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尘自灼其华

马灵察听罢之后朗声笑道:“这话我爱听,身为安西兵,若不能以一敌十,那才是真的弱了!”

他扬起披风转过身,对身边的李嗣业挥了挥手:“走,带我去看看你斩获的首级。”

李嗣业所部斩获的首级堆在马厩与羊圈的中间,由于这几日天气温暖,六百颗人头堆积在一起开始腐败变质,一个个青黑狰狞,散发出恶臭尸气。本来附近的羊粪和马粪就够味儿了,与尸臭味儿混合在一起发生反应,产生了另外一种令人作呕的味道。

马灵察走到人头堆前,下意识就要去捂鼻子,但一想他作为一镇之使,统兵大将,经历了多少厮杀征战,见惯了尸山血海,岂能被这区区尸臭折了风度,便索性背负着双手强忍着不适谈笑道:“这就是那些吐蕃兵的头颅么?”

李嗣业本来也抬手摸到了鼻子,但一看马灵察神情淡然,似无所觉,连上级都无视这恶臭,他再捂鼻子不就显得矫情么。

他立刻叉手说道:“启禀马镇使,这确实就是坦驹岭吐蕃军的人头,一共六百二十一颗,还请镇使派人点验。”

马灵察身后的随从们也都是忍耐力超强,既然镇使不怕臭,他们就更不怕臭。马灵察一挥手之后,都主动参与了现场的点验。

不过这中间也有没上过战场的文职,已经被汹涌的臭气熏得面色蜡黄,额头上青经暴起,竟然还能鼓起嘴巴强咧出笑容,让李嗣业颇为佩服。

自从李嗣业在大漠魔鬼城中对着张括的残尸做过抗恶心训练之后,如今再血腥的场景对他来说都是毛毛雨,所以面色依旧坦然。不过做人要厚道,为了照顾这些文职的情绪,他连忙对马灵察说道:“我们此战缴获了三十多匹马,兵器铠甲若干,还马镇使随我一观。

马灵察的脸愈发通红,也不知是不是憋气憋的,只是淡定地点了点头,抬手一指朝前方走去,等到走出臭味范围,两人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点验完毕后,赶紧找个地方把这些人头埋了,堆积时间太长容易引起疫病。”

“喏。”

马镇使一走,随从们也慌忙逃了出来,有几个人实在憋不住,扶着版筑房墙壁哇地一声吐了出来。

其中一人抬袖擦了擦嘴角的污迹,大口喘着粗气说道:“太臭了,比腌了十年的大粪还臭,其实我刚才就忍不住了。”

另一人说道:“你还是只忍不住,我刚才隔夜饭都涌到嘴里了,只是含着不敢吐。”

这话刚出口,又有两人扶着墙壁哇哇吐了出来。

李嗣业引着马灵察来到缴获品和马匹的角落,马镇使拽着马缰看了看马的牙口,赞不绝口地说道:“都是好马。”可当他站在堆积如山的甲胄和兵器前,锁环甲和扎甲和各种刀枪上都泛着锈迹,他只是皱了皱眉头:“一堆破铜烂铁。”

李嗣业趁机从旁说道:“识匿部经历此战损失惨重,伽延从大将军也身负重伤,所以卑职代他请求,能否把这些缴获送给识匿部。”

“确实是,”马灵察捻须点头,大手一挥说道:“无需上报给都护府,本镇使准许了。”

马灵察又问他:“伽延从国主派人传信说,此战还俘虏了坦驹岭的守将千总贡觉赞和三百吐蕃兵?”

“没错,马镇使请随我来。”

贡觉赞和三名桂射手被关押地存放蕨菜的地窖中,李嗣业只是掀开了地窖的盖子,请马灵察居高临下阅视。

这位坦驹岭驻军堡千总被扒光了外衣,浑身上下只有一条兜裆布和红腰带盘在腰间,浮肿的眼皮随着光线的刺激而眯眼紧闭。其余三名射手也是这样,他们被一条麻绳牵着,麻绳的另一头系在墙上的铁环上。

马灵察居高临下觑了一眼,便命人把地窖给盖上,他扭头问李嗣业:“不是说有三百俘虏吗?人呢?”

李嗣业退后两步,半跪在地上叉手道:“跑了。”

“跑了?”马灵察伸手捋须一沉思,语重心长地拍着李嗣业的肩膀:“李嗣业,你能斩首六百余级,已是大功一件,又何必虚报俘虏数量。你可知道?瞒报功劳可是要受惩处的。”

“嗣业不敢隐瞒,更不敢虚报,确实俘获了三百人,地窖下面的这四人是吐蕃的桂等兵种,而那三百余人则是吐蕃军的庸等奴从兵,原本他们都被关在羊圈中,只因昨晚我们饮酒庆功时,看守的兵卒喝醉,结果让他们跑了个一干二净。这是卑职的罪责,还请马镇使责罚。”

马灵察的神情一滞,这种理由,让人如何能够相信?

“偷跑了俘虏,这看守的兵卒该当何罪?为何不将其斩首以儆效尤?”

轮到李嗣业倒吸凉气了,他试探着问马灵察:“不过是一时大意,犯不着斩首示众吧?”

“你说呢?”

面对马灵察那不容置疑的神情,李嗣业只好闷闷地憋了一口气,伸手邀请道:“马镇使请借一步说话,卑职有要事相禀。”

……

片刻之后,马灵察神清气爽地从草厅中走出,扭头对跟在身后的李嗣业说:“你做的这个事情,委实有些大胆,放这么长的线,万一将来收不回来怎么办?”

李嗣业微笑着解释道:“此事卑职已经思虑通透,也查问了个明白。这贡觉赞确实是吐蕃豪贵,只要他还活着,我放回去的内奸每一天都会如芒在背,为此我们就可以利用他做任何事情。”

马灵察颇为不屑地摇了摇头,笑着说道:“身为大唐守边将士,一切以征战实力为准,你弄的这个奸细,不过是微末小计,未必派得上用场。”

看不上情报工作?唐军已经这么自负了么,各种间谍战,攻心战都兴盛于春秋战国或三国等乱世时期,在这看似实力压倒一切的繁盛时代,却被规矩给束手束脚了?

“但是嘛。”马灵察话音一转说道:“你的动机是好的,而且用到了心思,或许将来真的能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叫贡觉赞的俘虏,我们就不过问了,你把他关在葱岭也好,放养他自生自灭也好,所有造成的后果你自己负责,你可要想好了。”

上级的心思李嗣业当然清楚,这种事情从头到尾都是你自己琢磨,我就算知道了也绝对不粘锅,有成效了给你一记功劳,弄砸了给你几顿棒子,你自己掂量。

李嗣业本来要的就是这样的态度,立刻叉手禀道:“卑职业已思虑清楚,如有差错,嗣业一力担责。”

“很好,”马灵察颇为豪气地说道:“很少在安西军中见你这样有担当的年轻人了,应当换到重要职位上去,替换掉那些尸位素餐失去朝气之人。此事就告一段落,你且耐心待着,都护府的嘉奖与调令不日就会下来,年轻人,前途无量。”

“我们走。”

这位镇使感慨良多,对身旁从人说道:“人当有奋进之心,就算遭受冷遇,也应当常备不懈,不然某一天机会降临之时,你也会失之交臂。他只要是明珠,就算是埋在葱岭这样的泥土中,也终有一日能够绽放光华。”

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为宾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虚忌惮大将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军攻太原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二百二十一章 贺莫达干窃以为第三十五章 李记葱花饼铺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十四章 包围突发现场第六百四十章 凉薄君王心思第七百五十七章 财货惑人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为查案也为权欲第六百八十四章 韦见素抱病推诿第三十八章 封大伦与废物点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艰难抉择第九百一十九章 贺兰胜仗之后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楼辨欲第一章 从擂台打到长安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狝狩猎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谓奸相第二百一十章 恩义不可负第四百一十三章 战后利益分配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七百三十章 调走李光弼第八百六十七章 败军之将无处逃第二百三十一章 风吹草动杀人第八百八十九章 谁野战无敌第六百零七章 撒马尔罕之战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见耳听俱为实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问,诸事繁杂第四百零六章 埋锅炒面 枕戈待旦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四百一十八章 军功居于第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损公第三百零四章 马屁不穿第三百六十七章 灯下独谋大业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八百八十二章 严武怒向益州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凄凉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烧不退第一百七十章 国主为馅,将军为饵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软刀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将才难得第八百二十四章 谋略和预判第二百六十三章 爱得不惜此身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参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历史会晤第八百五十八章 钱财可通一切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学艺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阳相会时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战第七百五十六章 设伏潼关路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无压力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谢宋秉书飘红打赏)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难第七百六十五章 敌全军覆没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惧第二百五十三章 旧友新人共欢第四百六十八章 对峙,最好的结果第九百二十章 劝郭子仪离襄阳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烧美良沟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军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别第十一章 长安第一夜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罗将军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为河西节度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济赈灾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举兵报复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远求近回长安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对峙第六百五十二章 调兵出征之争论第五百四十一章 进奏入长安第一百三十八章 苏赫动脑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与梨园春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种宣旨接任第四百零二章 敌军烧粮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龟兹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军拉练对抗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六百三十八章 驿站人情多消磨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宝如羽衣霓裳第六百二十九章 议定龙朔永徽军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坚固的小城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叙功(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庙前审问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调段秀实第一百零三章 黄沙中再遭遇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变马嵬驿第四百零四章 退据拨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