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战

戴望身披黑色的斗篷,戴着面具骑在一匹枣红马上,紧跟在李嗣业身后。他在小勃律国境内等待的几个月真是煎熬,数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胡椒物流商路的中断使得无数的钱财打了水漂,浪费时间就是浪费金钱这句话真正得到了证实。

胡椒物流商路的理念超越了这个时代,所以才使得它有如此巨大的魔力,让这条线路上的每一个人都趋之若鹜。他们之前都不敢想象,商路运输居然还能这样搞,通过一个个节点进行牲畜接力,完成最终的运输,

不同的生产模式导致不同的贸易模式,农业国的贸易模式就是集市,然而胡椒的大宗运输重新定义了贸易,出现了代理商和分级代理,也使得短短两年之内,长安城的首富就从王元宝变成了米查干。

恐怕戴望自己都意识不到,他已经变成了资本本身,也与资本的特性相当吻合。为了赚取胡椒商路的暴利,资本不惜发动战争,也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他现在不就是在发动战争吗?

他夹着马腹快走几步,迅速跟在了李嗣业身后,叉着手说道:“没想到你的手笔如此之大,竟然带了两万军队,定能把那北印度的耶萨婆曼,还有那帮子婆罗门全部收拾干净,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肆无忌惮地种植胡椒圆,也可以把香檀树免费砍伐下来送往长安,成为达官贵人手中的把玩物件儿。”

李嗣业在马鞍上侧头皱眉看了看他,感觉这个人说话的口气已经把强盗逻辑当做了理所当然,难道自己身边的人都会发生变化,忘记了初心,成为恶龙吗?

“戴六郎,不要本末倒置,我们此番出征是为了击败大勃律国,如果北印度敢干涉挑衅,再顺便为之灭掉他们。”

戴望迅速反应过来,叉手道:“大夫说的对,不可本末倒置,北印度已经干涉挑衅了,等我们拿下大勃律,再收拾他们也不迟。”

李嗣业脸上露出了理所当然的笑容。

唐军在夜间渡过婆夷水,向对岸的吐蕃大勃律联军发动进攻。由于敌军没有防备,几乎是一击即溃。封常清率领疏勒军为前锋,一边扫清残敌,一边追击朝着大勃律国都菩萨劳城出发。

吐蕃与大勃律军战败之后,迅速集结力量摆开阵势,在山林前准备与唐军决一死战。封常清根据地形将阵型列为偃月阵,小股骑兵在偃月的两侧,步兵阵列在中央。吐蕃军的一个东岱集结在山林背面,大勃律军则处在吐蕃军的两翼,他们在地形上占据了些许优势,一旦战败便可以沿着山林逃遁。

封常清命押衙挥动令旗,偃月阵开始缓缓向前移动,吐蕃军的桂射手们带着庸护持迅速前冲,企图用极快的速度穿过唐军的箭阵覆盖。封常清命令队伍停下,弩箭队分为三排轮换交替抛射,一时间箭矢如雨抛落,将敌军密集的冲锋阵型射了个七零八落。

他隐约判断出吐蕃人的斗志不是很强,准备着下令两翼的小股骑兵准备出动包抄,截留准备撤退的敌人。但命令尚未下达,吐蕃人突然吹响了盘羊角,敌军迅速向后撤退,牵着牦牛和成年羊逃入了山林中。

山林地带对骑兵非常不利,无法有效的追击,封常清只好命令骑兵和步兵统一行动,沿着吐蕃人撤退的路线进行追击。

李嗣业带着中军下午时赶到了双方激战的山林前,听封常清派回来的塘骑队传令兵汇报战役情况:“敌军在向我军冲锋时,被弩箭队压制后溃败,沿着这条山林带往东南撤退。”

他颇感奇怪,从他们唐军渡过婆夷水开始,吐蕃和大勃律联军就没有组织过像样的抵抗,前两次战役还可以说是准备不足。但这次对方却是迅速集结起来的反击力量,怎么可能如此快速地溃败?

他立刻给塘骑队下令:“迅速赶至前锋疏勒军,询问封常清副使敌军屡次败北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刻意诱敌企图引我军轻敌冒进,会不会在沿途山林中藏以伏兵?告知他务必要小心行事,我与中军将在菩萨劳城停顿,等着他受降归来。”

塘骑队乃是唐军各军之间传递消息的传令兵,拥有脚力最好的马匹和骆驼,在大勃律这种多山林起伏的地形下,他们仅用半日便追上了封常清的前锋,并把李嗣业的话如实汇报。

封常清已经迫近大勃律与吐蕃麻羌塘的交界处,听到李嗣业的传话后立刻细细反思,确实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这几战打得实在太顺了,不似敌军的真实战力。

他立刻拽住马缰高声下令道:“康押衙,迅速传令各营押官,迅速集结为三才长阵,以跳荡刀盾兵为第一排,长枪步槊为第二排,弩兵为第三排,对整个山林两侧进行搜寻,给我把伏兵给找出来。”

跳荡兵们手擎着盾牌并列成排组成了盾墙,他们手中提着横刀掠过草叶,在灌木从与草地间缓慢地前进。步槊手和枪兵将长矛架在盾牌上,作为主要的输出兵器,两个弩兵端着擘张弩凝视着前方,弩弦已经在饱满欲发的状态。

吐蕃军趴在草丛中,眼看着唐军即将接近,有些人因为恐惧而抖动了草叶。

“风吹草动!准备!”

暴露了的吐蕃军从草丛中站起,拉满了弓弦一阵攒射,被唐军的严密盾墙挡住。紧接着他们挥舞着宽刃刀冲了上来,劈砍撞击在唐军的盾牌上。长枪短槊立刻从盾牌的缝隙中刺出,将冲在最前方的人刺倒,然后拔出收回来接着攮刺,后方的弩兵预防敌人发现阵型的死角而随时准备补射。这种最简单的三才阵战法唐军早就训练熟络非常默契,对分散隐藏的伏兵非常有效。

藏在灌木从中的大勃律军队不断被驱赶出来击杀,他们索性不再隐藏,或冲出来拼杀一阵子,或直接投降。

战役进行到傍晚,吐蕃军溃败撤退到麻羌塘地区,而大勃律军却不能离开故土,只好投降唐军,被封常清押解回菩萨劳城。

大勃律战役就这样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善后处理也是轻车熟路,将大小勃律合并为勃律国,归仁军扩张兵力,把大勃律这些投降的败兵吸纳进去。

大小勃律原本就是一个国家,后来被吐蕃强行分开,现在算是被唐军强行整合完整,这样唐军就等于控制了克什米尔东大部分地区。这一地区即使在公元七世纪的这个时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吐蕃失去了它,就完全失去了向西域进军的线路,只能龟缩在青藏高原上。这里还是南下印度的跳板,往后的几个世纪里,无论是大食人想要入侵印度,或是卧莫儿帝国、还是奥斯曼帝国南下都需要先占领这里作为前进基地。

现在李嗣业率领的安西军占领了这里,就等于完全控制了印度的进出之路,使得它只能与唐朝进行贸易,那么它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成为西北藩镇的胡椒香料等原材料生产基地,源源不断地为这些贪婪的军人们创造财富。

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后悔了第七百一十章 图谶激反志第三百六十三章 汉代耿恭井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归来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变马嵬驿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三百三十六章 斗鸡可汗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杀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劝降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参参谋良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来曜许诺第四百一十四章 捡来的孩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关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没的功勋第五百八十五章 与高仙芝辩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关冷人心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诸将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韬晦避耳目第九百二十七章 长江水战(上)第六十六章 互传绝招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业白马入长安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战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桥飞骑相救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驿站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战连云堡(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业言好事(感谢月息是我飘红打赏)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无可救药?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话不投机第五百零三章 虢国夫人营造新府第四百一十四章 捡来的孩子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访(求推荐票收藏)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镇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个培训班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禄山府邸定计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记第三百二十章 闷热的相府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访(求推荐票收藏)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八百零四章 主动变为被动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业论圣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这个守捉城有点儿穷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远至葱岭第七百二十一章 临水亭设计缘分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国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征羯师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战连云堡(下)第二百章 校场整训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观访客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后的坚守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熏殿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风波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三百六十七章 灯下独谋大业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为宾第四百零八章 碎叶川第八百零二章 夺占洛阳攻陕郡第五百六十七章 为私利而反对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请盟友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四十八章 闻染香囊第六百四十章 凉薄君王心思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职校尉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离间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变乱始末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两军列队出长安第五百四十四章 双吏迁至庭州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访疏勒城第七百五十四章 战机已现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树绿化碛西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为权势?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八章 突骑施勇士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谁在陷害谁第三百四十四章 鱼潮儿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异彩第二百五十三章 旧友新人共欢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辙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紧排演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镇之后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钱维系联军第三百六十七章 灯下独谋大业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灯楼设想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五章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摆宴第四百二十九章 张氏之死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阳第九十二章 月夜对酌最勾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军拉练对抗第五百零三章 天宝归仁军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战之后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异彩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骑破击突骑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