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摇篮

啊!摇篮

我不走,我真的不走。我永远和你们在—起……

——李楠对孩子们说

影片档案

拍摄年份:1979年

类型:剧情、战争

彩色/黑白:彩色

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刘青、徐庆东

导演:谢晋

制片人:毕立奎

摄影:陈震祥

作词:李季

作曲:梁寒光

演奏:上海电影乐团

主演:祝希娟饰演李楠

张勇手饰演肖汉平

马晓晴饰演湘竹

张瑜饰演梁燕

方超饰演院生

倪以临饰演赵玉霞

虞桂春饰演王喜

荣耀

《啊!摇篮》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指导方针下,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的。这部献给国际儿童节的优秀影片,荣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故事片奖。这是中国电影进入新时期的一部力作,开拓并丰富了电影新的审美领域,对“文革”后新中国的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该影片在公映的那个特殊年代,既带给人们难得的审美享受,又激起全国观众思想上的共鸣。

历史背景:延安保卫战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陕西省延安以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防御作战。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34个旅25万人,从南、西、北三面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夺取延安,消灭中共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部队,或逼迫其东渡黄河。

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指挥西北野战部队一部在延安以南地区以运动防御迟滞国民党军前进,掩护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和群众撤离。19日,完成预定的掩护任务后,主动撤离延安。这部影片就是从延安保卫战开始讲起的。

光影故事

一九四七年,延安保卫战的枪声打响后,几十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离开了亲生父母,由保育员们带领着,在马背的摇篮中撤离了延安,开始大转移。

他们刚走进一条深山峡谷,就遭到了尾追而来的敌机空袭。顿时,峡谷里火光冲天,硝烟弥漫,骡马乱跑乱跳,孩子们惊恐地喊叫着。在这危急时刻,保育员们不惜用生命来保护这批革命后代,终于躲过了敌机的轰炸,继续上路。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撤退,旅长肖汉平接到上级命令,派教导员李楠和警卫员丁大勇,去护送这支小队伍到安全的解放区去。李楠在前线打仗打得正激烈,突然被调回来,心中十分不快。

肖汉平询问了李楠有关战斗的情况,随后给了她一份电报记录。李楠接过电报来看,肖汉平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护送孩子的任务,我想派你去。”李楠听到这话后,顿时呆住了,她的手紧紧抓住驳壳枪的皮带。

肖汉平盯着李楠,不语。李楠咬了咬嘴唇,行个军礼,扭身就朝外走。“站住!”肖汉平对着李楠大喝一声,李楠停下了脚步,但并不回头。见李楠不说话,肖汉平开口了:“好大的脾气,有什么牢骚,你说吧。”

李楠终于忍不住,她侧转脸说:“你还是下决心,把我从火线上撤下来。”肖汉平蹙紧眉头,没开口。李楠接着说:“首长,战士们都在流血牺牲,可我……”肖汉平反问道:“流血牺牲,为了什么?”

李楠不情愿地回答:“保卫延安!”听到李楠的回答,肖汉平抖抖手中电报夹,说:“这不都是延安的娃娃?”李楠一时语塞,低下头来,扯下军帽在手里攥着。见李楠被自己问住了,肖汉平深情地说:“要知道他们揪着多少爹妈的心哪!”

见李楠还是默然不语,肖汉平背过身去,说:“是啊,你现在还不大理解,将来你当了妈妈,也许就会……”李楠像被刺了一下,说:“不……”她闭上眼睛,努力让自己镇静下来,“我去,我服从命令。”

李楠和丁大勇接受了任务,立即策马启程。临走前,丁大勇告诉她,肖旅长有个儿子叫毛毛,搁在马家沟一个姓范的老乡家里。路过那里的时候,可以顺便把他带上。李楠爽快地同意了。

可是,等到他们赶往马家沟时,那里遭受了敌人野蛮的焚烧和劫掠:窑洞的门窗有的被烧得精光,有的熏得漆黑如炭。李楠在破窑洞内外搜寻,一个人影也没有,偶尔从远处飘来低沉的炮声,更显得十分无助。

丁大勇满头大汗地跑过来:“一个老乡也没见,咋办?毛毛他……”李楠叹着气,一声不响。她知道乡亲们都遭难了,哪里还能找得着毛毛的影子。经过一番长途跋涉,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保育院这支小小的队伍。当大伙知道李楠是上级派来领导这支队伍时,心里都很高兴。孩子们望着她比亲娘还亲,纷纷聚拢过来,抱她的腿、扯她的衣角,那亲热劲儿甭提了。

李楠从来没跟这么多娃娃打过交道,真不知如何是好。她喊了一声:“别吵吵啦!”孩子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喝住了。李楠大声说:“立正!排好队!”孩子们互相看看,没人敢动,也不敢言语。

李楠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讲话,她总觉得保育院里的生活是婆婆妈妈的。一听见孩子们吵闹,她心里就烦躁,总觉得干这个工作,不如带兵打仗来得痛快。

有一回,孩子们马上要开饭了,可李楠却命令队伍马上出发,说少吃一顿不行吗?多亏老红军炊事员罗桂田赶过来,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没看见孩子们一天没正经吃饭,都饿坏了。这是带娃娃,又不是带兵。”听完罗桂田这一番话,李楠才不得不让孩子们吃完饭再走。

敌军的追击,迫使这支小小的队伍星夜行军。有个晚上,他们正在一道沟边行进,忽然发现对面山崖上,有隐隐约约的篝火和人影。李楠心里明白,那是敌人的先头部队,眼下只有设法瞒过敌人的耳目,尽快绕过去,才能摆脱敌人追击的危险。

于是,她立即向保育员们吩咐:一定得看好孩子,不能发出声响。但还没走多远,一头骡子便踏上松动的山石,脚下一滑,背上的摇篮跟着猛烈地颠簸起来,把熟睡的小院生惊醒了。他大声哭喊着:“妈妈!妈妈”这声喊叫,让人心惊肉跳!

小院生并没有停止哭叫,声音引来了敌人的一阵枪声。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小院生的妈妈赵玉霞扑过来,将院生抱起,用棉被将孩子紧紧捂住。直到第二天黎明,队伍脱离了危险,她才解开被子,这时小院生已经窒息过去了。

大家心里非常沉重,因为谁都知道,这个陕北农村妇女,是被丈夫赶出家门,来到保育院后才生下小院生的。如今要是没了这个孩子,她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

李楠没有多想,跪在地上给小院生做人工呼吸。湘竹哭喊着:“院生,院生啊!”不远处,玉霞抱住一棵柏树,两眼呆愣愣地发直。终于,李楠喘息着挺起腰杆,抹去头上的汗水,说:“好了,好了!缓过来了!”赵玉霞飞奔过来,只见小院生脸色苍白,无力地睁开双眼,显得又可怜又可爱。

就这样,这支小小的队伍在李楠的带领下,躲避着敌人的追击。过了黄河以后,他们碰上我军的大部队,大部队正在开赴前线。一天晚上,丁大勇从外面回来,垂头丧气地说:“教导员,咱们旅开过来啦,我见着肖旅长了,他让明天带毛毛上山去见他。可我……唉?”

李楠想到肖旅长在战争中不仅失去了妻子,现在连唯一的儿子也失去了,心里一阵难过,不知道见着肖旅长时该怎么说好。

巍峨的烽火台上,阳光灿烂。肖汉平环顾四周旷远雄奇的边塞风光,精神抖擞。他后面跟着政委和参谋。肖汉平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顶多两年,这大好的河山,都要归于人民手里。”

李楠和孩子们终于遇上肖旅长了。肖旅长见了他们,高兴得一时抱起小院生,一时又忙着给孩子们分发子弹壳,逗得孩子们喜笑颜开,一个个围着他团团转。发到亮亮的时候,亮亮摇摇头,说:“我

有红玻璃!”

肖汉平笑了,说:“好啊,让我看看?”亮亮把红玻璃递给肖汉平。肖汉平把红玻璃挡在眼前,红玻璃后面映出了李楠的形象。肖汉平取下红玻璃,对亮亮说:“嗯,真好看!”又转脸对李楠说:“在孩子们的眼睛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是不是啊?”李楠点点头。

肖汉平把红玻璃还给亮亮。亮亮突然说:“我爸爸跟你一样,也是大个子!”肖汉平接过亮亮的话:“那你给我当儿子,你干不干?”亮亮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我得问问我妈妈。”肖汉平大声笑起来。

笑过之后,肖汉平还是忍不住了,问:“毛毛他……没找到?”李楠怕他过分悲伤,只好撒了个谎,说毛毛病了。肖汉平深情地看了孩子们一眼,说自己马上就要开赴战场,没空去看毛毛了,觉得自己对不起毛毛。

李楠见到平时英勇威武的肖汉平如此温情,激动地说:“肖旅长!没想到,你对孩子也这么放不下。”肖汉平反问道:“你以为只有女同志才爱孩子?”李楠接着他的话反问道:“你以为,只能把男同志留在火线上?”

她边说边走到城墙前,看到集结的骑兵、炮队,感慨地说道:“战争不再需要我了。我只恨自己是个女同志。”

肖汉平没料到李楠说出这样的话。此时,李楠记忆的闸门好像一下子打开了,她继续说到:“过草地的时候,我们女子骑兵连八十六个姐妹,只活下我一个……”肖汉平听到她的诉说后,严肃地说:“那你就更应该为活着的姐妹们,带好孩子!”

李楠突然大声说:“可是我一见孩子,心里……”李楠陷入回忆中:“那次战斗,就因为一个大姐的孩子暴露了目标。当时我是通讯员,等我把援兵搬到,战场上只剩下一片尸体……从此以后,我的眼泪哭干了,心肠也变了,变狠了……”

肖汉平沉默了片刻,反问道:“你以为,心越狠,就越像个革命者?”李楠执拗地梗着脖子,不出声。肖汉平见她不说话,继续说:“你总不至于把这笔账,算在孩子们头上吧!”李楠咬住嘴唇,闭上眼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

肖汉平也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说:“也许我的话说重了……”李楠抬起双眼,直勾勾地望着肖汉平,涌到嘴边的话,又咽回去了。

这时,耳边响起孩子们的喊声。他们追逐着,在肖汉平和李楠身边跑过,亮亮举着红玻璃片,不让别的孩子抢到。孩子们和他争夺着。“啪”的一声,红玻璃掉在地上,摔碎了。亮亮大哭起来:“我的红玻璃,我的红玻璃……”

肖汉平哄着亮亮说:“别哭了,叔叔再给你找一块!”亮亮马上破涕为笑了。肖汉平抱着亮亮问:“亮亮?姓什么呀?”李楠接过来回答说姓耿,耿亮亮。肖汉平问他的妈妈是不是叫方华,李楠点了点头。

肖汉平神色突变,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交给李楠。李楠接过一看:阵亡名单。名单上的一行字刺入她的眼帘:方华——旅部卫生大队。刹那间,一股热血冲上李楠的心头。想到方华生前的嘱托,不觉深受感动。

肖汉平在一旁饱含深情地说道:“爱孩子,就是爱同志,爱明天。我们党有位领导同志,他一生没有一个亲生儿女,可是却抚养了许多烈士的遗孤,待他们如同亲生骨肉。”李楠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教育。从此,她热爱上了这个工作,对每个孩子充满母亲一般的感情,而对肖旅长的爱,也深深地埋在心中。

转眼到了分手的时候。黄河边上,肖旅长当着李楠的面表扬了她一番,说她现在打心眼里爱上孩子们了。临走之时,肖旅长又托罗桂田把一个包袱和一封信送给李楠。李楠打开包袱一看,里面有一件边区自己捻的毛线织成的小毛衣和一块红玻璃片。

这封信中写道:“红玻璃给亮亮。请把毛毛的这件毛衣留给保育院的孩子穿。孩子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中国的明天将属于他们,我希望你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爱护他们。人总不能拖着锁链走路,要砍断它,前进……”

李楠一手拿着信,一手捏着红玻璃,充满泪水的眼睛望着远方。确实,有一条精神上的锁链紧紧地束缚着李楠的心灵,她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夏天来临了,孩子们到了吕梁山。严重的缺水,加上敌人的围攻袭击,使他们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一天,他们来到县城附近的山上,孩子们隐蔽在树丛中。

贪玩而淘气的亮亮突然发现了一只大蝴蝶。蝴蝶扑打着美丽的翅膀,在亮亮眼前上下翻飞。亮亮一时间忘记了一切,开始追逐。他蹦啊,跳啊,不知不觉地就跑到公路上来了。突然,他站住了:对面公路左侧,出现了十几个精疲力竭、狼狈不堪的国民党军官!

亮亮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倒退几步,撒腿就跑。国民党军官大喊:“站住!站住!”亮亮继续向山上猛跑。军官们纷纷举枪瞄准亮亮。

公路左侧的小山坡上,正在下山的李楠一眼看见奔跑中的亮亮。刹那间,她的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她回头对罗桂田说:“掩护我!”李楠不顾一切地跳到路面上,大喊:“亮亮,趴下!”亮亮不知是听懂了还是绊了一跤,扑倒在地。子弹从他头上飞过!李楠也几乎同时扑在亮亮身上。

子弹呼啸,打在路面上溅起点点烟尘。罗桂田拉开手榴弹的导火索,站在高处大喊:“同志们,冲啊!”敌军官调转枪口,向罗桂田射击。罗桂田奋力甩出手榴弹,一个军官顿时血肉横飞。剩下的敌人吓得纷纷越过公路,向对面大山逃去。

队伍按原计划撤退到山间一座破旧的庙宇里。虽然摆脱了敌人的袭击,但严重的缺水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孩子们干渴得嘴上都起了泡。这时,玉霞来报告说:“教导员,生病的孩子们在等着水喝。刚才老罗说他自己进山找水去了。”李楠听后赶紧去找罗桂田。

滴水泉边,一个小小的山洞。水,从洞顶渗下来,一滴一滴打在桶底,发出咚咚的响声。老罗拄着一根树干,伫立在泉边,专心致志地看着滴水。他甚至没听到李楠的呼喊声。

李楠气喘吁吁地跑上来说:“罗大叔!怎么你自己来?应该让我来!”罗桂田回头说:“我信不过你!你当过马夫吗?干过司务长吗?你知道泉眼生在哪儿?”李楠无言以对,赶忙把罗桂田扶过来。

李楠将他扶到一棵树旁坐下,用毛巾给他擦汗,两人攀谈起来。在父女般的交谈中,李楠向罗贵田倾诉了自己内心的隐痛。她痛苦地回忆起了伤心的往事:

她十四、五岁就死了爹娘,十六岁被迫嫁人,十七岁那年怀了孕。生孩子的时候,难产致病,再也不能做母亲了,再也不能给他们家传宗接代了。她生下的是个女孩,这个小生命一落地就被闷在水里溺死了。她也被赶出了家门……讲到这里,李楠一头扑进罗桂田的怀里,痛哭起来。

罗桂田抚摸着李楠的头,说:“我相信这句话,一个人不能拖着锁链走路,要砍断他,前进。肖旅长的话,说得在理啊。”这话触动了李楠隐秘的心事。李楠激动地说:“大叔!你该知道,肖旅长他,他那么喜欢孩子,可我,我……”

罗桂田说:“傻孩子,难道肖旅长光喜欢自己的亲生孩子吗?你呀!”李楠顿时呆住了,罗桂田的一番话拨开了她心中的迷雾。她又焕发了青春,对肖汉平的感情闸门打开了。

转眼到了中秋节。罗桂田面前已经是一盘盘打好的月饼。梁燕专心致志地揉着面。罗桂田用月饼模子,一个个打出月饼图案。月饼上印着:延安宝塔山。

两人一边做月饼一边拉着家常。罗桂田告诉梁燕自己不知咋的,这些天老是想起小时候过中秋的事。罗桂田还让小梁将来一定要到自己江西老家月亮坪看看。

厨房门开了一道缝,亮亮和冬来挤在门口。“罗爷爷,你在做啥好吃的呢?”亮亮奶声奶气地问。旁边的冬来也跟着说:“让我们进来看看行吗?”

罗桂田让孩子们进来。亮亮一招手,呼啦一下七八个孩子冲进来。罗桂田看着孩子们,心里暖融融的,蓦地眼里冒出泪水:“来看罗爷爷做月饼啦,欢迎欢迎啊。”

亮亮自告奋勇地说:

“罗爷爷,我来帮你做!”其他孩子也争着抢着要帮罗桂田做月饼。罗桂田说:“好,要先洗手。咱们现在的水比油还贵呀。来,爷爷给你们倒点水擦擦手吧。”一双双又白又嫩的小手伸在罗桂田眼前。一个个擦完了手,孩子们拥到案板周围,七手八脚地干起来。

罗桂田感到每次伤痛袭击的间隔缩短了。他呼吸急促,疼得汗流满面。他慢慢地坐在墙根的柴禾堆上,用颤抖的手装了一袋烟,虚弱地说:“亮亮,唱个歌。”亮亮满口答应:“好!梁燕阿姨教我们学会唱月饼歌!”

罗桂田频频点头。孩子们一边揉面团,一边唱起来: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呀,

一块月饼一片情呀……

爷爷是个老红军呀,

爷爷待我亲又亲呀,

我为爷爷唱歌谣呀,

献给爷爷一片心呀……

罗桂田听着孩子们的歌,眼里泛出幸福的光彩。他仔细端详着每个孩子,好像生怕漏下点什么。罗桂田脸上含着微笑,一颗大泪珠顺着脸颊上的皱纹淌下,淌到嘴角,停住了。

亮亮看到爷爷好半天没说话了,说:“别唱了!”他看看小伙伴们,问:“罗爷爷咋啦?”冬来爬到罗桂田身上,看了看,确信地说:“睡着了。”亮亮懂事地摆摆手,孩子们蹑手蹑脚,走出厨房,掩上了门。

厨房外,亮亮一转身见李楠提着一桶水走来,他忙用身子挡住门。孩子们一个个都看着李楠。李楠见孩子们都看着自己,觉得挺奇怪:“怎么了?月饼做好了吗?”孩子们回答没有。李楠觉得不妙,推门走了进去。

孩子们望着厨房里。突然,他们的神情紧张起来,他们听到了啜泣声,这是李楠的声音。李楠喊着:“大叔!大叔!”孩子们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由得放声大哭起来:“罗爷爷呀!”

山坡上,皓月当空。一座新坟。四周堆满松枝和鲜花。花丛中立着一块木牌:老红军罗桂田爷爷之墓。墓前摆放着一碟月饼,一碗清水,皎洁的月光洒在坟上。

安葬完罗桂田后,保育院的队伍继续行进着,最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太行山区。人民政府特地举办了一次表彰大会。肖汉平在会上致辞:“保育院的同志们,我代表所有的家长感谢你们!党感谢你们!新中国感谢你们!你们,不愧是伟大的母亲!人民政府为了表彰同志们的功勋,打制了一批‘红色保育员’的银质奖章,颁发给每个保育员……”

肖汉平亲自为李楠、丁大勇、梁燕等保育员佩戴上奖章,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保育院把孩子们一个个送给来领他们的爸爸妈妈。亮亮的爸爸妈妈牺牲了,李楠心疼地收养了他。

表彰大会结束后,新的战斗又要开始了。小河边,流水被夕阳映得波光粼粼。肖旅长在村外的小河边饮马。“火龙”喝足了,在草地上自在地啃着青草。肖汉平撩着清清的河水,洗着手和脸。

远远的,草地上,李楠领着亮亮采摘着野花。李楠的目光一直远望着岸边肖汉平孤独的身影。亮亮兴奋得满脸放光,不时“妈妈,妈妈”地叫着。他终于也看到了河边的肖汉平,还把红玻璃挡在眼前看着肖汉平。红玻璃忽闪忽闪地变幻着色彩。

亮亮凑到李楠耳边说:“妈妈,肖旅长叔叔又要走了?”李楠的眼睛里闪出异样的光,她对亮亮说:“叫爸爸……”亮亮于是大声地对着肖汉平喊:“爸爸!”肖汉平闻声回首,从河边上慢慢站起身来。他懂了,明白了,大步向李楠走来。

肖汉平一下子把亮亮紧紧搂在怀中,深切的幸福感从心底一直升到眼睛里。他擦去眼角的泪花,亲吻着亮亮。亮亮搂过李楠,三个人的脸贴在一起,河边的“火龙”引颈长嘶……

李楠望着肖汉平,一双深邃明亮的大眼睛里,燃烧着爱情的火焰。她显得那样美丽、温柔、多情。肖汉平不舍地说:“可惜明天又要分手了,仗还没打完呐。”李楠一把抓住肖汉平说:“你可要多保重啊!”

突然,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喊声:“李妈妈!”他们回过头去一看,一大群孩子飞跑而来。胖冬来见面就说:“李妈妈,你骗人,你还是要走的?”丹丹也露出很失望的神色,说:“肖叔叔要把你领走了!”李楠蹲下去,摸着孩子们的头,说:“傻孩子,我不走,我真的不走。我永远和你们在—起,在一起,在一起……”李楠的声音飘荡在大地上。

点击点评

以人为本·人性人情

这是一部以战争作为故事背景的战争题材的影片,同时,它又是一部以儿童故事为题材的风格独具的儿童片。影片讲述了一支撤离延安的保育院队伍战胜险恶的环境和凶恶的敌人保护孩子们走出包围圈的故事。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整个社会还未完全从“文革”的阴影走出来,文艺创作的方向还没有明了,导演谢晋便以具有超前艺术风格的作品引领风潮了。

为突出表达这部影片的艺术特点,导演谢晋这样说:“我们明确地提出影片必须表现革命的人情、人性、人道主义,表现内在的人格美,表现人的灵魂,表现人生的哲理。”这样一来,影片从各方面表现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非常感人地表现出了革命队伍与人的各种感情关系——爱情、友情、阶级情、母爱、友爱、老一辈对小辈的爱、孩子之间的互爱、保育员之间的姊妹情、恨铁不成钢的爱、浪子回头的爱等等,真情毕露,令人热泪盈眶。

影片就是通过这样的特点来对人性、人情进行细腻的描绘,使观众自始至终都沉浸在抒情的艺术氛围之中。导演谢晋这样来阐述这部影片的样式:

它是一部着重刻画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抒情的、生活气息很浓的、带有人生哲理的、充满革命人道主义的正剧。

影片以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着力表现出“童心”这一纯真的感情,揭示了爱孩子就是爱明天以及革命战争是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这一主题思想。影片告诉我们:心灵的美,还是需要美的心灵来呼唤的。它激发出人们对一切美好、纯洁的事物,充满憧憬、向往与追求的强烈愿望,同时,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催发出勇往直前的力量。

好的影片总会激发出人们崇高的信念感和责任感。影片通过刻画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让我们体会到战争对孩子们的考验,体会到无数先烈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而献出自己生命的真正含义,体会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回望精彩

这部影片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壮烈的场面,也没有什么可以称之为**的中心事件,但导演通过着重运用电影创作中的一些艺术规律,抓住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性,突出去表现“人”与“情”,于是便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一切又都来自小演员们毫无矫揉造作的表演。

为了更好、更真实地展现解放战争时期那个特定环境下的儿童形象,导演采取了“童心”的视角来观察战争,并尤其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和想法,让孩子们积极动脑进入角色。

在“罗爷爷牺牲”这场戏中,老炊事员罗爷爷为掩护李楠救护孩子而受了重伤,但他仍然忍着伤痛为孩子们担水、为孩子们打月饼,终于在孩子们唱着《月饼歌》:“八月十五月儿明,爷爷为我打月饼;月饼圆圆香又甜,一块月饼一片情……”的声中安详地长眠了,最后一颗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孩子们以为他累了,睡着了,轻手轻脚地离去,冬来用小手擦去他脸上的泪痕,朝大伙说:“罗爷爷也想妈妈啦!”孩子们充满感情的表演,让人不禁潸然泪下。这是一种合乎故事情理的艺术创新,使影片产生了很大的趣味,增强了其观赏性。

旋律:马背摇篮

这首歌曲是由李季作词,梁寒光作词而完成的,他唱的是延安的孩子们在战火中度过童年,在马背上的摇篮里成长。《马背摇篮》真实地描绘了战争年代延安孩子的生活,生动地描写了革命队伍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揭示了革命就是为了创造一个美好明天这个思想主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