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再次有孕

马由哨声到萧扬旁边,春三娘自知必死,却又不能硬起腰板,面色惨白,直勾勾瞪着萧扬。一个字还没有说出来,就让萧扬拿下,堵上嘴,横放自己马上,拎起春三娘包袱,九爷咧嘴:“你的家当不少!”

不打开看,也放自己马上,一个人带着两匹马转回城中。

家门前下马,一个人过来迎接:“九爷回来了?”萧扬把春三娘脸扬起来,哈哈道:“贱人,你看看这是哪个?”

那个牵马,回眸一笑,四方脸,快四十的年纪。春三娘直接吓傻,嗓子里格格作响,苦于堵上嘴说不出话。

这就是卖军马给她的老兵。

春三娘这才知道萧扬早就盯自己梢,苦水涌了一嘴,添在堵嘴布上。

萧扬下马,拎起春三娘直奔府中。后面老兵帮着牵马,把马上包袱送进去。

女眷们在院子里,在房间里,都看到九爷拎包袱似弄个人进来,没看到正脸儿,都来凑热闹:“是奸细?”

“肯定是的。”

“去看审人。”

贺二姑娘最淘气,唤着女眷们都过来看。萧扬带着春三娘直奔后院子,在棺材面前放下她。怀中出一把尖刀,春三娘惊得缩身子后退,见尖刀过来,解开她手中绳索,取出她嘴里布巾,春三娘才得自由就呼一声:“九爷,饶命啊。”

“贱人,我本该城外杀了你,不管野狗吃了你!”萧扬这个人,从来是笑嘻嘻,笑容满面。今天面上还有笑容,眸子里却有针扎般一闪过去,再就不当一回事儿的恢复自如。

他心里暗骂,贱人!你让老子丢人。

你不想跟老子,以你烟花女子的性子,直说一声走人就是,为什么要干出奸细的事?老子不曾亏待于你,把你从难民中救出来,你不从也可以,偏要给老子脸上抹黑!

萧扬手一指:“贱人,你对不起我,我还给你备口棺材!”他颠颠儿着一只脚,尖刀早收起来,负手西风中慢条斯理地喊:“明铛儿,把屋里阁子上青花瓷里酒倒一杯出来,小心着,别洒地上,也别用手去碰!”

明铛取来,萧扬让把酒放在棺材板前面,女眷们也到了,在后面好奇:“这不是春氏?”

“看她怪怪的,果然是个奸细。”

对话的是翠姑和腊梅,也跑来看热闹。

又有十五奶奶杨氏的嗓音:“看她平时就不爱出来,只缠着爷们,怎么还不知足?”吕氏对祝氏板起脸:“九弟妹,你怎么不管教?”

祝氏讪讪红着脸,才说一个是字,萧扬对吕氏赔笑:“三嫂,我的事她怎么敢说话。”祝氏感激地看了丈夫一眼,吕氏莞尔:“九弟倒也知道自己。”

十五奶奶杨氏从来诙谐:“呀,这叫自知之明。”

大家一起笑,笑声激怒春三娘。她一跳起来,女眷们中贺二姑娘、明铛往后退一步。吕氏杨氏最近从丈夫习武,沉下面庞,齐声责问:“你倒还有理了?”

春三娘咬着嘴唇看着这些人,在西风中她还有媚态,这是她从小儿学的,习惯成自然。贺二姑娘让她吓得退一步,自觉得丢丈夫人丢表哥人,颦眉道:“要上路就送她去吧,还问什么?”

“哈哈!上路,看看你们这些装得高贵斯文的人们,逼死人命不当一回事情!”春三娘狂笑骂了一句。

萧扬恼了,他站在最前面,怕春三娘发狂,好挡住她不伤害女眷。冷冷道:“春氏,我来问你,奸细是什么罪名?”

“我为什么当奸细?”春三娘暴躁。

萧扬好笑起来:“你回头看看,爷还给你备一口棺材,爷岂是不让你说话的人?你说吧,你说说看,爷的丢人事让家里人全听听。”

春三娘还没有说话,颜氏好奇:“九哥怎么还给她备棺材?”

萧扬面色很难看:“跟过我的人,我从没有亏待过!”九爷恼了:“爷在江南偷几个人,走时候也打声招呼,丢些银子。爷在京里有几个人,多少人要跟着爷走,爷想着出京路未必好走,一个也没有要!为什么我敢说不要,我没有亏待她们!”

祝氏和明铛对看一眼。

大帅让撵出京里,多少女人跑去五十里铺要跟着九爷一起走。这话还真不是虚的!

春三娘不可遏制地脸红了,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萧扬不放过她:“你说!你相不中爷要走,爷不怪你!你临走还坑爷一把,拿爷换银子,不,你很看得起我,你拿我换的是金子!”

怒气上来,萧扬破口大骂:“贱人,让你走了,爷以后脸往里摆!”

他怒得面色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春三娘自知必死,索性大骂:“你救了我又怎样!我相中的原本不是你!”

萧扬笑了,讽刺道:“贱人,你相中的是大哥,你也不照照镜子,除了你爷我肯陪你玩,大哥怎么是你能攀的!”

众人闪开一条路,最后面,是萧护夫妻。他们也是来看热闹的,全听在耳朵里。慧娘凑到大帅耳朵下面取笑:“又是夫君惹的祸。”萧护悄声取笑她:“我以为你要说九弟真好。”缠大帅的人,萧扬是全盘接收。

慧娘拧他的手,低声道:“人家在心里说呢。”

九弟真好,九弟真好,十三调皮的说了好几回,又看前面。

春三娘看到萧护后,双手掩面,身子往下慢慢的滑着,直到双膝跪坐地上,泣不成声:“我,我也是好人家的女儿,老天对我不公,你们锦衣玉食,丫头奶妈子围随时,我受妈妈打骂,三九寒冷,三伏酷暑,也得雪花里练琵琶,大毒日头下面练身段儿,稍有不好,不是拧就是掐,你们……”

她嘶吼道:“你们经过这些吗!你们……换成我的命试一试,只怕比我还要贱!”

萧扬气怔住,腊梅气得走上来。手指住春三娘鼻子骂:“你眼里只有你自己!就你一个人命不好,你当这里人全是命好的!”

萧家的奶奶们都怔住。

腊梅大怒道:“你知道我们打小儿是怎么过来的吗?过冬天就没吃的,雪地里还要挖吃的,翠姑堂姐,和野猪抢过东西!”

翠姑等伍氏兄弟夫人全沉默,又感伤。她们家们一直就穷,村子里也不是太富。翠姑哥哥成亲,要拿翠姑换亲事,对方是个傻子,听说有媳妇,半夜跑到翠姑窗户下面要翻,把翠姑吓了个半死。

她手持剪刀过了一夜,抵死不从亲事,和哥哥从此不和。生得有几分模样,又有人牙子到村里,相中翠姑和腊梅等几个人,翠姑哥哥因为亲事不成生她的气,劝着父母亲答应。人牙子来那天,都绑上了,是丁婆婆看不下去,在翠姑家门前骂了半天,把伍林儿给家里银子拿出来还了人牙子。

几年后,伍林儿往家里要媳妇,丁婆婆毫不犹豫就把翠姑等人带走,翠姑和伍林儿是最普通不过的夫妻,都是大嗓门儿吼来吼去。

别的舅爷夫人不喜欢十一公主,这也是一条。伍思德见到公主,已经有几分情深款款,嗓门捏着的模样。

别的舅爷们,全是一个德性,没有夫妻交流,就是上床睡觉,出门还逛青楼。

翠姑她们时常背后诉苦,不过比在家里,已经是人上人。

见春氏吃好喝好,祝氏刁难,明铛不争宠,还认为受委屈,腊梅头一个忍不住出来。

春三娘没有让腊梅骂倒,反而阴阳怪气:“你现在过得好,自然说嘴!”她身子一挺:“你逃过难吗?你会说逃过不是!那我问你,你逃过没吃没喝,一个人孤苦伶仃的难吗?你们以为我天生想吃这行饭,我逃过,我逃出去三个月,山里也呆过,夜里蛇在身边溜走,我一动不敢动……”

她忽然停下来,怔怔地看着最后的一对人。

大帅怜惜地深深地看着自己妻子,而萧夫人,则痴痴的仰视自己丈夫。

大家顺着春三娘的眼光看去,都见到这一幕,又见到大帅携起妻子的手,用另一只手,在她面颊上不住摩挲。

在这个当口儿上,他们夫妻缠绵起来。春三娘不知道,明铛不知道,舅奶奶们不知道,可萧家的人都知道。

萧护见到别人都看过来,微微一笑,扯起十三的手带着她往回走。房外廊下有不少菊花,大而半人多高,枝叶随风都在栏杆上。

大帅坐下,抱起妻子在腿上,摸摸她的手,温柔地道:“把你逃出京里的事给我说一说。”慧娘眸子明亮羞赧,缩在他怀里,伸出手抚摸最近的大红菊花,半天微笑:“一直在想你。”

大帅柔声:“哦?”

“刚出京那几天,夜里梦到你,你的眼睛比星星还要好看,我伸手去摸,”慧娘回想逃难的路,不再觉得艰苦。

她背负着深仇,揣着对夫君的满腔信任而去。在路上,有所改变。她嘴角边一丝笑容:“第九天上,我无意中洗干净脸。有一个男人,跟我一路子。我说找丈夫,让他不要再跟着。他取出银子,说不在身边的男人都不可靠,只有眼前的银子最可靠,”

当时是多么的屈辱,当时是多么的受伤。

现在,只是轻轻一笑:“我杀了他,推到破井里,这是我杀的第一个人。”

萧护没有说话,把慧娘抱一抱,用嘴唇在她额上轻轻地亲着,不肯松开。慧娘贴紧丈夫胸膛,可以听到他的心跳声。

低低地说着话:“后来我就担心,担心你要是变心,你要是害怕我是罪官之女怎么办?后来我见到你,你旁边还有郡主,当时我想完了,你肯定不会再认我,我又舍不得走,我要立军功,我要自己报仇…。”

夫妻共同咀嚼过去的那几年,大帅抚着十三面颊,拧几下,又亲几下,深深的地道:“你我再也不分开。”

大帅双手环抱住她,把下巴放在十三额头上,轻轻的摇晃着,轻轻的抚摸着,轻轻的低语着……

小螺儿从院门口悄悄摆手,对来报信的祝氏道:“死就死了吧,不用回大帅。”祝氏也看到大帅夫妻拥在一处,大嫂垂下的眼敛,在面颊上划出半个弧晕。

离得不近,竟然能感觉出来。

祝氏就回去,让人把春三娘下葬。翠姑又和儿子们生上气了,伍小壮把几盆上好菊花拔了,小结实偏喜欢这花,把花盆扣哥哥脑袋上。院子里全是翠姑的吼声:“今天才上身的衣服,你们还让不让人闲上一会儿!”

两个孩子:“咩!”一起哭。

翠姑气得:“这日子没法过了。”两个儿子比两头猪还要累。大的吃东西,小的一定要抢,小的才到手,大的就要揍他。

扯着两个满头泥巴的孩子往房中去,经过伍思德的正房,见十一公主执笔写东西,旁边研墨的是伍思德。

十一公主仰起面来说了一句,眸子如星,伍思德马上:“嘿嘿,”

翠姑黑着脸回房。

她认为这样的才叫夫妻,可是……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

人,总是要往好处看的。

虽然对着十一公主,翠姑就把这话忘记。

十一公主也看到翠姑一手一个孩子,伍小壮还对着房里扮鬼脸儿。十一公主有意装看不见,等翠姑母子走开,才怅然,人家有两个儿子。

多有福气。

看看将军,生个儿子像他也成呀,只是还没有。

晚上祝氏问萧扬:“既然给她办棺材,为什么不早拦下她?”萧扬又恢复漫不经心:“哦,跟了我一场,也给她一个结局。”

催水要睡。

祝氏打发他睡下,见外面灯烛亮,出来看明铛:“睡吧,九爷今天睡早,你也早睡。”看她手上又是一个红肚兜,很是鲜亮,忙问:“这又是给小哥儿的?”

“给胖团子的,”明铛寻出另一件肚兜:“家里小哥儿的上午做得,不怕奶奶笑我,我这几天只是想胖团子,这全怪豆花儿,她见天儿捧个山鸡蛋,说是给胖团子留的,把我也招得想他了,我给他绣个小老虎的,他以前不是养过老虎。”

祝氏含笑和她坐上一会儿,回来睡下。

祝氏想明铛都能过得好,春氏为什么是那样的人?明铛做了半个时辰,也睡下来,想春氏也是不解,九爷大多时间在她房里?她还想什么?

春氏,如风一般,吹走了也就吹走了,这房里再也没有人想她。她是一个选错了路的人。

可她传的消息,却让韩宪王封地上几乎地震。

韩宪王几代家业,有几个忠心老臣。金子等人回来那一天,正好是黄昏。跟过老王的官员周中正,正和膝下小孙子玩笑,逗三岁的小孩子识字。

见自己的儿子连滚带爬地进来。

周中正沉下脸,奶妈抱走孩子,周大人沉下脸:“儿子都这般大了,你还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父亲,大事不好,杭世叔,钱世叔,张世叔让绑起来,就要问斩。”周公子实在吓得不行,最后一句话是喊出来的:“说他们是奸细!”

周中正卷袖大怒:“放肆!我等数代老臣,家中容不下二心之人?是谁敢污蔑!”见儿子同样吃惊,只是喊:“父亲快去看看。”

周中正不及换衣,就便衣出府,让人套车往三个同僚家里来。到杭家,家人们哭成一团,求道:“老大人救救性命!”

是一队王爷近身护卫不打招呼冲进府中直接绑走。

又去钱家,张家问,都是这样。

周中正勃然大怒,往王府中来。路上猜测肯定是才来的一批书生,指手划脚的一天一个建议,见天儿挑剔做事的人不对。

为王爷大事而想,周大人要做能容人的人。可是今天他实在火上来,忠心耿耿的老臣都敢污蔑,真是欺人太甚!

再不出面,刀要架到脖子上!周大人对韩宪王还是忠心,他不住催促家人赶车快些,想王爷肯定是头疼病发作,才有此糊涂事。

他猜的不是,金子等人来见韩宪王,正逢韩宪王头痛的时候,他手抚额角,一听到奸细三个字,就暴跳如雷,想也不想就一个字:“斩!”

曹文弟本来是不传不敢擅进,听到要杀人,吓得硬闯进来,膝行几步,惊慌失措:“王爷,三思而后行啊。”

韩宪王劈头盖脸把他骂了一顿:“等本王的头掉了,你还三思着呢!滚!”曹文弟羞羞惭惭,还本着为韩宪王尽忠心的想法,尽力的解释一回:“那是个不入流的歌女,给银子她谁都卖……”

金子沉着脸不说话,她是韩宪王府中的人,韩宪王自然相信她过于曹文弟。又有曹少夫人当场反驳丈夫,尖声道:“你看着我们不能为王爷尽忠心?”

这不是小事情,曹文弟又急又怒,在韩宪王面前和妻子争执起来,韩宪王头就更痛,把夫妻两个人全轰出来,让医生来看病。

曹文弟怒气冲冲出去,曹少夫人不和他吵,去内宅看妹妹,对她炫耀自己办了一件对她有利的事。

出府门时,曹文弟和周中正擦身而过,曹文弟气恼太过,身边过的是谁也没有看,直接走人。周中正见一向见人客气的曹文弟和平时不一样,又想到他代王爷出使,心中一格登,顿时明白不少。

顾不得问曹文弟,周大人三步并作两步的往里去,见一炉沉香静静燃烧,医生跪地上为韩宪王把脉,周大人才问安:“王爷近来如何?”

房外有人回话:“回王爷,杭、钱、张三人人头送到!”周中正一跌,坐地上,呆呆地往外面看,见房门外三个人手上的,正是自己三个共事多年的同僚。

“天呐!”周中正才哭一声,跪地上的医生对他使个眼色。这医生是求过周中正才选上来的,冒死来提醒他。

周中正想到医生在韩宪王回到封地后,上门说过:“王爷病症很是严重,发病时神智不清。老大人,以后王爷发病时,你切记不要上前,也不要和他对答,免得出事!”

此时,这一个提醒的眼神,如一盆雪水泼在周中正头上。他直愣愣对着三个死去的同僚看,再呆呆看闭目养神的韩宪王,哭也哭不出来。

人都死了,求有什么用?

周中正悄悄退出去,揣着一腔怒火去问行刑的人是什么罪名。

问来问去,说是曹家舅爷办这使事回来才有的事情,曹文弟是使者,自然把这帐记他身上。周中正大怒,当即召来子侄门生好友,大家商议一夜,第二天去见韩宪王陈情,一定要曹文弟拿出证据,不然要他抵命!

韩宪王当天夜里就后悔莫及,说了一句:“我当了一回曹阿瞒,”他不怪自己派的人金子,只怪曹文弟,大骂:“我收留一个蒋干!”

正在懊恼误杀了三个人,周中正纠集一群人进来,长跪不起。韩宪王也恨曹文弟,却还记得他阻拦过自己,当下把周中正等人好好劝走,也撤了曹文弟的官职。

曹文弟本来就是一个闲散官职,现在成了光杆儿。

他又气又恼,还不敢去韩宪王面前分辨。王爷和萧护性子不一样,他要是后悔也不会自责,不像和萧护还能有些商议。

这样一想,更想到蒋大公子和谢承运,见到他们有疲倦之色,神色却是独当一面。

不比还好,比过曹文弟不知什么滋味儿,又听门外有人骂,是死去的三家儿子们带着家人来寻事。

冲开大门就砸,曹文弟后门里跑走。路上遇到曹少夫人急急回来,曹文弟一把拦住,跺脚道:“你回来干什么?这是你干的事,快去王府里见王爷说个清楚,我在城外小酒馆里住一夜得了!”

曹少夫人又急急重回王府去见曹娟秀,一同去见韩宪王。

曹文弟知道惹了众怒,怕人认出来,掩面雇车避到城外,找个偏僻酒馆喝闷酒,一面喝,一面想,这才意识到,自己心中无时无刻不把王爷和萧护作比较。

曹公子流下两行泪水,以前在萧护处没有觉得,现在才想到,同是好友,又是世交,萧护怎么会不对得好?

是从哪里开始错的?

一进京,要把妹妹给他……

就和萧夫人生分,然后对萧夫人不满,对萧护不满……不,对萧护不满,全是自己妻子耳边枕畔说的。

曹文弟以前就知道妻子不贤良,母亲不喜欢,父亲也时常说自己。以前还认为母亲不喜欢,父亲才说的,又由妻子挑拨说母亲偏爱幼子。

其实哪一家不偏爱长子?

回家去?

曹文弟隐隐动了心思,又不忍心丢下妹妹。他这才想到把妹妹给韩宪王大错特错,还不如给萧护帐下的将军。

萧护把嫡亲表妹许给不是将军的廖明堂,说明他看重帐下人才。

曹文弟喝着闷酒,到嘴里全是苦的,喝一口,叹一口气。

包间里,有两个人从门帘缝处看他。一个人是清秀儒雅,是孟轩生;另一个人英俊如秀树,是贺二公子。

他们是紧跟金子回来,打听到九爷反间计成功,韩宪王的确杀了三个老臣,城中正在大乱,三家人把曹家砸了一个精光,曹少夫人躲在王府里不敢出来,还给曹文弟起了一个名字叫曹干。

贺二公子是豪爽性子,认为曹文弟既然选择韩宪王,那好与坏他全自己担着,没想过理会。孟轩生却动了测隐之心,不过小孟先生从来不自作主张,低低地和贺二公子商议:“咱们要不要点点他?”

“怎么点?点也点不醒。”贺二公子知道小孟先生的意思,这是他以前的妹夫。金子离去以前,孟轩生就主动请缨,对萧护道:“我来这么久,见到先生们都是有用之人,独我像是吃白饭的。今九爷用计,如果计成,韩宪王处必然混乱,人心浮于水面。我在京里很少出去,没见过韩宪王处的人。请大帅让我跟去,一则看看计是不是成了,二来有才能的人呆不下去,我当一个接引的人。”

萧护素来为小表妹照顾他,指派马明武指点他。小孟先生的好处渐渐出来,他行事方正,却一丝不苟,大帅是欣赏他的。

见他要去固然放心,只是忧愁:“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又让功夫不错的贺二公子和他一起动身。

贺二没有去过京里,除了防曹文弟以外,更没有人认得贺二。他们又是妹夫和大舅子,不好也得好好相处,路上快马加鞭,见对方都是尽心的办事,从公事上的认真来看,也是互有敬意的。

贺二公子就如实对妹夫道:“曹家虽在江南,他妹妹却还在韩宪王处,要是我,再苦再难我会留在这里。”

孟轩生一听就笑:“难怪月儿娇惯成性,有大帅那样一个表哥,又有舅兄们这样的哥哥。”贺二更要笑:“让我告诉你吧,小妹娇惯成性,与我们家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贺二笑嘻嘻:“全是舅父和舅母惯在前面,后来就是表哥惯在后面。”

“大帅家里没有女孩儿。”孟轩生也弄明白了。贺二扑哧一声:“小时候妹妹们最得意,父亲母亲说她们几句,就敢说套车来,我去舅舅家当女孩儿去。”

孟轩生忍俊不禁,也好奇:“老帅夫人竟然只有大帅一个儿子?”贺二笑笑:“舅父舅母聚少离多,”面色微微一沉,正色许多:“要说舅舅家为守边关,真的是忠心不二。可恨,先帝还抹去表哥世袭爵位。”

贺家也好,林家也好,江南诸家也好,全是亲眼看到萧家一代一代人长居边关,看到萧家一代一代死人。

孟轩生也有嘘唏,又展颜笑:“现在好了,宁江侯张阁老走的时候,说请天子下旨意,封大帅为靖边王。”

“本来就是靖边王,”贺二都不当一回事情:“不就是当靖边王才离开京都。”又嫉妒上来,拿筷子敲孟轩生的手:“你倒跟去山里成了功臣一个,我只擦了个边儿。”

孟轩生就怄他:“让我告诉你,我们初到山里时,自己烧砖,我还砌了两砖头,那才有意思。”贺二捂耳朵:“我不听,你别说,我不羡慕你。”

两个人嘻嘻哈哈着,见天色晚了,曹文弟在这里住下,他们也住下来。曹文弟上床就醉睡过去,贺二和孟轩生提笔写人名,直到半夜。

“这一个曾是名士,对韩宪王头疼后乱杀人不满,有过怨言,关在牢里这才放出来,明天去会一会。”

“这一个呢,可才死的张大人门生,他在街上叹气,说一代不如一代,怎么样,这怨言不小。”

两个年青人干劲儿十足,精神抖擞地见快四更,才打了一个盹儿。

早早起来,各带一个从人送上热水洗漱。贺二捧起面巾笑得很向往:“你说我们弄几个人回去,表哥见到会不会夸我们能干?”

孟轩生挑眉稀奇一下:“咦,你和小月儿不是一个性子,你竟然不要银子?”故意取笑:“你喜欢金子?不然,珍珠宝贝?”

贺二拿面巾上水甩了一脸,笑道:“金子银子有什么稀奇,我要表哥说我能干,说我比林家表哥们能干。”

孟轩生听过就要哈哈:“原来还是争的根子在,你和小月儿不愧是兄妹。”匆匆洗好吃早饭,留一个人看住曹文弟,孟轩生还是想和他找机会谈谈。

往城里来,街头巷尾议论就更多。书生们三五成堆,有人还举一张白纸,上写着:“不杀奸佞之臣,不安人心!”

孟轩生对贺二道:“看看九爷平时不声不响的,出一招就有这么大动静!”贺二诧异:“你看错了他!萧扬这个人是笑面虎那种,他不声不响?他会十二个大阵,还是相马的高手。他十五岁时就有个外号,叫小伯乐。”

孟轩生微微笑,谁让他爱风流,风流把他的好处全遮盖住。贺二话匣子打开,如数家珍:“三爷不用说,硬功夫可以开石头。七爷,才是个不声不响的,老十五萧据,双剑使开可以比公孙大娘剑舞。”

孟轩生手指叩额头:“只有咱们是没用的,”叩过,手指又叩贺二,笑道:“你也一样是个没用的吧。”

贺二啼笑皆非,把他手推开,也打趣他:“你以前才是不声不响的那个,出来一回,这是长进还是学坏了?也会调侃人?”

孟轩生摊开手:“没办法,跟苏纨绔住久了变成这样,幸好还跟着马先生,不然我也飞扬跳脱去。”

贺二“哧”地一声,泄了气:“云鹤?跟他成什么样都不奇怪。”孟轩生看出他的悻悻:“又和苏纨绔争东西了?看这样子没争过?”贺二学女孩子扁嘴:“那是表哥最疼的表弟,哎,不说这个,你看周中正老东西来了。”

周大人马车过来,就让书生们围住。七嘴八舌:“大人,得管管,”

“不管又要死清白的人!”

“钱张等大人们可是您共事多年的,怎么会是奸细!”

孟轩生和贺二同时开口:“有个法子,”

同时收口:“你先说?”

两个人跑到小巷子里嘀咕一会儿,走出来隐入人群中。

周中正才从王府里出来,他拼死也要曹文弟没命,韩宪王不能再冤杀一个人,无奈把实情告诉周中正:“本王中了萧护的离间计。”

周中正还在大怒:“使者如此无能,能让内阁撵出来,也得治罪才行!”韩宪王清楚后听金子说过,是遇到不正常郡主。

那郡主因为韩宪王羞辱过,而怀恨在心。韩宪王和周中正商议,过年前或春暖花开后,看看京里什么动静,就对英武郡主用兵。

周中正认为这事不小:“梁山王一定帮着,王爷要让临安王牵制他才好。”韩宪王叹气:“我给临安王去信,他还没有回。在不知道内阁商议的是什么事以前,我想还是按兵不动,休养身体的好。”

他无奈:“萧护,是个厉害人。”头,又隐隐痛起来。

周中正也这么看。

又说到死去的三家子弟们闹事,韩宪王实在没有办法,对着周中正跪了一跪,求他安抚。

周中正让他拿曹文弟当替罪羊,韩宪王又一次说出实话:“王妃和小郡王们的死,让我日夜痛苦。好容易又有三个儿子,曹纪夏氏三家,必须平衡。曹文弟实在没有错,我中了别人离间计拿他顶罪,不让萧护笑话!”

周中正反而喜欢,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证明王爷并不是总是疯癫状态。周中正就答应安抚三家人,辞别出府。

正和书生们解释这件事,费尽心思地周转。见几个孩子跑着,手里拿着糖,拍手唱道:“狡兔尽,走狗烹,鼎足势,不功臣!”

周中正和书生们齐齐变了脸色,拦下一个孩子问:“这话哪里来的?”

“一个给钱买糖的叔叔教的,说唱到晚上,还给钱买糖呢。”小孩子格格咬一口糖。几个书生抬手给他脑袋一巴掌,骂道:“吃你娘的,你还知道吃!”

打得小孩子哇哇大哭,又有几个孩子跑过:“鼎足势已成,功臣还要作什么?”后面几个小孩接着唱:“埋粪土里!”

“还有老臣作什么?”

“架火烤哩!”

周中正黯然神伤,有气无力摆一摆手,再没有力气和书生们说话,上车往家里去,想着童谣里的话:鼎足势已成,他就心头绞痛一下。

这是指临安王,还是指萧护?

车到家门外,又听到童谣声。周中正喉头一甜,一口血吐了出来,就此昏迷过去。

这个消息传到城外,曹文弟更是不安。他知道周中正是个脑袋清楚的人,本想过几天风头求他出面周旋,不想他为这件事气病,自己这件事更难解决。

他闷闷在城外水边儿坐下,吹着冷风喝着酒,喝完一罐,往水里扔一罐,“啵”一声,就自己嘿嘿一乐。

有人问道:“先生高乐?”

回头看,两个熟悉的人。贺二本来就和曹文弟认识,而孟轩生,曹文弟在京里见过。曹文弟醉醺醺于秋风中:“你们是来看笑话的吧?”

他仰面长叹:“好计策呀,好计策。”

孟轩生道:“各为其主,先生不也收买大帅府中人?”

曹文弟没有回话,只有秋风在水上吹。他正在想心事,悠悠一句话传来:“可还记得故乡水?”

狠狠击中曹文弟内心最软弱的地方,他泪流满面,手中酒杯也垂下来,酒浆淅淅流落地上。他失神,不管泪水糊了满面:“故乡水?”

看对面芦苇荡枯黄,江南八月还是茶花处处香的地方。

他默默流泪不止,孟轩生和贺二也没有再说话,只一揖,就要走开。脚步渐行渐远,曹文弟忽然问了一句:“眼下难关怎么解?”

“可去求临安王。”孟轩生回了话,和贺二深一脚浅一脚离开水边,几个人在道边儿上等,有两个从人,还有几个愿意投萧护的人,大家上马离开。

曹文弟直醉到晚上,风更冷时,才蹒跚着离开。野店里睡到第二天,想到的确是一条好计策。曹娟秀的儿子是和临安王的小女儿定下亲事,就是为外甥,见一见临安王也好。

他当即收拾东西,往临安王孙珉处去。

孙珉收到韩宪王的信,并不想帮忙。他才回到封地上,就有一封萧夫人的信,信中对孙珉赞赏备至,并把天子的话提了一提。信是萧夫人的名义,却代表着萧护的意思。临安王就把韩宪王的信放在一旁。

不想曹文弟来,孙珉不得不见。临安王不是不正常郡主,曹文弟的文采就出来,把两家以前盟约再提一遍,敲打临安王,和京中关系固然重要,可是韩宪王处也不能丢开。

孙珉就借他的口,给韩宪王代了一个口信,把内阁商议的话说了,又答应韩宪王,帮他年后打英武郡主。

郡主才把萧护得罪狠,萧护取他地盘,不如三家平分。

曹文弟回去后,成了有功之臣,前事一笔勾销。自此,韩宪王备战,临安王迫切盼望萧夫人下一封信。

盼来盼去,盼到过年也没有。

一打听,萧夫人又有了,萧大帅的第二个孩子,喜欢得就陪着妻子安胎,一切事情全往后推,劳神费力的事也不让她做。

孙珉怅然,这一下子断了,要等到什么时候?要临安王现在和萧护直接通信,有些事情还是觉得没通顺。

他闷闷不乐好几天。

……

临近过年,北风裹着雪花扬扬洒洒而落下,官道上一片白中,伍思德和伍小伍用力打马。北风吹不去伍思德面上的笑容,伍小伍也是笑逐颜开。

顶风喊:“舅,十三姨这一胎还是男的吧?”

伍思德放慢马速,他也想和人说说。十三是十月里传出喜讯,伍思德奉命去收文昌王的地盘,再和英武郡主交涉。

收到消息时,已经是十一月里,当时就高兴得和手下人喝了一天酒,过年前能赶回,更是马上吃马上睡,恨不能早些见到十三。

“小伍,你说大帅喜欢男孩还是喜欢女孩?”伍思德在北风里缩缩头。伍小伍:“这还用问,大帅喜欢男孩。”

伍思德摇头:“不见得。”

“舅,你啥意思?”伍小伍急了:“你咋盼着十三姨生姑娘呢,多生儿子才好。”伍思德道:“你没看到萧家的姑娘们全在头上顶着,依我看,大帅喜欢女孩。”

“男孩!”伍小伍吵架似的来上一句,又嘀咕:“要生女孩,你自己生。”把伍思德提醒,看看自己身上雪下面,是血迹斑斑的衣服。

胡子也老长没刮。

伍思德住马:“小伍,看着马,我找地方洗洗。”伍小伍不奇怪回家洗澡,不过很鄙夷:“舅呀,你不能回家洗热水?”

“你懂个啥!”伍思德已经解衣服,道边儿就有条河,往水里就跳,溅到岸上不少冰。伍小伍在雪中撇嘴:“我怎么不懂,就是想让公主看到进门的就是一个干净人。哎,”忽然想到:“舅,你还有伤,还没好,快上来!”

伍思德把脑袋更往冰水里一浸,再浮上来,舌头打战还硬气:“以前我年年洗冰河里水,你都忘了?”

“我没忘,不过这成过亲的男人身子虚,”伍小伍喊不上来他,就一个人翻眼睛。

伍思德换上干净衣服,进城先来见萧护,恭喜过大帅夫妻后,把一叠子信呈下来:“那郡主人不怎么样,人缘儿却好,还有当地百姓们的信,郡主说请大帅看看。”

眼睛对着十三的肚子:“嘿嘿。”

慧娘含笑:“哥哥有伤,回去歇息吧。”萧护则多留他一会儿,容光焕发:“你回来正好,家里全是喜事。十三有了,竟然带出来一串子,弟妹们也全有了,姚少夫人也有了,你们家,林儿媳妇又有了,过年不必出去,咱们好好过年。”

伍思德傻呆呆:“公主呢?”

大帅愕然,有些歉疚:“公主像是没说有动静。”大帅只顾喜欢,把伍思德盼着做爹的事忘了,就不伦不类的安慰他:“没有也是好事,你过年可以痛饮不是,还可以亲近,”

“嗯哼!”十三打断,我还在这里呢。

大帅收住话,对伍思德道:“回去歇着吧,晚上不要出来,明天来喝酒。”打发走他,慢慢来看信。

全是为英武郡主求情的信。

慧娘看了几封,莞尔了:“夫君你看,这郡主照顾百姓们还是得体的。”不是万民伞,也离万民伞不远。

萧护把手中信放下,道:“这不算什么,我只取中的,是她这一回依理而来。”慧娘听他语气松动,试探地问:“不然,且看看再说?”她抚着小腹笑:“寿昌都死了好几年,咱们把她忘了吧。”

萧护眼角抽搐一下:“提她我就犯恶心。”

又皱眉:“好吧,让她过个年,过完年我和张阁老通通信,看阁老的意思。”大帅走近十三身边,又爱又怜,祟拜的看十三小腹,欢喜不禁:“十三,你又有了,真是好事情。”

慧娘张开手臂,让夫君细细地看,又扮可怜:“别送我走,人家要陪你。”

夫妻同时往阁子上看去,那里摆着老帅的家信。

十月里慧娘有了,萧护就往家中去信,老帅一听就命送回家来养胎,大帅接信后为难,他不愿意送走十三。而十三,吓得乖巧无比,怕夫君送自己离开。

十二月里老帅又来一封信,把萧护大骂一通:“我的孙子,岂能大意?”夫妻两个人正为这件事为难,拖延着还不敢回信。

十三扑到萧护怀里,萧护轻抚她的后背,柔声道:“和父亲再商议商议,冬天路上冷,开了春再走吧。”

“嗯,”慧娘抱着丈夫腰身,心里还是不依的。回家去,见到胖团子固然好,可是就要和夫君分开数月。

胖团子在家里,从来是放心的;与夫君分开,慧娘只想想那不正常郡主,她就先不放心。第二天,又有一件让人不放心的事。

素来体格强壮的伍思德病了,高烧不退。

第55章 ,垂手可得当感恩第39章 ,大好亲事如添花第8章 ,大乱京都(八)第49章 ,安宁第27章 ,国舅第11章 ,丁婆婆的利口第7章 ,回京,扫墓第89章 ,谁才是造反的人?第45章 ,十三想揍人第104章 ,造反了!第38章 ,你受了伤,为我?第44章 ,吃苦第37章 ,自己承担的事第2章 ,调虎离山第9章 ,过河拆桥(一)第53章 ,紧跟少帅的十三少第22章 ,斥责第43章 ,拦截东西的少帅感谢八月的丰盛第65章 ,一对好公婆第5章 ,十三闯郡王封地,怒斥临安王第3章 ,大乱京都(三)第54章 ,雪里眷属第41章 ,乱点鸳鸯谱第29章 ,亲事第46章 ,点滴恩情在心头第23章 ,年纪是个问题第87章 ,夜半惊魂!第27章 ,恩爱夫妻乐事多第13章 ,既见君子第11章 ,十六公主之死第18章 ,欢喜还乡推荐潇湘非墨的书婚宠之冷少猎爱第32章 ,诡计的开端?第14章 ,三拜惊人第68章 ,旧仆来相见第5章 ,原来是熟人第2章 ,大乱京都(二)第102章 ,金殿行凶!第1章 ,出山第18章 ,欢喜还乡第47章 ,共眠的误会第45章 ,表嫂最大第37章 ,洗清名声第1章 ,大乱京都(一)第10章 ,过河拆桥(二)第12章 ,萧护的处置第43章 ,天籁之音酒大姑的长评第23章 ,好哥哥谨哥儿第61章 ,杀乌里合,要成亲第16章 ,我愿和你一起老去第48章 ,产子,御玺出现!第15章 ,给你一巴掌!第16章 ,我愿和你一起老去第17章 ,有兄弟情的伍大郎第70章 ,圆房第3章 ,大乱京都(三)第103章 ,真情不容易学的第20章 ,杀进校场第26章 ,嫌隙第67章 ,清君侧!第2章 ,大婚旧事第73章 ,见事学事惹出祸!第58章 ,患难夫妻情意重第67章 ,清君侧!第83章 ,萧西萧北的亲事第98章 ,弄错方向的情敌第55章 ,大好战功飞去也第39章 ,太子大婚第8章 ,老辣第24章 ,遇敌第95章 ,只能为我哭第41章 ,乱点鸳鸯谱第30章 ,大帅妙言!第35章 ,缠绵怜惜第45章 ,表嫂最大第21章 ,大快人心的亲事第9章 ,冒充第99章 ,你家有病酒大姑的长评第24章 ,正文结局第8章 ,老辣第31章 ,丢了十三第22章 ,暗云涌动第23章 ,总算不和了第51章 ,本帅打头一仗!第10章 ,过河拆桥(二)四十四章 盯梢之小表妹第15章 ,躲避第5章 ,十三闯郡王封地,怒斥临安王第4章 ,皇帝好奸诈第10章 ,过河拆桥(二)第31章 ,大帅离京第23章 ,年纪是个问题第13章 ,痛打姚官保第91章 ,惊见旧荷包第17章 ,有兄弟情的伍大郎第6章 ,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