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硬着头皮也要上

清海军行文成武县商请调李茂为军料院判官,贾直言将李茂请入公舍,询问他的想法,李茂道:“若是有可能,我还是想追随明公,军队里的勾当毕竟我不熟悉。”

贾直言盯着李茂的眼睛,目光锐利的像把刀,他拿起清海军的文书,说道:“你为他们解了大难题,于将军对你很欣赏,行文到成武县只是一个姿态,毕竟你是节度随身官,不是成武县的官员。”话说到这个份上,李茂只能表示遗憾了。

这其中的关节他并非不明白,之所以要费这番口舌,无非是想在贾直言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目的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从成武县衙出来,李茂回头看了眼悬在县衙眉头的匾额,这里是他起家之处,现在他却像一个过客一样,忽然就成了路人。他的心里忽然有些感慨:自己已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变得世故圆滑起来,年纪轻轻的心底为何藏着沧桑。

青墨牵着马等候在街心,见李茂低着头,脸色有些阴沉,便关切地问道:“怎么,他不放人。”李茂拍了拍小厮的肩,翻身上了马。二人出了县城北门,在城门外的水亭旁遇到了身背包袱,准备远行的陈数。李茂下马见礼。

二人在水边草亭里聊了一会,互道珍重后,各走各路,走出半里地,青墨还是忍不住说道:“我听人说陈数把祖宅变卖了,说要去长安博取功名,这人不显山不露水的,却是一个地道的狠人。”李茂心情不错,笑问道:“你说说看,他狠在哪里。”

青墨道:“这不是明摆着吗,放着小康日子不过,却要去长安受罪,功名利禄是那么好摘取的吗?薛大郎号称宝鼎县第一才子,名满河中,那等的好学问,也是连年名落孙山,他在成武县尚且籍籍无名,去了京城又能有何作为?”

李茂笑道:“我听出来了,你这意思他不是狠人,而是蠢人,不计后果的蠢人。”

青墨嘿嘿两声,却是默认了。

有些话李茂没有跟青墨说起,也无意跟任何人说,两个月前他和陈数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陈数动用了他在摩岢族中的关系,帮助李茂打听到了一些李茂感兴趣的东西,回报是薛戎的一封荐书,有了这封书信,陈数的长安之行就少了三分盲目,多了一分胜算。

转眼过了中秋,李茂在清海军军料院右判官的位置上待满两个月,便跟随出征海州的清海军士卒踏上了南下的征程。海州之乱起于初夏,雀老三不满官军征剿,率三四百人袭占了东海县城,恰逢海州水灾连着风灾,渔船不能出港,农田处处绝收,官府赈灾不利,致使流民日众,雀老三趁机招兵买马,势力迅速膨胀,连破进剿的官军,声势十分浩大。

淄青节度使李师古迅速调集郓州平卢军、成武清海军、密州镇海军南下平叛。清海军奉调出征八百人,统军为兵马副使赵和德,这八百人并非清海军精锐,七成以上都是老弱残疾和临时征召的新兵,将官也多由卑将出任,赵和德在清海军中资历甚老,却非于化隆亲信,粮料官等骨干亦多由新人担纲,敷衍的意味十分浓厚。

李茂担纲出任行营军料院左判官,实际主持军料院事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足见粮草在行军作战中的重要性,当初李茂获任左判官一职时,紧张的一连三天睡不着觉。在清海军军料院做判官两个月,有文书丞一旁指点,李茂对基本业务已能上手,不过做人助手和独当一面毕竟相距甚远,何况屯守地方和行军打仗又不同,后者的难度远非前者可比。

李茂心里没底,出征前他专程请文书丞喝了回酒,虚心请教行军途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文书丞笑而不答,酒过三巡,方才说道:“军料院就是全军的大管家,管着全军的吃喝拉撒睡,事多且琐碎,稍有不慎就要酿成大祸,不过以你的才干足可胜任。”文书丞拍拍李茂的肩膀以示鼓励。

李茂的脸却刷地白了,几百号人的吃喝拉撒睡,岂是好侍候的?万一出了纰漏,自己的这个粮料官还能活的了吗,有心再请教,文书丞却已烂醉不醒。

李茂把自己关在帐篷里想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天空飘着雨丝,空气冷的出奇,他的脑子也因此变得出奇的冷静,想了一夜,他想明白了靠人不如靠己,男子汉大丈夫,总有些事需要亲自面对,他呼出一口浊气,自己给自己打气道:军中多少人视粮草官为肥缺,想着去捞上一把,我却如此畏难,岂是大丈夫所为?自古富贵险中求,没有一个好爹罩着,想得富贵也只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搏了。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是李茂初任粮料官时的真实内心写照,或者是事先准备的充分,或者是老天眷顾,李茂的粮料官生涯起步很顺,且越做越顺,从孤山镇到徐州藤县,再由藤县到沛县,一路上顺风顺水,没有出一点纰漏。

大军进入沛县之后,遇到了远道而来的魏博军,人数约有两千,衣甲鲜明,气势雄壮。魏博到海州中间隔着宣武、淄青等道,大队行军十分不易,而且魏博镇自安史之乱后即保持着半独立状态,历任节度使父死子继,兄死弟承,朝廷行文追授节钺而已。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魏博军不远千里赶来平乱,李茂心头满是疑问。

沛县在开元间为上县,安史之乱后人口锐减,县城东西只一条街,人口不足千户,骤然多了近三千兵马,顿感混乱,清海军和魏博军常因争抢道路发生矛盾,魏博军素来骄横,见清海军都是些老弱病残,心存轻视之意,道路相遇,常出挑衅之辞,李茂约束军料院将吏勿与魏博军发生冲突,被人讥笑为软弱。

一日,清海军统军大将赵和德升厅召集将吏,叮嘱各营约束士卒,减少私自外出,更不得与魏博军发生冲突。

诸将心中不服,对答时语气有些敷衍,赵和德骤然暴怒,摔杯怒道:“朝廷请魏博镇出兵大有深意,尔等不解,却不可不知,谁没眼色望枪口上撞,死了就死了,须怪不得我见死不救。”

赵和德一向以沉稳的大将风度示人,此番失态,给李茂的印象极深。散厅后,他回到军料院,召集十几个佐吏立即传达了赵和德的意思,眼见众人也有敷衍的意思,李茂怒道:“海州民乱,区区数百人而已,清海军一家即可讨平,而今却动用两镇四军云集海州,是为何来,尔等可曾想过?”

海州之乱不过数百人规模,李师古却邀请魏博镇一同出兵,其中缘由李茂虽参不透,但本能告诉他,这其中必有蹊跷,小心谨慎不吃亏。

李茂的目光依次扫过众人的脸,见众人都紧张的喘不过气来,这才放缓了口气,又语重心长地说道:“俗话说千里外出为求财,此番大军进剿海州,必是马到成功,功成之后朝廷必有重赏,诸位都是拖家带口的人,行事之前务必先替家人想想,眼看大功将成,可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篓子。”

李茂以金吾卫司戈充节度随身官的身份出任行营军料院判官,将吏多有不服,这些人虽非于化隆的亲信,却都在营中混迹多年,事事门清,见李茂年轻,多有轻慢。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合,众人发现李茂性情沉稳,行事周密,做事说话滴水不漏,军料院虽事务繁剧,却从未出过半点纰漏,由不得众人不心悦诚服。

李茂这云山雾罩的一番话,在他们听来更觉得深不可测,众人不敢大意,散会之后,各自回帐,召集士卒和夫长传达会议精神,忙的有板有眼。

《杀破唐》最新章节由云起书院首发,最新最火最快网络小说首发地!(本站提供:传统翻页、瀑布阅读两种模式,可在设置中选择)

第292章 追索真相(续)第679章 操起家伙跟我走第473章 分赃人人有份第706章 哄闹第180章 请你吃罚酒第160章 绑个肉票第217章 好事自上门(续)第213章 吓哭你老婆第416章 你也没变第91章 恩将仇报第653章 河东也是我的第656章 角力第587章 重逢后的诸多不和谐第126章 回来就好第85章 你叫我去当兵?第398章 我拖,我拖,我拖死你第433章 活埋第273章 褐金吾第456章 落魄之王第31章 遇到一伙不讲理的第430章 你打牌去吧第68章 傍第205章 也太腐败了第89章 救人乃快乐之本第14章 骂的连自己都脸红第200章 兵该怎么练第554章 自己跳出来作死第667章 甘露之变第438章 长远和眼前第472章 赶着来当冤大头第280章 无题(续)第316章 腿粗就抱第217章 好事自上门(续)第338章 蓄势待发第107章 唾面自干是种修养第61章 铜虎头第521章 浮海浪里行第50章 大变局第547章 先下手为强第703章 以打促和第583章 皇帝之死第110章 找不到就是找不到第342章 太上皇说第583章 皇帝之死第186章 自投罗网(续)第732章 我不是小心眼儿第582章 激辩是非第573章 你逼我吞了个苍蝇第156章 我不好这个第5章 叫我去见官第740章 我不能归隐第378章 第一座兵工厂第63章 李茂就是青墨第479章 预做准备第70章 城局使和医学院第351章 回鹘王城第131章 毛太公第329章 愿将心思付麻纸第491章 前方大捷和后方冤案第45章 脓包不挑不破第24章 破局的是条鲤鱼第277章 我不想得罪你第363章 没法给你解释第309章 作梗第381章 贵妃偷窥我第163章 表面真相(续)第319章 勾搭不清第627章 不动声色第218章 惹不起第298章 斗转星移第722章 伐陇第191章 鸳鸯山下惊鸳鸯第152章 淄青节度使府第489章 谁道巾帼无丈夫第379章 分家之后我做主第223章 皇帝也爱财第695章 洛阳乱第641章 不惧乱局第496章 轰上了天第578章 真打、假打,然后跑第76章 全凭叔叔做主第580章 算计第523章 我很满意第32章 你不能把醋当酒喝第690章 右厢在行动第562章 毁其精锐第329章 愿将心思付麻纸第717章 走你!第503章 战后重建要加快速度第40章 原来是你第19章 终于可以走了第486章 别嫌我废话多第642章 化国为郡第332章 后路第171章 纠察官第89章 救人乃快乐之本第92章 脱身和逃亡第571章 大风档第94章 月光下的罪恶(续)第379章 分家之后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