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龙观密会

李嗣业一听到这个李姓,就开始猜测此人的出身,长得这样俊秀儒雅,眉宇积淀出来的贵气,不像是一般小户人家养出来的。

“皇族”

“错,我乃隋李,而非唐李。李将军请随我来。”

他们进入身后的一处殿宇中,沿着木楼梯拾阶而上,二楼处悬挂着一口大钟,钟上刻着他不认识的铭文。

绕过大钟来到一处隔扇门外,李必脱下布履,穿着足袋走了进去。

李嗣业也如法炮制,脱下六合靴,趁对方没有回头,抬脚闻了一下足袋,顿觉提神醒脑,苦想了半天没有对策,才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等他进来之后才发现,里面还坐着一人,此人身穿紫色缺胯袍,头戴武家诸王样巾,面孔略长,他隐隐感觉此人好像在哪里见过,突然恍然大悟:”你是……“

李泌在一旁说道:”李将军,看破不说破,请坐。

李嗣业盘膝在旁边跪坐,把两只脚都想办法并在后面,三人分别占据三个方位,面朝着隔扇门。

门再次被推开,一个穿着胡服的美貌婢女进门,手中提着篮子款款进门,跪坐在他们一侧,将篮子中的木炭扔进炉子里开始煮茶。

他今天是为找太子而来,结果太子却不在,聚集在这道观里的李泌和皇甫惟明两人都是太子党的班底。他跟他们不是太相熟,几乎找不到可涉猎的话题。

皇甫惟明笑着给李泌介绍李嗣业:“我与李将军只有一面之缘,却让我为之心折。他在安西疏勒镇施行马政,几乎与陇右厩牧署不相伯仲。”

李泌点点头说道:“马政之兴衰,关系着我大唐对周边强敌的攻守态势,想当初太宗高宗年间,我大唐马政兴盛,全国厩牧司马匹存栏达到七十万头。如今虽称盛世,厩牧司的马匹却只剩下了四十多万头,若像这样逐渐减少下去,我们拿什么来挟制吐蕃和突厥?”

看着李必侃侃而谈,李嗣业感觉很惊讶,他一个道士念经的同时,还能对马政了解得如此清晰。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后世,只要到网上随便这么一搜索,就能找到一堆的资料来验证论点。在那个时代想要了解这些,就必须真正做到行万里路,还要连篇累牍地查资料,非大毅力所不能为。

他李嗣业什么都知道一点没什么可惊奇的,李泌若是什么都知道一点儿,那可就相当了不起了。

李嗣业问:“敢问李泌,如何调整改善马政,才能使天宝直追贞观龙朔时期?”

“当然有办法,“李泌口气沉稳快速回答:“首先朝廷扩大厩牧署投入,每年派人购入一定数量突厥大食马匹进行杂交,改善马匹质量。其次鼓励民间养马,放宽百姓骑马的特权,取消匠人,商旅不准骑马的的规定。这些不合情理的条例本身就无法实施,且打压了百姓养马的积极性。如今商贸如此兴旺,商贾们腰缠万贯,他们怎么就不能骑马,爱马了?有钱养马的人没有资格骑马,有资格骑马的人却养不起马,这如何能行。只要民间马匹数量的数大,又何患军中无马可用?”

“说得好。”皇甫惟明击掌称赞道:“长源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我大唐如何能够挟制四夷,不就是因为人多嘛。民间征召募兵时无数良家子前来应征,常常百中只能选十,身强体健,能骑烈马,能拉硬弓者才能入围。若是天下八百五十万户,每户都能有一匹马,放眼海内外谁还能有可匹敌者?”

李嗣业眯了一下眼,曾经有人吹嘘要让家家吃鸡,户户有车,结果就爆发了经济危机。家家有车实际上是能够办到的,但户户有马就基本上不可能了。一匹马的寿命是三十年,这三十年里要耗费的食物远超一个普通家庭三十年的日常开销,养马的费用之高,让广大穷人望而生畏,倒是那些家大业大的商贾豪门,家中养有马匹多达五六十。

他今天的目的是来找太子,没想到却跟李泌和皇甫惟明在这景龙观中聊起了马政,这两人好像闲得很呐。

婢女分别给三人敬献茶盏,李嗣业端起来一饮而尽,开口赞道:“这茶不错。”

他放下茶盏遂起身告辞:“今日与皇甫司农以及李道长相见,算是略作了解,我们改日再聊。”

皇甫惟明坐正身体拱手相送。

李泌站立起来,叉手说道:“我去送送你。”

两人走下楼梯,李泌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册,双手交给了李嗣业:“这是太子让我送给你的。”

他只是低头扫了一眼,书封上写着氏族志,此书出自初唐贞观时期。当初李世民为了压制五姓七望,命令吏部尚书高士廉起头编纂氏族志,把李家皇室编为第一等姓,外戚编为第二等姓,山东望族编为第三等,通过这种方式压制旧士族,提高庶族地主的地位,以加强皇权。

高宗和武则天后来重新编写了姓氏录,将所有天下姓氏以朝廷官员官阶,功勋来重新编排,五姓七望已经全部被排出其外。为此武则天将原氏族志收回,全部焚烧殆尽。太子手上的这一本已经是海内孤本。

他不去细想这个,叉手相谢后,把书塞进了怀中。

两人从楼内出来,此楼所在正好是个高台,所以回头望去,这景龙观的另一边却是殿阁排列,层叠鳞次,时而有兵卒穿梭其间巡逻。他顿时感觉好奇,伸手向那边指去:“那是什么地方?”

“靖安司,暂时由我担当司丞。”

李嗣业狐疑地问道:“靖安司?我怎么从来没听说有这种部门,它是做什么的?”

李泌刚准备开口,李嗣业却突然醒悟过来,连忙摆手道:“不,不,你别告诉我,我不是京官,告诉我没什么好处。”

李司丞缩起了瞳孔,抿着嘴唇想说什么,却没有张口说出来。

李嗣业回头叉手拜别:“李司丞,十日之后,我再来如何?”

“好。”

李泌低头望时,李嗣业已经踩着石阶走下了楼台,身影消失在观庙的干树杈中间。

皇甫惟明不知何时已出现在他身后,也遥望着李嗣业的背影,问李泌道:“你认为这个人如何?”

他将拂尘搭在袖子上,摇了摇头说道:“他不是一介武夫。”

“这话说的,他不是武夫谁是武夫,此人力大无比,擅使陌刀,骑快马在军中挺进,所向无一合之敌。”

李泌扬起拂尘搭在了肩头上,摇头说道:“我的意思是说,他不止是一介武夫,其余方面也必然有建树。若是太子只知其勇,倒是一种浪费。”

皇甫惟明点点头道:“太子殿下与我吩咐你,与李嗣业接触要小心谨慎,他是夫蒙灵察麾下将领,名义上算是右相的人。”

“既然是右相的人,我们为何还要冒险与其接近?”

“碛西是右相李林甫的永业田,其一脉将领皆受命李林甫,每年入京叙功必先入相府。太子想在铁板一块的碛西,埋下自己的一根钉子,以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

第五百八十二章 采访使陪同远征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从托孤第七十六章 行为决定命运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险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场分布图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参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爱财取之有策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远求近回长安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谁在陷害谁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杨家三姊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战开幕第一百八十七章 轮台送卿问生辰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厌诈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温泉宫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五百七十章 加饷与主持考课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来的寄托与鸡汤第三百九十三章 陇右采访使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叙功(一)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亲王第九百二十章 劝郭子仪离襄阳第三百五十章 陷阵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记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紧备战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来第七百六十二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归顺归心第一百零四章 强与弱,意志的较量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强苏毗如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拟定条件第三百八十八章 贫道收徒,监军入府第一百零二章 逃脱入大漠第六百零一章 伪装败退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时得志第四十八章 闻染香囊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楼告刁状第六十八章 东宫的难处第四百五十八章 为戴望求情免死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动上门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长安主导大局第六百零一章 伪装败退第七百三十三章 东都洛阳沦陷第四百章 疏勒军开拔第九百二十四章 争分夺秒为江城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对谈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张小敬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级的血上位第六十六章 互传绝招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伙蚍蜉第七百七十五章 声东击西?第七百一十章 图谶激反志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叙功勋第三百七十章 视察屯田秋收第三百三十八章 两军列队出长安第九百零一章 张巡守睢阳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十九章 驸马府阴谋罗织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九百二十四章 争分夺秒为江城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鸿门宴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对垒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点胜利果实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宝元年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择木而栖第四百三十章 入宫觐见杨太真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宾(感谢长江的尽头飘红打赏)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三百八十四章 独立思考主动探寻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称赞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挡路,参军相助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与叶护之死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镇沙匪第八百五十九章 黄抱节兴兵激变第五百零五章 继承争夺者躺赢第六百零三章 节度使职责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龟兹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厌诈第二章 不良帅张小敬第一百三十三章 苏赫拉布的脑回路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军重聚魏州界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七百六十六章 肃宗父子回长安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处突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历史会晤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儿戏第六百一十五章 儿戏般的谈判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儿郎第三章 一招制敌是常态第四百一十一章 争锋敌对 牧歌交织第八百七十二章 后方被人偷袭第八百八十二章 严武怒向益州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镇之后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为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