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寻找太上玄元皇帝

李嗣业带领众人一路赶回尼壤城,他所带的都护亲卫旅已经在城中集结等待,把大家召集起来清点了一下人数,除了有两人重伤外,其余人都完好无缺,只是这三四个月的奔波,使他们从外貌上看都脱形了,一个个干瘦得像被从沙粒拽出来的泥猴子。

他拍拍兄弟们的肩膀,似乎有感谢的话,或是不方便说出来。

“这些日子,兄弟们辛苦了,回到龟兹城,我请大家喝酒。”

“李将军,不辛苦,”一个什长开口说道:“而且,直到今天早上,我才知道当兵是为了什么?”

“怎么回事儿?”

他先是没有注意到他们的情绪变化,现在才发现他们很亢奋,某些人的怀里塞着胡饼,干果,头上戴上树枝编制的头环。

“发生了什么事情?”

军汉们都羞于启齿,只有白孝德脸皮稍厚一些,说出了个大概。

他们今天早上一进城,就受到了城中居民和过路商队的夹道欢迎,从老人到孩子,还有女人,几乎每个人都从家中拿出了馈赠的礼物。顺便说一句,尼壤人是很珍惜树木的,正常情况下连枝条都不允许去折,能把胡杨枝做成头环给他们带,这足以说明他们对唐军的拥戴程度。

李嗣业实在是没有想到,曾经在主旋律影视中看到的剧情,就这样发生在了他们的头上。

这些深受感动的兄弟们终于意识到保境安民并不是一句空话,他们也并不只是在为朝廷打仗,为圣人打仗,也为百姓打仗。

下午时分,众人集结离开尼壤城,又受到一波热情相送。

第六日后,他们到达了于阗镇,在城中受到了更加热烈的欢迎。因为这座繁盛的城市,是受丝绸之路影响最兴盛的地方,城中有一多半人口是汉胡商人,于阗道上的安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

这是自开元以来,安西都护府首次下大力气清理于阗道上横行的众多沙匪团伙,能派出四品的中郎将前来,足以证明都护府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内幕,这其实完全是李嗣业的一厢情愿亲自促成,都护府根本不爱管这种事儿。

百姓们盛情难却,李嗣业只好端起敬献上来的美酒酒碗,仰头一干而尽。

甚至有旅居在于阗的诗人为此事创作了一首诗,名为《贺李将军戡平图伦碛作歌》,诗文内容如下:

大漠西风紧,双旌入图伦,

陌刀戮匪酋,角弓震敌魂,

陌路阳关道,从此莫惊心,

行商途相逢,拱手叙见闻。

他是离开于阗的路上得知还有人写诗的,心中有些小飘,别人穿越回去都是当文抄公,诗抄公,咱可倒好,直接被写进了诗里,虽然这诗人的水平不咋地。

三天后,他们来到羯饭馆驿站,恰巧遇到了安西都护府派来的信使。这信使身后背着三根羽毛,刚换乘了马匹奔出几十步,猛然看见了擦肩而过的李嗣业,迅速勒转马头奔跑回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叉手:“李将军,夫蒙都护有命,令你迅速回龟兹,这是书信!”

李嗣业心中大惊,难道龟兹出了什么事?才使得夫蒙灵察动用快马加急来叫自己回去?

他在马上拆开信封,却见上面只写了一行字:“某有大事与你商议,请速归。”

竟然没写出了什么事?这不是让他如埂在喉吗,他低头问这信使:“龟兹可有什么大事发生?或是田中丞小勃律那边儿传来了消息?”

这信使只低头道:“卑职不知。”

“你去吧。”他转身对身后众人说:“我们加紧赶路,争取快些回到龟兹。”

他们这一路上几乎没有喘息余地,只有快马加鞭不停赶路,仅用了九天时间,便回到了龟兹城中。在都护府门前下马之后,也未作休息,直接赶到正堂夫蒙灵察的书房。

他进门后先是躬身叉手,说道:“于阗道驿站多数已经完工,沙匪也已肃清,末将前来复命。”

“来,嗣业,快请坐。”

他跪坐在右上首,探起脖子等待夫蒙灵察说出大事,盘算着这大事会不会对自己造成影响。

“朝廷前些天派信使把消息传遍了各州各道,根据路途的远近来看,恐怕我们安西都护府是最后知晓的,都护府可用的人都随田中丞远征在外,所以我才派人遣快马把你叫回来。”

难道是朝廷发生了什么大事儿?安禄山提前造反了?不,不,不对,偷羊贼现在连节度使都不是。

他叉手在额前问道:“请都护示下。”

“一个月前,圣人就寝梦见了太上玄元皇帝,玄元皇帝对圣人说,吾有像在京师西南处,汝派人求之,吾当与汝在兴庆宫相见。第二日,圣人下召命百官在全国各地寻找神像,我安西都护府也不能居与人后。”

李嗣业诧异地问:“等一下,这太上玄元皇帝是?”

夫蒙灵察横了他一眼:“老子!《道德经》不知晓?身为大唐臣子,岂能不知道这个!”

我嘞个去,就因为皇帝梦见了老子,你就快马加鞭百里加急把我叫回来,害的我一路上不敢歇息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李嗣业心中颇不舒服,皇帝这糟老头子现在就开始发昏了?

“既然是寻找老……太上玄元皇帝神像,怕是轮不到咱们碛西吧。自出了阳关玉门关以西,我碛西就没有一间道家的宫观,哪来的玄元皇帝神像?”

“怎么轮不到?玄元皇帝与我碛西的渊源由来已久,他老人家当年骑青牛出函谷关,出函谷关是去哪儿?当然是去瑶池与西王母相会,瑶池在哪儿?不就在我们碛西天山吗?”

李嗣业佩服地点了点头,你要是这么解释,确实可以说得通。

他立刻叉手问道:“你叫末将回来,难道就只是为了寻找玄元皇帝神像?”

“当然,”夫蒙灵察搓着双手道:“此事若成,这可是大功一件,堪比远征小勃律之功。”

李嗣业心中暗自吐槽,钻营媚上的功劳能比得上劳师远征?这样的大唐不衰还真就奇怪了!

“夫蒙都护,这话我不敢苟同,圣人只是一时兴起,我们便要兴师动众,寻找什么玄元皇帝神像,除了劳民伤财,能有什么益处。况且全国各州府都在寻找玄元皇帝神像,等我们安西都护府找到,再兴师动众运到长安去,人家都早已把神像给送到了兴庆宫,你说这么多神像,圣人凭什么认为我们送过去的才是真的?”

“真不真不重要。”夫蒙灵察拍着案几嘿笑道:“你自己想想看,人家都去找,我们不去找,到时候朝中的某个刁钻的小人给陛下上奏疏,告我们安西都护府不重皇命,不敬玄元皇帝,到时候我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吃不了兜着走。”

这话说得真有道理,李嗣业也无从反驳。他刚准备应喏,夫蒙灵察又指着他说道:“别人不上心,你不能不上心,你也姓李。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一千年前出自同宗,大唐李家是玄元皇帝的直系后裔,你高陵李氏也算是旁系吧。你怎么能不尽心尽力,还在这儿说风凉话?”

他大张嘴冒凉气,眼睁睁地看着夫蒙灵察把这出了力不讨好的差事扣在了头上。

(ps:感谢月息是我,大漠薪火相传飘红打赏。)

第四百二十九章 张氏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点胜利果实第四百一十三章 战后利益分配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个培训班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远求近回长安第七百五十五章 准备克复长安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厌诈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见耳听俱为实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三百一十章 协议条条款款第一百四十五章 别跟都护谈钱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见太子李亨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寻权力的方向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没的功勋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温泉宫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调令第四十五章 协会?帮会?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绝故国尼壤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将至第三百章 商路多艰辛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阅兵礼第六百三十八章 驿站人情多消磨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圣往彭原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镇沙匪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识第六百四十九章 诬陷、瓜分、内应第八百一十九章 黄河滩迎敌备战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与代价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五百一十章 官场如同戏台第六百五十二章 调兵出征之争论第六百六十九章 兴都库伦怀古第五十五章 追逐与反追逐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险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拟定条件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十七章 谶语解密第七百六十四章 围堵武关,激战蒲津渡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熏殿第五百八十五章 与高仙芝辩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对立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归顺归心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龙山伏击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义之死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叙功(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挡路,参军相助第七百七十五章 声东击西?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战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国劫皇宫第三百六十七章 灯下独谋大业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斗鸡可汗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与原材料第八百零六章 忌惮与偏见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一百七十一章 识匿三百勇士(感谢欲仙飘红打赏)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无可救药?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荐欲复长安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仪遗憾离任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战事第八百八十四章 严武兵败身死第四十三章 封大伦识破诡计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儿子备彩礼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无压力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楼楚馆发牢骚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静忠兼职月老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四百三十章 入宫觐见杨太真第二百四十二章 将才难得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饽饽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旋女入守捉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卢节度得上上第二百七十章 再见,长安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干应对刑官第六十九章 李嗣业献策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评品第七百二十一章 临水亭设计缘分第六百七十四章 将相生矛盾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寻权力的方向第四百六十八章 对峙,最好的结果第四章 成为不良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钱的威力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四百二十九章 张氏之死第二百三十章 潜伏爪牙忍受第二十一章 张县尉巧言逼供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轰幽州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强扭的瓜不甜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爱财取之有策第七百六十二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六十章 朋友与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