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进言

回到京城时,雪还在下,整个东京城已是银装素裹,巍峨的城墙上的积雪足有半尺厚,远远能看到守城的军士哈着热气,不时的搓搓手、跺跺脚,头上的范阳帽被雪压得低低的。

自前天被许清拦腰抱在怀里半天,晏楠倒是对他亲近了不少,靠着他的肩膀,从小窗里望着熟悉的东京城,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许清先将晏楠送回晏府,他没有进去,送到府门外便打算趁着天『色』尚早,进宫去缴旨,他刚转过身,就听背后晏楠轻声说道:“你……天寒……早上出门时,要记得多添衣裳。”

晏楠的声音断断续续,但听了却让人心里暖暖的,许清回头一笑说道:“你是也!这风雪交加的,可不许再淘气到处『乱』跑了,还有,记得哦,生子当如孙仲谋!”

在许清哈哈的笑声中,晏楠狠狠地跺了跺脚,头也不回的跑进府去了。许清让荆六郎他们先回家,自个跑皇宫去,御街上到处是撑着油纸伞的行人,把白雪掩盖的街头巷尾装点出一片温馨的『色』彩来。

来到天章阁前,抖了抖肩头上的雪花,刚想让小太监进去并报,就见赵祯从门里走出来,笑『吟』『吟』地看着檐下的他。

“臣,许清参陛下!”

“免礼,子澄快进来,这天寒地冻的,难为你在外面跑了一个多月。”

两人进阁之后,赵祯让宫女把火盆移到他脚下,目光在他身上打量了一翻,让许清有些疑『惑』,也跟着看看自己可是有何失仪之处。

赵祯见他这副样子,开心地笑道:“子澄不必疑『惑』,多时不见,朕只是想看看子澄可有何改变,这次幸得子澄及时平了王伦之『乱』,没引发更大的动『荡』。复将常州知府这些国之蛀虫揪了出来,这一件件,一桩桩,朕心甚慰啊!”

“陛下,您若再这么夸下去,还是请先赐臣一块布吧!”

“呃!为何?”

“臣用来遮羞!”

“哈哈哈……”

不光赵祯祯开怀大笑,连在场的宫女太监也个个掩脸偷笑不停,阎文应不失时机地打趣道:“夏宁侯以后还是少出京为好,您一出京,就难得见陛下开怀大笑一回!”

“没错,没错,子澄,以后就不用你出京了!那些个大臣一个个义正词严的,少了子澄你陪朕说说话,朕在这宫里憋气得紧。”赵祯脸上的笑意尤自收不住。

“臣也想啊!不过嘛,陛下,您是九五之尊,哪些个大臣对陛下吹几口大气儿,陛下仍可八风不动;可臣不行啊,臣领着几份俸禄呢,若是不跑勤快点,臣这小膀臂小腿的,那些个大臣一口气下来,就把臣吹到天边去了!倒时别说跟陛下说说话了,恐怕陛下满天下贴出寻人告示,也没地儿找臣去了!”

赵祯指着他,笑得只有出的气儿了!脸上涨红一片,想起那些御使言官的利害,不可象许清说的嘛。

两人说说笑笑,气氛极为融洽,赵祯每日里不知我承受那些直臣多少口水,难得如此放松一回,等找回原来彼此相处时那种随意的感觉,许清才正式向赵祯缴旨,详细地向他汇报了此行的经过。最后才把几日前与苏舜钦论及的官学策略提了出来。

说到正事,赵祯开始深思起来,他示意宫女给许清上了一杯热茶,才说道:“子澄所议确是有理,记得朕登基没多久,就曾给京东东路某州官学赐过学田,只是时过近二十年,朕有些记不清了,把学田作为官学固定的经费来源,这一点很好,只是在各路设立提举学司,有这个必要吗?”

“陛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何时,人才对国家来说都是最紧要的,在陛下以前,每朝每代都只注重挖掘人才,但在培养人才上力度却不大,陛下如今要在每州每县设立官学,给天下百姓尽可能多的提供读书机会,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光这一样,陛下就足以光耀千秋。”

赵祯被夸得也快准备让人找块布来了,含笑看着他,等他说下去,许清轻咳一声接着说道:“陛下,正因人才的重要,及难以培养,才更应该引起朝廷足够的重视,地方上官员本身需要理政,能有多少时间过问官学?而且官学过多的和地方官府挂扣在一起,对官学的运转及发展极为不利。只有将他独立出来,直辖于礼部,这样才能为官学营造一个清净的学习空间。”

不用许清说得太直白,赵祯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弊端,所以他点头表示认可,许清接着说道:“陛下,官学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真正为朝廷培养出有用的人才来,臣的意思是,规定官学除了经义外,还要传授格物、治事等科目,比如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统筹等等,依据学生的才能、兴趣,规定生员除经学外,还要任意选学一个以上的副科,这样培养出来的举子,才不至于除了满口之呼者也,别的一样不会,等朝廷选任为官时,对百姓一无益处。”

赵祯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只要对官府运作稍为有点了解,都知道光靠经义是治理不了地方的,也正因为如此,这次科举改革才从重诗赋改为重策论。但光是科举重策论,那就缺乏了根基『性』的东西支持,许清提出官学中教授格物、治事,正是对这种改革作细致的充实,从上而下,把只重经义诗赋的观念改过来。

得到赵祯的认可,许清干脆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的倒出来,他端茶润了润口,说道:“陛下,我朝重文轻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今国家多事,边关战火不休,如此下去,对我大宋极为不利,文能定国,武能安邦,无论何时,作为一个国家事实上这两样缺一不可,太祖定国之初,偃武修文是对的,但却不应该一程不变地执行这种政策,国家的政策应该根据时势,根据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切实地确保国家的安宁。

我大宋经过近百年的偃武修文,文风可谓是远胜前朝,在学术各领域都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武事上,却因过久的忽略,萎缩到了难保国家安宁的地方,陛下请放眼朝野,可有一员堪挑大梁的良将,这些年应对辽夏兵事,我朝频频吃亏受屈,除了战略态势确实处于不利位置,朝中缺少能征善战的良将,何尝不是重要原因。

陛下,若朝中有当年武惠王那般能征善战的武将在,借他李元昊几个胆子,他也未必敢如此嚣张反叛,频频入侵我西北疆土,如今朝中领兵者多是文臣,但象范参政、韩枢密他们精通武事的能有几个,而且,不是臣抵毁韩枢密他们,他们作为文臣,对武事一道,在大的战略布局方面或许不差,但到具体战术运用上,也谈不上精通,当初陛下将范参政调往西北之时,范参政从未历过兵事,让他们主持西北,难道陛下不是无奈之举?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书生言兵,实不足取也,虽然历代也出现过一些文人领兵,作战取得战果的事例,谓之儒将,但能有几人?陛下若真想开疆拓土,有一翻大作为,我朝由文人领兵的现象必须有所更改才行,陛下,枢密院可由韩枢密他们这些经历过战事的文官主持,但具体作战时,臣抖胆直言,还是由武将来领兵的好。以我朝对兵权的分割措施,纵使武将领兵出战,也不可能再象五代之时造成尾大不掉之势,陛下!”

许清的话可谓说到了赵祯的痛处,令他脸『色』阴晴不定,李元昊反叛之初,大宋在西北屡战屡败,紧急之时竟无一员可派之将,连吕夷简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同意屡次弹劾他的范仲淹前往西北主持战事,这些他比谁都清楚。

当初不知为此失眠过多少个晚上,而且也正如许清所说,当初选范仲淹出任陕西路经略副使,共同主持兵事,也不过是在矮子里挑高个,无奈之举而已,当时范仲淹虽然也曾上书言兵过,但却从未真正领兵作战过,只要稍有理『性』的人就知道,让只有纸上谈兵经验的范仲淹领兵出战,是多么冒险的行为。即便这样,还是千挑万选之后,才找出这样的个纸上谈兵之人。

想到正在执行的尽快平夏的国策,赵祯咬了咬牙说道:“子澄,你有何想法?说吧!”

许清望着他,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说道:“兴武举,建武学!”

赵祯似乎早有所料,没有出声,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说下去。

“历朝历代常会出现许多将门,一家几代皆为将,不必晦言,这对朝廷并不利,这些将门几代在军中领兵,会形成极高的威望,极大地削弱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出现这种将门的现象,无非是领兵经验父传子、子传孙的结果。建武学,可以根除这种现象,朝廷选有作战经验的武将讲学,对学员系统地培训兵事,而这些学员结业之后,皆是天子门生,并不存在将出一门的说法。同理,兴武举,凡中举之人也都是天子门生。这样既能大量培养挖掘出可用的将才,又杜绝了将出一门的弊端。”

许清侃侃而谈,甚至将宋辽夏的利益纠葛、战略态势,都细细分析了一回,再以这些外部的压力为由,阐述大宋应注重武事的必要『性』,一席长谈,直到黄昏。

第385章 直袭敌巢第353章 抓狂的李元昊第327章 催妆礼第340章 明犯大宋者,虽强必战第278章 西楼夜未央第142章 龙卫军教导营第47章 再见晏楠第423章 汝州风云第298章 醉听懿旨第284章 气吹太白入昂月第26章 票号的遐想第307章 襄州攻略第331章 洞房花烛第19章 一刀欲断魂第209章 发难第131章 喜迁豪宅第402章 骂人的艺术第217章 将来的大贤第54章 朝争的风向标第60章 许大官人的一封信第212章 水上歌声第334章 娇妻美妾第257章 东京谍影第177章 历史车轮的方向第260章 弹指间第29章 将军边事老第422章 海的女儿第28章 意外的收获第253章 素儿的声音第290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第234章 海上第315章 生擒敌首第273章 谁共寒枝雨后?第166章 想起猴子第440章 虚火过盛第377章 更荡胡天一万程第370章 满城琼花为君开第29章 将军边事老第241章 射人莫射马第258章 干柴烈火第163章 喃喃站我这边第364章 火炮第422章 海的女儿第69章 夺城之变第71章 斩杀震慑第294章 溺水三千沉情锁第314章 铁锁寒江第312章 草船借箭第379章 吓得李元昊一哆嗦第273章 谁共寒枝雨后?第20章 山神庙的火第162章 何以安百万将士之心第120章 金屋藏娇第285章 夏府往事第152章 范仲淹革新十策第267章 潘楼街丽人行第359章 你来我往第51章 漫天谣言第194章 堪比三皇五帝第151章 不惜作弊第231章 润州未来的构想第405章 踏平兴庆府第153章 军国主义?第322章 千里送乌龟第9章 胆小鬼第287章 街头斗殴第65章 吕夷简之谋第178章 当汉奸需要理由吗第346章 经典无间道第208章 废物利用第307章 襄州攻略第275章 执子之手第88章 东边收网西边鏖战第291章 军演第188章 预言第14章 文曲星的诗第64章 误会第105章 醉里挑灯看剑第68章 群情汹涌第390章 螳螂捕蝉第159章 红烧美人鱼第266章 有益身心的运动第398章 誓扫黄沙万里清第316章 军管第252章 惊人之语第42章 焦头烂额的赵祯第210章 傲歌第197章 迎神赛会第345章 搞搞师生关系第85章 喃喃你的丝巾第157章 衰草送客咸阳道第183章 群星璀璨第168章 杀猪巷第371章 暴风眼第148章 夜战八方第104章 软玉温香第68章 群情汹涌第250章 初入太学第434章 渭城已远波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