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观访客

太真观是长安城内少数几个皇家出资修建的的宫观,观内皆是道门女修士。自从公孙大娘带着弟子李十二娘去年云游归来后,她便彻底抛下了剑器舞的手艺,从上任观主手中接过观主之位,安心做起了她的观主。

她在开元初年名声鹊起,成为唐玄宗宫中剑侍,每逢上元节和皇帝生日千秋节时,公孙大娘必然要在宫宴高台上表演,引起四方来宾雷动,被称之为盛唐第一的技艺。草圣张旭和画圣吴道子都因观看她的剑舞而悟书法和绘画之道,如果连杜甫也算在内的话,那就是她的剑舞成就了三圣之道。

这样一位在艺术上成就如此高的大咖,却为何会黯然隐退,出家与古卷拂尘为伴?李嗣业猜想,可能与儿女情长有关,能拖女人后腿的也只有情,她也许是爱上了一个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男人,才脱离了红尘,皈依了三清?呵,没想到自己这样的七尺汉子,竟然也有八卦的天赋。

李嗣业要去见的,就是这样一个牛掰的女道长。其实来的路上,他就在想,如何才能使这样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大咖拒绝他弟子嫁给他。

没错,就是拒绝。他不想娶李十二娘为妻,但是又不知该如何推拒这样一个主动上门的娘子,最简单实用的套路就是,努力让她的长辈厌恶你,这样他就可以成功地被棒打鸳鸯。

所以他特意没有洗脸,瞌睡的眼屎还挂在眼角上,买来的拂尘随意搭在肩头。头上有破洞的幞头黑纱也没有换,一撮头发从破洞中挤出,给他的落拓增添了几分韵味。试问这样一个不修边幅的家伙,有几个长辈会喜欢?

不喜欢就对了。

太真观位于太极宫掖庭宫往西的修德坊内,位置相当偏僻。李嗣业入坊时,险些被坊门的武侯拦住盘问,但对方看到他的五品武官服,只好避退到一旁。

坊内郁郁葱葱的槐树将道路掩住,他走到近处才能分辨下一段路在哪儿。在这座巨大的城市内,土生土长的长安人都不能将城市走遍,万年县的人跑到长安县的坊区内会迷路。

李嗣业现在就迷路了,他看到了前方红色的庙墙,墙内有树冠参差的果园,走到门口看到僧侣才知道这是佛门寺院兴福寺。

上前与和尚打听之后才知道,太真观在坊中的东北角,他掉头折返而去,沿着民居的前街走过,甚至还翻过了一座小山,清冷僻静的太真观才出现在了眼前,观墙呈白色,左右竟然有两座正门。

一观二门这种格局他还从未见过,便朝着有人值守的大门而去,被守在门口的四个人拦住:“站住,做什么的!”

“我乃万年客,前来拜访观主。”

守门人倒也没有计较他的身份,伸手朝另一边的大门指着说道:“那才是太真观的正门,这边儿不是!”

李嗣业心中奇怪,不由得多看了这大门和守门人一眼。比起太真观的正门,这道门显得更为簇新,也更为气派,很容易被人混淆。这四个男子没有喉结,说话声调也比较圆润。

他拱手告退而去,走到了太真观的正门牌楼,进去后有两座石桥,两道门,穿过这两道门后,他才被一名手执拂尘的道姑给拦住:“你乃何人,来我太真观何故?”

李嗣业两手交抱,叉起大拇指反问:“太真观中是否借宿有一位李十二娘子,她的恩师可是贵观的观主?某特来拜访。”

道姑讶然地看了李嗣业一眼,才又叉手回道:“外客请稍等,我这就去问一问。”

她搭着拂尘往宫观方向走去,李嗣业站在门口向内探望,道观内的布局竟不是中轴线排列,右侧是道姑们居住的院落,有月洞门相隔。三清殿位于左侧的土台上,殿前生长着一颗流苏树,枝干虬结壮硕,树冠顶端结满了细碎的白花。在这样晴朗澄蓝的天日里,白色代表了洁净和肃穆的美好。

树下身穿素白色襕袍的女子手执长剑翩翩起舞,身形仿佛蝴蝶逗引枝叶,手中长剑如秋水波光潋滟,折映在树下又似海市蜃楼。树顶飘下的落花随着波光起伏荡漾,宛如落在水中的繁星。她侧身横出,手中的剑上挑,有劲风掀起了碧波,碎花落在碧波上,聚集在恍若星河聚集;那剑势向下时,是春潮过后,繁星湮灭。十二娘反手收剑负于身后,波光黯然收敛,落花失去了支撑,如纷飞的雪花般飘落下来。

等在一旁的女道士都看呆了,片刻之后才回过神来,快走两步上前叉手,伸手朝李嗣业这边指了指。

李十二娘点了点头,把长剑收入鞘中,双手负于身后轻快朝李嗣业走来,转瞬间高人风范全无,尽是小女儿姿态。

刚才那一刻,李十二娘宛若风中的仙子,美得让人心悸。

李嗣业在心里说服自己,那只是艺术形象,艺术家和武夫,本来就不搭调么。

他抬起双手鼓了鼓掌,笑着说道:“舞得真漂亮。”

李十二娘来到他面前,她头上用白巾扎出一个矮髻,其余长发均垂在肩后,白色襕袍修长挺拔,隐约有一种中性美。

她翘起酒窝莞尔一笑,想起自己几个月来的辛苦等待总算有了成果,索性抛弃寒暄,直接入题问道:“我的八字你记得了没有。”

“我忘了。”李嗣业回答得坦荡荡。

十二娘没好气地剜了她一眼,低头说道:“我的生辰是辛酉年九月初六巳交午时,你既然忘了,肯定没有找人帮我们合。把你的生辰给我,我让我师父帮我们合一下。”

“我的生辰……我也忘了。”没错,这可是真忘了,自从他魂穿了过来的那一天,就没记得过。

“你,”李十二娘怨念深重地看了他一眼,压抑不快抿嘴笑笑道:“不记得也没关系,京兆府有户籍注色,用案牍术就可以轻松查出。我师父与京兆府尹李岘关系不错,这点儿小事他定会帮忙的。”

人脉强很了不起吗?李嗣业碎碎念地撇了撇嘴。

他低头看了看搭在肩上的拂尘,伸手取下来,双手架着递出说道:“昨天想着今日前来拜访,特地给你师父寻了一件礼物。”

十二娘伸手接过拂尘,低头笑着说道:“我师父最近潜心修行,一般不会见外客,如果是你的话,就另当别论了。你跟我来。”

她伸手牵住了李嗣业的袖子,引着他往前走,李嗣业四处张望,左右都有道姑在清扫地面,她们都低着头,不曾往这边看一眼。他松下一口气来,没想到自己竟然比女子还要难为情。

她把他引到流苏树下,低声叮嘱说:“你就在这里等我,不要走开。”

说完她颔首含笑,飘然转身,身后负剑,手执拂尘,拖着襕袍的下摆飘然而去。

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请客自来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七百八十九章 东京畿漕运使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现实人才选拔第七百四十二章 肃宗登基得李泌第七百六十章 当乘胜追击第十七章 谶语解密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钱的威力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驹岭冰川第一百零七章 绝壁接战阻击第二百五十九章 给朋友师父的礼物第四百零八章 碎叶川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五百六十九章 与杨钊斗嘴第三百四十四章 鱼潮儿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贼草寇第五百零八章 各种情仇愤怒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业的说客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来访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儿子备彩礼第五百五十八章 轮流献艺花萼楼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谶言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谈谋商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对谈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准备南逃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叙功(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个培训班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见耳听俱为实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复白亭、交城守捉第七十六章 行为决定命运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险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仓奖赏士卒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托后事第八百零七章 走马换将战潼关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谁人知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与小人求计第五十九章 太子内率千牛第二百五十九章 给朋友师父的礼物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长安献乐第一百零七章 绝壁接战阻击第八百七十七章 遥望剑阁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险些易手第四百章 疏勒军开拔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禄山发怒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回路转第一百七十七章 强扭的瓜不甜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异彩第九百零五章 诱逼张母劝降第六百二十九章 议定龙朔永徽军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击与逃亡第四十五章 协会?帮会?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来的寄托与鸡汤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军重聚魏州界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变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门庶子名门贵子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兰州来第一百零三章 黄沙中再遭遇第五百一十八章 颇含心机的礼物第七百四十一章 谋攻扶风郡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骑施顾问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兰城下被围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烧失智第六百四十九章 诬陷、瓜分、内应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济赈灾第二百零五章 大义之诺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归来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称帝第二百二十八章 征召敢死之士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断私通第三十九章 押上性命搞宣传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国第八百零八章 见招拆招组合拳第二百二十五章 盖世阳谋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庙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六百一十六章 鱼鳞阵骑兵战法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还牙,百无禁忌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灵武,嗣业入关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二百七十二章 龟兹奴市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烂之舌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当需赏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终究要来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归第一百三十三章 苏赫拉布的脑回路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六百五十章 捏造罪行第七十七章 杨洄上蹿下跳第六百六十七章 溃军之将只剩勇第七百二十六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二十六章 驸马府搏击奔命第六百一十六章 鱼鳞阵骑兵战法第四百一十八章 军功居于第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谓奸相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见耳听俱为实第八百九十八章 张志忠身死,牙兵投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