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出身决定前途唐代士人被命运暗中标好

第74章 出身决定前途——唐代士人被命运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篇谈谈河北,也谈谈高适,角度比较宏观。

写这本书的时候,在不断深入发掘历史真相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对安史之乱前,这段恢弘而壮阔历史感觉敬畏。

没错,就是敬畏。

因为无知的人总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所知道的就是真实,但实际上,白字黑字写在《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上的故事,也很可能是宋朝士大夫们编出来的。

所以我想通过梳理历史脉络的方式,来谈谈我自己的理解。

史书的只字片语会造假,但历史脉络和数不清的对应文物,民风民俗则不会。

这篇要说的是:

高适这个人,就是当时河北士子的一个缩影。他的命运,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跟大唐的命运也是紧密相连的。

谁都知道,河北在开元天宝年间,甚至是在唐代前期,是处于被歧视状态的。

这种歧视,是全面,持久,呈制度性的。

从太宗的贞观年间就开始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关陇贵族,是大唐执政阶层的基本盘。虽然太宗身边山东豪强不少,但最后的结果,是他们通过联姻的方式被“吸收”到关陇贵族当中。

比如说颜真卿的祖先。

虽然颜真卿颜杲卿兄弟在河北抗击安史叛军很卖力,但是我不得不在这里再次提醒一句:他们家五代以上的祖先,就已经是地地道道的长安官僚阶层了。

抛开个人情怀不谈,他们在河北担任刺史不抗击安史叛军,难道还能跟对方同流合污不成?

就算自己想,家族出身也不允许啊!

这个事情,撂在高适身上也是一样。

开元二十三年以前,高适的生活可谓坎坷,官路不通,只能去幽燕混资历。像他这样的河北士子,其实还有很多,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变成了给安史叛军出谋划策的人物,乃至后面河朔三镇的节度府中亦是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毕竟,不是每个文人都是诗人,都有诗才。但每个文人都要谋生都要吃饭。李唐朝廷没有他们的位置,他们便只能跟着安禄山这帮人混下去。

当时的士人,已经分出了“清流官”与“浊流官”。河北的士子,入浊流官还是可以的,而且也不必通过科举。但入清流官,是想也别想了。

所谓清流官,就是权力大,事情少,动嘴皮子离皇帝近。这些官职被宋朝士大夫修史书时记录得清清楚楚。

反倒是那些数量庞大的浊流官名称,已经绝大部分遗失,而且并未记载在典籍中,只有依靠后世近现代考古,才逐渐发掘出了一部分。

这些人常常做着非常具体又技术性的工作,依附于刺史或者节度使。一旦刺史调任,那么这些人就会马上失业。他们是官有品级,却又被清流官员所鄙夷和排斥。

高适前期就是在这样的官职中轮转,不知道担任过多少任官职,反正长安的那些贵人们也不怎么在意。

高适有诗才,开元二十三年开始考科举,不过显而易见的,他不可能考上。这个就跟本书主角方重勇,将来躺着考科举都能考上的原因完全一样。

那时候,一个人的出身,就已然决定了他的前途。徒劳的努力,或许老天能看到,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出身决定命运,手腕影响格局,就这么现实啊。

我特别鄙视那种唐代历史小说,主角没有出身就能靠自己的能力往上爬。这个时代的严苛与刻薄,远远超过了后人们的想象。

说得更残酷一点,贵人家中的奴仆,就算他推石磨已经推到石磨冒烟,磨出来的面粉堆积如山。即便这样的努力,能改变他作为奴仆的命运么?大概是不能的吧。

那时候的人看待这件事习以为常,在我们这些后辈们看来,其实过于残酷了。

方重勇就像是在高铁上跑步,而高适则是靠自己的双腿去跑,结果是注定了的。

他是河北人,河北世家出身,有这一条就够了。

接下来的时间一直到天宝八载,高适都在不断的拓展人脉,往长安的圈子里面挤,只是没闹出什么动静。

一直到这一年,睢阳太守张九皋举荐高适为有道科,三伏至长安,授封丘尉。

县尉是士子们走清流官的起点,当然,是比较差的起点。白居易入仕时的“校书郎”才是高起点,京官清贵,事情少假期多还不会被惩罚,算是士族阶层的保留地,他们严密控制了校书郎职务的分发。

当然,高适这才算真正的入仕为官了,只是起点低,被鄙视(不好理解的话,看做捡贵人丢骨头的野狗就好懂了),管的都是“俗物”。

对政局与时局有着敏锐观察的高适,辞官回长安,去河西幕府寻找机会,并受到哥舒翰的赏识。

话说回来,倒腾来倒腾去,其实高适一直都在圈外原地打转。统治阶层的核心,他从来不曾触碰过,甚至连路都没摸到。

残酷吧。

高适的命运转折,来自安史之乱。

没错,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这辈子也就那样了,绝不可能有什么机会,一丝一毫都不会有。

高适开始了他的政治投资。

从前在基层拼死拼活的干,都远不如在李隆基李亨父子落难时跪舔。

这并不可笑,却很可悲,也很可怜。

李亨看到了河北士族的“统战价值”,高适这个典型,可以最大限度的抵消叛军反叛的合法性。起码,是竖起一面旗帜,号召河北士族不与安史叛军合作,朝廷这边给河北士族留了位置。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

这或许也是高适唯一值得大说特说的事情,以我的视角来说。

安史之乱后中晚唐的发展,无不印证着:一个又一个河北“高适”站起来了。

河北世家的“长安梦”,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实现了。中晚唐的长安,河北世家子弟轮流为相。

当然了,为了方便将来被黄巢一锅端,他们也都搬迁到长安和洛阳附近居住。

这些人与唐庭达成了战略合作,那自然会失去河北基层的支持。于是河北开始结社泛滥,牙兵崛起,基层互保,顺便在一次次斗争中架空了节度使。

唐庭不但没有统治河北,反倒是让河北世家与河北基层隔绝,失去了河北本地的话语权。

高适个人的努力,在时代的大浪潮面前,是那样的渺小,不值一提。

反倒是印证了“顺时代潮流而动则兴,逆时代潮流而动则亡”的铁律。

而李白的命运——商人阶层谈什么官运,自从他不愿意当李隆基的铁杆舔狗以后,就堵死了自己的官路,不提也罢。

封建社会啊,大家随便想想就好了,可千万别去向往。

(本章完)

第629章 开封伎术学院第579章 建国大业之捉襟见肘260.第227章 慈悲为怀第285章 英雄所见略同184.第166章 “低调”124.第119章 目的决定手段第624章 杀人不说还要诛心第366章 有示之以无,强示之以弱五月总结,兼部分背景介绍第410章 夕阳无限好第427章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第32章 孤独行者第18章 卖的不是酒,是面子书评区的新规则第634章 送他一顶小绿帽223.第196章 谁搞我我杀谁上一章好多人没看出妙处来诶第40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257.第224章 “听劝”的基哥第38章 过把瘾就死?第85章 人小事大麻烦多第534章 天街踏尽公卿骨(上)第356章 敌在兴庆宫第366章 有示之以无,强示之以弱第4章 人生就像是洋葱第86章 一寸山河一寸险第480章 时间差不多了哦106.第103章 在其位,谋其事第61章 新书上架通知148.第135章 帝王之怒,心证即可第310章 丘!八!之!魂!第78章 东北有全忠第364章 圣女卖身救国记第304章 忠!诚!249.第218章 穷山恶水出刁民150.第136章 钱!钱!钱!108.第105章 成长的秘诀在于学习第505章 猛虎潜行第577章 皇帝的新衣第639章 你没有见过的船新游戏第585章 no money no talk第328章 百无一用是天子第515章 愣子遇苟王第495章 风起第508章 飞渡卢县桥第309章 风雪六月天第569章 优势在我254.第221章 狗官雄起第367章 走不完的套路238.第210章 替罪羊146.第134章 我以我血荐轩辕第296章 投石问路之计第98章 卖的不是药,是药方第508章 飞渡卢县桥第619章 光速滑跪157.第143章 没那么简单310.第269章 你是自愿为圣人分忧,还是被毒228.第200章 甘露寺之变第19章 人虎相半居,相伤终两存277.第242章 人还没来,官职先到221.第194章 龙武军执戟郎第419章 铁公鸡一毛不拔第547章 哥奴忌惮之人200.第177章 说真话没人信第549章 难以置信第453章 奉天靖难第371章 狗知道自己是狗么?226.第198章 扑朔迷离161.第146章 中军主将的待遇第547章 哥奴忌惮之人第340章 你竟沦落至此220.第193章 外行?不,我才是专家。上一章好多人没看出妙处来诶第412章 你不懂基哥214.第188章 基哥的寿辰(上)123.第118章 无所不在的结社162.我为什么不开车了第585章 no money no talk第349章 有脑子,但不多第305章 卑微得让人心疼第572章 我曾经是个好人第623章 关中天龙人大老爷第532章 你怎么还不去死啊第601章 疾风知劲草191.第171章 拯救大兵郑叔清第568章 扶我起来第417章 今日始称王第392章 狮子大开口第583章 建国大业之蓄势待发115.第111章 国策之变第625章 我曾经来过第554章 诸神的黄昏(中)245.第215章 册封大典第519章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第86章 一寸山河一寸险第516章 将军何苦插标卖首?第280章 乱128.第121章 大唐佛教从业资格考试第551章 以身入局第569章 优势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