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后下手遭殃

夏正平率领大军前往建宁郡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三日了。五万大军,在建宁郡外三里的地方暗影扎在完毕后,夏正平就坐在中军帐中,召集了一众将校官员,商议攻城策略。

“司徒伯懿督造的攻城器械,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够到。后方粮草供应,自有百里老先生在掌管,所以这几日,我们也算得上是干等了!”一名校尉开口说道,“建宁郡城的城门楼上,已经挂起了免战牌!”

“他不迎战,那我们就想办法诱惑他们出战!”关长云将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往地上一磕,“我军初来乍到,不知此地虚实,虽然应当小心谨慎,但是敌方若是不出战,我们也就没有办法探知他们的真实情况了!”

夏正平闻言,对着关长云点了点头,道:“今日派人去下战书,他若是不出战,我们就在城下搦战!”

不过,夏正平说这话的时候,却是将目光移向了何士元,发问道:“先生有何良策?”

“诸将只知争战,却不知鬼谋!”何士元闻言,将手中的酒葫芦打开,缓缓撒了一地的酒。

众人包括夏正平在内,都不明白何士元这是要表达什么意思,便是望着何士元。

何士元笑了笑,道:“为将者,岂不知天文地理乎?”

这一下,夏正平便是恍然大悟,道:“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啊!”

众多将官,见着夏正平与何士元如此,皆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般,齐齐发问道:“主公,军师这般,是何意思?”

夏正平闻言,便是起身,走出了中军帐。一众将校官员,皆是不明白这是何意,也跟着走了出去。

七月份的天气,还是有些炎热的。这一时节,正是初夏,除了炎热,还有些闷。

“每年的这个时候,算得上是雨季。别看现在这么人,过两天之后,就是大雨连绵,下上半个多月。我军驻扎在高地,而建宁郡却是在低洼地带。”夏正平走出营门,站在一处青石台上,眺望远方,那里是建宁郡,“居高临下,真是个好地方啊!”

关长云闻言,脸色一变,道:“主公,莫非是要趁着雨季,水淹建宁吗?”

“确实如此!”何士元点了点头,“这也是一种巧合,天赐时机啊,主公当胜。”

夏正平也是在何士元提到那句话的时候,想到雨季到来的日子,也是明白了该用什么办法,攻取建宁郡。

“水淹建宁,兵不血刃!”何士元再一次说道,“就算薛通所有防备,也无法对抗天雨。建宁郡城高壕深,然而,却有一条大河,穿城而过。我们只需要,利用这一条大河,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攻下建宁郡了!”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夏正平点了点头,“城高壕深,导致了建宁郡易守难攻的态势。如果我们强攻的话,必然会造成较大伤亡。”

“我夏正平就这么点兵马,伤不起!”夏正平顿了顿,继续说道,“所以何先生提起那一句话的时候,天文地理尤为重要,我便是想到了水淹建宁这个计划。”

“先生,排兵布阵,我不在行,但若是论上阵冲杀,你却不如我!”夏正平神色猛地变得严肃起来,高声说道,“诸将听令,即日起,一切听从军事调遣。”

夏正平说着,便是将自己的佩剑和大印,交到了何士元手中:“军师,请您依照法度调遣吧!如有不从,请军师依照军法处置吧!”

何士元接过剑印,郑重的点了点头。他明白,夏正平这是将整整五万大军都交到了他的手上,希望这一战能够旗开得胜,一举建功。

事实上,这一个细节,也足以看得出来,夏正平对于何士元是极为信任的。剑印,乃是主公的象征,夏正平既然将这些东西交到了何士元手中,就说明他对何士元没有任何的怀疑,绝对的用人不疑。

当然,夏正平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告诫诸多将校官员,要服从何士元的指挥。自从何士元被夏正平任职以来,他已经听到了许多不满的声音。他这样子做,一方面是让雏凤先生何士元,能够在众多将领之中,通过这一仗树立起应有的威严;另外一方面,自然是要堵住那些不满之人的声音。

“卑职遵命!”众多将领见到这一幕,抱拳拱手回答道,“悉听军师调遣!”

何士元点了点头,朝着夏正平拱了拱手道:“承蒙主公厚爱,敢不效死命!”

夏正平拱手,站到了将校官员一列,道:“剑印在军师的手中,军师就是这五万人的统帅。哪怕是我也要听从军师的调遣。请军师下命令吧!”

何士元闻言,摇了摇羽扇,抬头望天,良久之后,方才说道:“明日午时之后,大概会持续三个时辰,至晚方歇。之后,将会大雨如注,连下五天!”

“关长云接令!”何士元顿了顿,旋即从自己的鹅毛羽扇上,拔下一根羽毛,递给了关长云。

关长云听着叫自己,赶紧走上前来,接过那根羽毛,沉声道:“末将在!”

“着你率领三千兵马,绕过建宁郡城,沿着白水河溯流而上,抵达上白渡口。”何士元顿了顿,“每个士兵,携带布袋二十只,抵达渡口之后,每只布袋装土一整袋,沉于渡口。”

“待得大雨结束之后,撤去布袋,管叫白水河之水,如同滔滔海浪一般,席卷建宁郡城!”

“末将接令!”当下,关长云听了何士元这么安排,便是带着羽毛,离开了此地,前往军寨中,选拔士兵,预备布袋去了。

见着关长云离去,何士元又是拔下了一根羽毛,高声道:“赵恩铭听令!”

“末将在!”赵恩铭出列,接过羽毛,盯着何士元,想要知道他会安排自己去做什么。

“令你率领三千兵马,前往上白渡口,以东二十里下寨,如若有人来救,当下多立旌旗,以作疑兵之状。纵然,这一条计不会建立太多功勋,也让得周围郡城,无法救援建宁郡。”

这话一出口,众人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上白渡口以东二十里,是一处地势狭窄的山谷路,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处山谷路,地处十字交通的要道,是建宁郡通往其他郡城的必经之路。

正是因为如此,如果在山谷路的两侧,多立旌旗的话,就能够制造一系列疑兵,阻挡住那些想要救援建宁郡的兵马步伐。

哪怕这一套疑兵之计,最后被识破了,但是三千兵马守住那一条交通要道,又是占据险要位置。这就有一种,和蛇谷出口的感觉一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若是有兵马强行通过那一带,或是埋伏阻拦,或是遣使通和,随你处置!”何士元不愧是雏凤先生,有些事情,已然预料到了,“虽然我们能够作出判断,薛通会遣使向其他郡城求救,其他郡城未必会答应,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做一手准备。从这个角度讲,赵将军身上的干系,也算是挺大的了!”

赵恩铭听到这几番言语,脸上的神色就变得凝重起来,沉声道:“末将听令!”当下,赵恩铭转身离去,回到自己的本部营寨中,选拔兵士去了。

“徐公明何在?”见着赵恩铭离去,何士元再一次拔下羽毛扇上的一根羽毛,“此一件大事,须由你亲自带队!”

“末将在!”徐公明接过羽毛,知道那是令牌,他也是羽林二十九将之一,“请军师吩咐!”

“听说将军身为乞丐之时,居住在巴江附近,习得一身的好水性?”何士元没有发布命令,而是问了一个比较奇怪的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干系,建宁郡能否攻破,全在于你!”

夏正平此时就有些明白过来了,白水河穿过建宁郡城,何士元这么问,怕是要徐公明通过白水河潜入建宁郡城,做一些特别之事。

他安营扎寨的时候,就已经得知,建宁郡守薛通早就把郡城的四方大门关闭起来了,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自己所率领的骑兵,出其不意的冲进郡城,包围府衙。不过,话说回来,夏正平也没有想到过要用这种方式,反倒是薛通怀疑自己会用。

只是,这种怀疑,怕是要落空了,因为夏正平带的五万兵马,大部分是步兵、弓兵,车兵、骑兵只是少数。或者说,在攻打郡城的战斗中,骑兵、车兵的作用比较小。这些东西,夏正平自然也是学过的。

“启禀军师,如您所说,我的水性,的确不错!”

徐公明的话语,打断了夏正平的思绪。

何士元便是摇了摇鹅毛羽扇,道:“令你选拔三百军士,深夜之中,潜入白水河,进入建宁郡城!待得洪水抵达时,打开城门,迎接大军。”何士元说着,便将目光移向了夏正平,“主公,不需多久,大雨骤停,上游白水河的堤坝,一旦拉开,便是滔滔洪水,届时建宁郡城必将遭受水淹。主公可以趁此机会,统领大军进入其中。”

夏正平闻言,心里不由的赞叹,怪不得叫做雏凤先生,如此妙计,自己确实想不出来。原本以为,他让徐公明进入建宁郡,只是为了打听消息,没想到却是为了,在关键的时刻,打开城门,以方便大军进入。

要知道,洪水暴发之时,建宁郡不管有多少兵马,必然会放松警戒,全力听从薛通的调遣,准备救治城中百姓。这样一来,谁又会在意,城门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四十章 无名之主第七章 官商第四十九章 弃北川雏凤烧城第三十五章 舌战诸官第四十二章 烧连营陆慷建功第三十章 神医出手第十章 要抢王的女人第二十章 汉王第十九章 狗急跳墙第二十三章 贾公舞剑,意在皇子第三十五章 舌战诸官第三十一章 回马枪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斗将首胜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二十五章 烽火台上狼烟起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为诸位书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亲第八章 水师第十章 劝进第十二章 血溅三步第三十七章 贿赂令狐伤第二十六章 落凤坡第四十三章 从君而战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十一章 诈降第十八章 东野小城第十八章 东野小城第三十五章 攻安阳雏凤用计第十四章 王师北上第二十三章 夺诏第二十章 认死理的程汤第十六章 封禅泰山,千古一帝(大结局)第二十章 汉王第十三章 对酒当歌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二十九章 头盔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战(上)第八章 望月台下扬名第四十九章 弃北川雏凤烧城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三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第三十一章 回马枪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六章 建宁郡反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八章 夺权第二章 先下手为强第二十一章 吴越之地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三十二章 牺牲第十八章 曾经的大夏第三十七章 贿赂令狐伤第一章 大旱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八章 夺权第四十二章 约法三章第二十八章 大战起兮雪飞扬第八章 水师第九章 煮盐、晒盐第二十八章 大战起兮雪飞扬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于寒门第十二章 裸衣相斗(下)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三十四章 议取蜀州(下)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疗毒第十六章 忽悠第四十七章 夺军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八章 夺权第四十章 无名之主第三十三章 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章 三十万大军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三章 花魁柳如烟第六章 诸侯形势第一章 大旱第二十三章 相视一笑如昔日第三十一章 晏婴旧事第二十章 岁月如流水第三十章 诈第一章 大变革第四十一章 转道西羌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战(上)第三十七章 得捷报汉王赏军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六章 建宁郡反第四十五章 乱政皇子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