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釜底抽薪

在新朝最初的几十年间,普济裢岛与东南洋面上的琉球、澎湖列岛上不仅是东大洋上最大的海匪聚集地(公良友琴麾下就聚集了近十五万海匪,林凤麾下聚集十万匪众),还是东大洋物资的主要集散地。

普济裢岛以东的新罗岛国、南洋诸岛国与陆上的贸易绝大多数通过普济、琉球岛中转。

新朝三十六年,徐行平定琉球匪事,击溃林凤麾下的十万匪众,将琉球、澎湖诸岛纳入南闽治内。南闽宗政郡王府在琉球设立凤竹府,统辖琉球、澎湖诸岛。

琉球、澎湖诸岛楔在南洋诸岛与普济岛之间,籍之与南洋诸岛进行商品贸易,不仅可以获丰厚的利益,更能增强水营海战的实力,从而有效的压制普济海匪对南闽北部漳、泉两地的侵扰。公良友琴自然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形发生,令群寇在琉球岛的外围水域袭扰航。宗政芪在位时,担心有限的水营力量让公良友琴击溃,一直约束水营在澎湖、漳州、泉州一带近海水域巡弋。

海匪常年侵袭东海、越郡、南闽三郡,却也在三地拥有一批秘密的代理人,来进行普济、琉球诸岛与陆上的贸易。这些代理势力通常都是霸横一方的世家乡豪,他们不仅从事此娄贸易,更有甚者直接行海匪之行径,在沿海肆意掳掠杀死,其行为比普济海匪更令人发指。

琉球、澎湖列岛远离南闽宗政家的管辖,这些代理势力更是猖狂之极、肆意妄为,使之重新成为盗匪的乐园。近年来,南闽将凤竹府的居民逐渐迁至内陆,有再度放弃琉球、彭湖列岛的念头。

越郡、南闽沿海也存在这样的代理势力,这些代理势力不仅是普济的商贸代理、财源之所,更是普济海匪安插在内陆上的耳目。

抚州会战过会,普济虽然在温岭还据有四万步卒,水营势力更是实力未损,但是其士气低靡,近期内无力发动大规模的会战。

清理普济海匪在三地的代理势力,截断普济的财源,予其釜底抽薪一击。

许伯英理了理思绪,定睛望着宗政荀达。

他前来南闽拜谒宗政荀达,除了茶马商道,更重要是商议如何给普济海匪釜底抽薪一击,只有击溃普济海匪,东南局势力才可能真正的安顿下来。

宗政荀达继任南闽郡王已有十年,四十华年,两鬓已染霜迹,眼角尾纹斜入鬓间,双目略显浊色,身子佝偻着坐在梨枝高背椅中,神色显得淡漠。

十余年前,南闽王储之争,长子无故暴毙、次子致残,让老郡王宗政芪心力憔悴心如死灰,在宗政凝霜的支持下,生性孱弱才具平庸的宗政荀达意外继任王位。

许伯英说道:“世人传闻郡王有着一付悲天悯人的心肠,为南闽漳、泉两地遭受匪患的民众愁白双鬓,被南闽民众誉为万家生佛。”

宗政荀达哈哈一笑,说道:“抬爱抬爱,怜惜治内的民众,是我的本分。”

许伯英心中暗笑,眼角余光里,左右两列的南闽官员目光闪烁,心想:你害怕普济水营迂回进击威胁宗政家的根本泉州,将庞大的水营留驻在泉州港内,使之不得主动出击,如此一来,漳州、凤竹两府就向普济海匪敞开门户,你还能坦然受下那一番赞誉?心中尽是不屑,脸上却不露痕迹,说道:“普济海匪经抚州会战之后,实力再度遭到重创,不知郡王对此有何看法?”

“咳…咳……”宗政荀达目光避开许伯英,游离着去寻求属下的意见。

南闽众人虽同殿议事,却各怀心思。

宗政家的根本在泉州,在政务、军事上无所作为的宗政荀达将精兵战舰集中在泉州一带,使漳州、凤竹的世家心怀不满。

南闽众人对许伯英此行不无戒心,俱是漠然应对宗政荀达试探性的目光,不愿发表自己的见解。

南闽四府十八邑,除去凤竹府辖治的琉球、澎湖诸岛,漳州遭受普济匪患最巨,泉州为宗政家的根本,重兵防守,匪患不至于成灾,莆田在南闽郡的西南与南宁接界,远离匪患之所。

今天众人来此主要是这商议通商之事,不料许伯英将话题扯到匪患之上。

东大洋海匪横行、武陵山百夷呼啸,又与南宁越家多有不合,南闽郡数十年来,商路塞绝,与别郡来往甚少。在天下十五郡中,以南闽郡实力最弱,只有三万水营、七万步卒。

青焰军在清江府崛起、有意重新开通茶马商道的消息早就传至众人的耳中。

许伯英来访让南闽众人为之一振。

宗政荀达见无人回应,收回目光,说道:“伯英此行为了茶马商道之事,为何提及普济海匪?公良友琴在东海、越郡连吃两次大亏,自然是大快人心。”

许伯英笑道:“伯英听说漳州匪患较严重,茶马商道虽然可以避开最严重的东北部区域,但是南闽匪患不除,作为茶马商道的源头,似乎为这条商道生不了多少财。”

宗政荀达气结,却不知拿什么话来推诿。

许伯英继续说道:“茶马商道到了旧朝中期又称香料之路,那时海运发达,南洋岛国的香料等货物运抵琉球岛,分为两路,一路沿海岸线航行至余杭、雍扬,一路进入泉州与茶马商道相连。如今普济海匪封锁南闽东北的洋面,南洋的香料只有通过茶马商道运抵中原腹地,获取巨利。中原腹地对香料需求甚大,不如两家的交易从香料开始。”

琉球、澎湖诸岛,虽然平复琉球匪患,但是近年来普济海匪寇侵甚频,除去与普济海匪狼狈为奸的代理势力,少有世家能在凤竹立足。使得南闽郡王府有意撤消凤竹府,将凤竹府的万余精兵、近千官吏调入漳州、泉州之间,加强对泉州的屏护。

澎湖乃漳、泉的门户,琉球与澎湖唇齿相依,琉球唇亡,则澎湖齿寒,澎湖失据,则漳、泉门户洞开。

南闽官僚中不乏见识深远之辈,自然极力阻止宗政荀达一意孤行的收缩防线。

但是宗政荀达还是撤消凤竹都尉府,只设下都府一职监守凤竹。

宗政家原是依靠香料贸易起家的世家,宗政荀达见许伯英故意提及香料贸易、讥讽他放弃琉球,脸上微微一红,随之泛起一阵恼怒,说道:“南陆与腹地隔绝多时,香料贸易早已停止,若要重新开始,势力先要遣人前往南洋诸岛收货,这一来一去,没有三五月的光景是完不成的,你们两家交易还是从别的货物上开始为好。”

许伯英见台下不乏幸灾乐祸之人,想到有关宗政家内部有人与普济海匪暗中勾结的传闻,觉得正是见好就收的时机,说道:“我对南闽不甚熟悉,贻笑大方了。”稍稍一顿,说道:“茶马商道过漳州,漳州匪患不除,只怕很难吸引商旅来南闽淘金。”

宗政荀达说不出“南闽兵力匮乏,只能分兵据守险地、通衢”的话来,更加无法避过这个话题。

世人常讥南闽漳州乃是普济海匪的后方与粮仓,

徐汝愚崛起清江,与公良友琴结下死仇,岂有不趁胜穷追容其翻身的道理?

徐行平复琉球匪事,战场主要集中在漳州,使得漳州的精兵雄于南闽,随后组建凤竹府,将领官员也多是出自漳州。使得漳州的世家势力在随后的十年里大增。

宗政芪在位时,尚有威信镇住南闽诸人,及至宗政荀达及位,生怕漳州世家乘机取而代之,宗政荀达便蓄意加深与南宁越家的矛盾,借机将水营从澎湖调回泉州,抽调凤竹与漳州的精兵陈于莆田,使得凤竹与漳州的防御减弱,便于普济海匪寇侵漳州、凤竹两地。此举不仅打击了漳州的世家势力,也加强对莆田的控制。

虽然宗政家有人与普济海匪暗中勾结侵袭漳州的消息还不能确实,但是宗政荀达抽兵利匪的行径让徐汝愚不齿。为了打击对手,却让两府百万民众身陷水火之中。宗政世家虽然在南闽势力居首,却因为以匪弱敌的策略,使得南闽民生凋敝、商旅塞绝、府库钱粮不足度过两年荒年。

许伯英辞别宗政荀达,与子阳秋返回漳州城的驿馆已近半夜。

子阳秋笑道:“今日大殿之上,只有你与宗政荀达两人针锋相对,其他人均是默然以对,可想宗政荀达这个郡王并不好当。”

许伯英点点说道:“宗政荀达亲自前来漳州相迎,他这个郡王做得也太辛苦了,不过他认定我们会在漳州有所动作,表明南闽另有高明的人啊,而且宗政荀达对此人言听计从。”

“这样的情况,实在难以与漳州陈家的人接触,还得另想他法才行。”

“如今还能坚持在漳台一带抵抗普济海匪的只有郑家少数几家势力,虽说他们几家实力在南闽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他们十数年来坚持领导民众在沿海地域抵抗海匪,在漳州乃至整个南闽的民众里拥有相当的影响力,邵先生在我临行特意吩咐务必要与郑家的人接上头,越快接上头,我们此行的收获越大。”

子阳秋说道:“武陵山靠近海岸时,已是不足二百丈高的绵绵长岭,隔开越郡的温岭与南闽的漳台两城,普济海匪不仅可乘舟登陆作战,也可以越过那片长岭,从温岭直接出兵侵袭漳台城。漳台是漳州府寇袭最严重的地方,十户九空,几成荒城,然而郑家领导当地民众坚持在漳台一带抗击海匪,十数年,郑家无数子弟洒尽热血,却从来未曾动摇而生出撤至后方的念头。武陵山近海的山陵在普济海匪的控制之下,我族若要将势力延伸到那里,得到郑家的相助将会事半功倍。”

“只要完全控制武陵山,才能将普济海匪在南闽与越郡的活动分割开来,从而有效的压制普济海匪的活动空间。”当初提出此议,邵海棠的别一层打算却未挑明出来,这层打算也是宗政荀达所担忧的。不过许伯英却能明白的,因为宗政荀达将优势兵力撤出漳州府,使得漳州的世家势力在历次匪袭中实力大损,这些世家迫于宗政家的武力,虽有满腹怨言却不敢宣泄出来,若能借助茶马商道将青焰军渗透进南闽,这些世家将是青焰军极力要拉拢的。

那些坚持在匪患最严重的地区抵抗的世家,境遇与当初清江府内的民寨相若。那些撤到后方,远离匪患区域的世家,却因田地产业均在匪患区,实力大损,在南闽政局中变得微不足道,若是有让他们重振家业的希望,对宗政家失望透顶的他们怎会不云集麾下?

光是武陵山将南闽阻隔在外,还远远不足。

徐汝愚虽然还没有抽调百夷精兵的想法,但是作为属下却不能不考虑到这点。百夷一族在武陵中拥有近三十万民众、两万精兵,若是将精兵抽调出武陵山,武陵山就显得单薄了,故而在武陵山上的南面漳州府境发展亲近青焰军的势力就十分重要。

当然,这些打算也不能说过子阳秋听。许伯英与子阳秋有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依旧徐汝愚的吩咐,在诸多细节均不瞒子阳秋,只是这些背后的意图却无法明言,不过以子阳秋的精明,未必想不透其中关节,但是他依旧热衷其事,可见他心中已是十分倾向徐汝愚的。

当然,若是因为这些事,引起宗政家的过激反应就得不偿失了。虽然宗政家在南闽的声望跌到前所未有的低点,但是南闽的七成精兵、全部水营都掌握在宗政家的手中。

许伯英夜间与宗政荀达的一席话,就努力说服他:青焰军除了在茶马商道上,还可以在剿灭普济海匪上展开更广泛的合作,无奈宗政荀达戒心太重,始终避开共同剿匪这个话题,南闽诸人虽有想法,却因宗政荀达在场而不能道出。

第1章 雍扬新政第7章 淮水汤汤第3章 重塑山河山河论战上作者oliver98第4章 龙岩世家第12章 竹篮打水第13章 罪王伏诛第7章 淮水汤汤第2章 青州鬼骑第2章 流民壅途第1章 坞堡连营第12章 一石三鸟第13章 如影随形第6章 不期之会第7章 将侵江宁第3章 新丰城下第1章 暗日续战第5章 隔水相望第11章 兰陵乡野第12章 大衍数阵第3章 青丘弱水第5章 血染流桂第11章 兰陵乡野第6章 龙游于野第10章 奔行于野第9章 沈门秘议第2章 大事不妙第13章 军制第13章 兰陵援军第6章 大道泽生第13章 烧石毁堤第3章 生机第4章 故人相逢第9章 东海窘境第15章 种间山河论战下第3章 意外相逢第8章 甘棠争夺第1章 翠狮相会第19章 养狼驱虎第3章 别来无恙第3章 江左形胜第12章 围岸拦潮第5章 失于迷途第11章 恶战将至第10章 倾盖如故第8章 后山草堂第6章 建安堡(上)第11章 云溪映雪第10章 奔行于野第2章 宜家宜室第4章 尉潦潜出第9章 老祖殡天第4章 江津渡第14章 骤生变故第13章 体悟之术第8章 夺舟驱寇第2章 湖心小岛第12章 求战第9章 公良之死第6章 胧月弓第13章 江河表里第17章 置县之议第7章 商南马市第8章 东墙之女第11章 疑敌第9章 家国天下第6章 荒城崛起第6章 世家存续第8章 布间第5章 入主泉州第4章 天下四方第4章 普济报捷第13章 毓麟之礼第3章 枋山议和第0章 青凤纪事第5章 围壤夜战第9章 又临津水第1章 宗政凝霜第17章 置县之议第10章 挥军直入第11章 历阳水营第10章 桑泊微澜第13章 奇谋溃敌第7章 招抚夜议第7章 雨夜饬军第1章 出使江宁第5章 血染流桂第7章 狼行海上第3章 生机第11章 合围第2章 依依冰河山河论战下第3章 将帅失和第10章 请君别离第8章 玉案岭第11章 掳妇为妓第1章 唇枪舌剑第5章 失于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