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问,诸事繁杂

李嗣业瞧了瞧他手中的刻刀和凿子,刀口似内凹的月牙,锋刃很薄,果然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本上每个唐军的腰间都有一把锋利的小刀,虽不似这月牙刻刀方便,但要对付木头也够用了。

这帮大老爷们的闲余时间多的很,只要不打仗,不种田,多半是喝花酒到处惹事,有足够的时间与木头死磕。念头及此,他对这小贩问道:“这里有一桩大生意你做不做?”

小贩却是露出了犹疑的神色,对方可是官,他这小贩哪敢与官做生意,一个不慎就得蹲大狱。

“岂敢,将军,小人不过温饱糊口而已,大生意没那个命挣。”

“那好,我就给你一个糊口的差事,如何?”

小贩知晓这硬按上来的生意可能推不掉,只好堆笑着应承道:“官爷给我差事,小人感激不尽,但凭差遣。”

“好,把摊收起来,跟我到府上去。”

小贩把羊毡卷起,工具、木碗都打包背在身上,跟在李嗣业的亲兵队后面,心中却惶然无措。都说一入侯门深似海,这位官爷身后带五六个随从,想必官不小,咱可是良籍,决计不能到大户人家府上做奴仆的!

他心中越想越慌,耷拉着脑袋像蔫了的茄子似的,等跟着队伍来到这大官的府邸,看到中门牌额上写着“疏勒镇守使府”六个大字,顿时倒抽一口凉气,愈发不肯向前走一步了。

燕小四面容冷肃,像个凶恶的武士俑,伸手作出邀请的手势指向侧门:“请!”

小贩畏惧地倒腾了两步,慌忙摆手说道:“军爷,官爷,你得告诉我是什么差事,我才敢进去!不然我决计不肯进的!”

李嗣业前脚刚跨进门槛,转过身愣了一下,才哑然失笑,原来是让对方误会了,怪他预先没有把话说清。他走过去挥开燕小四,对小贩说道:“把你叫过来,是为了让你把雕木碗的手艺教给疏勒军六营、两守捉,七屯堡,九烽燧的兵卒们。”

小贩到底是生意人,接下来的话脱口而出:“教会了他们,我将来吃什么?”

他自知失言,连忙捂住了嘴。

李嗣业听了哈哈大笑,指着小贩道:“他们是当兵的,不会因为你这么个碗而改行,况且我疏勒镇有六千兵卒,这六千个碗你这辈子怕是也做不来,你若是全部教会了他们,我给你二十贯钱。”

燕小四和这些亲兵都朝着小贩发出轻蔑的笑声,仿佛听到了比杞人忧天更可笑的笑话。

小贩愣在原地思考,似乎在考虑此事的得失,刻碗的手艺似乎不是什么绝活儿,教会别人不一定会饿死自己,但若是得罪了疏勒镇守使,那他还能在这个地方活下去吗?

他朝着李嗣业躬身一拜说道:“李将军但有差遣,小人何必入府叨扰,叫我做什么,将军尽管吩咐。小人自当竭力用心。”

李嗣业捋须说道:“也罢,既然你不愿意入府,燕小四,带他去暂住疏勒城馆驿,等择日我把军令传下去,你再到军中传授。”

这小贩总算放心下来,叉手衷心说道:“喏!”

李嗣业也不去管他,转身回到府中,由于他属于另一种文墨不通,只好把封常清叫过来,让他出一封下达全军的文书,命令包括蕃营在内所有人跟着请来的刻碗教头学习技术,尽快摆脱用兜鍪当餐具的不卫生习惯。

封常清写完之后,将内容重新诵读了一遍,检查里面没有错别字和避讳字,才又重新誊抄了一遍,工工整整宛如印刷版。

李嗣业捧着边看边啧啧点头,唐人自李氏往下皆酷爱王羲之行书,封常清的这副文告颇有那个味儿,且书写工整对句严谨,果真是个人才。

封常清负手站在地上,朝李嗣业叉手说:“常清,特请将军将记里鼓车调派给我,我想把那副地图的边角补齐。”

李嗣业能够理解,封常清把地图当做了作品,自然要求尽善尽美,残缺品对他自己来说都无法接受。

他捏着下巴琢磨道:“常清,你先别补这个地图边角了。我从燕小四麾下给你拨来二十人,你带着他们去勘测疏勒镇范围内的所有草场,以十里为单位钉下木桩,汇总出我疏勒镇辖区牧场面积以及分布范围,也在你画的地图上圈起轮廓,或者以临摹的方式分开画也成。”

封常清把这个新目标视为挑战,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旧目标,他在回话中刻意强调这一点:“请李将军放心,常清可以一次性画两图,将临摹的旧图称之为疏勒镇区划布防图,新图称之为疏勒镇草场分布图。”

“好,好,”李嗣业连连称赞,这个想法已经很接近现代人的严谨科学思路,封常清可能画地图上瘾了,但对李嗣业来说这是好事,有助于他用实践方法论来逐步改变疏勒的困境现状。“你有这个毅力,我很欣慰。”

“既然将军应允,属下明天就动身上路。”

“可以,去上路吧。”

封常清躬身叉手后,缓缓退出了正堂,李嗣业被他刚刚溢发出来的热忱所感染,昂首站在正堂台阶上意气风发,仿佛前方有无限可能供我宏图大展。

府中院子里多了一些帮闲下人,开始在吴娘子和陈娘子的指挥下打扫收拾,院墙的每个角落都要修缮,这座府邸也要散发出焕然一新的气息。

他自言自语道:“刚住进来不是打扫过么?怎么又要收拾?”

家中任何一个角落里他都不会关心,脑袋里想的都是疏勒镇,甚至是将来的碛西。

……

赵正一道士又重新将疏勒城走了一遍,可惜城池面积太小,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若是在长安,他估计能花上个几个月来选址,但在这边关城镇中,可供挑选的选项太少,简直就是非此即彼。

也幸亏这西域并不注重堪舆,两个风水绝佳之地如今依旧空着,充当着牧羊人的散养圈。其中一个靠近集市,他听从李嗣业吩咐,只得选择了另一个,并且亲自迈着大步进行初步丈量。

“应该圈出多少?十亩,还是十五亩,十五亩是不是太贪心了?管他呢,先量一个十五亩,再量一个十亩,看看李将军能接受哪个。”

他丈量完毕后,兴冲冲地去往李镇使府邸,门房仆人认出这个道士,知道他如今是李将军的门客,也就放进去了。

李将军正在府中接见疏勒镇公廨负责修缮城墙的匠作主薄,他只好靠在门亭外的石灯旁等候。

李嗣业盘膝坐在案几前,抬头问匠作主薄:“我们疏勒城中能主持工程的工匠共有几个?”

主薄站在地上叉手:“回禀将军的话,实际上有两个,但也可以算四个。”

“这话是怎么说的?什么两个,四个?”

匠作主薄赶紧补充说明:“能计画版筑城图,修建歇山顶城楼,估算台基立柱的只有两个人,但若只是修缮城墙,造土墩烽燧,还有两个人可用,其余所众者皆是学徒,匠工。”

李嗣业摆了摆手道:“不是什么复杂的工程,不过是在疏勒镇核心的四座城中修建四个兽医站,包括能容纳几十匹马的马厩,一个铁匠铺,一个能够给马治疗的房间,还有三人的住舍。”

主薄听完不由得抽了抽嘴角,这他娘的算什么工程?也值得如此兴师动众?

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四百零八章 碎叶川第七百九十三章 风雨欲来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胜第八百零八章 见招拆招组合拳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静忠兼职月老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实想法第五百四十一章 进奏入长安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变乱始末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儿寡母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禄山第六百七十九章 杨国忠伪托查案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轰幽州城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报入长安第五十九章 太子内率千牛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巅峰第五百五十五章 预备唢呐曲憋大招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狱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关棉被的商战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为权势?第一百六十一章 远来即是客(感谢就不说憋死你飘红打赏)第八百九十八章 张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谶言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泽第七百五十四章 战机已现第三百一十六章 创造老子神像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辩势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报入长安第六十五章 太极宫马球赛第八十一章 忠言劝太子第六百六十章 婆罗门神庙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征羯师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骑施顾问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诸将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还第六百七十六章 杨国忠不自知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鸿门宴第七百零七章 长安不可居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辩势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贸易野心第四百六十五章 贫道看得明白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终人离散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对饮第九十五章 远行要精心筹备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业论圣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计策第三百一十一章 黄雀在后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袭第五百一十七章 杨钊处处提防第七百三十三章 东都洛阳沦陷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护第六百二十一章 谈判初期第五百一十章 规划筹备动员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卢节度得上上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桥飞骑相救第六十一章 前往东宫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装抢生意第二百五十一章 几坛金贵的酒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无压力第一百零四章 强与弱,意志的较量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问,诸事繁杂第七百六十六章 肃宗父子回长安第七百四十三章 凤翔之战(上)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叙功(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苏赫拉布的脑回路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级的血上位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战连云堡(上)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门峡第八十一章 忠言劝太子第五百一十五章 李林甫警惕打压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报也第一百六十九章 坚守不如反攻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陇道上乱象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驿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价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为权势?第五百零三章 虢国夫人营造新府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战第五百一十三章 长安近日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书生强悍,校尉善谋第十二章 安禄山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强苏毗如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紧排演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后的坚守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强苏毗如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袭同罗营第六十章 朋友与邻居第六百九十五章 杨相穷途之计第八百一十三章 会战河东攻上党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纥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际,父子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