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门庶子名门贵子

宁寇军小将身背柘木杆银枪头,威风凛凛地立在马上,身后的一百多名骑卒簇拥在两人的身后,导引着他们走出山谷。

箫华在马上叉手道:“这位将军,我们本来同行还有两名右骁卫的中侯,惨遭山匪杀害,请将军代我们寻访他们的尸体。”

小将听罢点了点头,立刻对身后的一名军官吩咐道:“你立刻带人在山中搜寻两位中侯的尸首,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来。”

“喏!”军官领命后立刻分拨出五十多人马,分散进了山谷两侧的松林中。

小将领着他们继续前进,并对身边的箫华元载说道:“两位上官请先随我去往前方的驿站歇息,等他们找到了尸体随后就跟到。”

“如此谢过将军了。”

元载在一旁心神不宁,偷偷回头张望这些面带煞气的骑卒,心中的恐惧始终未有消除。

箫华却安之若素,也不知是神经粗大,还是天生有大无畏的气质,口中感慨地说道:“想不到你们河西的治安竟如此之差,山匪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袭击朝廷命官,难道是教化不及所致?很难想像这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唐盛世呐。你们河西的地方官员责无旁贷。”

箫华话音刚落,他们身后的这些骑卒们或悄悄低头,或露出鄙夷的神色。这小将倒是显得谦恭诚恳:“上官教训的是,我们到达驿站之后,立刻就将此案报知宁寇军使和凉州府,想必要不了几日,凉州府便会发下榜文悬赏捉拿活跃在祁连山至马蹄山一带的山匪,并将这些贼匪彻底肃清。”

“事后如何补救都于事无补,白白可惜了两位中侯的性命。”

行出马蹄山麓的临松薤谷尽头,有一座官方的馆驿。这里不是商路的主干道,所以驿站的规模也比较小,只有一座草厅,一圈筑土墙和马厩。

军汉们牵着马次第进入驿站,使得这座偏远小驿变得喧嚣和拥挤。驿长也是惊讶得合不拢嘴,他自接手驿馆以来就没见过这么多人,连忙安排驿卒从井中打水给众人解渴。

小将命麾下士卒用海碗端了水送到箫华和元载面前:“两位上官请先饮,我们在这里休息一阵,想必尸体很快就会找到。”

短短片刻之后,马蹄的敲击声出现在驿站的外面,箫华台阶上站起来眺望,只见几名军卒牵着马进入驿站的拱门,马背上驮着两具尸体。

军卒们将尸体放下来,又将两个血葫芦似的头颅摆在脖子上方,小将对箫华元载叉手道:“还请两位上官辨认一下尸体,看看是不是遇害的两位中侯。”

尸体的血腥气隔着老远便已弥散过来,两人皱着眉头捏着鼻子。箫华扭头对元载说道:“要不然,你去辨认一下。”

元载连连摆手道:“不,不,我不去,你去。”

箫华叉着腰问道:“我俩谁为主谁为次?你岂能不遵上官之命?”

元载抬手无奈地指着他:“你,好,我去。”

他抬起袖子掩住口鼻,挪动步子缓慢接近两具尸体,军卒们双手抱胸站在一旁看戏。

元载闭着眼睛接近尸体两丈外,睁开双眼分明看见尸体的断首血肉翻起,两颗头颅兀自睁大眼睛鲜血糊面。他胃里顿时如翻江倒海,快步跑到墙根,弯下腰将刚才喝下的半碗清水呕吐出来。

“噗嘻嘻。”宁寇军卒们发出了奚落的笑声,小将板起面孔训斥道:“笑什么笑,还不赶快将尸体用麻袋装起来,勿要惊吓了两位上官!”

他端了一碗热水走到元载身旁,轻轻拍击着他的后背,又将碗递了过去。

箫华神情严肃地从台阶上站起来,对小将吩咐道:“请将军把两位中侯的尸体先送往凉州府交由仵作检验,再将他们运回长安交由右骁卫好生安葬。”

“喏,”小将叉手应答后,又上前征询箫华:“两位上官何不与我们一道前往凉州府,见过凉州大都督后可安排一队人马护送你们前往目的地。”

箫华犹豫着是否要应答下来,元载在旁边以眼神暗示,并沉默地摇了摇头。

两人之间来回交换了十几次眼色,箫华最终决定尊重元载的意见,拱手谦词道:“不必了,我们此番下来查案,不欲惊扰地方,你们只需遵照我的吩咐把逝者的尸体安顿好即可。”

“也好,”小将朝两人躬身叉手,说道:“劳烦两位上官接下来行走大路官道,沿途有巡防兵营和巡驿使,绝对不会有山匪出没。”

“我们走!”小将一声令下,骑卒们翻身上马,从驿站的拱门中鱼贯而出,只留下纷扬的尘土和零星的马粪。

元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坐倒在草厅的土台之上,箫华斜睨着眼扫视着他讥讽道:“不过是瞧见个死人而已,怎么就把你吓到这个地步。”

元载皱起眉头回嘴:“你真是无知者无畏。”

“敢问元司直学得何样文章,治何经典,进士科排名几甲?敢嘲笑他人无知?”

“我以进士及第,乃是实打实的学识,总要好过你以门荫入仕途。”

“你说什么!算了,我们好歹也算在一起共事,案子还没有办下来,相互争吵岂不误了大事。咱俩都各退一步,不要再提起此事。”

元载哼哼了一声,算是同意的他的要求。

两人之间的矛盾纯粹是寒门庶子与名门望族之间的龃龉,出身与待遇是造成这矛盾的始发点,作为兰陵箫氏、宰相箫嵩的长子,人家箫华刚做官便是给事中,兰陵县男,转任五品刑部郎中,又承袭了徐国公的爵位。而比箫华年长许多的元载天宝初中进士,授新平县尉,后来入长安做大理寺评事,不过是八品的小官平调而已,如若他没有娶到王忠嗣之女王蕴秀,这辈子也只能止步于八品小官的职位,又有什么能耐得到今日的大理寺司直官。

截然不同的出身给两人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差距,元载为人谨慎自卑,行事小心翼翼,长期受困于钱财,认清现实之后还要不顾一切地向上爬。箫华却自信昂扬,拥有天真的理想主义,把当宰相当做此生目标,不惧权贵、认同死理、不通世俗,自然无所畏惧。

元载自然不能与箫华硬杠到底,他也只好借坡下驴,就当他是对自己认错了。

“有些话我们不便在这里说,你我应当及早起程上官道,稍后我再与你详解。”

两人胡乱用了一些干粮,便牵出马匹离开驿站,踏上前往甘州的官道。

官道沿途水草丰美,河水沿着道路边缘流淌,远处有牧民纵马放歌,有一支运货的驼队响着铃铛被他们甩在身后。箫华心情大好,又要吟诗做赋,元载却趁机在旁边说道:“今日之事,你难道没有起疑么马蹄山的山匪刚劫杀了中侯两人,宁寇军的兵马就已经赶到了?”

萧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的意思是说……”

元载加快了语速急促地道:“马蹄山临松薤谷附近仅有两座村落,谷间鲜有人迹,宁寇军之前从未到过山谷中活动,否则就无法解释谷口外的驿站院落狭小,连草厅都无法容纳百余人躲避,从那驿长的表情态度也看得出来,他从未见过如此多的兵卒,此地之荒僻可见一斑。由此可见那些宁寇军卒并非是巧合出现,而是有意为之。”

箫华惊骇地扭头望向元载:“怎么可能他们安敢杀害朝廷命官?河西诸公视王法为何物?”

元载高抬起鼻孔,无意给他解释许多,分明是没有受过社会毒打的天真贵公子,跟他讲世道艰难、人心险恶无异于天方夜谭。

第四百二十九章 张氏之死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会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两面性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桥头君恩薄第八百七十五章 众口铄金毁骨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导和乐器第三百一十六章 创造老子神像第七百八十六章 韬光养晦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归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袭同罗营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场就是巅峰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禄山渡河破陈留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罗境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后到场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择木而栖第三百一十五章 寻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三百六十六章 赵将军初回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调令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五百一十二章 伽延从父子同出征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娘舞剑器(一)第十四章 包围突发现场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尘自灼其华第三百零七章 印绶可定人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护府定策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众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变乱始末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纥第二百四十二章 将才难得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无将使贺兰成名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三百九十三章 陇右采访使第二百七十三章 拨换城夜宴第二百六十八章 杂事尤其琐碎第七百一十章 图谶激反志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军重聚魏州界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险第一百八十八章 两相猜第六十八章 东宫的难处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阳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镇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队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爱财取之有策第四百一十八章 军功居于第一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军拉练对抗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桥飞骑相救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访疏勒城第五百二十一章 预先安排后手第一百九十章 守得云开见日出第八百七十二章 后方被人偷袭第二百五十九章 给朋友师父的礼物第三十四章 骆参军之仇隙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为权势?第五百七十二章 节省开支巡视商路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谋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六百五十二章 调兵出征之争论第六章 横穿长安观遍风土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惊心之言论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灵武,嗣业入关中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龙观再次密会第六十二章 右内率府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亲王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围第七百九十三章 风雨欲来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与梨园春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记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袭扰第三百三十一章 赐宴麟德殿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吕召旧部,嗣业迎上官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三百零五章 关山远道,未雨绸缪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业言好事(感谢月息是我飘红打赏)第六百零一章 伪装败退第九百章 北强南弱第七百五十九章 细柳原大战第九十四章 准备前往安西第四百五十八章 为戴望求情免死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锋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张小敬第七百五十五章 准备克复长安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献成都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时得志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远虑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课与升赏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陇西李氏旁支?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儿子备彩礼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访(求推荐票收藏)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个培训班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狝狩猎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三百二十章 闷热的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