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 海内北经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木丕]而东向立。一曰龟山。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枚),其南有三青(鸟)乌,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

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木丕]食。有文马,缟身朱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面蛇身。[虫匋]犬如犬,青,食人从首如。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虫匋]犬北。一曰从足。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大[逢/虫虫]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虫乔],其为人虎文,胫有[啟月],在穷奇东。一曰状如人。昆仑虚北所有。闒非,人面而兽身,黄色。

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披发,无一手。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虫胃]状如狗,黄色。[礻未]其为物人身黑首从目。戎其为人人手三角。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昆仑虚南所有汜林方三百里。从极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阳[氵于]之山,河出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

盖国在钷燕南,倭北,倭属燕。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列姑射在海河州中。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大蟹在海中。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大[鱼便]居海中。明组邑居海中,逢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

海内由西北角向东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蛇巫山,上面有人拿着一根棍棒向东站着。另一种说法认为蛇巫山叫做龟山。西王母靠倚着小桌案而头戴玉胜。在西王母的南面有三只勇猛善飞的青鸟,正在为西王母觅取食物。西王母和三青鸟的所在地是在昆仑山的北面。有个神人叫大行伯,手握一把长戈。在他的东面有犬封国。贰负之尸也在大行伯的东面。犬封国也叫犬戎国,那里的人都是狗的模样。

犬封国有一女子,正跪在地上捧着一杯酒食向人进献。那里还有文马,是白色身子红色鬃毛,眼睛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名称是吉量,骑上它就能使人长寿千岁。

鬼国在贰负之尸的北面,那里的人物是人的面孔却长着一只眼睛。另一种说法认为贰负神在鬼国的东面,他是人的面孔而蛇的身子。蜪犬的形状像一般的狗,全身是青色,它吃人是从人的头开始吃起。穷奇的形状像一般的老虎,却生有翅膀,穷奇吃人是从人的头开始吃。正被吃的人是披散着头发的。穷奇在蜪犬的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穷奇吃人是从人的脚开始吃起。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自有两座台,每座台都是四方形,在昆仑山的东北面。有一种大蜂,形状像螽斯;有一种朱蛾,形状像蚍蜉。蟜,长着人的身子却有着老虎一样的斑纹,腿上有强健的小腿肚子。蟜在穷奇的东面。另一种说法认为蟜的形状像人,是昆仑山北面所独有的。阘非,长着人的面孔却是兽的身子,全身是青色。天神据比的尸首,形象是折断了脖子而披散着头发,没了一只手。环狗,这种人是野兽的脑袋人的身子。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刺猬的样子而又像狗,全身是黄色。袜,这种怪物长着人的身子、黑色脑袋、竖立的眼睛。戎,这种人长着人的头而头上却有三只角。林氏国有一种珍奇的野兽,大小与老虎差不多,身上有五种颜色的斑纹,尾巴比身子长,名称是驺吾,骑上它可以日行千里。昆仑山南面的地方,有一片方圆三百里的氾林。从极渊有三百仞深,只有冰夷神常常住在这里。冰夷神长着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另一种说法认为从极渊叫做忠极渊。阳汙山,黄河的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凌门山,黄河的另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王子夜的尸体,两只手、两条腿、胸脯、脑袋、牙齿,都斩断而分散在不同地方。

帝舜的妻子登比氏生了宵明、烛光两个女儿,她们住在黄河边上的大泽中,两位神女的灵光能照亮这里方圆百里的地方。另一种说法认为帝舜的妻子叫登北氏。盖国在大燕国的南面,倭国的北面。倭国隶属于燕国。朝鲜在列阳的东面,北面有大海而南面有高山。列阳隶属于燕国。列姑射在大海的河州上。

姑射国在海中,隶属于列姑射。射姑国的西南部,高山环绕着它大蟹生活在海里。陵鱼长着人的面孔,而且有手有脚,却是鱼的身子,生活在海里。大鯾鱼生活在海里。明组邑生活在海岛上。蓬莱山屹立在海中。大人贸易的集市在海里。

第八 海外北经第九 海外东经第十三 海内东经第十三 海内东经西汉刘秀《上山海经表》第十七 大荒北经第四 东山经第七 海外西经第十 海内南经第十五 大荒南经第十五 大荒南经第十 海内南经第十四 大荒东经第二 西山经第四 东山经第十五 大荒南经第十八 海内经第八 海外北经第十二 海内北经第十三 海内东经第十四 大荒东经第八 海外北经第七 海外西经第一 南山经第十八 海内经第十五 大荒南经第二 西山经第一 南山经第十五 大荒南经第十五 大荒南经第十一 海内西经第五 中山经第九 海外东经第九 海外东经第七 海外西经西汉刘秀《上山海经表》第四 东山经第十七 大荒北经第六 海外南经第十三 海内东经第七 海外西经第二 西山经第十八 海内经第四 东山经第三 北山经第十七 大荒北经第十四 大荒东经第九 海外东经第七 海外西经第十八 海内经第十二 海内北经第九 海外东经第七 海外西经第十五 大荒南经第五 中山经第十七 大荒北经第六 海外南经第六 海外南经第八 海外北经第十四 大荒东经第七 海外西经西汉刘秀《上山海经表》第一 南山经第六 海外南经第十七 大荒北经第十四 大荒东经第十七 大荒北经第十三 海内东经第十二 海内北经第二 西山经第九 海外东经第十一 海内西经西汉刘秀《上山海经表》第十七 大荒北经第十五 大荒南经第十八 海内经第十三 海内东经第十四 大荒东经第十三 海内东经第五 中山经第四 东山经西汉刘秀《上山海经表》第三 北山经第六 海外南经第十五 大荒南经第十四 大荒东经第十八 海内经第十二 海内北经第十八 海内经第十六 大荒西经第二 西山经第一 南山经第十四 大荒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