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决心屯田

众人看向鲁肯,鲁肯走到奢香跟前恭恭敬敬的说:“阿嫂!鲁肯这次能化险为夷,还要感谢一个人。”

“谁呀?”

“友拉!”

鲁肯话音刚落,适尔急切的问:“友拉还活着?”

“不错!”

适尔朝四处看看:“那他在哪里?”

“乌撒投降后,他就悄悄离开了,鲁肯也不知道友拉将军去了哪儿!”

话音刚落,吉武就吃惊的问:“友拉不是死了吗?”

“阿爸,最初我也认为友拉死了,可我见到的那个人的确是友拉!”

适尔又道:“既然友拉还活着,那他为什么不回水西?”

“这个鲁肯也不知道。”

“夫人!要不要派人找找友拉。”适尔说。

奢香看看适尔说:“好吧,友拉是死是活,你一定要查清楚。”

说完适尔土司就带了几个人,快马加鞭的去查友拉去了。随后奢香等人回到大方城。

乌撒归降后,傅友德、沐英、郭英、胡海,以及刚刚归降的古德、格勒拔营起寨会合蓝玉向大理进军。

三四个月后,到了洪武十五年的二三月份,傅友德率三十万大军荡平大理,大理总管段宝投降。

紧接着朱元璋设云南都指挥使司,掌管云南军事;设云南布政使司,负责云南政务;在军事要冲之地,设置卫所,屯兵戍守。

直到此时,朱元璋才扫平寰宇、一统海内。

傅友德征伐大理的过程中,古德表现积极,每一战都身先士卒,很快就取得了傅友德的信任,傅友德还专门为古德请功。而朱元璋为笼络云南人心,便下旨嘉奖了古德。

古德被朱元璋嘉奖的时候,他之前的三千人马,就没这么好的命了。几个月下来,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了,不过活下来的大都是怯薛军的精锐。

傅友德率大军平定云贵后请命班师回朝,但是朱元璋担心大军撤走后元梁王余孽会再次作乱,这样就会导致刚刚平定的云南又成孤悬,所以朱元璋决定留下大军镇守云南。

不过朱元璋没办法解决三十万大军的吃饭问题。若让大军就地征粮,常年下来云贵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军队;若从后方运粮还得跨越千山万水的阻隔,更不现实。

某天,无计可施的朱元璋要李善长陪他下棋,下棋是两人就闲聊起来。闲聊的过程中,李善长看出朱元璋的烦恼之处,就向朱元璋说了一句:“备边在足兵,足兵在屯田。”

朱元璋听后来了灵感,便命傅友德、蓝玉、郭英、胡海率十万人马班师回朝,封沐英为西平侯,留下二十万大军追归沐英指挥用以镇守云南,并让沐英就地屯田解绝大军的吃饭问题。

傅友德等人接了朱元璋的圣旨班师回朝,沐英以西平侯的身份,节制二十万大军按边屯田边训练的方式镇守云南。此后,沐英及其后人世代镇守云南,直到明朝灭亡,长达二百六十多年,世所罕见。而沐英的府第,几经辗转成了现在名冠西南的“沐王府”。

沐英节制的镇守云南的二十万大军中,就有元梁王世子古德以及古德残存的几百手下,而出乎沐英预料的是古德的这几百名手下,后来竟给云贵带来了一场动乱,不过现在古德以及残存的几百手下还没有生出动乱,踏踏实实的服从沐英屯田的军令。

奢香为了让彝家生活得更好,整日思考着对策,而沐英的屯田令,给了奢香极大的启示,她也决定在屯田了,而真正让奢香将屯田付诸行动则是因为一件小事……

贵州宣慰府正值稻谷丰收的时候,奢香带着刘淑珍、吉武、景耿、俄琪、诺都等人,去视察稻谷丰收的情况。奢香一行人来到一个部落,看到一个老人竟饿得吃不上饭。奢香想搞清楚情况,就和这个老人家聊了起来。

奢香道:“老人家!今年的粮食刚下来,您怎么就饿得吃不上饭了?”

老人说:“粮食都没了!”

“没了?老人家您能说得清楚些吗?”

“家里的年轻人打仗都死了,就我一个人干活。前几年腿脚能动的时候还好些,可这两年来腿脚不行了,收成也就不好了。交过“军粮”后就剩不下多少粮食了。等粮食吃完了,就得找别人借粮过日子。等到下次丰收的时候,打出的粮食除去要交的“军粮”和还给向别人借的粮食,就剩不下多少粮食了。等这些粮食吃完了,就得再去找别人借粮食,等到再丰收了,交上军粮,还上粮食账,就又没粮食了……”

奢香听到这里,就明白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但奢香不知道这个恶性循环是个特例,还是普遍现象。为了解真实的情况,奢香让吉武给老人一些粮食,又去别处看了看。

随后奢香又到这个部落的其他百姓家里,以及宣慰府其他部落进行了走访。一番走访下来,奢香发现整个宣慰府七八成的人家,都是老弱妇孺在种田,并且都在经历和老人一模一样的“恶性循环”,这已成了宣慰府的普遍现象,并且奢香还发现每个部落,仍在以“刀耕火种”的方式耕种。

奢香看着忙碌的百姓,就问身边的刘淑珍:“阿姐!汉人一千多年前,就淘汰“刀耕火种”的方式,以“铁犁牛耕”的办法耕种了,为什么彝家人现在还用这种方式耕种?”

刘淑珍道:“这是彝家的传统,不能丢了传统。”

奢香听了这话,心中产生了一个念头,一定要改变这种方式,不然对彝家没任何好处。

因为奢香从百姓那里得知,因为军队征粮才使家中没有粮食的,所以奢香决定去军中走访一番。

奢香来到军中,发现军中多数粮仓都是满的,并且她还发现因为现在没仗可打,军中将士无所事事,整天吃喝玩乐,只有少量将士,还在坚持训练。

奢香走访完民情军情后,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裁军屯田,才能改善彝家生活,所以她决定紧急召开土司大会,说动大家“裁军屯田”,不过奢香知道阻力重重,所以她没有直接说裁军屯田的决定,而是先说了说走访的情况。

奢香说道:“奢香之前和大家到宣慰府军中民间看了看,发现了一些怪事。一个老人把他收的粮食,交过“军粮”还过粮食账后,竟没粮食吃了。而宣慰府除了这个老人家,还很多部落的百姓都是这样,刚丰收就都饿得吃不上饭。可是军中大部分粮仓的粮食都是满的,不过军中除了少数将士还在坚持训练外,多数将士都无所事事。奢香不明白粮食刚刚丰收,可种粮食的百姓饿得吃不上饭,而不种粮食的军中,粮仓里的粮食都是满的,各位土司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刘淑珍想了想说:“夫人,在整个宣慰府水西维持二十万大军,水东也有十万人马,合起来就是三十万军队。这三十万人不种粮食,可需要定期征收军粮,而种粮食的青壮汉子都参了军,使得种粮食的人都是老弱妇孺,所以粮食的产量也就越来越少,但三十万人的征粮数量并没有减少,所以新粮下来后,百姓交完军粮后,就没有多少粮食了。”

刘淑珍说完,奢香想了想,看看众人问:“不知大家有没有办法,解决各部百姓的吃饭问题?”

奢香问完,众人议论纷纷,但没有一个人给奢香一个好法子。而奢香见众人没什么好办法,就向众人道出了“裁军屯田”的想法。

奢香看着众人道:“各位土司,奢香觉得要想解决各部落的吃饭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增加种粮的人,第二减少只吃粮不种粮的人!”

众人听奢香这样说,便都明白奢香是想裁军,但各部土司又议论纷纷,看上去是不想让意奢香裁军。

诺都道:“夫人!您是不是要裁减兵员,让他们去种粮食?”

“正是,宣慰府现在无仗可打,维持庞大的军队,粮食耗费太大,倒不如裁剪兵员,让他们去种田打粮,这样既增加了种粮食的人,又减少了只吃粮不种粮的人,便可以解决各部百姓的吃饭问题。”

“夫人的想法不错,可夫人忽略了一件事!”

“什么事?”

“就拿水西来说,中原地区王朝屡次更迭,水西则传承千年而不衰,这一方面是因为水西审时度势,主动归附中原王朝,从不与中原王朝作对。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水西拥有庞大的军队,千百年来,每个中原王朝都想武力征服水西,可看到水西庞大的军队后,他们便放弃用武力征服。这才保住了水西根基,使水西历经千年而不衰。若夫人减少兵员数量,水西的威慑力就会受损,而别有用心的人就会趁机灭了水西。”

诺都说完,响起一片赞同的声音,但吉武却一言不发。

奢香眼睛一转,看看诺都想到了应对的办法:“诺都土司!军粮是百姓种出来的,如果百姓吃不上饭,百姓就种不了粮食,百姓种不了粮食,军粮又从哪里来,没有了军粮,军队还有威慑力吗?”

“正因为军粮重要,所以才要多征军粮,保证军中不能缺粮!因为只有军中不缺粮,才能保证军队的战力,只要军队有战力,别有用心的人才不敢入侵水西,这样才能保住水西,而保住了水西,百姓才有好日子过,可若连水西都保不住,百姓就更没有好日子过。”

诺都说完,众人又是一片赞同的声音,可奢香却一脸不悦,但奢香注意到了一言不发的吉武,又想到了一个办法。

奢香看着吉武问道:“二爷!您久经战阵,您说说打仗打的是什么?”

吉武想了想说:“两军交战表面上看是军人在战场上厮杀,与其他没有任何关联,可实际上打的兵马钱粮,谁的钱粮厚,兵马多,谁获胜的可能才会大,反之失败的可能就大。”

奢香听了这话,终于有了点笑意:“是啊!打仗打的是钱粮,没有钱粮,即使军队数量庞大,最后也可能失败。藏富于民宣慰府才会富有,宣慰府富有以后,即使宣慰府突遇战事,但只要钱粮充足,也能在短时间内组织军队抗击。”

奢香说完又看向众人,想得到众人的赞同,可换来的还是不一样的声音。而这次不一样的声音,是从刘淑珍嘴里传出来的。

刘淑珍看看奢香说道:“夫人!裁军固然是一件好事,可裁军过后也有问题!”

“接着说!”

“宣慰府三十万军队久在军中,对农事早就生疏了,突然让他们种田打粮,他们必定心生不满,若他们联起手来生事,后果不堪设想。况且宣慰府水田有限,现有的水田,根本安置不下这么多人。”

刘淑珍的这几句话,奢香听进去了,并认真思考对策。

奢香还在认真向对策,诺都突然喊了一声:“夫人!万万不可裁军!”

诺都的话已出口,奢香想到裁军的阻力依然很大,并从刘淑珍的话里,想到裁军过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于是奢香便退而求其次,暂时不管军队数量,先解决各部百姓的吃饭问题。

于是奢香下令保留三十万人马,但要让三十万军队平时为民,战时做兵,做到军事民事两不耽误。

奢香此话一出,众人一片欢呼!

随后宣慰府便开始了“屯田”,不过还没正式开始,奢香就遇到了一系列棘手问题。

第五十章 奢香绝望第四十七章 破僵局第三十四章 凶手不是凶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决心告御状第一百一十二章 灭亡第四十八章 霭翠继任君长第一百一十三章 办汉学第一百二十七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三十二章 英雄迟暮第三十三章 奔走查案第九十四章 妆神败魏杰第八章 奢香单骑救俄琪第八十一章 杀友拉第一百一十七章 土匪闹事第五十六章 友拉表白奢香第九十二章 友拉没死的真相第一百一十六章 拆屋风波第三十四章 凶手不是凶手第六十六章 智救水东第一百零八章 都没错却出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复兴第九十二章 友拉没死的真相第三十章 奢香决心查真相第四十一章 以骂止暴第一百零一章 将计就计第七十一章 隔空斗智第三十七章 盘昌的到来第一百二十六章 修路第七十四章 许亲老婿父落泪第三十四章 凶手不是凶手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有所思第三十八章 奢香逼刘荣借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意料之外第六十五章 水东危机第十一章 识破诈降计第二十五章 中止提亲第一百二十八章 尘埃落定第三十一章 被抓第一百零九章 又生动乱第 八十八章 飞腾之所第一百零一章 将计就计第二十七章 土匪的身份第六十三章 成亲第四十一章 以骂止暴第三十四章 凶手不是凶手第三十四章 凶手不是凶手第三十九章 风暴前夕第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七十七章 霭翠要杀阿盖第六十六章 智救水东第五十二章 同意提亲第二十二章 劝哥哥归大明第九章 又见友拉第八章 奢香单骑救俄琪第三十二章 打赌审案第十六章 智出六军第一百二十三章 危机第九十三章 与君子交第五十章 奢香绝望第一百章 滇池自刎第六十三章 成亲第七十二章 侄儿挥泪打二叔第三十四章 凶手不是凶手第六十六章 智救水东第十一章 识破诈降计第一百一十四章 修建都督府第一百一十一章 灭亡前夕第八十一章 杀友拉第七十五章 真情劝父第二十六章 李老汉一家第 八十八章 飞腾之所第九十一章 阴谋和阳谋第九十七章 处置魏杰第二十七章 土匪的身份第十二章 较量第二十一章 归附的矛盾第六十七章 水西马事件第一百二十章 二爷之死第十一章 识破诈降计第五十六章 友拉表白奢香第八十六章 恶有恶报第八十七章 为什么撒谎第五十三章 奢香的忧愁第五十二章 同意提亲第四十三章 调虎离山第七十三章 奢香澡盆审乞丐第二十六章 李老汉一家第九十八章 儿童做大官第五十六章 友拉表白奢香第十七章 元梁王智退六军第五十八章 霭翠休奢香第六十三章 成亲第四十八章 霭翠继任君长第八十七章 为什么撒谎第九十一章 阴谋和阳谋第一百零六章 赶上过年第四十八章 霭翠继任君长第一百零八章 都没错却出事第三十四章 凶手不是凶手第二章 动乱中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