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前往东宫

李嗣业脸上面色如常笑着说:“我倒是无所谓,关键是枚儿满意就行。”他虽是这样说,但还是腹诽了一句,迟疑地邀请她们进入院子。

容貌太丑是会影响主人心情的,虽然这两人出价便宜,但李嗣业现在不差这个钱。

他自己不好意思驳徐娘子的面子,只好由枚儿来开这个口,童言无忌嘛。

两名妇人来到李嗣业和李枚儿面前,低身行礼:“阿郎,小娘子。”

李嗣业心怀期待,指着两个老女人对枚儿问:“阿兄雇佣了两个人,来照顾你的饮食起居,枚儿你看看,对她们还满意吗?”

李枚儿只顾低头研究兄长做的弹弓,抬起头来晃了一眼,继续低下头琢磨,口中说道:“可以,还行。”

“你看都没看,你再仔细看一眼。”

李枚儿又抬起头来足足看了三秒,点点头说道:“可以啊。”

李嗣业稍微有些失落,挥手说:“既然枚儿对你们很满意,那你们就留下吧。”

徐娘子的脸上露出笑容,她刚才显得比李嗣业还要紧张,生怕他不肯要这两个女婢。

“你们还不谢过李郎君。”

“谢过李郎。”两人蹲礼的姿势倒是挺标准,像是在大户人家历练过的,可惜年老色衰,这是硬伤。

徐娘子不能在李家多呆,与李嗣业简单交谈了几句,便恋恋不舍地回到了自己家。

李嗣业接过枚儿的弹弓继续做,枚儿又抬起头看了看两名站在地上的婢女说:“她们真老真丑。”

他严肃地批评李枚儿:“枚儿,不可口无遮拦。”

他瞪着眼睛给李枚儿使了个眼色,意思是你虽然说的是实话,但刚才为什么不说,现在突然说这个,我要不要赶她们走,你若是硬发脾气,我可以赶她们走。

两名老婢委屈巴巴地看着李枚儿,并且在眼中闪烁中几点晶莹,这让李嗣业恻隐之外,还渗得慌。

李枚儿接着说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觉得她们就像咱们在高陵乡下村里的阿婆阿婶,很好,很亲切。“

老婢连连感恩道谢,口中说多谢阿郎收留,家中贫寒,她们若能有收入,家人的日子多少会好一些。

两个大龄妇女开始打量李嗣业的宅邸,口中啧啧说道:“房子倒是挺大的,就是没有个人收拾,你看都破落成啥样了。阿郎,放心我们现在就收拾。”

两名女婢很快便投入了角色,开始提桶打水,清洗门窗。李嗣业搬进来的时候,几乎没有收拾正堂,一来是地方太大,二来是生性懒散,他完全可以在东厢房里待客,所以整个院子里许多房子都是灰尘满地,无人收拾。

李嗣业刚提起水桶,两名女婢连忙劝阻:“阿郎,快停手的啦,这不是你这贵人干的活,听说你马上去给太子当护卫了,这可是了不得的大官。”

他打了一桶水放在井沿上,对两位婢女吩咐道:“你们除去收拾房间外,就是专职伺候小姐,不用管我。”

没过多长时间,整个家中里里外外都被女婢们打扫得焕然一新,瞧起来不再像破落户,终于有了居家过日子的样子。

李嗣业望着两位老婢忙碌的身影,不由得感叹:“有所失必有所得啊。”

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进东厢房把装在水罐里的钱,放在了房梁上,仅给枚儿留下几百钱,用来家中购买生活必须品。

东宫的人到底还是来接他了,第二天一大早,解除宵禁的钟声刚刚敲完三百下,李嗣业在院子里的桑木上刚练完拳脚,外面便响起了轻微的敲门声。

他出门开门,却见是个穿着暗黄色袍子的宫人站在门外,眼角还残留着眼屎,睡眼惺忪地问:“你就是李嗣业,詹事府让我来叫你入东宫护卫。”

李嗣业连忙揖手,请这位内宦到屋里坐。

想不到这位内宦却不领情,捅着双手在外面说道:“你赶紧去准备一下,咱就在这儿等你。”

李嗣业没什么可准备的,但还是回去叮嘱了妹妹几句,西厢房里的两位女婢鼾声如雷,他也不想惊动他们,便转身出门去,跟着内宦出门上路了。

这太监沉默寡言,一路上什么话都不说。李嗣业如每一个即将到新岗位的求职者那样好奇,给太子担当宿卫到底是什么样的,也只能亲眼所见了。

进入皇城前,太监给了他一块腰牌,乜着眼说道:“以后戴着这个东西出入皇城,比较方便。”

从朱雀门进入皇城,直道两旁的宫观里都是大唐的政要机构,再往前走却是太极宫承天门,他们不从承天门进入,反而向东走,来到正面的嘉福门,这里面就是整个太子的团队。

守门的是太子十率中的太子左右监门率,太监出示腰牌,守门的卫兵放两人进去,这一路共有三道门,嘉福门、重明门、嘉德门、然后是太子的办公所在地,嘉德殿,不过此刻太子并不在殿中,已经上早朝去了。

留守在嘉德殿中的是太子詹事府的詹事,正坐在侧殿中抄写什么东东,抬头看见太监领李嗣业进来,说道:“直接领他去右内率府。”

从隋唐直至明清,宫廷宫殿的布局全部是中轴线对称设计,中轴线的直道左边有什么建筑,右边必然有同样的建筑,就像蝴蝶所拥有的的一双翅膀。

太子右内率府就在嘉德殿的右边,离奉化门很近,与他相邻的是太子右春坊。

太监将他领到内率府门口,便甩甩袖子要离开,李嗣业连忙抓住了他:“唉,先别走,你得带我进去。”

这太监又乜了他一眼:“我带你进去干啥,你是没断奶的小孩儿吗?快进去,你上司在里面等你。”

这还不包括太子的武装卫队——太子十率府、太子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府、左右清道率、左右监门率、左右内率。这十率中只有四率领兵,就是太子左右门监率和太子内率。其余各自遥领上番在京城外的折冲府兵。

府兵制业已崩溃,全国折冲府已无兵可上番,如今驻扎在京师左右的,乃是由张说献策,皇帝亲自从府兵和百姓中招募的军队,组成了左右御林卫和左右龙武军。所以太子其余卫率只是空有其名。

但太子身后的团队也相当恐怖了,连同各级官员,宫中眷属,宫女侍从,卫队内率和监门率共计三四千余人。

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镇之后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园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顿河东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业白马入长安第一百七十章 国主为馅,将军为饵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叙功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为送亲使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墙角第五百零八章 各种情仇愤怒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为国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处突第三百零七章 印绶可定人心第八百零八章 见招拆招组合拳第六十四章 何为一刀流第八百八十九章 谁野战无敌第三百五十一章 强援第四百五十章 敌我混乱之际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八百七十五章 众口铄金毁骨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辩势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门峡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战开幕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术活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葱岭守捉第二百七十九章 义正辞严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荡清浊(已重补)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资已经送达第六百七十章 面圣求募兵第六百五十八章 预谋伏击战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军重聚魏州界第六百一十章 护教战争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场就是巅峰第一百零四章 强与弱,意志的较量第六百章 双重无间道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风陈涛斜第四百二十一章 与老兵同行第一百零六章 魔鬼城孤守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断私通第七十七章 杨洄上蹿下跳第四十二章 太子长史,长安风闻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陇西李氏旁支?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阵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寻权力的方向第五十章 二进宫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轰幽州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说服杨钊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托后事第三百六十二章 记里鼓车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准备南逃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征羯师第五百零二章 太过扎眼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阳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风陈涛斜第七百一十五章 进谏言失效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还牙,百无禁忌第七百四十三章 凤翔之战(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军功居于第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贤院书直吏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长安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课与升赏第八百六十九章 谈笑间掌控河东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远虑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六百五十八章 预谋伏击战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娘舞剑器(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库姆条约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质者,智斗之第四十一章 具有传奇色彩的饼第二百一十章 恩义不可负第五十九章 太子内率千牛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远程武器第六百九十二章 让箫郎中去查第九十五章 远行要精心筹备第五十九章 太子内率千牛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战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机由来已久第二百六十四章 尴尬的信使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评品第七百零九章 天宝贩奴事件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仪中计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熏殿第七百八十九章 东京畿漕运使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七百八十九章 东京畿漕运使第四百五十章 敌我混乱之际第七十二章 马球赛筹备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缘由第九百零六章 襄阳陷入相持第一百零二章 逃脱入大漠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场就是巅峰第一百四十二章 弹棉花,做棉被(感谢蒙古一胖子打赏)第九百零三章 安庆之围第九百章 北强南弱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辽东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见耳听俱为实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仪遗憾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