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归顺归心

离元朔二年的元正还有六七天,河西节度使杨志烈最终下了决定,出城向李嗣业投诚,算是正式背叛李亨倒向了李嗣业。

如今河西尚有兵力四万人,全部龟缩在四座郡城内,其中武威城两万,敦煌城八千,张掖五千,酒泉七千。杨志烈手持节召,身后带着亲兵手持两面门旌和六面大纛走出城门,向西行出五里地。

昔日河西大军陈列在他的面前,李嗣业身穿金色山文甲,肩膀后面披着红色披风,腰间挎着千牛刀骑在马上,低头看着面前的杨志烈。

记得他当初担任河西节度使时,杨志烈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副军使,如今物是人非,他熟识的旧人还有几个?

杨志烈手捧节召和大印跪在了李嗣业的马前,低头说道:“卑职杨志烈自接任河西以来,内不能安抚民生,外不能御敌吐蕃,二年来白亭、交城守捉相继失守,吐蕃军横行于凉州各县,唯有四城尚可孤守。我有愧于朝廷,也有愧于百姓,愿意向陛下、向雍王请罪,将河西的兵权节杖和大纛交还给朝廷,请雍王择贤良而任之。”

李嗣业翻身从马上下来,没有去接那节杖和印信,而是托着杨志烈的双臂将他从地上搀扶起来,宽慰地说道:“我昔日率兵入关中作战时,将河西八万子弟带走了五万,仅留三万人给节度使程千里,然而程千里接任不久便早早离世,政务军务都有所荒废。河西走廊东有回纥,西有吐蕃威胁,需要大量兵力才能够固守进取。你上任以来扩军一万,仅靠四万兵力能保住河西四郡,已经是大功一件。”

他拍着杨志烈的肩膀说道:“我已经向皇上送去奏疏,保举你继续担任河西节度使,升任御史大夫,并且为河西扩军两万。只要你能在任期内保障河西走廊寸土不失,日后定有封赏。”

杨志烈一听,诚惶诚恐地跪倒在地上,叉手道:“雍王大恩,志烈没齿难忘,将来必为你守好河西。”

“这说的是什么话。”李嗣业皱起眉头说道:“河西是皇帝的河西,是朝廷的河西,岂是我个人囊中之物?”

“卑职口误,还请大王见谅。”

在杨志烈的恭迎下,李嗣业率河西子弟进入了武威城,他们离去河西已五年有余,如今经历无数次浴血奋战后终于回到了故土。但故土人事都已两消磨,有的父母已经变成荒丘土冢,熟识的人也已经两鬓霜白,昔日怀春默念的人儿早已经嫁做人妇,曾经的老友伙伴也变得陌生,四目相对饱含唏嘘,随后互相叉手无语凝噎。

他们曾经多少次梦里梦到回到家乡,想起亲人团聚的样子,但这一刻真正到来了,却增添了更多遗憾和失落,喜悦过后归乡却没有了意义。

李嗣业带他们回来时,就早已许下承诺,要留下一万名老兵在河西,一是为了补充河西节度使麾下的兵力,二是让一些年迈的老卒,还有新伤旧疾缠身的兵卒,或家中有妻儿父母特殊困境的人留下来,发放耕地和金钱补贴。这样的人情味儿将使得他麾下更具凝聚力。

他们以为这是一个兵卒们打破头争抢的选择,但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愿意报名留在河西的老卒只有六千多人,更多的人选择跟随他们离开家乡征战,这让李嗣业和徐宾百思不得其解。

他们没有探究老卒们愿意离开家乡的原因,可能是多年的征战使得他们心肠坚硬无所适从,已经无法再融入家乡的人情世故中,与其守着几十亩永业田孤独终老,倒不如征战沙场落得个马革裹尸,若能立下战功博得封侯,那就更完美了。

李嗣业选择率先攻略河西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囤积在北庭节度使治所庭州城的大量黄金和丝绸,那是他在河西扶持西域商会的几年内,用胡椒商路换来的大量财富。为此他曾经专门在庭州城内修建了一座堡垒,在地下挖出一条条地道来储存黄金丝绸,这些黄金丝绸存量极大,集九州四海财富于一处,可以帮助他完成平定天下的大业。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元朔二年元正,他们在凉州城中吃过偃月馄饨后,李嗣业率部继续北上,从张掖到酒泉,再到敦煌,每座城池都大开城门夹道欢迎。这当然离不开河西大姓张氏和姑臧李氏的功劳。为此李嗣业特地在敦煌城中摆下酒席歌舞,将所有河西大姓的族长耆老都请到宴席上,也算是与民同乐。

席间李嗣业头戴平巾帻,身穿紫色团花常服,端着青铜酒爵走入场中,对众人高声说道:“陇右道是我的老家,是我的发迹之所,也是我的后盾。这多亏了河西父老多年来的支持,今天下大乱,只有河西稳定,这让我想起昔日五胡乱华,中原罹难之时,唯有河西与江东稳定,五凉故国容纳了多少避世河西的硕儒,才致使我煌煌华夏文化没有出现断层。如今我们依然要背靠河西,把有唐带来的文化繁盛延续下去,这些都离不开你们的帮助。”

在场的大姓豪族都站了起来,端起酒爵向李嗣业敬酒致意,张括带头说道:“请雍王放心,您就是河西百姓的救世主,我们这些祖辈居住在这里的百姓,除了您,别的人都不认。”

无论张括说的是场面话还是真心话,李嗣业听了都很高兴,至少在这片土地上的威望,能与他PK一下子的只有李唐皇室,而李唐早已逃到了江南,其余别的什么史思明、郭子仪在朔方和幽州的根基都不如他稳固,他就是要依靠关中,陇右和河西这三块土地,完成他对中原大地的重新洗牌。

李嗣业酒意微醺,在徐宾的搀扶下离开了酒宴,回到堂中躺坐在交椅上,对徐宾问道:“徐公,你看看这些人是否对我真的忠心耿耿,是否对我真心拥戴?”

徐宾含蓄地说道:“都道朋友相处患难才能够见真情,我想治理地方也是一样的,主公你顺风顺水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忠臣义士,可一旦日薄西山,兵败如山倒,他们也不会跟着你陪葬。敦煌张氏是如此,陇右李氏姑臧房也是如此,担任河西节度使的杨志烈更需要提防。”

“你不用说我也明白,节度使本就兵权过重,更何况是河西我的大本营,自然不能放心地交到一个外人的手上。先让杨志烈高兴一阵子,等我们回到长安后,就把他明升暗降调到长安养老。”

节度使制度自有他的优势和劣势,加上军事专业化的募兵制,使得军队的战斗力日渐强大。其劣势便是容易形成将领坐大的局面。李嗣业自然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却需要各种条框和章程加以限制,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但必须提上日程了。

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战连云堡(上)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九百零三章 安庆之围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来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帅送黄金(祝大家新年快乐)第三百零四章 马屁不穿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叙功(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遥望剑阁第九十八章 最后一句忠言第八百七十一章 云州城已破第二百一十一章 两旅帅晨起点卯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诚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关陷落 玄宗出逃第七百六十四章 围堵武关,激战蒲津渡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九百二十八章 长江水战(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战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无将使贺兰成名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关不费吹灰之力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闭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还牙,百无禁忌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长安主导大局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谁人知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骑施顾问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军何所谋?第五百六十七章 为私利而反对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头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闭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边令诚第六百三十一章 权贵易伤人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赃不均第七百六十六章 肃宗父子回长安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六百八十四章 韦见素抱病推诿第一百四十七章 阴鸷之人无公心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辩势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五百零八章 各种情仇愤怒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东即将内讧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对坐论平叛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与叶护之死第三百三十八章 两军列队出长安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将败退有方第八百零四章 主动变为被动第六百八十九章 陈尸右骁卫官邸第六百七十四章 将相生矛盾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动牧民第三百六十四章 绘图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四十五章 协会?帮会?第七百八十九章 东京畿漕运使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三百章 商路多艰辛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业的说客第二十九章 却是虚惊一场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与叶护之死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个字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访疏勒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独挡一面(感谢辉尘飘红打赏)第六百九十二章 让箫郎中去查第四十四章 饥饿营销第七十八章 惊动李隆基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处求援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将至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后悔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托后事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个字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业拜井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楼赐宴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七百九十七章 邺城决胜时刻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细第一百六十一章 远来即是客(感谢就不说憋死你飘红打赏)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长安献乐第二百七十五章 烫手的差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礼物各显神通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众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顿河东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时得志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装心灵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驿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谁在装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变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与防第三百六十七章 灯下独谋大业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学艺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聪明者自误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没的功勋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党可望中原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儿寡母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龙武结怨第一百零二章 逃脱入大漠第一百八十八章 两相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