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纸上谈兵

bookmark

李茂和雀易是故人不是朋友,不过眼下却有联手的机会,十余年不见,雀易老了不少,脸上褶子甚多,那道骇人的刀疤却较先前平和了许多,一身的戾气因为好日子过得久了也消磨了不少。李茂可以肯定若非金秀宗昏招跌出,把他逼上了绝路,雀易绝不会这么痛快地答应襄助。

帮忙是有条件的,雀易要求在战后,能得到新罗国武州东南的一处岛屿,作为货物中转站,同时请求李茂从没收的新罗王室财产里拿出一部分来,补偿他被金秀宗煽动暴民侵害的财产,再有就是将来他的货物进出新罗享受税收优惠和通关便利。

雀易想要的那座岛屿就是后世的济州岛,这个地方李茂也想要,于是对他说:“你要那个小岛也可以,将来是做货物中转站,还是建国称帝我都没有意见,但你得允许我在岛上占据两处港湾作为海军基地,基地由我海军直接管辖。”

雀易道:“欢迎之至,有贵军驻扎,我就不俱海盗了。”

李茂道:“若我没记错,海盗可是你的老本行,你会惧怕海盗?”

雀易笑道:“拳怕少壮,我老了,终归会被年轻人取代,将来洗脚上岸才是出路。”

李茂道:“就不想在新罗谋取一块地皮?”

雀易摇摇头:“在江湖厮混多年,早看明白了,不是你的东西强求不来,你纵然送我一个州,我也守不住,转眼还是别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有多大饭量吃多少饭,跟在太尉后面效犬马之劳,太尉吃肉我喝喝汤便心满意足了。”

李茂对雀易的这番表态很满意,看起来他的确是走投无路了。有雀易相助,清海军舰艇转而向南,游弋在新罗南部的全、武、康、良等州的海面上,袭击民商和军用船只,派遣陆战队登陆,在雀易的引导下袭扰城镇村寨,把新罗东南四州搅的天翻地覆。

新罗王金秀宗对此大为震恐,新罗国正规军实力一般,完全不是唐军的对手,现在就靠民军充当炮灰去消耗敌人的力量,若南部陷入恐慌,民军不肯离乡北上,这炮灰从哪来,没有炮灰的消耗,让新罗军和唐军针尖对麦芒干上一仗,不要说全无取胜的把握,就是胜了自己的本钱也没了,那时候南下的虎是走了,国内的群狼还不得趁势而起,把自己活活撕了?

思虑再三,金秀宗下达了新罗历史上最严酷的封口令,画地为牢,严禁官民百姓传播真实消息,竭力淡化南部各州的损失,极力贬损薛老将的陆战队,将其和雀易的海盗,日本的破产武士(浪人)相提并论,把腹心之痛轻描淡写地说成是皮毛之痒,安抚军民不要恐慌,要听从统帅的调遣,各处援军立即北上,在汉州城下击溃唐军。

金秀宗又向国中权贵和满朝文武声称若民军能在汉州城下击溃唐军主力,则袭扰南部沿海的水军将不战而退。

应该说金秀宗的认识是准确的,封口令虽然严酷,但确实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强令援军北上以汉州为支点阻挡唐军主力的战略也运用的十分妥当。

金秀宗唯一的重大失误是对双方力量的判断。

李茂在辽东举行阅兵时,金秀宗在第一时间便通过特殊渠道得到了消息,阅兵时间较原定提前了一个月,金秀宗判断是河北局势不稳,李茂急于回幽州去。因此,当李茂宣称参加辽东阅兵的都是各军精锐时,金秀宗就完全不相信,大唐刚刚换了新皇帝,新皇帝被一位野心勃勃的宦官囚禁在金碧辉煌的大明宫里,充当高级囚徒。

这位宦官使用一桃杀三士的手段,在河北煽风点火,挑拨群雄混战,李茂怎会把精锐调到辽东搞什么阅兵,毕竟搞阅兵是为了震慑四邻,又不是真要打仗;

金秀宗断定李茂是在虚张声势,目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警告他恭顺一点,用唐人的话说就是晃他一下,哄他上钩。

金秀宗没有上钩,所以他便气急败坏,喊着要南征。南征是临时起意,并非蓄谋已久,金秀宗判断李茂此番出兵不会超过两万,且主力是平壤驻屯军。

平壤驻屯军实力如何,他自忖是一清二楚,旧日金道安镇守平壤时,对新罗防范甚严,抓到新罗细作后立即斩首。马和东却不同,马和东自持是天朝上国的边境大将,根本不把新罗国放在眼里,两地人员往来频繁,新罗的密探遍布平壤城内外,对驻屯军渗透甚深。没有了平壤城做屏障,新罗的密探还深入辽东各地,广泛收集情报,因此金秀宗很有把握地认为,自己对辽东驻军也有较深的认识。

昔日骁勇善战的安东军已不复存在,李茂入关后,他们的精锐随之入关,如今正屯驻在河北和淄青。现在的安东军,都是些不谙战阵的新兵蛋子,装备、训练一流,战斗力却差强人意。这一点,金秀宗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会看错。

果然是以马和东的平壤驻屯军为主力,合以安东军组成南征兵团,那便不足为惧,新罗凭借地利优势勉强可以一战。现在人心恨唐,还可以煽动百姓为他拼命,这些贱民虽然起不来什么大作用,但能挡一刀算一刀,能消耗掉对方一支箭,胜算便多了一分。

再说眼下已是八月末,新罗的冬天来的早,十月就要下雪结冰。

新罗的冬天又十分寒冷,届时冰雪封原,唐军战线太长,后勤供应不及,土崩瓦解之势随时可至。

遥想当年,自己追随金梯邕大元帅率十万新罗子弟北上伐唐,那时李茂兵马不过万人,东面有辽东城薛氏,北面有契丹,东面有营州朱氏,形势岌岌可危,本以为大军一到其必成土崩瓦解之势,谁能料到精通谋略、战术精湛的金梯邕大元帅竟被李茂拖在冰天雪地里,活活困死,致使新罗国一蹶不振,颓势至今难以扭转。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个轮回,这回主客位置掉了个个儿,要说有人要倒霉,轮也轮到李茂了。

基于这个判断,金秀宗强令各地援军即刻北上驰援汉州,给唐军以迎头痛击。并派出新罗国内有“一代战神”美名的老将朴赫哲秘密北上汉州,通盘指挥云集于汉州境内的十万新罗健儿抗击南犯之敌,保家卫国。

相持到十月中旬,右厢报告,新罗精锐尽在汉州城下,各类军马多达三十万人。

实力最强的是三万王军,其次是州郡兵,约七万,其余都是乡军,即临时征召的民军。王军统领朴赫哲是新罗有数的大将,曾多次率军深入渤海境内,打的大嵩璘俯首帖耳,也曾远征辽东,逼的契丹和室韦两部奉新罗为宗主。

不过眼下朴赫哲已年逾八旬,八旬老将再度披甲上阵,间接暴露了金秀宗无将可用的窘境。

新罗的王军类似大唐的禁军,法理上说是国王的私家军,待遇最优,装备好,训练有素,是拱卫王权的尖刀利器,在历次内战中所向披靡,威风八面。

这是新罗战斗力最强的支军队,是唯一堪与唐军一战的军队。

除王军外就是州郡军,这类军马类似大唐的藩镇军,但因新罗没有地方割据,州郡军只担负地方治安,没有出境作战的需求,故此实战经验严重不足,加之地方财力有限,王室又加以限制,这支军队人数虽多,装备却很差,训练也不足,更致命的是士气萎靡。

人数最多的民军装备须自己筹措,军粮得自己携带,新罗累年内讧,民众困窘至极,吃穿尚且成问题,又哪有财力筹措军备?这支军队装备最差,训练几乎没有,但人数众多,士气很旺。

第238章 初会真龙第672章 京西之危第641章 不惧乱局第235章 上都进奏院第460章 崛起的征兆第124章 故事、大棒、金鹅和禁言令第79章 誓不低头第17章 赏功第110章 找不到就是找不到第2章 夜半挖坑人第383章 很多很多很多年后第258章 风暴前第212章 名正言顺第588章 天马腾空终有日第293章 信不信由你第95章 美人计是好计第202章 跨马阅兵第563章 听我的没错第657章 铤而走险第709章 逼第348章 实不忍心丢下你第54章 硬着头皮也要上第664章 牛肉汤西施第679章 操起家伙跟我走第330章 睁眼第690章 右厢在行动第511章 目标在远方第509章 幽州之变2第276章 明朗的天第441章 兴亡第459章 谁来当老大第552章 弄个郡王干干第224章 珍珠蒙尘第270章 夺军第420章 两颗糖,一巴掌第609章 猝不及防第200章 兵该怎么练第311章 我就是试探你第366章 反第641章 不惧乱局第47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495章 那道门的后面第613章 年轻人,要慢慢来第154章 朱师傅的女弟子第557章 互相担保第129章 会错意和等时机第322章 人质第139章 哄诱大鱼上钩第518章 我们的目标第342章 太上皇说第678章 黑云压奉天第355章 阿热第595章 少年英雄第61章 铜虎头第110章 找不到就是找不到第252章 冰山一角第709章 逼第532章 胜利突兀而来第197章 你们别动,让我来第268章 虽胜犹辱第181章 倒枯的大树第695章 洛阳乱第514章 这却是个谜第663章 代理人起于江南之地第128章 断指将军第252章 冰山一角第700章 不见头尾的龙第104章 夜难眠第709章 逼第726章 荣第491章 前方大捷和后方冤案第504章 天赐之物第59章 破城首功第493章 现在正式开始第379章 分家之后我做主第524章 秦墨送子第413章 班师回朝第42章 何处起波澜第704章 王城风云第397章 留不住的岁月匆匆第144章 真能折腾第167章 抄家(3)第424章 历史的天平第402章 温柔乡与狠毒计第691章 要保存火种第75章 你不要走了第398章 我拖,我拖,我拖死你第659章 心的桎梏第574章 筹谋一战第65章 没有真相第324章 过渡不会太长第228章 凰化龙第736章 点画江南第483章 敌友的界限在哪第610章 谁泄露了我的行踪第618章 每临末世必有妖异第100章 玫瑰色的梦第28章 一报还一报第2章 夜半挖坑人第558章 幽州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