退以及附近的。

而大口径火炮,尤其是海军的舰炮,则是会搞一些炮架,炮架上会有一些缓坡轨道。

舰炮开火后炮身在炮架上的轨道上向后退,依靠缓坡减轻部分后坐力,然后依靠重力和人力进行复位。

上述不管是单纯硬抗,还是依靠炮架进行硬抗,都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复位困难,复位后需要重新进行瞄准,难以短时间内进行精确射击。

针对这个问题,大唐帝国里的诸多武器专家们,多年来一直都是在尝试解决。

并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案,其中不乏先进的液压管退方案,只不过有理论不代表能够搞出来。

后来又是搞过弹簧管退方案,依旧很不成熟,近卫军好几年前就尝试性装备过这种弹簧管退舰炮,看似射速很快,但是液压装置三天两头出问题,怎么说呢,设计理论是好的,前景也是有的,但是以目前大唐的基础工业很难搞出来能够实用化的管退火炮。

后来近卫军舰队忍无可忍,直接把这些所谓的先进管退炮给撤装了,回归到了海军那边一直坚持研究发展的架退炮上来。

这个时候海军的架退炮发展的已经比较成熟了,海军的架退炮其整体设计是炮架分为上下炮架,炮管依旧和上炮架连接,上炮架和下炮架有轨道连接,同时拥有弹簧、液压辅助制退、复位装置,火炮发射后,炮管带动上炮架向后退,并挤压弹簧,进而让弹簧或液压装置吸收一部分后坐力。

复位的时候,可以利用弹簧或液压辅助复位。

这就是目前大唐海军、近卫军舰队以及陆军大口局岸防炮普遍采用的新型架退炮。

这种方式对于大口径的舰炮而言,效果依旧有限,甚至依靠人力也难以进行复位,依旧需要依靠重力进行复位,目前大唐海军上装备的三百毫米口径的舰炮,基本都是还需要重力复位,液压、弹簧复位的作用有限。

但是对于一些中口径舰炮而言,这种加装了液压或弹簧,或干脆是两种一起用的架退的方式却是不错的,能够有效的帮助火炮进行复位,并提高射击精度以及射速,这也是为什么大唐的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火炮,能够做到每分钟一发射速的缘故,一百二十毫米口径的舰炮,采用定装弹药的话,其射速甚至能够提升到每分钟三发到四发。

目前的大唐海军、近卫军舰队,陆军大口局火炮所采用的火炮,虽然依旧是架退炮的范畴,但是采用上下炮架分离,加装液压、弹簧进行制退、复位装置后,其射速已经是比十多年前的早期火炮提高了一大截。

更不要说,最近几年大唐军方一直都没放弃对管退火炮的研究,只不过这玩意的技术难度有点大,虽然搞过好几次的样炮,甚至早期近卫军那边都实验性装备过,但是技术有限,故障率太高而无法导致实用。

但是,火炮方面的技术却是一直处于进步的状态的,说不准不用几年时间,管退火炮就能够实用化了。

技术的进退,使得了大唐海军以及陆军的大口径火炮,射速在持续提高,耗弹量也是持续提高,对后勤供应的能力持续提高挑战。

这些年,军方已经是越来越感到单纯依靠欧洲铁路的话,难以维持前线的补给。

现在有了苏伊士运河的话,却是要方便的多,一艘上万吨的货轮过去,就能够运输上万吨的物资呢。

苏伊士的开通,也是直接促进了帝国在欧洲地区的战略行动变的更加快速起来,其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大唐军方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就是直接提高了在黑海海峡军管区以及苏伊士云运河军管区、休达军事基地这三大欧洲军事基地的驻军数量。

同时加速了对大唐金国移交的东欧地区的接管,其中包括了两座重要的东欧地区的城市。

宣平四十六年八月十四日,大唐帝国正式从大唐金国手中接受乌克兰平原地区里最重要的城市:基辅!

九月八日,大唐帝国从大唐金国方面接管莫斯科。

尽管这两座城市实际上已经空无一人,甚至连很多建筑里的贵金属装饰或者贵重建筑材料都被撤离的鞑靼人拆了个一干二净。

但是,接管这两座空城依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意味着大唐帝国开始全面接管乌克兰平原以及俄罗斯中北部地区。

这是大唐帝国近年来,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领土扩张。

而且还是和平扩张!

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铁路施工队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我大唐就是霸气!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陈立夫去上海第七百六十九章 战略重心调整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 三年白头第二千一百四十四章 大唐金国的安身之地第五百二十一章 此乃胜利转进绝非溃逃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堂堂帝国太子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用不起的后装炮第二千一百一十七章 经济绑定第二千五十五章 参军等于上学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伟大的变革时代第七百零二章 时局艰难第一百零八章 一刀两刀三刀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钱太多也是一种烦恼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有钱人都喜欢住农村第九十二章 黄竹山大会战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重量级人物下场了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谁敢不服就打到他服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兵发吕宋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科研大佬第八百二十二章 格德斯的豪迈之心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齐备刀枪随时杀敌第七百四十六章 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翰统鹰犬在美洲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埃米尔的贸易区见闻第四百七十章 尔等图谋甚大啊第一百三十九章 捅马蜂窝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汽油才是未来第九百九十一章 大人快走!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南金热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初中生都是已婚人士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意见相左第二千一百零八章 价值五千万的战争第两百七十二章 明军火炮发威第三百五十一章 迎难而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尔等,皆可杀(爆发求月票)第七百八十七章 冲啊,大唐万岁!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让人绝望的实力差距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丹麦人去非洲第九百六十四章 宁投降不入川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大唐的女主人们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平西南入辽东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遗臭万年的吕宋金矿公司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大唐海军办事,从不向蛮夷解释!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登陆马六甲第八百一十二章 坚船利炮抵金陵第十四章 你们懂个屁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贵族也是民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履带拖拉机第二千一百六十七章 奥斯曼六国迁非洲第九百零二章 文官们的选择第七百一十七章 皇权的空前集中第两百八十四章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大唐银行家真黑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被一锅端的上海码头公司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甘心的俞大猷第三十七章 他们怎么会投降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陈立夫面圣述职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封王海外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立储第二千一百一十一章 奥斯曼的反攻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沥青公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未竟的征伐(求月票)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悲催的参谋长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插在扶桑腹部的一把尖刀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劳动合同法第二千五十五章 参军等于上学第两百二十四章 苏家康要夜袭第两百零五章 恐慌的明军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暴利的西海贸易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上海公共马车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奸妄在朝第九百一十一章 牛逼哄哄的格德斯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奇葩的全球贸易第一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小学比大学更重要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轮船时代来了第六百零一章 开炮!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这雨,太大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惊喜?这是惊吓好吧!第八百六十章 出人意料的晋升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两百万大军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堵上了政治前途的冯倪第二千二百零三章 金陵城大堵车第九百二十章 火爆的航运市场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马六甲还能守多久?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江南道也要变天第两百零六章 种蘑菇的土匪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大唐西洋公司的核心业务:殖民地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展拳脚的陈立夫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大唐第四位大学士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大唐的自由贸易政策第一百八十章 陈屠夫出击第五百零一章 烦恼多多的正德第四百零二章 史无前例的大捷(第三更求订阅)第四百九十九章 仿制伪唐火器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掌控直布罗陀海峡第二千一百二十章 战地指挥车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通车之日就是西征之时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要场面有场面要感动有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