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和人际交往失调有关。精神疾病和户外运动少有关。
精神疾病一般指:抑郁,狂躁,然后导致自残行为的发生。抑郁就是生闷气不说话,狂躁就是生气骂人砸东西。总的来说,精神疾病就是一个人的情绪问题,情绪低落,或者情绪高涨,心情起起伏伏不稳定时好时坏,时而抑郁,时而狂躁。
精神病,即神经病,指神经系统发生的疾病。表现为疼痛、瘫痪、麻木、惊厥、昏迷、抽搐等。
精神病,即癔病,癔症,是人的意识发生错误,其实这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臆想,又没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是假的,是臆想中的虚妄,搞烂一个人,先搞垮他的精神,说的就是这个。
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歇斯底里指无法控制地情感发泄。在过去是一种精神疾病的名称,又被称为癔病或癔症。症状是由于未知恐惧等原因而情绪失控,或幻想身体某部位不舒服,却无法被医学检查出来。现在医学界已逐渐停止使用该词,转而使用更精确的词汇描述不同症状,如转换障碍和分离障碍。
癔病:较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发作时神态失常,有的还伴有痉挛、麻痹等现象。亦称“歇斯底里”或“脏躁症”,主要由精神受到严重刺激诱发,表现为胡言乱语,哭闹嬉笑,失明、麻痹、痉挛、失语等症状,为精神病症之一。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译音。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有人称其为“疾病模仿家”。由明显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组疾病,表现为急起的短暂的精神障碍、身体障碍(包括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些障碍没有器质性基础。病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及遗传,但性格因素,如情感丰富、暗示性错误也可导致。
如果孩子的生理成熟、心理成熟和能力相匹配,就能顺利度过青春期,如果不匹配,就可能出问题。在如今这个物质富足、信息发达的年代,家长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物质环境,却容易忽视他们的心理发展。内心的压力有时会外化为身体的伤痕。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不能责怪她不够坚强。你越这么说,她会越觉得家长不理解她,这种消极的想法也会越来越强烈。许多时候都要帮忙调整家长的心态,比如家长都想让孩子乖,不要违背大人的意愿,但都忽略了要放低姿态,去沟通和引导孩子。心理疾病的原因复杂,既包括遗传因素,也包括心理和社会因素。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药物可以改善情绪,而家庭治疗最重要的是教会家长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如何支持孩子,经营家庭关系。
在玩耍中,孩子们学习社交规矩,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玩得好,受人尊重,即使是一些天赋不足的孩子,也能学会配合别人的生存之道。这样玩下来,抗挫折能力也有了,规则和分享也懂了。还是应当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在社会环境中参加规则性的游戏。人类是群体性动物。群体动物要通过摩擦和打斗,经历挫折,才能确定自身的位置,找到在小社会中生存下去的办法。
心理虐待的两个标准,分别是没有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以及否定之类的负性心理刺激过多。该补的不补,不该补的补太多了,我们关注孩子的智商、情商,但真正令孩子的成功的是逆商,就是与人交往中锻炼出的抗挫折能力。
在抑郁障碍的发病过程中,遗传学因素具有关键作用,但遗传学影响的作用方式十分复杂。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了一种易感素质的产生,例如某种神经递质系统或其他生理功能的不稳定。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环境因素的诱发下发病。较为敏感的人在较轻的环境因素影响下便可能发病;而不易感的人在极重大的环境因素影响下仍可能不发病。如果在人的幼年成长期,遭遇一些大的创伤事件,比如丧失经历,或者是比较大或持续的创伤事件,这类事件可能会对仍在发育的大脑产生影响,令孩子对环境和自我的解读产生偏差。如果孩子到了心身急剧变化的青春期,没有得到支持,会认为自己不够安全,自己不够优秀,自己不够可爱,不值得被人爱,最终导致情绪问题。
在接诊儿童患者时,时常使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剂、抗焦虑药物、心境稳定剂、抗精神药物、睡眠药物等。但这些药物起到的作用,更多在于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对于未成年人的情绪问题,应该多考虑心理治疗。由于不能在未成年人身上做药物试验,因此目前的精神科药物都是针对成人的,用药时要特别注意对不同的个体调整剂量。而心理治疗可以调整孩子的认知、改善人际关系,进行家庭治疗,或者教授一些应对复杂事情的技能。不过,对于严重的孩子,尤其是心理治疗效果不好的,也要考虑用药。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最初的症状信号很难去识别,症状可能发展得很缓慢,而且通常出现在青年、少年时期,早期征兆诸如社交退缩、反应缓慢,或睡眠模式改变等,可能被误认为是青少年的一般问题。随后进入到明显症状期,在这期间,患者的精神症状特别严重。在症状发作期后,有些人得以缓解再不复发,有些人在经历缓解期后,会反复发作。
精神分裂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1、阳性症状
【幻觉】
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感觉到并不存在的事物,最常见幻听。这些幻觉对于患者来说非常真实,好像真实发生,而周围其他人感受不到。
【错觉】
错觉是对一种感觉的错误感受,比如看到一棵树影,会认为是一个人影,而产生诸多与人影相关的错误联想等。
【思维混乱】
患者的想法和谈话内容,让周围的人很难捕捉到。患者很难集中注意力,会从一个想法跳至另一个想法,并且思想和言语会因此变得混乱,难以让他人理解。
【行为和思想的异常】
患者的行为变得混乱,行为与外表对其他人来讲显得不寻常。患者可能行为不当,或极度激动,无缘无故地大喊大叫,好像完全被别人所控制。或者完全基于一种错误的、不切实际的观念。比如患者可能会认为有人在监视自己,或者认为自己遭受到迫害、骚扰、跟踪等等
2、阴性症状
最初的阴性症状,通常被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随着病情进展,前驱期的症状会逐渐恶化,患者变得社交孤僻,越来越不关心自己的外表,自己的生活、家人以及未来。例如:对生活、社交失去兴趣和动力;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体验快乐的能力;睡眠模式发生变化。
【焦虑、抑郁】
情绪问题多见于疾病早期和缓解期,可能属于精神分裂症的一部分,或者继发于疾病的影响。这类患者发生自杀行为,或者滥用精神治疗药物的机会增加,应当特别注意。
【攻击暴力】
患者攻击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尤其当患者为男性、有品行问题、有反社会人格等情况时。当患者既往发生过暴力、攻击性行为,那么再次攻击暴力的概率很大。
【自杀】
部分患者在病程中企图自杀,而引起他们自杀行为最可能的原因在于抑郁、妄想、幻听、幻视、逃避精神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