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重视教育

击败了狂妄的骆振,杨鹏回到了自己的天京新城。如今骆振被押解入京打入刑部大牢,再没人敢轻易觊觎杨鹏的产业,杨鹏的地位巩固了许多。有了这样巩固的势力,杨鹏就更要考虑领地的长期发展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问题。

一个受过教育的士兵或者吏员,应对形势变化的能力远胜于不识字的文盲。一个文盲的世界是狭促而单调的,而识字的人却能从书本里获取见识,能看懂账簿,能看懂标志,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如果领地上的子民都能识文断字,工业和军事的发展速度会提高不少。

为了领地的长远发展,杨鹏决定给领地的所有孩子和士兵扫盲普及识字。杨鹏根据黄册做了个简单的统计:天京新城,大沟,盐山县目前有工人家庭二千余,外来商户家庭两千不到,农民家庭二千多,共有未成年儿童一万零七百二十三口,这些儿童李植准备让他们白天上课。杨鹏还有虎贲师士兵有一万四千人,杨鹏准备让他们每天训练完晚上上课。

如果把这些孩子和士兵集中起来学习识字和算术,三年左右孩子们和士兵就能认识常用的字,学会基本的加减乘除。杨鹏把一万多孩子按年龄分为三批,目前只让年龄最大的一批三千多孩子入班识字。等这一批毕业后再教育下一批,直到把三批孩子全部教完。以四十个孩子一个班估算,杨鹏就需要八十多个教师,四十个教识字,四十个教算术,需要建设八十多个教室。

这八十个教室白天给孩子们使用,晚上就给士兵使用。当然士兵们就要五十个人一个班。不过士兵们纪律性极好,课堂纪律肯定比孩子们好,五十个人一个班也比较合适。主意打定,杨鹏就让一直在扩建别墅的泥瓦匠停了别墅建造,开始建设八十个大教室。同时,在大沟,和盐山同样做大教堂。杨鹏开始在各个州县贴出布告,以二两月钱三餐有肉的待遇招募一百二十个教师——八十个白天教孩子,四十个晚上上班教士兵。教师不需要是秀才,只要识字或者会算术就行。

十一月二十日,灌溉渠的建设已经两个月,有些地方的灌溉渠已经建好,部分龙尾车已经到位。看着逐渐修好的水利设施,分了田的百姓们欢欣鼓舞,干劲更足。戴全一家是被大沟官军解救的难民,如今距离他们逃脱契丹兵的魔爪已经三个月了。这三个月里,戴家的境遇越来越好——前所未有的好。

戴全今年三十岁了,家里有个二十八岁的媳妇,上有五十岁的老父一人,下有十来岁的孩子两个,是个五口人的家庭。以前他家在宝坻县汪家集子佃租汪老爷家的三十亩旱田,家里有三间土屋。那田旁边没有水源,要去一里外的小河里挑水浇田。因为灌溉不足,一年只能种出二十五、六石的米面,却要把其中五成交给汪老爷做租子,自己家里只能留存十二、三石。每年青黄不接时候,一家人都要饿肚子。

更糟糕的事情是后来契丹兵来了,戴全带全家人躲进县城,结果县城也被契丹兵攻破了,一家人沦为契丹的奴隶。契丹剃发留小辫子,不服华夏衣冠,还要把大家抓到辽东那苦寒之地做奴隶,每日做苦役,鞭子伺候。那时候在鞑子营寨里,一到晚上,周围就是一片窃窃的哭声。

被契丹兵掠去的十几天说来不长,但是在戴全的记忆里那十几天却无比漫长。那十几天里,戴全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么完了,接下来就是做牛马,做个十几年苦役就被鞭子抽死。谁知道到了天京新城的大沟,凶恶的契丹兵竟被天京新城的官兵打得溃不成军,被契丹掠夺而来的百姓全被解救了。

天京新城的城主叫杨鹏,是个大善人,他让百姓们在大沟城北安顿下来,还给大家发浓粥吃。因为打败契丹兵的功劳,他被朝廷升为了游击将军,大家都叫他城主大人。后来契丹兵出关了,周围的百姓们陆陆续续回乡了。但戴全一家没法回去,回去要没饭吃。地主汪家老爷家里也遭了兵灾,也和自己一样被抓到了契丹的奴隶营里,汪家藏的粮食估计也被契丹兵抢光了。自己回汪家集子,这一年吃什么?

正在戴全踌躇绝望的时候,天无绝人之路,消息传来,城主大人要带领大家开垦新田。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戴全的眼泪就流下来了。好消息一个接一个,据说城主大人要给每个成丁和壮女分二十亩旱田,一年只收三成地租还给地租粮食的钱,这样就等于没有地租。而且城主大人分给贫民们的旱田,都是有水渠灌溉的好田。

听到这个消息,戴全一家人欢呼鼓舞。四十亩好田,三成地租,虽然戴全算术不好,但也懂得和识字的人打听,知道这些田好好种,除了地租一年能余下二十七、八石粮食,能让自家人过上好日子了。城主大人派郑百户组织大家修建灌溉渠,安装龙尾车,还从沧州各地召集了大批的泥瓦匠给贫民们修房子。到了十一月,已经有一半的灌溉渠修好了,龙尾车据说也安好了一半。郑百户派人给戴全家分了一块水渠边的地,真的有四十亩,就等来年春天开播了。

戴全试用了一下那龙尾车。他让媳妇把自家田地旁边的水渠挖开,自己在河边摇动龙尾车,便看到涓涓的河水被水车抽到水渠里,全部流进了自己的旱田里。按这速度,灌田的季节里自己摇一天水车就能把家里四十亩水田灌好。再也不用苦力到河边去挑水了。

更令戴全欣喜的是,分给他的房子也修好了。这是两间砖瓦房子,很宽敞,建在规划好的小村子里。房子是用上好的红砖砌成,上面铺了黑瓦,据说还用了城主大人发明的水泥,总之房子十分坚固,即使是下大雨也不漏一点水。戴全家人以前住的是漏雨漏风的茅草屋顶土房,哪里住过这么好的砖瓦房子?便是汪老爷住的房子,也不过如此呢!

分到房子的那天,全家人载歌载舞乐了一整天。分房子给戴全的人说,这两间房子造价十两银子,算是城主大人借给戴全家的,分五年偿还,以后五年戴全交地租时候要多交一石米面。一石米面,也没有多少,将军只收三成地租,戴全知道自己如今每年有二十七、八石的结余,付得起一石米面。

戴全觉得好日子就在跟前了,每天带着媳妇在水渠的工地上卖力地干活,十分积极。他的努力被天京新城的吏员看在眼里,被吏员标为积极分子。平时烧火做饭之类的轻松活,吏员都优先找戴全媳妇做,给贫民们分饭这种体面的差事,吏员也让戴全来做。

得到吏员们的赏识,戴全做事更加卖力了。这一天,戴全正在工地上夯土,却听到差爷叫自己名字,说是分牛了。城主大人还给我们分牛?戴全把自己的绳子交给旁边一个农民,拍了拍手上的土,随那差爷往分牛的地方去了。到了分牛的地方,戴全看到几百头黄牛被聚集在一个土坡下面,十几个“积极分子”站在那里等着分牛。管事的郑百户亲自到场,勾对账簿。

带戴全来的差爷对戴全说到:“城主大人恩德,每五口人借给耕牛一头,交给老实本分的人看管。你和你媳妇,并你们村里三口人共用一头黄牛。牛价三十两,算是城主大人借给你们的,分五年归还给城主大人,平均每口人每年多交六斗粮食。”

以前都是和汪老爷租牛,如今自己要有牛了!农民对耕牛有着天生的热爱,戴全看着那些健壮的黄牛,眼睛冒光。城主大人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戴全忙不迭把差爷的话答应下来。差爷见戴全不问清楚,说到:“你知道交完牛钱,你一年还能剩下多少粮食不?”戴全愣了愣,说道:“回差爷,小民算不清。”那个差爷笑了笑,说道:“你家两口人租种四十亩旱田,以一石的收获计算,一年收粮四十石。十二石交给将军大人做租子,还余二十八石,交一石粮食做房子钱,还余二十七石,两口人再交一石二斗牛钱,还余二十五石八斗。一年五口人吃十四石粮食,还有十一石八斗的结余,合二十三两银子。”

一年能结余二十多两银子,足够给孩子们做棉袄做棉被买肉吃了。听到自己有这么多结余,戴全高兴得满脸通红,说到:“将军大人恩德,小民永远记得!”那个差爷笑了笑,说道:“第一年种春小麦收成低一些,艰苦一点,不过第一年城主大人只收一成半的地租,你家也能结余十五两银子!”

第一年立即能结余这么多银子,戴全哪里还有话说,只拼命的点头。那个差爷见戴全高兴,又教训道:“这五口人的耕牛交给你打理,你可要管理好了。牛棚要搭牢,牛棚里的牛粪要及时清理。役用时候要喂豆饼,夏天要放牛吃青料,冬天要给牛梳毛清理身子防疫病。你可知道?”顿了顿,差爷又说道:“当然这些事情不是你一个人做,是分配到用牛的五口人轮流负责,但是你要管理起来,不能让牛病了死了。”

戴全只忙不迭点头。那差爷教训了戴全一通,便带他上去领牛了。排队轮到戴全时候,郑百户在牛群里转了一圈,分了一头雄赳赳的公牛给戴全。戴全见那黄牛四肢强壮毛发发亮,昂着头一副健壮模样,高兴得眉开眼笑。郑百户见戴全的高兴模样,笑着说道:“好牛分给你了,你可管好了!”汤时典是个童生。童生就是通过县试、府试,没有通过院试的读书人。通过了院试的就是秀才了。童生没有什么特权,但也算是体面的读书人。

但汤时典这个童生却体面不起来。他今年三十二岁了,父母双亡,一直没有成亲。本来他在汤家族学里教书混一碗饭吃。但今年沧州遭了兵灾,汤家村谷仓里的一百石来不及转移的粮食被契丹兵掠去了,村里的祠堂也被契丹兵烧了。办学经费和办学场地全没了,族学就没钱办下去,汤时典就失了业。

好在汤时典还有十多两银子积蓄,一时不会饿死。这几个月他在沧州城租了一间破屋子,四出问询哪里缺教书先生不。他四出寻觅了几个月没找到先生的差事,便连账房也愿意干,最后连小厮堂官都愿意干,却始终找不到事做。

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各地萧条,雇人的地方也是一日比一日少,僧多粥少。汤时典没找到事情,生怕银子用完了饿死,每天就只敢喝两碗稀粥,几个月下来饿得面黄肌瘦。他这天正在发愁,正在到处闲逛,却在县衙门前面看到一张新布告。汤时典反正也没事,就上去看了看,结果却看得一脸的惊喜:

天京新城要招募一百二十个先生教书!不需要生员身份,只要认识字会算术就行。汤时典听说过天京新城,知道那是沧州附近最富裕的地方,那里人人都吃饱穿暖。天京新城招先生,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么?汤时典只觉得精神一振,便往范家庄赶去。

半路上,路过柳河时候,汤时典看到一千多人在河边修建灌溉水渠。这天京新城的游击将军还搞水利开垦新田?从来没听说大宋的武官还有这样的锐气。汤时典在河边看了一会,发现那些农民组织得颇有章法,在河边夯土修渠效率颇高。那灌溉水渠高于河面一丈,显然是要用水车扬水上去的。

还用水车?组织这么复杂的水利工程?汤时典顿时觉得这天京新城的主官和别的大宋武官不太一样。到了天京新城,汤时典在城门口说明了来历,被一个士兵往官厅带去。汤时典虽然听说了天京新城的富裕,但第一次走进天京新城,汤时典还是被震撼到了:

此时十一月天气寒冷,天京新城城里的行人都穿着半新甚至全新的袄子,即便身上有补丁也不多,绝不像沧州城里的百姓那样穷困,一身的补丁。城里的行人一个个走得气定神闲,脸上都没有营养不良的饥色,显然都是日日吃饱了饭,甚至时常吃肉的。像汤时典这样穿着满是补丁的袄子,一脸菜色的,一看就是外来人。

道路两边盖满了两层的宅子,雪白墙壁炭黑瓦顶,一排排过去说不出的气派。沿大街的屋子下面都开着店铺。店铺里进进出出的都是顾客,生意兴隆。偶尔路过几个茶楼酒楼,那里面也坐满了人,全是富足的居民在里面喝酒喝茶。路上好多儿童在玩耍嬉戏,那一群一群天真无忧的模样,丝毫让人感觉不到乱世的气氛。

汤时典被士兵带着路过一个集市,便听到一片喧哗之声。那集市里有卖肉的、卖菜的、卖鸡的、卖鱼的、卖锅的、卖盆的,卖什么的都有,吆喝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是讨价还价的声音,进进出出的满是人,一片繁华景象。

如今兵荒马乱,外面的市镇一个个都十分萧条。但天京新城这里,却是朝气蓬勃经济景气,似乎全然不受兵灾的影响。就连脚底下的马路也不一样。天京新城那宽敞的马路铺满了青石,十分干净,道路上没有一点垃圾,不像别的城市那样污秽满地。道路中间高两边低,脏水都顺着道路流到了两边的下水道里。那下水道上面还盖着青石,上面也可以走人。每隔几十米路上就有一个装垃圾的大桶,百姓们把垃圾都扔进桶里。

整个城市看上去又繁华又干净,说是世外桃源都不算过。这天京新城的城主大人治下的天京新城,竟富庶干净如此!几年前汤时典路过天京新城,这里还是一个贫穷屯堡,又脏又乱。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天京新城几年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好地方。

若能在这里谋一个先生职位,当真是不愧余生。汤时典一路走一路赞叹,慢慢走到了官厅,被带路的士兵领进官厅里一间厢房等待。官厅里管事的吏员给汤时典发了一个红漆写着“二十一号”的木牌,让他听到叫号就出来“面试”。

那厢房里已经坐着几个书生,大概都是来应聘先生的。带汤时典进城的那个士兵也不走,就站在厢房外面等汤时典,似乎是怕没人做保的汤时典在城里干坏事。不但有这一个士兵在外面等,旁边还站着五个士兵,大概每个应募者都有一个士兵在监视。

对此汤时典倒也理解,这样桃源一样的城市,实在是该多建保卫,否则必然被歹人破坏。汤时典在厢房里坐了一会,就被一个吏员叫了出去,在官厅正堂见到了城主大人杨鹏。原来这盘查应募者底细的活是城主大人亲自来做的。汤时典见到这么的大官心里十分紧张,走进大堂便准备跪下去行礼,却听到城主大人喊“免礼”。

杨鹏指了指大堂里的一把椅子,让汤时典坐在自己对面。汤时典当时就十分感激起来,感激城主大人礼贤下士,居然让自己一个童生坐着说话。他战战兢兢地坐到那把椅子上,只坐了半个屁股在椅子上,就听到城主大人问话了:“你做过先生么?”

汤时典赶紧答道:“学生教过十年书,是在村里的族学教授村里的孩子。”“哦?你教人识字?”杨鹏来了兴趣,说道:“一般的孩子教几年能看懂布告文书?”汤时典拱手说道:“若是十来岁的孩子,要看懂一般的布告文书,教三年也就够了。若是十岁以下的孩子,智力未开,要四、五年。”

杨鹏点了点头,问道:“你有功名么?”汤时典脸上一红,说道:“学生没有功名,是个童生。”杨鹏笑着说道:“童生也不错!你读了不少圣人之书吧?不过我这里教人读书只教普通字句,目的是让孩子和士兵们能读懂布告文书,不教圣人教化,你有问题么?”

汤时典拱手说道:“不教圣人教化,只教识字,学生也甘愿!”“哦?”汤时典想了想,说道:“时下烽火四起,正是男儿好汉佩宝剑建功业之时,再日日说教圣人教化,就有些迂腐了。当今之际,在于选战将募勇士,习弓马修兵甲,才有九州平靖的可能。等四海都平定了,再奉出圣人之学也不晚。”

听到汤时典的话,城主点了点头,暗道这个童生读了这么多圣贤书倒是没有读傻。杨鹏笑道:“你都读什么书?”汤时典拱手说道:“学生除了圣人之书,还读过《六韬》、《韩非子》、《孙子》、《道德经》、《墨子》等,所读颇杂!”

杨鹏暗道这倒是个识事理的人才,问道:“我想让天京新城的百姓和士兵都识字,都能看懂书,你觉得如何?”

汤时典说道:“若百姓识字能断,就不会轻易受歹人欺骗。官府登出布告条文,百姓也很快就能知道。百姓之中有才华的人多了,官府选拔官吏时候选择也更多。若士兵通文能读,就明白好歹,见识和反应都会胜于不识字的莽夫,进退有度,在战场上士气更高。”

杨鹏点了点头,说道:“好,说得不错,我请你做儿童班语文组四十名教师的组长,负责组织教学,研究教学内容,月钱三两!还管一日三餐!”汤时典听到这句话激动得满脸通红,感觉喜从天降,几个月的阴晦一扫而空。他踉跄着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拱手说道:“学生谢过城主大人!”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百零七章 易钗而弁第十章 暗杀耶侓楚干第八百一十四章 继任之君第七百九十三章 左右为难第四百五十九章 旁敲侧击第四百零九章 如此君臣第六百九十三章 皇室密道第七百七十六章 悍将之名第四百八十一章 西凉商贾第四百七十九章 阴沟里翻船第八百七十五章 功亏一篑第四百四十九章 苦口婆心第五章 紧急训练第四百三十五章 无妄之灾第一千零二章 非常震惊第八百零八章 不好的预感第六百零四章 街上巧遇第四百六十四章 黄雀在后第二百七十九章 兄弟之情第九百三十六章 急转直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仪政会议第二百四十三章 高深莫测第八百四十四章 待更新第八百三十九章 逃命要紧第二百一十八章 意想不到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朝会第九百七十二章 声东击西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教圣女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鸡岭第二百九十一章 猛虎下山第五百一十八章 围点打援第五百八十一章 政府状况第九百八十七章 妙计诱敌第一百一十六章 当机立断第三百八十七章 铁血无情第九百八十五章 出乎预料第七百四十四章 惊天噩耗第九百二十八章 重新部署第一百三十七章 凌迟处死第九百三十八章 服部豪雄第二百八十五章 胜利者声音第二百九十三章 以百姓为重第五百一十八章 围点打援第四百零八章 兴师问罪第九百零一章 民间论战第九百七十四章 杨延昭的消息第四百零四章 夜宴美女第七百九十九章 金国意图第四百四十五章 心善王妃第六百九十四章 血战坚持第五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忧第七百六十九章 岛屿争夺战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六百零六章 阴谋男女第七百九十四章 辽国剧变第七十七章 杀尽胡儿方罢手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辽使者第五十二章 强弩,盾车第五百七十三章 肺腑之言第二百七十一章 清官,狗官第八十三章 除此强敌第八百七十九章 内外交困第十五章 义无反顾第五百七十五章 街边邂逅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下大同第六百六十四章 告一段落第七百八十八章 教廷危机第九百九十三章 改变策略第七百八十章 小丑跳起来第三百六十四章 不期而遇第二百八十六章 趁其不备第六百四十三章 消息泄露第八百八十三章 老顽固第四百六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八百七十七章 草原风波第二百六十八章 两淮宣威使第四百六十九章 正面进攻第五百零八章 战阵对决第九十三章 狠辣的杨延昭第三百六十七章 意气之争第二百七十五章 福无双至第三百九十章 顽强血战第一百一十五章 朝廷制衡第五百六十三章 烈焰焚馆第七百二十七章 崩溃如此第二百七十八章 如此父子第五百八十四章 无尽烦恼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乎预料第七百八十六章 和平协议第一百零一章 东洋南洋第三百二十八章 凤凰涅槃第五百八十三章 私生子第四百四十三章 山东士绅第九百五十五章 疲敌之策第七百三十一章 投资部门第十二章 大有斩获第一百八十七章 残忍的契丹第七百八十九章 女皇之心第六百九十六章 仓皇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