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又不是穿越者,所以听到徐庶当逃犯期间的化名时,也没有任何额外的惊讶。
他和这五人都只是今天才初见,并不觉得其中任何一个有过人之处,对他们的态度也就一碗水端平。
历史上的诸葛四友,至今为止,除了一个最“高干子弟”的崔钧应该是来不了了,其余算是凑齐了——
崔钧就是《三国演义》上说的“博陵崔州平”,演义里把他描绘成知天命的隐士。但实际上他爹就是当年“问灵帝奶妈程氏走后门、五折买司徒”的崔烈。
出生于一个买官做三公的家庭,崔钧当然是实打实的高干子弟了,就算暂时跟司马徽做过学问,他也是一辈子奔著要做京官去的。更何况他至今还没来到襄阳,这一世估计也没机会跟司马徽求学了。
至于向朗尹默李仁这些人,完全只是因为这两年刚好在找司马徽、宋忠求教经学,被司马徽顺便带来会会客见见世面。
历史上向朗后来还有点官场建树,而尹默就完全是个学者型官员,一辈子什么都没干成。李仁比他更夸张,就只是学者,一辈子没做官,做学问也没做出什么名堂来。
互相行过礼后,庞统就引著众人进庄,司马徽和黄承彦这对前辈老友先叙了旧,然后诸多晚辈学子再拜见黄承彦。一番寒暄客套、互相熟络,黄承彦便示意庞统取来一些不太贵重的见面礼。
这种场合,司马徽自然要先客气一下:“贤弟何必如此?你我皆山野隐士,为何效世俗之礼?”
黄承彦只是轻描淡写说道:“岂敢以俗物相扰?不过是些豫章土产,我那小婿家中所产,不值什么,就当是他谢师的了。”
听说是诸葛亮出师后的谢师礼,司马徽便不再推辞。
他先打开了庞统递过来的一个锦盒,里面放著一把用蜀锦包裹的茶壶,还有几个茶盏,都是青色略带灰黄,但表面已经非常匀净,光滑如玉,这是原本土黄色器物完全不具备的。
历史上所谓的青瓷,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到炉火纯青之色。南北朝时的青瓷,大多带有灰色或者黄色,这种情况要一直到唐朝才会消失。
说到底是烧瓷时炉温不够高、釉面材料里的氧化铁还原不够充分(氧化亚铁是青色的,如果所有氧化铁都在烧制过程中全部还原到氧化亚铁,那就颜色纯青了,不会再混杂黄、灰色调。)
诸葛家在豫章搞青瓷,说到底也才搞了一年,所以质量还需要慢慢进步,这是很正常的。拿半年前的鄱阳县景德镇产物来说,黄色和灰色的色调比例只会更高。
荆州与扬州也算接壤,贸易顺畅,富户也不少,此前黄祖之战结束后,就有少量豫章青瓷通过商贾流入,很快被荆州上层追捧。
连刘表、蒯家兄弟、蔡瑁这些人都在用,一时蔚为风雅。顺带著这些名士也学会了瓷器优劣的品鉴,知道色泽越是偏向纯青的越珍贵高雅、越黄的越土俗——
但实际上,这种风雅潮流审美,也是扬州那边来的商旅故意传播的,荆州名士们中招了都不自知,谁让确实越青的东西越稀缺呢。
眼前送给司马徽的这批,已经是诸葛兄弟挑了又挑,选了最新一批烧出来的、工艺最成熟、釉面还原最彻底的。这玩意儿还得看点运气,因为同一批次青瓷里面,每一件的还原程度也会参差不齐。
“太过了太过了,孔明这孩子,太多礼了,这是何必呢。”司马徽看了之后,连连摇头。他是真的亲自躬耕的人,对器用没那么讲究,见自己用的比刘表都好,觉得很不妥。
庞统却不容他推辞,还吩咐庄客取来刚煮沸的水,把茶壶茶盏都烫刷一遍,然后煎上庐山云雾茶,请司马徽品评。
司马徽抿了一口,也颇为好奇,那些豫章人到底是用了什么办法,在不破坏茶叶本身形状的情况下,就把那股涩嘴的味道给去掉的。
真香。
汉朝人原本喝茶,必须用葱姜蒜甚至花椒丁香调味,为的就是除掉没有杀青的茶叶里的涩味,甚至不得不把茶叶弄成碎末。
司马徽不想有损自己淡泊名利的形象,连忙抑制住自己欣赏这些风雅之物的念头,主动转移话题,
问起庞统这两年多在扬州的建树,还想说几句“不可为了建功立业,急功近利”之类的话敲打。
83最新地址
庞统则是非常自豪,直截了当显摆:“只因在下年轻,整整两年半了,依然只是豫章郡丞。不过诸葛府君(诸葛玄)的脾气,先生也是知道的,跟先生一般清雅淡泊,不理俗务。豫章民事政务,多半落在我肩上了。
唉,车骑将军麾下贤才还是太少了,也不知要过多久,才能有足够的郡县之才,帮著把这些繁琐之务扛走。我还是喜欢只参赞军机、不管别的。”
司马徽闻言微笑,也不揭穿,只是顺著说道:“是么?老夫也听闻车骑将军仁义之名远播,多有贤士投效,如何还会缺士?公威这两年近况如何?现居何职?”
孟建在一旁拱手回答:“前年为彭泽县令,去年迁南昌县令,今年讨伐黄祖期间,略有微功,加师友从事,仍兼领原职。我也自知年轻识浅,尚需砥砺,难掌一郡事务,不比士元高才。”
司马徽身后众人听了庞统、孟建的官职履历,其中几个有意出仕的,已经有点意动。
个别不会做官,只想做学问的,也至少觉得江夏会是一个好去处。只有向朗此前刚刚得到了刘表的征辟,让他去临沮当个县令,他虽未回复,但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这个时代的人还是要脸的,如果已经收到征辟后,直接拒绝也就罢了。但是在犹豫观望期间、别人开价比第一家更高就跳槽,对名声不太好。
而庞统等孟建说完,立刻补充了一句:“车骑将军虽仁义之名远播,多有贤士投效,但还是比不上他所掌州郡增长之快,这才缺人。
三年前仅剩一郡之地,全靠礼贤下士、众志成城,如今已有七郡之地,地跨徐扬荆三州,岂能不缺?诸位师弟有意出仕报国者,何不抓紧眼下的机会?刘荆州虽也尊贤礼学,但终究不能用人,否则孔明与我又何必远赴扬州、投奔英主。”
众人听了之后,纷纷看向司马徽。
司马徽这一世还没见过刘备本人,也没结交过,只是听闻其名声,他想了想,便问了庞统一个问题:
“久闻玄德公有英雄之志,以匡扶汉室、除贼定乱为念。此心虽仁,但自古治乱循环,昔高祖斩蛇诛秦,由乱入治,至王莽篡汉,又由治入乱,已二百年矣。光武中兴,又由乱入治,至今二百年,又由治入乱,恐未可猝定。
袁术虽行僭伪、又旋遭族灭,但其危害远不及王莽,恐也担不起当世嬴政、王莽之凶灾。嬴政、王莽窃取天下,皆撑持了一十五年方亡,其中嬴政一统十二年,方才战乱四起,三年攻战而亡。王莽一统九年,方才战乱四起,六年攻战而亡。
袁术既没能如嬴政、王莽暂时一统,持续时间也仅三年,这乱世怕是还远远没乱够,天下人心之怨愤,也远远未能在一个暴君身上发泄完,汉室又如何能复兴。”
司马徽这番理论,还是带点迷信的,但也不得不说,是汉末时很多喜欢总结历史规律、德运循环之说的敏锐名士的见解。他目前觉得刘备没能力结束乱世,也就直接说了出来。
后世演义里,因为觉得这些话比较晦涩,就简化为“顺天者昌,逆天者劳”,说司马徽、崔钧皆觉得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也是由此演化出来的。
这个时代的人虽然不知道马尔萨斯陷阱,但也朴素地看到了人口爆炸后“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表面现象。精通算学如司马徽者,已经意识到天下田地不够种、跟人口太多、故而民争有一定联系了。
尤其司马徽还精通道、法之学,包括诸葛亮的道、法诸子也是跟他学的。
司马徽当然知道《韩非子》里早就写了:“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
解决不了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卷而工资低这个本质矛盾,乱世是结束不了的。
袁术那点洗牌,还远远不够。
庞统听了司马徽的理论,倒也能理解,毕竟他也曾跟司马徽切磋辩论过一两年,只是当初自己也没法驳倒司马徽。
庞统这人,原本就擅长奇谋兵法、斡旋拉拢离间等等,不擅长日常政务和大战略。但经过这两年的学习提升,庞统已经跟著诸葛兄弟学了很多,也掌握了不少诸葛瑾和鲁肃关于天下治乱的学说理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把子瑜子敬的观点挪用过来后,庞统自认为驳倒司马徽完全不是问题。
庞统整理了一下思路,郑重说道:“先生所言确实有点道理,天下确实还没乱够,乱世也不可猝定。但汉室却未必不能复兴,只能说是‘义帝、孺子婴不可复兴’。
袁术虽死,新的国贼,却是刚刚才要冒出来呢,而且此人可以扮演项羽、赤眉,破坏会远胜于袁术。车骑将军颇有高祖之风,擅能下士,且心怀仁义,能笼络天下受害的黎民苍生,如何不能复兴汉室?”
83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