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各有其情

秦凤路,李学璋和李文彬父子两人,带着妾氏陈氏和杨氏,和众侍卫仆从,丫头婆子,早发晚歇,一种疾行往京城奔丧而回。

天刚蒙蒙亮,李学璋的妾侍陈氏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出来,刚要上车,李文彬的妾侍杨氏几步过来,和陈氏低声陪笑道:“我跟姨太太一辆车吧,也能替姨太太抱一会儿七爷,正好说说话,路上解解闷儿。”

陈氏笑应了,冲白婆子使了个眼色,和杨氏一前一后上了车。

陈氏所出的七爷正睡得沉,杨氏接过抱着,和陈氏低低说着话,“这也真是的,说回去京城,这就回去了,真是一点儿也没想到,前一阵子我听大爷说,老爷下一任回不了京城,要再转一任地方,没想到……唉,要是没这事,再转任地方多好。”

“话可不能这么说,听说老太爷老夫人没了,老爷疼的差点晕过去,都是想不到的事儿,回不回京城的,哪有咱们说话的份儿。”陈氏语调柔婉。

“您看这行程赶的,昨儿晚上听大爷说,就这么赶路,也是二十来天,就能到京城了,听说大夫人厉害的很呢。”杨氏瞄着陈氏。

陈氏十分淡定,“大夫人的贤惠能干,自然是出了名的,老爷一提起夫人,回回都是赞不绝口,夫人这样能干贤惠,这是我的福份。”

“太太真这么想啊?”相比于陈氏,杨氏一向是心直口快想的少的那个。

“过了年,大夫人都五十八了,我自然是这么想。”陈氏斜了眼杨氏,对于杨氏的蠢直,她一向不怎么看得上,不过,蠢直也有蠢直的好处,一杆好枪。

“那倒也是,还是你福气好,跟了老爷,我就惨了,大奶奶才三十五六岁呢,大爷那性子,以后肯定还有别的美人儿,我又没你这福气。”杨氏看了眼熟睡的七爷,“还没生下一男半女就得回京城大宅了,不瞒太太说,从启程到现在,我就没睡踏实过。”

“听说大爷在京城只有大奶奶一个,没有别人,可见大爷也不是个很爱美人儿的,老爷也是,纳了咱们,不过是因为长年在外头,身边得有个近身照料的人。”

顿了顿,陈氏才接着道:“以后,大爷要是在京城,大约也就你跟大奶奶两个,就是,你这脾气得收一收,咱们给人做妾的,头一条就是要性子柔婉,知道进退。要是大爷外任,你就跟过去,这日子也没什么不好。”

“都说大奶奶脾气不好,爱使小性儿,听说大奶奶娘家门第高得很呢,唉,我还没能生出一儿半女,就怕回到京城,就再也生不出来了。”杨氏忧虑忡忡。

陈氏斜着她,没接话。

对于杨氏这个没心眼的蠢直货色,她是早就打定了主意的,要想在京城大宅里争出个位份,替七哥儿挣一份前程,必定不容易,她绝不会让这个蠢直货色连累她和七哥儿。

“太太,咱们两个从秦风路一起到京城,没谁比咱们再亲了,以后,我肯定护着太太您,还有七哥儿,咱们俩才是自己人呢。”杨氏耐性有限,几句话后,就直入正题。

“瞧你这话说的。”陈氏灵巧的避开杨氏的话,“咱们是一家人,当然是自己人。七哥儿夜里哭了好几回,我一夜就没怎么睡,这会儿困的不行了,我歪一会儿,你替我抱一会儿七哥儿。”

陈氏不打算再跟杨氏多说,挪了挪歪下,闭上了眼。

杨氏连声答应,抱着七哥儿,靠着靠枕,忧虑一会儿,安心一会儿,迷迷糊糊似睡非睡。

杨氏足足抱了一上午七哥儿,两条胳膊累有酸痛无比,中午吃了饭,再启程时,不敢再和陈氏一辆车。

陈氏将七哥儿交给奶娘和丫头清袖一辆车,陈氏的奶娘白婆子跟在陈氏车上侍候。

“杨姨娘又说什么结盟不结盟的傻话了?”车子往前,白婆子关好车门,掩好帘子,看着陈氏问道。

“嗯,我没理她。真是个傻的,既然给人做了妾,哪还能有什么心性脾气?爷们要侍候好,大妇更好侍候好,不过是夹缝里求一份妥帖罢了。”陈氏话没说完,泪眼盈盈,伤感起来。

她也是书香门第的姑娘,自小饱读诗书,出了名的才女,可是那又能怎么样,没有家世钱财,她要想往上一步……又能怎么样呢?

她是能想得开的。

“唉,太太想开些。”白婆子比陈氏更伤感,她家姑娘在她心目,天仙一样,给人做妾这事,回回想起来,就如刀子捅进心里一般。

“太太,您真打算把七哥儿交到大夫人手里养着,这大妇的心,都毒着呢。”白婆子有更重要的事要忧虑。

“嗯,这事我仔细想过的,只能这样。”陈氏声音低低,与其说是说给白婆子听,倒不如说是说给自己听,再一次整理自己的思路,坚定自己的决心。

“嬷嬷,您想想,这男子也罢,女子也好,庶出嫡出,分别在哪里?要论家里族里,一样的排行序辈,丫头婆子,月钱用度,读书进学,都没什么分别,这分际,不在家里族里,在生母。”

白婆子低低叹了口气,这样的话,太太没出阁前,就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太太是个极聪明的人。

“象大夫人,娘家哥哥是当朝相爷,都是一样叫舅舅,大夫人生的,那是严相爷真正的外甥,七哥儿呢?要是养在我身边,人家能应一声就不错了,能把他当真正的外甥看?不把七哥儿当外甥看,跟他大哥二哥四哥比,七哥儿拿什么比?

我也不想让七哥儿离开我,我舍不得,可是没办法,七哥儿不是夫人生的,再不养在夫人身边,夫人怎么会象亲生的一样疼他爱他?

这会儿回京城大宅不是坏事,七哥儿还小,这个时候最惹人疼,送到夫人身边……”

陈氏顿住,片刻才接着:“老爷说夫人是个极大度心善的。”

“下人们也都这么说。”白婆子忙接了句。

“嗯,心善就好,孩子送到她手里,若有什么不好,传出了她不善待庶子的名声,她这个年纪,现在这样的好名声,只怕她舍不得自己的名声,七哥儿交到她手上,我一点儿也不担心。”

“担心倒是不担心,就怕七哥儿大了,和太太生份。”白婆子十分忧虑,她和她家姑娘,往后能依靠的,就是七哥儿了。

“都说血浓于水。再说,老爷这样年纪了,守满三年孝,必定要在京城任职的,老爷在京城,咱们就在京城,一直守在七哥儿身边,再生份,也生份不哪儿去。”

陈氏示意白婆子拿了只靠枕给她,半歪着,轻轻叹了口气,“且熬几年吧,老爷这个年纪了,只要不外任,只怕不会再纳人了,如今就我和夫人,夫人这个年纪,总是要先走的,等夫人走了,我也就熬出头了。”

“我也是这么想,到那时候,再熬几年,等七哥儿大了,说不定还能给太太请个诰命呢。”白婆子顺着陈氏的话,遥想着未来,眼里脸上,都是笑意。

京城。

正月初二,京城飘飘扬扬下起了大雪,时紧时松的连下了两三天,京城内外积了厚厚一层。

郭胜踩着积雪,进了秦王府侧门,在廊下抖干净斗蓬上的雪,再猛跺几下脚,跺掉鞋上的雪,上了台阶,沿着游廊进了二门内那座多数时候空着的回事厅。

回事厅里温暖如春,右边下首茶几上放着碗刚沏好的茶,郭胜坐下,端起茶抿了几口,回事厅后有轻悄的脚步声传来,郭胜急忙放下杯子,站起来垂手恭敬侍立。

李夏从侧门进了回事厅,端砚垂手站在门外守着。

“出什么事了?”李夏站到郭胜面前,直截了当的问道。

“今天早上,皇上只带了十几个人,乔装打扮,微服出宫,进了绥安王府,听说魏国大长公主不大行了。”郭胜一句多话没有,直答正题。

李夏眼睛微眯,魏国要比从前短寿了么?不过,算着日子,也算差不多。

“皇上和魏国情份极深,皇上心目中若是有母子之情,这母子之情,是跟魏国,而不是太后。”李夏声音极低,“接着看紧绥安王府。这一阵子,魏国也罢,绥安王府也好,都要避开些,魏国一旦走了,皇上必定因悲伤而迁怒。”

郭胜凝神听着,垂手答应,“姑娘放心。”

从大年三十起,李家就已经是实际上分好了家,连府里也篱笆连着绳子,从中间分开,郭二太太点了十来个婆子分班守着,不许她这边的人越界,更不许长房和三房的人过来,连借道都不成。

要分家,就得有分家的样子么。

老大回来之前,一定要把分家这事,坐的实实在在,再也没有更新的余地!

分了家,二房从李学珏到下人婆子,个个都觉得头上的夜叉没了,见了天光,从此自由自在幸福无边。

郭二太太都没等到年初一,大年三十晚上,就给她的儿媳妇,她的府里,她的下人们立了一道接一道她闲着时想了不知道多少年,盘算过多少遍的规矩。

比如儿媳妇的晨昏定省,她是极端瞧不上长房的,半点规矩没有!

沈三奶奶陷在早到鸡都没起的晨,和狗都睡着的昏请安的苦,以及掌家理事的喜中,对于分家这件事,是福是祸还不敢十分确定。

可李文林这里,分家对于他来说,只有一个喜字,大大的五彩缤纷的一个喜字。

首先他成了除了他爹他娘之后的府中第三人……不对,是除了他爹之外的府中第二人,内宅妇人没有压在男人头上的理儿,其次,他能随意从帐上支银子了。

初五傍晚,李文林敷衍了阿娘几句,从帐上支了二百两银揣着,出府门和陈眙碰了头,一起往甜水巷苗氏的新宅子过去。

年前他忙着丧事和分家的事,什么都顾不上,年后他从陈眙那里知道了苗氏搬家的事,很是奇怪,不过陈眙也不知道苗氏怎么突然就搬到了甜水巷那样的地方,苗氏没说什么,只捎话说让他空了去玩儿,认认新家的门儿。

陈眙年里年外都空闲的很,不过他没钱,贺乔迁之喜这样的事,不好空手,就等到年后,约了李文林一起过去。

甜水巷离两人约定的地方不算太远,陈眙和李文林干脆安步当车,一路往甜水巷苗氏新宅子过去。

苗氏的新宅子不大不小,和甜水巷其它各家一样,大门口挂着两个大大的、糊着一张张白纸条的大红灯笼。

太后大行,还在国孝中,不管哪儿的大红灯笼,都得糊上白纸才行。

陈眙打量着四周,撇嘴摇头,“你看看,挪到这地方,挂上这样的灯笼,这味儿立刻就俗了,苗大嫂子这是怎么想的?怎么搬到这么个俗地方?”

“可不是,搬到这儿,这跟逛窑子有什么分别?真叫没意思。”李文林跟着撇嘴。

这良家跟娼家的感觉,那可是大不一样。

两人在门口刚评论了两句,半掩的门里,婆子已经看到两人,急忙推开门,热情恭敬的迎出去,让进两人。

苗氏带着媳妇儿陶氏,和两三个俏丽的丫头,一起迎出二门。

“李三爷新年好,陈五少爷新年好。李三爷可清减了不少,这一阵子怕是辛苦的狠了。”苗氏迎在最前,和两人亲热的说着话,怜惜无比的看着’清减’了的李文林。

“苗嫂子新年好,这宅子还不错,比东大直街好象宽敞了些。”李文林打量着四周,随口评价道。

“好好儿的,怎么搬到这儿来了?这里是花街柳巷,苗嫂子可是良家,搬这儿可不好。”陈眙晃着折扇,接着李文林的话道。

“还是这儿便当。”苗氏一个字儿不敢提怎么搬到这儿这事,赶紧岔话题,“知道两位爷要来,特意备了两位爷爱吃的,爱喝的,李三爷清减的厉害,可得好好补一补。”

苗氏说着话,一边挽一个,挽着两人亲亲热热的进了屋。

第446章 当老大难啊第646章 送出的希望第469章 嫁四第545章 雨过天睛第315章 各想心事第64章 清是很清的第599章 借个孝字第353章第271章 闲聊第537章 得到机会第18章 小有小的好处第596章 摧心第120章 下查民情第388章 都得撑住了第582章 愉快出城的十七爷第127章 教不会的细节第726章 追夫记 之十第374章 生计艰难啊第252章 热闹里第625章 算大事不第11章 下手要早第339章 舍与不舍第410章 王相的退意第726章 追夫记 之十第276章 担责第388章 都得撑住了第664章 此一刻喝杯茶第626章 决定既承担第657章 飞花迎春第463章 一人和一家第95章 胡家这一环第460章 缝隙总是有的第232章 三张请柬第466章 嫁一第715章 此去经年第656章 盛况第248章 悟了第621章 不过尔尔第233章 四张请柬第270章 关切之意第497章 城外第340章 作主第200章 不能多说的讲茶第289章 看相亲的两只第98章 县尊县尉和师爷第192章 信任第577章 各自落子第446章 当老大难啊第421章 各自清理第347章 锦与灰第507章 并列第526章 王富年第571章 有去有来第317章 照旧的大事第628章 围观者第225章 大处着想第477章 生事第394章 善事第734章 一场考试5第578章 打架媳妇上第724章 追夫记 之八第526章 王富年第610章 齐头并进第582章 愉快出城的十七爷第642章 两位和两位第17章 不诚之邀第481章 家常第197章 细查之下第228章 做和想第250章 亲眼不一定看到第638章 闲说第321章 拘在手里第334章 直接和迂回第510章 分家第459章 米油和油泼面第208章 牛将军其人第401章 乱起第298章 振夫纲第440章 看热闹第70章 想的可真多第380章 开酒乐事也第16章 凭栏处第602章 前面的伏笔第260章 那位公子第581章 上了心的十七爷第149章 严夫人之怒第14章 一个祖宗第499章 疯第640章 先知旧知第644章 金贵的小差使第291章 她很忙的第234章 胜出不容易第222章 郭先生很重要第475章 队友第467章 嫁二第39章 闪了腰第489章 姑姑们第476章 附骥第468章 嫁三第260章 那位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