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没那么顺

七月的三晋大地热腾腾的像着了火,羽林军将军韩江春的心里却似揣了块冰,冷的透心透骨,整个人都凉瓦瓦的。从长安归来后,李茂没有派人来迎接他,长安的上奏院也没派人护送他,他忽然成了一个外人,一个不相干的人了。

作为李瀍和李茂和解的见证,韩江春不仅走出了天牢,还官升一级,做了从三品将军。他本来有着很好的前程,也不止一个人劝他不要离开长安,许多事做了就是做了,想回头谈何容易,即便强行回了头,也不可能恢复到过去了。好心人劝他说:以你这个年纪就做到了将军,也算是境遇非凡,慢慢熬着吧,将来再不济也不失一镇诸侯。

但韩江春心里明白,自己的身上已经打上了幽州的印记,走到哪都是幽州的人,带着这个标签,除非他从此不求上进,混吃等死,否则终将一事无成,白活了后半生。

“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全是我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只怨我自己。”

韩江春擦了把汗,望了眼头顶上白花花的太阳,对躲在松林里乘凉的同伴说:“越歇越热,还不如抓紧时间赶路呢。”众人懒洋洋地站起来,收拾家伙准备上路。韩江春嘱咐众人把水囊带上,这大热天的路上断了水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时又嘀咕道:“今年的天怎么这么热,江河湖堰都朝了天,入秋又得是流民四起咯。”随从王冠说:“何必等到入秋,眼下流民就来了。”众人闪目一看,却见上百名衣衫褴褛的农夫正扛着自制的梭镖乌央乌央地涌过来。

众人本以为是拦路劫道的,细细看又不是,一队官军正在追赶,看旗号是幽州雄武军。

韩江春喝令众人收起弓箭,打出羽林将军的旗号,逃难的流民见松林里藏着一支官军,大惊失色,纷纷丢下武器,向官军投诚。

韩江春派王冠前去接洽,一时带回来一个姓张的队头,彼此通了名姓,韩江春问这些流民自何处而来。张队头答:“入夏后,河东一连三个月不落一滴雨,江河湖堰全干涸了,各地秋粮绝收已成定局,这些人闲着没事干,拉帮结伙埋伏在商道边准备抢掠商队,补贴家用,恰卑下巡逻路过,就追了过来,可巧遇见了将军。”

韩江春道:“你抓住他们打算怎么处置?”

张队头道:“交给地方官处置。咱们远道而来,对地方不熟,又要赶去关中迎战吐蕃,管不了这些闲事。”

韩江春道:“他们落在地方官手里只怕不死也得脱层皮,算了,放他们去吧,把他们的兵器收缴了便是。”

韩江春现在是三品将军,朝廷的高官,这队头不敢不听,又怕回去不好交代,便道:“兵站就在不远,将军且请歇息,待卑下走个手续就把他们放了。”

幽州各军军令严明,韩江春是知道的,自也不好强逼。众人走出七八里,在一条几乎干涸的河边见到了张队头所说的兵站。兵站由驿站改建。韩江春在这恰巧遇到了一名熟悉的右厢的先锋将,先锋将便请他立即去汾州见李茂。

原来自李茂进军河东后,便被四处而起的流民缠住。河东普遍干旱,夏粮减产,秋粮绝收已成定局。这个时候若地方能体恤民生艰难,减免赋税,好生安抚,断不至于闹到流民四起的地步。但河东地方官府应对灾变之策是加紧搜刮,确保军需,保障官吏,对百姓以压服为主,引发百姓躁动不安,纷起抢掠。

出兵之前,李茂对河东局势的评估看来有差误,面对四处星火的河东,他只得暂缓用兵,协调地方处置流变。

在汾州驻军大营,李茂问韩江春:“朝廷让你做羽林将军,为何不做?并非亲贵出身,有没有过得硬的军功,三十岁前能混到将军,自开国至今并不多见,你当珍惜才是。”

韩江春闻言嚎啕大哭,连称自己糊涂,声言不敢忘本。

李茂让蔡文才扶他起来,道:“无心之失可以原谅,为人不忘本,纵然跌了跟头也能站的起来。暂时留在参谋厅效力,从头做起,你可愿意?”

韩江春道:“愿洗心革面,从头再来。”

李茂将大元帅行辕设在汾州,统一指挥河中、河东两地十三万大军,窥伺关中动向。关中战事久拖不决,长安压力极大,初都的压力更大,现在已经不是在比拼刀枪实力,而完全是在比拼两国的耐力。

朝中许多人对朱邪执宜围而不打的策略越来越不满,联系到李茂屯兵河中、河东境内,便有人指出朱邪执宜跟李茂暗中有勾结,欲坏关中战事,以图谋篡位。御史闻风奏弹。李绛大惊,与御史中丞谈中立说道:“李太师屯兵河东,以呼应关中,为关东健儿打气,灭吐蕃威风,有大功于社稷,诸位为何揪住不放,不能容忍。”

谈中立笑道:“李太师究竟是为关东健儿打气,还是另有心思,各人看各人的。御史可风闻奏弹,此乃皇朝制度。皇朝还有制度:御史中丞与诸御史有高下之分,却互不统属,无权干涉御史奏弹,李相就不要为难在下了。”

御史中丞不得不干涉御史台御史奏弹那是开元以前的事,开元以后,御史中丞渐渐掌握御史台实权,有能力干涉御史奏事,而且谈中立在御史台声望甚高,便是不以势压人,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劝服众御史做什么不做什么。

在谈中立面前碰了一鼻子灰,李绛并没有气馁,又连续约见了几个御史出身、能对御史台众御史产生影响的朝廷大员,设法替李茂做一解脱,结果尽被敷衍。忽有一日有御史当堂奏弹李绛为藩镇奔走说项,有损宰相威仪,有辱朝廷体面。

这名御史虽然不久后便被逐出长安,但众人已经看清了皇帝对李绛的态度。

皇帝是恨铁不成钢,如此亲重的宰相,竟然自甘堕落为李茂奔走效劳,实在是有辱朝廷体面,此例一开,李绛的日子骤然变得不好过起来。

先前他每天都有机会与皇帝独对,中书门下虽有四位宰相,但一切政务都出自他一人之手,现在皇帝不大见他了,中书门下也不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他用的人常莫名其妙被人弹劾,丢官罢职,灰溜溜地滚出朝堂。他做的事总是被无数双挑剔的眼睛审视着,鸡蛋里面去挑骨头。若是天下太平,李绛早已一纸辞呈,挂冠而去了,天子不用他,他也仍是大唐的忠臣,不能待天子为难。但眼下,关中战事未绝,关东十万雄兵滞留关中腹地,李茂又屯兵河东、河中——对李茂的野心,李绛早有警觉,且一直没有放松警惕。

长安距离长安还很远,他不忍走,不能走,只能忍辱负重继续坚守着。

李茂屯重兵于河中、河东,长安固然感到如芒刺在背,惶惶不安,凤翔城下的关东将士却倍感鼓舞,军人就是军人,眼里只有征战,不懂朝堂上那些勾心斗角的狗屁事。跟人放对,自家兵强马壮,身后兄弟众多,这当然是好事。

有了这样的底气,唐军各部主动出击,取得了一连串的小胜,积小胜为大胜,最后达到全胜对手。

吐蕃人的实力和信心被一点一滴地消耗着。这让初都十分苦恼。因为关中气候酷热,初都不慎染上了疥疮,军中僧医束手无策,初都手脚溃烂,苦不堪言,已经有了退兵的念头。

裴家三兄弟闻讯大惊失色,吐蕃人有陇西可退,他们却向哪退?作为叛国的交换条件,吐蕃人将凤翔、泾原、灵武三镇送给他们作为封地,若凤翔不守,其他两镇也必然守不住。三镇军士愿意跟着他们造反,是对朝廷苛政的反抗,但要让他们退往陇西,寄人篱下,料必谁也不愿意。军士哗变、逃亡,他们三个光杆“王”去了陇西又有何用,弄不好会被吐蕃作为跟大唐媾和的筹码交还给大唐。

那他们可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第338章 蓄势待发第123章 新班子第673章 不让我活我就叛国第197章 你们别动,让我来第524章 秦墨送子第651章 “换头术”第105章 刺血当墨第662章 乌云又来第728章 共享天下第640章 碾杀一只大蚂蚁第59章 破城首功第289章 突然发难(续)第213章 吓哭你老婆第147章 去还是不去是个问题第116章 老兵不死第481章 披铁甲的船第349章 此骂深得我心第362章 长桃花眼的故人第418章 负心汉还是有情人第365章 引君入瓮第690章 右厢在行动第158章 明月,暖风,遇故人第634章 曲线救国的新罗帅第341章 论政第83章 吃饼第311章 我就是试探你第476章 解放奴隶第294章 别当我傻第549章 反转的力量第108章 高调是种气质第480章 有的我都给你第145章 骨头里挑鸡蛋第552章 弄个郡王干干第87章 壮汉第457章 两个故人第481章 披铁甲的船第550章 是大忠若奸还是大奸若忠第26章 你当我是好欺负的吗...第249章 说吧,说吧第64章 借刀杀人第169章 好鱼不宜乱炖第322章 人质第72章 土地公第601章 战后的分赃协议第77章 人托人第409章 捉奸第320章 不听话就敲打你第402章 种一颗仇恨的种子第669章 甘露之变第265章 闯宫第166章 抄家(2)第229章 兄弟,我不如你第328章 策反第143章 一对姐妹花第536章 平定叛乱和大清洗的开端第178章 抢人(续)第26章 你当我是好欺负的吗...第267章 闯宫第219章 惹不起我走第141章 谁是黄雀谁是蝉?第234章 莫挡我路第193章 你没说谎第92章 脱身和逃亡第320章 不听话就敲打你第256章 纵虎容易第377章 识大体,顾大局第325章 作保第120章 你就别矫情了(续)第678章 黑云压奉天第573章 你逼我吞了个苍蝇第213章 吓哭你老婆第38章 我不娶妻第222章 一路向西第39章 姑娘十八愁嫁人第119章 你就别矫情了第631章 纸上谈兵第453章 审不下去第276章 明朗的天第227章 王孙不全是纨绔第395章 不听劝第706章 哄闹第456章 落魄之王第582章 激辩是非第354章 以暴制暴第477章 第一锭钢第47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5章 叫我去见官第597章 我什么都没听见第78章 诱第414章 进退之道第561章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第729章 挖墙的锄头推墙的手第264章 躁动和不安第166章 抄家(2)第482章 打还是不打第275章 营啸第391章 说好的同生共死呢第274章 天下太平第708章 伤第335章 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