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荐欲复长安

bookmark

安禄山咬着牙关笑道:“好你个刁牙利嘴!姓颜的,我本不想与你为难,但你竟然杀我义子李钦凑,杀我心腹爱将高邈!何千年!今日朕就要割你的肉放在锅里煮,为他们报仇!”

颜杲卿哈哈笑道:“不过区区偷羊贼,也敢称孤道寡,你终将死无葬身之地!”

“给我把他绑在桥柱上!”

几个刽子手拽着颜杲卿将他反绑在桥头,安禄山扭头对身边的将领说道:“何千里,你的哥哥就是被此人所杀,割下来他的肉,扔到火锅里煮,朕陪你一起吃!”

何千里跪地接过安禄山赐给的金刀,朝颜杲卿走去,提刀在他的身上割肉。颜杲卿每发出一声凄惨叫声,便又放声大骂,刽子手索性用勾刀勾出他的舌头,又将他的手脚四肢全部肢解。

袁履谦和颜杲卿的幼子和侄儿都被押解下车,刽子手们砍断了他们的手脚。袁履谦也大骂不止,何千里扑上去用刀绞掉他的舌头,他又含满了血喷了对方一脸。何千里怒声指挥着刽子手进行劈砍,将袁履谦剁成了好几节。

这场残酷的暴行,安禄山始终躺在胡床上笑眯眯地观看,使得站在他身后的李猪儿握着华盖杆瑟瑟发抖。

“把他们都抬到乱葬岗埋了!记住要分成几节来埋,切不可使他们的家人找到!”

天津桥上血染遍地,触目惊心,血水沿着堤坝流淌进洛河水中,使得碧波荡漾的水面染成了一片赤红,赤红逐渐往外蔓延占据了整个视野。李亨惊叫一声从床榻上坐起来,抬起袖子擦拭额头上的冷汗,又伸手挡住眼前的油灯,当眼睛在灯火面前闭紧的时候,四周可不是赤红的吗?

张皇后走到他的身边,端着一碗药汤柔声问道:“陛下可是做噩梦了吗?”

李亨点了点头:“梦见血刑,也不知是何征兆。”

“右相房琯就在外面,不如将他召进来问一下。”

“好,叫房琯。”

李辅国站在一旁点了点头,转身走出了殿阁,片刻之后房琯身着紫袍走进来,躬身九十度长揖及地:”臣房琯拜见陛下,拜见娘娘。”

李亨朝他抬手:“房相请入坐吧。”

“谢陛下。”房琯跪坐在殿室内的蒲团上,李亨问他:“朕刚刚梦见血刑,不知主何征兆?”

房琯装模做样地盘算了一阵,抬头说道:“陛下,血为嗣也,预示着陛下基业后继有人。血为朱红色,也预示着最近的战事将会有起色。”

李亨对前半句话不敢兴趣,却被后半句话勾动了心思,他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尽快收复长安,无奈形势比人强,等待的时日实在是煎熬难耐。

“那就借右相吉言,希望能够早日收复长安。”

房琯眼神微动,跪地叉手说道:”近半年来,陛下在陇右、朔方、河东广募兵勇,又有李嗣业、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大将统兵环伺,收复长安正当其时,臣自幼熟读兵法,且研读过历代战役书籍,愿领兵与贼决战与长安西,一举收复京师。”

李亨自然是摇摇头说:“朕从未听说过你曾领兵作战,再说李嗣业已经向朕解释了,叛贼的精锐兵力多半留在长安,达十万之多,在没有把握将其全歼之前,还是莫要轻举妄动。郭子仪也说敌军锐气尚强,还需要积蓄力量,才能一举重创。”

房琯信心十足,举手抬足气度斐然说道:“李嗣业虽曾以三万兵远征大食连连获胜,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也在河东击败安禄山部将,但他们皆是将才,而并非帅才。夫将才者,不过只能仗着兵利而打顺风仗,若遇强敌便束手无策。夫帅才者当如周之吕公望,汉之张良,蜀汉之诸葛,举轻若重,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如今社稷危机之际,应当有不世出之帅才一举挫败强敌,恢复大唐河山。”

李亨听得一愣一愣,不由得疑惑道:“该不会,你想说你就是那个帅才吧。”

“陛下,”房琯满脸激动且郑重地说道:“臣若无真才实学,怎敢在陛下面前毛遂自荐。叛军虽有曳落河强兵,幽燕铁骑等精锐,但他们远离河北思念故土,部将纷纷逃散。况且他们入长安之后常行劫掠,不得民心,关中豪士也在暗中偷袭,叛军锐气早已失却。臣刚刚掌握一门失传的古战阵,可挫败敌军锋芒,再以数战歼之,最终可平定关中。”

李亨拿捏不定,又对房琯问道:“朕自到达灵武以来,秣马厉兵刚刚才恢复元气,朝廷又遭数次惨败,实在是经受不起任何损失了。你可有十足的把握?”

“臣若不能成功,陛下便取我的项上人头!”

李亨叹了一口气:“你只需知道身担天下安危即可,若是到时候大败,取你的人头又有何用,房琯听旨!”

房相公跪在李亨面前,双手伏地说道:“臣房琯接旨。”

“朕命你为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率大军五万征讨叛军,收复长安。朕允许你自己选择部将幕僚,但也要跟李嗣业,郭子仪和李光弼多多沟通,听听他们的意见。”

“臣遵旨。”

等房琯走后,李辅国才走到李亨身后低声说道:“大家,我观这宰相房琯,有夸夸其谈之嫌,陛下将一干军政委托与此人之手,奴婢怕他承担不起这个重负。”

李亨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也知道有些冒险,可眼下诸将皆稳固保守,不肯轻动。眼下他毛遂自荐其心可贾,若真能收复长安。房琯凭一介文弱书生立下如此功勋,让那些掌兵权而自傲者情何以堪,今后定然羞于在朕面前摆出大唐中流砥柱的资格,朕掌控他们也方便了许多。况且到时候就算房琯不能胜,但他是太上皇派遣过来的人,这个锅也背不到朕的身上。”

李辅国衷心地赞道:“陛下考虑的如此周到,近来奴婢都赶不上你的思路了。”

李亨笑着摇摇头:“不行了,老了,朕把最好的光阴都献给了东宫,献给了十六王宅。”

……

房琯接了皇帝的旨意和节诏,下去之后根本没有跟任何武将商量,选用了一班文人来充当自己的幕僚班底,如邓景山、李揖、宋若思、贾至、魏少游、刘秩等人,这些人都没有在军中服役过,皇帝后来又任命兵部尚书王思礼做他的副手。但房琯自认为作战思路与这些武夫不同,也就没有跟王思礼沟通,每日只与这些书生讨论作战,开始筹备收复长安的大计。

若说这些人完全不懂军事,倒也不是,他们涉猎过许多兵书,有人甚至亲自采风过古战场,谈论战事的时候也能够吵出个七七八八来,涉猎之广与知乎上指点江山的键盘侠们相差无几,如果真找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来与他们辩论,怕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所以这些参谋们制定了厚厚的战役规划,最终决定将古时废弃不用的战车从故纸堆里挖出来,搭配上大唐的强弓劲弩,势必要开创一种全新的战法。

皇帝又下令让李嗣业、郭子仪、李光弼听从房琯的命令,随时听候发落。房琯自然不可能让这些功勋旧将在他跟前插嘴,就派信使跑到凤翔传令,让李嗣业和他麾下的军队给他修建改造战车。

这个时候李嗣业正在训练飞虎骑的鱼鳞阵法,和中军步军的空心阵与玄武炮搭配。他立在陈仓的和尚原的高处,手中亲自挥舞着令旗指挥下方的军阵的前进后退。

一名亲卫走到跟前单膝跪地叉手道:“禀大夫,右相房琯军令,命我军按照古图制造战车百两,十日后交付。陛下已经给了右相统兵大权,马上就要收复长安。”

“用战车收复长安?我没有听错哇,是皇帝疯了还是他房琯疯了?”

“千真万确,陛下已经任命他为持节西京招讨使,可调动天下兵马。”

他放下旗帜叹了口气:“李亨近来在朔方积攒招募的这些家底,又要让房琯给败光了。”

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烧不退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战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战第七百九十九章 迟来的警告第十四章 包围突发现场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将至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献策被拒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谈谋商第四百一十八章 军功居于第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贤院书直吏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凉故事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险些易手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五百二十一章 预先安排后手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帅送黄金(祝大家新年快乐)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楼手舞足蹈第七百六十五章 敌全军覆没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谋,有所恃第七百六十四章 围堵武关,激战蒲津渡第一百七十三章 贡觉赞骄矜之谋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质者,智斗之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三百五十一章 强援第七百零八章 赵丛芳见钱眼开第九百二十八章 长江水战(中)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罗境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儿子备彩礼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献策被拒第九章 最后的自由搏击第五十章 二进宫第四十五章 协会?帮会?第八百八十二章 严武怒向益州第三十章 香铺中吃煎茶第七十八章 惊动李隆基第三百四十四章 鱼潮儿第四十七章 唐皇问饼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条家规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课与升赏第六百八十一章 杨暄拦阻办案第一百零四章 强与弱,意志的较量第六百八十一章 杨暄拦阻办案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龟兹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凉故事第七百五十九章 细柳原大战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一百五十四章 审案就是互相撕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楼楚馆发牢骚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尘自灼其华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争第八百三十五章 进攻斜峪关第八百二十四章 谋略和预判第三十九章 押上性命搞宣传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紧备战第五百一十章 规划筹备动员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龟兹第六百一十六章 鱼鳞阵骑兵战法第二百七十九章 义正辞严第七十六章 行为决定命运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权将亡于内耗第六百九十二章 让箫郎中去查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对垒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巅峰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际,父子之间第一章 从擂台打到长安城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见耳听俱为实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纥第八百七十四章 无奈弃城而去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镇沙匪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级的血上位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长安第三百八十八章 贫道收徒,监军入府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烧不退第七百六十六章 肃宗父子回长安第七百四十四章 凤翔之战(下)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击与逃亡第五百六十七章 为私利而反对第二百一十三章 他的身份是个谜第四百九十二章 献给贵妃的贺礼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桥飞骑相救第八百八十二章 严武怒向益州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墙惊魂第二章 不良帅张小敬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缘由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九百一十九章 贺兰胜仗之后第三百四十四章 鱼潮儿第七百九十三章 风雨欲来第六百四十三章 杨国忠无能之怒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临京兆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质者,智斗之第四百四十章 安禄山这条鱼第五百七十章 加饷与主持考课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军重聚魏州界第六百二十九章 议定龙朔永徽军第四百零三章 求问李将军第七百五十六章 设伏潼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