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六章 秋风萧瑟战鼓响

为了大唐王朝能够有一个继承人,为了不至于让李家绝后,李轩是准备当几个月的和尚,不管是董芸芸还是叶氏还是珠儿,他谁都不准备碰。

而且为了避免让这三个娇滴滴的女人在自己面前晃来晃去动摇他的决心,他第二天一大早就是带着侍卫回到了澜江渡口。

如今的澜江渡口已经是彻底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军营,大唐新军在这里整整驻扎了三千人,因为是准备在这里场时间驻扎下去,所以在修建众多河滩防御工事的同时,也是修筑了众多比较简单的营房,一副要在这里扎根的模样。

不仅仅是防御工事和营房,大唐新军还忙里偷闲,建造了不少的木筏乃至船只。

这些船只现在自然是用不上的,但是现在用不上不代表着以后用不上了,在李轩的计划里,澜江渡口战役后的三个月内,大唐王朝都会苦修内功为主,等三个月后明军估计也就来了,到时候以守代攻,争取把明军再一次留在这澜江河底。

到时候,他的大唐新军也就是到了出兵兴泉府城的时候了!

那时候不仅仅是击败了明军的缘故,更是因为正泰县这个穷乡僻壤已经是无法满足大唐王朝的发展需要了,他们需要更广阔的领土来获得兵源以及各种战略资源。

现在提前打造的船只和木筏,是为了到时候进攻府城的时候渡江所用。

大唐王朝,总不能一直窝在小小的正泰县!

它的下场只有两个,要么是被越来越多的明军剿灭,要么是一路逆流而上发展壮大,如何在逆流中发展壮大,这就是李轩所需要考虑的事了。

而占据整个兴泉府,就是李轩下一步的战略规划!

当然了,发起下一步的攻占兴泉府的战略之前,得把整个正泰县先掌控在手里才行,此外也得先把未来数月来袭的明军歼灭后才行,要不然的话,很容易兴泉府没拿下了,自己的大唐新军就被庞大的明军一口给吞干净。

歼灭明军,这是未来的事,李轩现在管不着,最近几个月里,他却是准备着进一步加强对正泰县的掌控力度。

为此,他设立了多个镇以及高达六十几个村,而这些村镇都设置有捕快,此外,还设置了一个捕盗营,捕盗营的三个队,有两个驻扎在溪口村,而有一个则是驻扎了正泰县西北方向的杨家村。

捕盗营加上各镇各村的捕快,这些半军事的武装力量已经是勉强能够帮助大唐王朝掌控各镇了。

不过龙华镇和正泰县却是要特殊一些,龙华镇都还好,苏家康明显是放弃了龙华镇,把驻守龙华镇的正规军都抽调到了正泰县城,只留下数十青壮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大唐新军也没有占据龙华镇,只是在镇外留守了数十名士兵看守而已。

这么久过去了,龙华镇内的那些青壮和普通人都已经是习惯了外头的这数十名大唐新军士兵的存在了,对于镇外大唐新军的士兵们每天早上就跑来跑去,训练时的大喊大叫都已经给是见怪不怪了,甚至住的比较近的一些小孩子,偶尔还跑去看大唐新军的训练。

倒是正泰县城那边,因为城内有着七八百人明军和青壮,再加上又有苏家康坐镇,所以一直都是没有放松警惕。

而大唐新军这边也是不敢放松对正泰县城的监控,在正泰县的四个城门都是布置了人手进行监控,此外在稍微远一些的地方里还驻扎了一个队的士兵作为后援。

随着大唐新军的兵力扩张,监控或者说包围正泰县城的大唐新军,已经是从之前的一百多人充实到了如今的两百多人,而这两百多人,正是大唐新军内的第二混成营。

这个第二混成营的任务就是监控正泰县内的明军,并且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内攻克占据龙华镇和正泰县城。

大唐新军的将近四千兵力,自然是不可能一口气都放在澜江渡口的,而是主力三千余人在澜江渡口,在正泰县城、龙华镇这边布置了第二混成营。

而第一混成营则是作为机动兵力,部署在位于澜江渡口西北方向大约十五里的地方,而在这个地方有着另外一个比较适合大军渡江的河段,如果明军从这里渡江的话,第一混成营就得肩负起阻击明军渡江,拖延时间等待主力增援的重担。

此外,其他几个明军可能渡江的地方,李轩也是酌情部署了部分兵力。

至于澜江渡口这边,主力部队则是拥有足足三千人。

如果明军大规模来袭,并准备再一次从澜江渡口渡江的话,李轩肯定也是会把第一混成营以及布置在其他几个渡口的部队都调到澜江渡口,和明军决一死战。

情况危急之时,后方的第二混成营以及捕盗营也是会被抽调上来增援主力。

李轩积极备战,把时间都花在了处理政务,训练军队上头,而河对岸的宋志文显然也是没有闲着。

虽然他妙笔生花,把澜江渡口之战的失败给糊弄了过去,但是总不能坐视伪唐贼军在正泰县发展壮大不是。

到时候别说剿灭这些伪唐贼军了,说不准兴泉府都要守不住了。

为了剿灭伪唐贼军,更是为了阻拦这些伪唐贼军读过澜江,宋志文最近也是大肆招募青壮,想要重建他的募兵部队,同时也是动用了人脉关系,说服了巡抚派遣临近的几个州府的卫所部队过来帮忙剿匪。

巡抚大人一出手,四个位于兴泉府周边的千户所就是接到了调令准备出兵兴泉府。

如今这些来援的卫所兵已经是在路上了,总数大约有两千人,再加上兴泉府本身的几个千户所新征召的千名军户士兵,一共凑出三千卫所兵是不成问题的。

而宋志文也明白,靠这三千卫所兵是不靠谱的,这些卫所兵连土匪都打不过,要打仗,还得靠那些募兵!

所以他又一口气招募两千募兵,如今正在日夜训练着呢。

再加上澜江渡口那边也还有千余人的明军,当初澜江渡口一战战败后,他从各地搜罗了近千兵力紧急增援澜江渡口,这些兵力后续也一直驻守在澜江渡口,总数大约有一千五百人。

三千加两千再加一千五百,也就是说,未来一两个月后宋志文手下的兵力就能够达到六千五百。

这六千五百人可不包含民夫,而是单纯的作战兵力!

哪怕是卫所士兵的战斗力很弱,哪怕他的募兵都是过去一个月里刚招募的,但是这些士兵不管怎么说都是正规军队,和民夫还是有着本质差别的。

等到大战的时候,宋志文还会继续征召个几千民夫,负责后勤运输以及辅助任务,到时候凑出上万个人口也是有可能的。

至于他一个兴泉府怎么养活这上万人,这种事不用他操心,增援而来的两千卫所兵是自带干粮的,他顶多就是给一点点粮食意思意思,粮草让他们自行解决。

而兴泉府本身的那一千多卫所兵的粮草怎么解决?还是自带干粮!

什么叫卫所兵啊,就是平常种田积攒军粮,打仗的时候就带着自己种出来的军粮出发征战啊啊。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人说明朝的卫所制度,让朝廷无养军之费了。

当然了,要想这些卫所兵卖力作战,还是需要拿出额外的真金白银来赏赐,同时那些经常经历战事的边军因为花费巨大,所以是需要朝廷下拨军费进行补贴的,也就是所谓的‘年例银’。

这些银子如今就是需要他宋志文想办法筹借的,这只是剿匪而已,加上宋志文为了自己的官帽子着想,又故意隐瞒了消息,因此朝廷那边自然是不会拔下什么军费来的,只能是宋志文自己筹借。

卫所兵都需要给少许军费了,那么那些募兵就更是花银子了,这些募兵可是拿军饷的,没钱又没饭吃,可别指望他们给你宋志文卖命。

哪怕是那些临时征召的民夫,虽然不给他们饷银,甚至都还让他们自带干粮,但是必须的花费还是需要的。

这么加起来,上万人的花费也不是个小数目,而明朝的地方官府历来都是穷光蛋,兴泉府的财政可拿不出来这么大一批银子。

但是宋志文却是没有在乎过这个问题?

没有军费供养大军?这个简单?他可是一府之尊,直接下命令向大户们摊派银粮也就是了。

堂堂一个知府大老爷,难不成还能被这点银子难住不成?

当然了,摊派这种事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那些大户们就会有意见了。

但是摊派这种事也不可能持续多次啊,这上万人的军队在未来的三个月内要么是剿灭了伪唐贼军,要么是被伪唐贼军击败。

宋志文他是不可能养着上万人无所事事玩一年半载的。

而如今的李轩还不知道,宋志文已经是预备着抽调、训练总数六千五百人的正规军,外加好几千的民夫,准备凑上万人规模的大军,准备给他一个大杀招!

不过知不知道也是没有所谓的,哪怕李轩所预料的明军是省城派过来的几千或者上万人,而事实是这些明军还是宋志文自己搞出来的,但是两者的兵力差距并不大。

反正明军这么多,打谁都是一样的!

时随着中秋,霜降等节气过去了,天气也是逐渐变凉。

而河对岸的明军也是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大唐新军的探子们,发现有着五千人明军从府城方向朝着澜江渡口而来,等他们抵达后加上原有的五千明军,那么河对岸的明军总兵力就会超过万人人。

李轩得到这个消息后,深吸了口气,然后对着一群将领道:“等了这么久,他们终于是来了!”

第八十六章 能吃能用第三百三十六章 扩军万人第一百零八章 一刀两刀三刀第七百九十六章 魏国公上表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宋丸子去上海 (第三更)第八百八十九章 身负重任的陈立夫第六十一章 恐慌的黄竹山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帝国全球化第二千一百八十章 不能跟钱过不去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大唐南洋事务衙门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妄议国本第九百三十一章 撕毁协议直接打啊第二千一百八十二章 鞑靼人在非洲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工业标准化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雷霆出兵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光明正大的陷阱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它就是我们的未来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别说门了,窗都没有第一百四十九章 雷暴风雨夜第两百八十五章 新时代好商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夺柳州迎圣驾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人类第一辆汽车问世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为国操劳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翰统的赫赫威名第七百五十四章 海军的野心:战列舰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遍布全球的第四舰队第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等强军第二千八十八章 战列舰是码头博物馆第一百五十一章 此乃人祸而非天祸也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坐稳扶好,老子要飙船了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埋葬了梦想的休达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混乱的水面力量第七百七十九章 江南危矣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齐广号通讯舰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欧洲舰队第八百四十八章 前途远大的陈立夫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怀疑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马六甲号战列舰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唐的精英教育第六百二十章 超大号的地雷第八百八十章 胜利属于大唐王师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英格兰办海军第四百七十章 尔等图谋甚大啊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风靡各校第八百九十七章 陈立夫是个人才第六百七十六章 恐慌的明军第七十一章 公侯王爵皆可赐第七百一十三章 肇庆新风貌第八百三十九章 趴下,都趴下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想要补救?迟了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安南人在非洲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鸟粪是个宝第五百一十九章 沈希仪的反攻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夺辽河设马场第八百七十二章 纸糊一样的空心方阵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白送更吃亏第四百八十五章 柳州总攻战第一百一十九章 陛下有旨(求订阅)第五百六十九章 本官要补个觉第九百二十一章 临高要办工业区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城门的一声惊雷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 不是鄙夷只是怕死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甘心的俞大猷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不擅长外交的大唐:能打就 不逼逼第两百九十二章 内阁的改革第四百零七章 快看啊,伪唐官员投降了!第八百七十三章 被方阵淹没的骑兵!第八百七十一章 万骑冲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遇上哄抬粮价怎么办?抄家!第四百六十四章 找谁都没用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海军博物馆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做生意前先打一仗第七百七十六章 万古圣君的亲切慰问第五百六十九章 本官要补个觉第二千一百四十四章 大唐金国的安身之地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插在扶桑腹部的一把尖刀第三百二十五章 澜江东岸美景第五百零六章 坚守到最后一刻的武宣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唐开科举第五百八十章 废墟激战第八百三十七章 明军炮手赵东第一百六十章 怎么不按剧本演啊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技术验证舰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海盗也买军舰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大唐钱多任性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殖民地交易第七百零八章 李春景又要冒险了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杨成经商(二)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三万吨巨舰第二千八十六章 不想装备机枪的陆军第六百零五章 损失惨重的第二舰队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不理他们,继续前进第二千一百三十二章 硬实力抄袭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鸣金收兵第五百六十章 向大唐王师学习!第二千一百零九章 西班牙长城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皇家青年军校第六百五十七章 花魁们的黄金时代第二千二十六章 全民富足的希望第九百三十三章 对抗大唐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