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那些王

bookmark

先是李逢吉积劳成疾一病不起,王守澄眼看他不中了,立即将他扫地出门,再狠狠地踏上一脚。王守澄将大和以来的诸般不顺都归咎在李逢吉的头上,把重病中的李逢吉办成了大唐建国以来最大、最无能、最卑劣、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柄政宰相,狠毒程度远远超过当年的李林甫和杨国忠之和,杨炎、卢杞、王伾、王叔文等人跟他比起来简直是清廉忠贞的可爱。

李逢吉一天之内被连降三级,第二天接着降,从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口气降到崖州司户为止。

重病中的李逢吉闻听此讯,呵呵笑了两声,一口气没上来,大唐新任崖州司户还没来得及上任便一命呜呼。

他这边尸骨未寒,那边就有人举告说他勾结吐蕃,致使边事大坏,要他对当年泾源兵败名将鹿忠被杀一事负责,于是又定下叛国谋逆之罪,着开棺戮尸,抄没家产,籍没妻子,株连九族。

李逢吉当政时背靠王守澄在朝中结党营私,把持朝纲,骄横跋扈、作恶多端,自然为人记恨,但落得如此下场,便是他的政敌也觉得有些过了。

王守澄本欲痛打重病狗,推脱责任,甩掉包袱,挽回一点影响,却没想到适得其反,反而把自己凶残恶毒的本性给暴露了。

他的政敌因此彻底抛掉了幻想,一门心思地要跟他死磕到底。

他的门生故旧和“新附官”们也因兔死狐悲,心生森森凉意,一个个离心离德。

京兆少尹郑训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靠李逢吉的抬举才得以青云直上,对李逢吉还是心存感激的,后见李逢吉要倒台,出于趋利避害的心思,这才又攀上了王守澄这棵高枝儿,欲借他的势力更进一步。

却没想到王守澄对他的老座主如此无情冷酷,他一手擢拔的李逢吉尚且落个如此下场,半道改换门庭的自己将来又能有什么好果子吃?他做的这个京兆少尹执掌京师重地的治安大权,论实际权柄还在“百日京兆”之上,得罪的人又何止一个两个?王守澄为了安抚这些人难保哪一天不把自己给抛出去当替罪羊。

郑训越想越感到心寒,一次酒后忍不住发了两句牢骚话,二日酒醒,郑训后悔万端,但覆水难收,话说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他急的团团转,一夜未眠,二日一早他收拾了一份厚礼赶去王守澄的亲信陈弘志那,想从他那里探探风声。

拜帖递上去,陈弘志既不接见,也不收他的礼,理由是事多没空。

郑训心惊胆寒,悄悄派人打探,得知陈弘志这日一整天都没有出门,呆在家中观赏歌舞,心里顿觉天崩地陷。陈弘志跟自己关系一直还过得去,常有来往的,他明明有空在家观赏歌舞,却为何不见自己?这其中大有文章!再者,陈弘志是个贪财的,刀口上都敢舔血,若非王守澄下了决心要处置自己,他怎会不收自己的礼物?他是怕牵连自己啊,看来自己的牢骚已经传到了王守澄的耳朵里,他已经动了杀机,自己的身家性命即将不保。

郑训的惶惶不安,被一个有心人看在眼里,那人悄悄地将此事禀报给了自己的座主。

当晚,光王李忱的府上来了几位客人,颍王李瀍和相熟的三位小郡王。光王李忱是宪宗李纯的儿子,排行十三,颍王李瀍则是穆宗皇帝李恒的儿子,当今天子李涵的胞弟,论辈分李瀍是李忱的侄儿。

诸王同住长安城东北角的十六王宅,各有各的府邸,各有各的一份家业,也各有各的监押宦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这些监押宦官的掌控下。若无特殊事件,监押宦官每半个月向内廷汇报一次诸王的动向,若遇到特殊事件,则随时禀报。

诸王之间的关系有亲有疏,李忱和李瀍因为隔着辈分,又无继承权之争,关系一向过得去,两家时常串门往来,监押的宦官见怪不怪,也就不免有些松懈。

这日饮宴到中途,李瀍向随行的几位小郡王丢了个眼色,众人便起哄围着监押宦官王之普灌酒,宦官虽有监押之权,论地位却只是王府家奴,如今几位郡王轮番敬酒,哪敢不吃,又想诸王会面吃吃喝喝,也没什么大事,一时就放开了量,顿时喝的酩酊大醉。

李瀍见时机已到,便欲喊李忱到外面说话,李忱压了压手,一面叮嘱他不要东张西望,一面示意就在堂中说事,府中宦官不止一个,谁知道还有没有王之普的耳目?众人费尽心机把监押宦官灌醉,两位亲王躲到外面说话,岂能不让人怀疑?还是在堂中说话方便,只要不被亲耳听去,谁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李瀍对叔父的深谋远虑大感折服,便提着酒壶,目不斜视地过来和李忱对饮,李瀍性格豪迈,常在坊间走动,总有新鲜的新闻和段子。他跟李忱说了一个新鲜段子,说燕王李茂的幽州城里忽然冒出来一个自号大德天师的妖人,蛊惑的阖城百姓都成了他的信徒,李茂大为光火,便命幽州地方将其收捕,先派了三个皂吏去,没进门就让人打了回来,第二次派了三十名弓手去,门倒是进去了,却不出来,三十人全皈依了。李茂大怒,派遣亲军三百人前去拿捕,亲军冲进庙里把妖人捉了出来,打入囚车运回燕王府,那妖道走一路说一路,结果到了燕王府后,三百亲军全变成了他的信徒,围着李茂要求赦免他们的师父,否则就造反,李茂无奈只得赦免了那妖道,又假惺惺地请他饮宴,结果倒好,饮宴结束李茂也皈依了人家,还被封为“海内第一大护法”。

李忱听完这段子哈哈一笑,道:“这是无聊之人诋毁之作,李茂果然这般不济,早身首异处了,我大唐倒少了一个祸害。李瀍笑了笑,见时机差不多了,便压低了声音道:“贼子们内讧,郑训可以拉过来。”

李忱道:“他执掌数千京兆逻卒,地位枢要,此事你亲自去办,务必妥当。”

李瀍道:“我明日便去,必有斩获。”

李忱道:“明日你哪都别去,隔天再去找他。”

李瀍点头,又道:“外面需要抓紧,船帮若把粮食运入长安,咱们就被动了。”

李忱道:“你放心,我有分寸。”

二人说完这几句话,又饮了一会酒便各自散了,监押宦官王之普一觉睡到天明,悚然出了一身冷汗,定定神,忙将安插在殿堂外的一名小宦官叫过来,问道:“昨晚我诈醉之后,他们可有什么异常举动?”

小宦官道:“两位大王凑在一起说了段子,笑话幽州李太保的,随后就各自散了。”

王之普追问道:“说话时神情如何,可曾东张西望?”

小宦官道:“没有东张西望,神态平和,颍王说那个段子,光王没笑他自己先笑了。”

王之普这才松了口气,笑道:“他每次说段子都是别人没乐,先把自己逗笑了。”

说完这话,监押宦官打发了小宦官出去,又叫过自己的亲信,嘱咐道:“跟着咱们大王,看看他去哪,明早再派人去颍王那边问问,看看那位王今天都去了哪。”

光王李忱这日哪都没去,早起练剑,然后看书,再去后园修剪花木,午后睡了一觉,和铺床的宫人行了一场**,起来后就和两个清客下棋、论诗,天黑后王妃遣人相邀,不去,读书到深夜,宿于书房。

颍王李瀍这日一觉睡到正午,起来吃了饭,在院中打狗赶猫,向晚时分带着一个宠姬去了平康里,在相熟的妓家喝了一场酒,观赏新排练的歌舞,中途技痒他还亲自下场指导,亥时末回府,途中与京兆逻卒相遇,因逻卒偷觑他宠姬,该王破口大骂,扬言要搞死逻卒,回府后跟监押宦官刘大芬大吵一架,沐浴后与宠姬同眠。

一切正常,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光王府的监押宦官王之普这才把心放下,在记录上写下“平安”两字结语。

第716章 大青川第734章 蜀地我为王第661章 送你一程第132章 剿匪第369章 这有趣的一幕第468章 又见尸山第691章 要保存火种第86章 我请你喝酒吧第516章 东征像场梦(上)第379章 分家之后我做主第445章 我是个诗人第662章 乌云又来第564章 有亲朋自远方来第123章 新班子第525章 这一劫在幽州第297章 养伤第120章 你就别矫情了(续)第609章 猝不及防第14章 骂的连自己都脸红第176章 调虎离山第153章 午后不打猎第620章 应对有方第224章 珍珠蒙尘第299章 何去何从第225章 珍珠蒙尘(续)第45章 脓包不挑不破第508章 幽州之变第183章 诈第356章 我们去哪第9章 富人家的生活你不懂第28章 一报还一报第324章 过渡不会太长第540章 家族利益至上第223章 皇帝也爱财第270章 夺军第121章 大变局第661章 送你一程第409章 捉奸第14章 骂的连自己都脸红第22章 捉金使第672章 京西之危第193章 你没说谎第506章 明朗的心第310章 大将风度第2章 夜半挖坑人第233章 尔辈皆英雄第238章 初会真龙第472章 赶着来当冤大头第644章 稳固大后方第340章 你要以大局为重第370章 你要幡然悔悟第737章 谁家封侯第69章 相见时难别亦难第657章 铤而走险第597章 我什么都没听见第293章 信不信由你第647章 天师不是神第469章 胜利之不易第149章 郓州,我来了!第79章 誓不低头第323章 你谢幕我登台第453章 审不下去第14章 骂的连自己都脸红第251章 构陷第362章 长桃花眼的故人第490章 焦心第565章 出事了第381章 贵妃偷窥我第333章 误判第383章 瞧瞧这脸皮……第135章 木驴借箭第293章 信不信由你第611章 杯具和洗具第572章 灭门和跑路第588章 天马腾空终有日第594章 宴无好宴第569章 我跟你拼了第281章 三个男人一台戏第663章 代理人起于江南之地第645章 煽风点火第654章 那些王第281章 三个男人一台戏第114章 他死或我亡第186章 自投罗网(续)第553章 长安的浪里浪外第474章 胜利后不能骄傲第81章 不解真相第191章 鸳鸯山下惊鸳鸯第563章 听我的没错第305章 瞧我这倒霉差事第490章 焦心第166章 抄家(2)第603章 太平记第513章 过往的风云第708章 伤第206章 我本贱人第695章 洛阳乱第49章 浓云密雨第111章 是鸿门宴也是庆功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