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求战

陈预六万大军,三万驻在北营,一万驻在青池城,二万驻在枋山南麓的南营。

江宁最先进入青池境内的两路兵力约八万,四万余杭军压向北营,徐汝愚亲率另一路兵马,停在南营壁垒以南十余里处的青竹岩。江宁共有十三万大军进入白石府北部,但是三万青卫军与两万中垒军要牵制定远、新姿、龙游等地的东海驻军,在短时间内,能投入青池战场的也只有这两路兵马。

四万余杭大军赶到青池境内,只稍作整饬,便对东海设在枋山西北麓的北营展开攻势。

樊文龙令徐濯非率领一万兵马监视北营的主营,五千兵马占据二十余里外的阳城堡以为主营,其余二万五千余兵马分作六路,对东海北营外围的六座前哨营寨发动攻势。

元月正是东海寒气最重的时候,陈预自幼修炼丹息术,本不会畏寒怕冷,但看到江宁攻势凌厉,骨子里透出寒意。

樊文龙藐视陈预留守北营主营垒的主力,分兵去攻外围营垒,可以说是犯了兵家大忌。但是樊文龙将四万兵马分作八处,控制着枋山东北方圆近三十里的范围。枋山东北,地平林茂,指不定徐汝愚会将一路精骑藏在其中。

东海骑营的主力让张季道牢牢控制在手中,陈预虽为东海都督,却无法调动,枋山三座大营之中,只有两千精骑。张季道送来信函,说徐汝愚亲率的那四万大军极可能是不堪一击的吴州降军。陈预深谙徐汝愚的性子,也认为这样的可能极大。徐汝愚领兵渡过下阿溪,陈预便将两千精骑藏在南营,好趁徐汝愚所部立足未稳之时,利用骑兵冲刺试探虚实。

徐汝愚渡河之际,以兵车为阵,随后又遣巫成率领两千步卒攻克青竹岩,在青竹岩立寨,分兵进入青竹岩阵地,完全不予陈预以试探虚实的机会。

且不说徐汝愚,随徐汝愚在军中的邵海棠、张仲道、方肃、赵景云等人都善用兵,陈预不敢用主力正面对抗,欲要偏师来试探虚实,却是妄想。

真正要撼到陈预在枋山附近的营垒,惟有寄望于樊文龙,徐汝愚这路兵马的战力有限得很,从下阿溪北岸至青竹之间,行军、立营法度严谨,不予东海机会,然而锋芒不烈,战意不强,对东海南营的扰袭,也仅限于千余人的规模。

陈预却不敢大意,需知有徐汝愚在场,就有可能出现意料不到的事情。却是樊文龙在枋山东北汪洋肆意的攻势让陈预大吃一惊。

徐汝愚与樊文龙一南一北,一静一动,让陈预心里疑虑重重。北营的外围前哨营寨坚持不了多久,陈预虽然预见徐汝愚可能将骑营藏在樊文龙军,却不能不出兵,遣校尉陈轶带领三千长矛步兵从北营主营而出,绕过监视北营的徐濯非,占领下沟。在下沟东岸的河滩展开。

下沟隔着阳城堡,陈预心想江宁骑营真在北面,那多半会先进阳城堡。下沟缠绕枋山往南汇入下阿溪,此时水极浅,河滩开阔,便于展开骑战阵战。但是渡河作战对骑兵不利,陈预便想让陈轶三千兵马挡住江宁骑营不让渡河。

令长叔寂率领一万步卒,贴着枋北坡出营,占领徐濯非军南面的高地。枋山北坡,山势险峻,地形狭窄,树木繁茂,长叔寂不需担忧侧翼受到威胁。

徐濯非军中升起黑色狼烟,牛角吹号,渐传渐远,不待长叔寂来攻,起营而走,方向正是下沟河滩。

刘昭禹说道:“徐濯非分兵挡住长叔寂,以主力击溃驻守下沟河滩的陈轶军,方便江宁骑兵渡过下沟。”

若是刘昭禹的判断符合实情,便要派遣两千精骑先赶到徐濯非部的前面,将其截住,与长叔寂一同将其击溃。但是徐濯非敢率一万步卒来此挑衅,自有所恃。如果不能短时间内将其击溃,分袭六处前哨营寨的余杭兵就会合围过来。

陈预说道:“江宁骑兵不会在阳城堡,令陈轶坚守河滩阵地,我亲领两千骑兵配合长叔寂从侧后攻击徐濯非。”

樊文龙正领兵攻打东海设在老虎沟的野营,见东北面狼烟升起,知道东海主力出了北营。

只是这面攻得正急,不是说撤就能撤去,分出两千兵马继续攻打老虎沟,率领余杭军中最精锐的五千兵马,沿下沟东岸往北。

老虎沟在枋山东侧,离下沟河滩有十一二里。樊文龙令徐濯非率领一万大军监视东海北营主营,本就有挑衅之意。陈预不会坐看外围前哨野营让樊文龙一齐攻破,有所动作,必会抢占下沟河滩。樊文龙四万大军分成下沟两侧,虽然说下沟浅狭,但是在东海出兵占据东岸滩头的话,抢渡也有些困难。

陈预设想徐濯非会先击溃东海守着下沟滩头的阵列,如此可方便西岸兵马渡过下沟。领着骑兵猛攻徐濯非所部后梢。便想在樊文龙领主力赶来之前,先与攻叔寂合力击溃徐濯非部。

徐濯非见陈预亲率骑兵出营,便知无法两边作战,当下停下行军,结阵相迎。

徐濯非结阵待援,而不抢攻河滩,便知江宁骑兵不在此处。陈预大呼上当,此时明白樊文龙兵分六路去攻前哨营垒,虽然攻势凶猛,但必有一路作好随时撤出战场的准备,徐濯非不去攻下沟河滩,便是那一路兵马去攻下沟河滩。

虽然樊文龙有四万兵马,但是江宁的骑兵不在这边,陈预心里倒也不怕,心想:张季道将精骑藏起,徐汝愚也不敢大意,调来青凤骑、青凤卫却是防着羽咋骑营。将骑营交由长叔寂节制,赶去北营,令刘昭禹前往南营临视徐汝愚。自己又率领五千兵马出营,欲在樊文龙主力赶赴战场之前,先击溃徐濯非部。

敌阵溃散,骑兵突冲甚为便利,亦可用弓弩交叉射击敌阵。

陈预对这两千骑兵甚是珍惜,自然不能用于正面冲锋,欲从两翼扰袭,徐濯非严阵以待,将有限的机弩部署在两翼阵列,机弩填装箭枝甚慢,但是射程远过长弓,劲力又大,两千东海骑兵便无用处。

徐濯非不惧两千骑营,面对正面长叔寂率领的一万步卒的攻击,就显得游刃有余,不断从本阵遣出小股精锐陷冲东海阵列,扰乱其攻击步骤。直至陈预率领五千兵马赶来,将攻击面展开,东海才占据上风。

刘昭禹领百余骑,穿过越枋山长谷,赶至南营,却南营以外密密麻麻的尽是江宁的兵马。

虽然猜知徐汝愚所率领的四万兵马极可能是战力不强的吴州降军,但是南营兵马不足其半数,在北营战场势态不明的情况,刘昭禹自然不敢领兵出营。但看到江宁兵在营垒前架设抛石弩,刘昭禹不得不派兵去攻击那处。

环南营是道一人高的石垒,石垒之内缚木为墙,两道木墙之内填土为台。垒墙坚固成程度远不能与砖石夯土的城墙相比,待抛石弩架设起来,不需多久,垒墙便会给轰塌。

相对北面方圆数十里的战场,南面的战斗开始时控制在南营正面里许范围之内,投入兵力也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汝愚在南营主营之前的战场投入越来越多的兵力,不仅将出营而战的东海裹离南营营垒,入夜时分更是派出两路兵马直接攻击南营垒。

樊族归附江宁,樊文龙出领归降兵马,从余杭而出,往北袭吴州、兰陵等地,一直没有机会为江宁立下战功。余杭降将要在江宁站住脚跟,惟有累积军功,徐汝愚不让战力更强的青卫军来攻北营,便是看到余杭军的盎然战意。但是求功心切却是兵家大忌,樊文龙领兵甫至青池境内,就分兵六路攻打外围前哨营垒,陈预、刘昭禹、长叔寂等都以为樊文龙求功心切。

刘昭看见南营如此,才明白余杭在北边的作为都是出于徐汝愚的授意。当下遣人去见陈预,让他小心提防徐汝愚暗藏的诡计。

其实不需刘昭禹提醒,陈预也有察觉。樊文龙在江宁算得上权高位重,真正求战心切的都是他手下的余杭归降将领们。

自领兵进入白石北部,在枋山南北结营,陈预惟嫌小心不够,有时只恨自己过于小心,错过许多挫击江宁军的机会。

入夜不久,樊文龙率领五千兵马抵达下沟河滩,从南侧攻击驻守河滩的三千东海兵,其他派去攻打东海外围营垒的五路兵马也陆续撤出战场,往下沟河滩而来。徐濯非所部在东海大军连续不停的攻击下,显出颓势,不再坚守原处,亲领三千精兵断后,其他兵马往下沟河滩方向而去。

“想到在下沟河滩决战吗?”陈预眼里闪过一丝疑色。

“余杭军主力都往河滩而去,樊文龙却未必会决战。樊文龙分兵攻我六处前哨营垒,攻克不下,却反被牵制住近万兵力;又有五千兵马在北面的阳城堡,阳城堡离下沟河滩直程有三十里,要渡过曲溪与下沟赶来,需到明日清晨之后。樊文龙能在下河滩集结的兵力不过两万五千,而我北营主力在此就有两万七千兵马,还可从青池城调一部分兵力过来。”

星月高悬,夜色没有模样,恰似为了夜间的决战而准备。长叔寂望着远方的暗影,心想:要打碎徐汝愚对东海的野心,需击溃他一路兵马才行。徐汝愚自出道起,未尝败绩,却不说明他麾下将领不吃败仗。

陈预垂头陷入沉思:江宁张续、丁勉臣、许照容、梅立亭、沈翼等部对此地的战事都鞭长莫及,但是徐汝愚将精兵强将放在外线,只让二线战力进入枋山青池,虽然有八万之众,整体战力却及不上六万东海大军,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透彻。

倒是午后徐濯非独力挡住陈预、长叔寂两部攻势,让陈预见到余杭军的战力却比这里的东海将士还强上少许。

余杭军长期与普济海匪作战,在各家势力中算是战力极强的一支精锐之师,只是随樊族归附江宁,士气低落。

从去年十月起,四万余杭军就在樊文龙的率领为江宁攻占吴州、兰陵等地,士气有所恢复,渡过江水,又在镇宁经过整顿,指挥体系又没有大的变动,战力差不多恢复了七七八八。

即便如此,陈预仍认为河滩决战的胜利楔机握在自己手中。

樊文龙兵分出六路攻打外围哨营,此时也是分散来援,远程赶来,并且分布在下沟两岸;己方不仅兵力要多过余杭军,以逸待劳,将士体力充盈,并且青池守军也能在午夜时分赶到这处战场,南营驻军也可以迅速穿过长谷,在明晨之前赶到此处。

己方占据明显优势,樊文龙断不能仓促决战,除非徐汝愚有意消耗余杭军的实力。樊文龙多半会击溃河滩守军,将主力撤到下沟西岸。

想到这里,陈预毅然说道:“即使樊文龙不想决战,也要让他在下沟河滩损兵折将。”当下令统制黄迈率领五千步兵,撇开前面的徐濯非部,往援陈轶,坚守河滩,勿必将徐濯非部挡在河滩之外。令长叔寂率领一万步兵追击徐濯非部,令营尉陈静远率领两千骑兵从侧翼扰袭徐濯非部,自己返回主营,率领七千兵马中的五千出营往徐濯非左翼迂回,又传青池城,令青池守将王白泉得令分兵五千赶往此处。

陈预敛起双眸,望着青池上空的星月,暗道:樊文龙若不能断然舍弃徐濯非所部的一万兵马,那就在下沟河滩决战吧。心里打定注意,只要在下沟河滩形成决战之势,则再从南营分出一些兵力来。心想:徐汝愚虽然对南营的攻势猛烈,但是南营只要留下一万兵马,足以坚持到北面战事结束。

第8章 重返雍扬第4章 楼挑明月第3章 雁潭路远第13章 兵出白陉第2章 武陵猎奴第8章 东墙之女第1章 孤军东进第3章 再入雍扬第9章 刚烈第3章 无利不战第8章 酒楼说战第9章 历阳战事第5章 绝色佐酒第10章 潜影随形第6章 荒原悟道第20章 无心之失第3章 意外相逢第4章 赐名青焰第11章 掳妇为妓第2章 再入抚州第5章 请君完璧第6章 营中观军第1章 奇兵夺营第3章 江左形胜第8章 甘棠争夺第4章 漳州奇袭第9章 没有尽头的引子第4章 配田决议第9章 东海窘境第6章 不期之会第13章 江河表里第9章 见拒府门第13章 猪狗之徒第5章 交易条件第10章 期以十年第13章 屠人以城第8章 酒楼说战第5章 入主泉州第13章 兵出白陉第8章 布间第5章 围壤夜战第5章 星空飘香第7章 商南马市第13章 罪王伏诛第12章 焦土第6章 江宁特使第7章 釜底抽薪第9章 襄樊会众第16章 布疑第1章 出使江宁第3章 延陵荒地第4章 居延泽第5章 交易条件第9章 纸上谈兵第9章 又临津水第1章 幼黎花舫第2章 良骥相附第3章 重塑山河第9章 历阳战事第10章 倾盖如故第16章 布疑第4章 计算佳人第8章 王道制衡第11章 襄州往事第1章 宗政凝霜第5章 碧涛北涌第4章 以南统北第14章 骤生变故第9章 老祖殡天第12章 百人夺城第11章 恶战将至第1章 江宁叠烟第13章 体悟之术第1章 齐川夜月第13章 屠人以城第4章 龙岩世家第7章 御精奇术第3章 二百海匪第10章 汤邑山口第10章 倾盖如故第4章 普济报捷第3章 重塑山河第7章 芥子须弥第12章 筑城藏娇第7章 商南马市第4章 故人相逢第13章 毓麟之礼第2章 城下相知第12章 重临东门第8章 楼名远菊楔子宛陵冬第9章 入局第13章 罪王伏诛第13章 兵出白陉第5章 围堰填海第3章 步云术第8章 布间第17章 流民第2章 溧水夜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