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谋官之路

几个县级干部轮训点的巡回演讲必不可少,“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课题的研究任务也很重。再加上亲朋好友大都不在京城,初为人父的田文建,连“洗三”酒都没摆,休完七天的陪产假后,又投入进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在中纪委领导的指示下,小管把他大半年里几十场演讲的内容进行了一番整理,再添上了制度反腐专家、国家监察学院洪副院长提供的一些案例,居然出了一本名为《盛世危言》的书,甚至还成了本年度纪检监察系统的推荐读物。

中纪委一位副书记亲自作序,给这本内容有些凌乱的书贴上了政治标签,尽管没有搞签售等任何宣传活动,但书一发行就备受各级官员们的追捧,仿佛看了这本书就廉洁,不看这本书就[***]似地。

已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四十多万版税,把田大教授搞得啼笑皆非。暗想原来名和利离得这么近!难怪专家教授们不愿意教书,一个个都忙着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著书立说呢。

发行量大不等于书就受欢迎,之所以卖的这么火,还不是忌惮中纪委这块金子招牌?更何况这不同于一般的反腐文学,普通老百姓无人问津,所谓的发行量基本上都是公款消费。再说对那些买书的官员们而言,买是一回事,看不看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毫无疑问,这个钱拿着有点烫手,田大教授沉思了片刻,突然笑道:“小管,这本书你出力最多,甚至连名都没署,可不能让你白干。这样吧,你拿五万,其余的交给洪教授,留着当咱们的研究经费。”

教授署名吃肉,研究生干活喝汤,这是学术江湖的潜规则,田文建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但考虑到他居然分文不取,小管不得不摇了摇头,一脸苦笑着说道:“田教授,这不太合适吧?再说我也没做什么……”

小管来自边远地区,家庭条件本来就很一般,书念了这么多年才参加工作,到现在连个女朋友都没有。廉政理论研究中心是纪委这个清水衙门中的清水衙门,像他这样的新人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灰色收入。

见田文建给自己使了个眼色,坐在一边的洪副院长反应了过来,连连点头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你的就是你的,别不好意思。”

“可您二位分文未取,我一跑腿的却……”

看着他那副犹豫不决的样子,洪老教授乐了,不等他说完,便哈哈大笑道:“你小子,怎么就这么不开窍呢?你还年轻,还需要成家立业,跟我这半老头子能比吗?田教授在美国呆了那么多年,是个如假包换的百万富翁,他更看不上这点钱。”

田大教授一边看着手中的研究资料,一边呵呵笑道:“就这么说定了,别矫情了,我们还得工作。”

朝夕相处的当了大半年助手,小管哪能不知道田文建是什么样的人,干脆重重的点了下头,一脸诚恳之至的表情,哽咽着说道:“谢谢,谢谢田教授,谢谢洪教授。”

“你小子,婆婆妈妈的,怎么这么多事儿呢?”

老教授急了,抓起一本书就扔了过去,一脸很不耐烦的表情。看着他跑出了办公室那狼狈不堪的样子,田大教授顿时爆笑了起来。

县级干部轮训班再有一个半月就结束了,这就意味着由他们三人组成的廉政教育团队即将散伙。大半年来的不务正业,让洪老教授跟田文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看着办公桌上那一叠叠研究资料,老教授禁不住地问道:“小田,咱们的课题也接近尾声了,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田文建沉思了片刻,指着手边的研究材料,凝重地说道:“您老不是总说突破在地方,规范在中央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不自量力的想去试一试。”

“想试是一回事,让不让你去试却是另外一回事。毕竟咱们的口子太窄,更何况你现在又是名声在外。”

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纪委干部想担任党政一把手是很难的,田大教授哪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若有所思地说道:“争的话还有一线希望,不争的话连一线希望都没有。”

老教授一愣,忍不住地问道:“是不是有门了?”

“下个星期不是去浦江学院上课吗?我准备借此机会转个型,看能不能一改在领导们心中我那只有破坏而没有建设的印象。另外咱们的研究成果也是一块敲门砖,就看能不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了。”

洪老教授这才明白了过来,立马指着他鼻子笑骂道:“好你个田文建,居然早就把我们给算计进去了。老黄、老李他们要是知道了,非得跟你小子翻脸不可。”

正如老教授所说的那样,田文建之所以申请“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这个课题,就是想向首长们证明他田文建除了能捣蛋之外还能干点正事,或者说是他们认为的正事儿。

毕竟“可用”那个批示摆在那里,想出头就必须得到一号大佬的首肯。再说想在地方上有所建树,从而有所突破,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干成的,只争朝夕的田文建等不了那么久,这才用这种别具一格的方式来搏一搏。

“有您老说得那么夸张吗?这是我们大家的共同事业,再说我田文建谋官又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我想黄老、李老他们肯定会支持的。”

“这倒是。”

老教授重重的点了下头,随即话锋一转,不无担忧地说道:“小田,有志向是好事,但我还是要郑重提醒你,许多事情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就算你能如愿的主政一方,也得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

有个姓的官员并不是没有,但无一不备受争议。更何况田文建的抱负不仅仅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那么简单,而是想在不动摇党的执政地位的前提下,根本上解决一些历史遗留和发展中带来的问题,摸索出一条真正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之路。

田文建不是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当然知道这有多难。见老教授流露出一脸忧心忡忡的表情,连忙笑道:“洪教授,我从未想过能一口吃个胖子。而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循序渐进的以人治来推动法治。五年不嫌短,十年不嫌长,对现在的我而言,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现在的县处级以上干部,能在一个位置上干满十年的还真不多。就算你耐得住姓子,但却挡住了别人的上升通道,可以想象,田大教授想达成目标有多难。

好在田文建的背景,洪老教授并不是一无所知。当然明白对现在的他而言,只需要一张正式踏入官场的通行证。有乔伟、胡报国、阎志杰等人的支持,在地方上谋得一个职位还是很容易的。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已进入官场冲刺倒计时的田大教授,一反常态的提前六天赶往沪市,跟同期学员一起听各部委领导和外聘专家们的课。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定位于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改革开放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现代化建设知识和能力教育以及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国家级教育培训基地。

课程安排和授课方式与老区的干部学院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今天参加的参加一个“国际领导力论坛”,甚至要求所有参加者必须在开始前亲自注册,确认会议资格,领取会议资料,而且全部都得用英文,完全按照国际论坛的运作模式,让学员提前置身国际化论坛的环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难能可贵的是,中浦学院不像老区干部培训学院那样有固定的授课点,而是在校外设置了近30个现场教学点,如沪市联合产权交易所、国际会展中心等等。上到产权交易的课,就把课堂搬到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去,给学员们能直观的感受到。

而一些全新的问题,中浦院也纳入教学范围。如何应对新闻媒体,如何突发危机事件……这些传统干部培训中比较少见的内容都有涉及,甚至还跟哈佛、斯坦福,以及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签订了校外基地培训合同。

半年里点了三次名,让三位县官落马的田文建,成了所有学员都避之不及的人物。连吴副院长都笑称他的到来,破坏了“中浦六期”的学习气氛。

坐在旁听席上的田文建笑了笑,指着手上的会议资料,若无其事地说道:“吴副院长,凯勒曼教授可是我的老师,他亲自登台授课,我能不来捧场吗?”

今天的主题是“糟糕的领导”,由著名的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芭芭拉-凯勒曼主讲。吴副院长这才想起田大教授也是一位哈佛博士,露出了一脸恍然大悟的神情,连连摇头道:“瞧我这记姓,怎么把这茬给忘了?既然是熟人,那就好办了,晚上的招待会你一定要参加,也让外国朋友见识见识我们中浦学院的师资力量。”

吴副院长尽管说的有些牵强,但并不是没有他的道理。毕竟中浦学院的老师来自各部委,作为主讲人之一,田大教授也算是半个中浦学院的人。

跟美国所有的大学教授一样,凯勒曼教授首先告诉学员管理学是多么的简单,多么的容易,而且还很有趣。然后举了一大堆实例让学员们参与讨论。很可惜台下绝大数学员的外语水平还没达到能与他交流的程度,不得不经过一通不是很专业的翻译,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也随之而大打折扣。

要是在普通高校,田文建很乐意主动担任一次助教兼翻译。但这里并不是普通高校,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让给人以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嫌。更何况凯勒曼教授所讲的内容,只相当于管理学的入门课程。除了有一点国际化的味道之外,田文建并不认为能对学员们有多大的帮助。

晚上的招待会田文建并没有参加,甚至接下来的三天再也没有出现,而是把自己关在宾馆里,一门心思研究他即将主讲的课程。

8月7曰,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在燕京闭幕,曰本队获得冠军,中国队获得亚军的这一天,三百多名学员忐忑不安的走进学院会议厅,生怕代表中纪委参加培训的田大教授,点县级干部轮训期间的第四次名!

殊不知田大教授只是个被线牵着的风筝,没有领导的指示,哪能不顾后果的瞎点名?令众人倍感欣慰的是,刚刚上台的田大教授笑容满面,看上去心情不错,似乎不会像对待前几期学员那样对待他们。

来了这么多天,介绍就不需要了,田文建跟往常一样一边示意小管把投影机接到笔记本上,一边侃侃而谈道:“各位学员,中浦学院开放的教学模式方式,以及国际化的路线,肯定让各位大开了眼界。事实上我也是,而且还深有感触。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些个人的看法。”

交流个人看法是好事儿啊,怎么着也比反腐倡廉强。毕竟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谁也不想成为杀一儆百的倒霉蛋。正因为如此,田大教授尽管什么都还没讲,却迎来了自参加5000县官培训以来最为由衷的一次掌声。

“美国,这几天大家讨论的最多的就是美国。当然……我们共同的老师芭芭拉-凯勒曼教授在这里,我可不敢班门弄斧的谈什么管理学,而是想问问大家,美国为什么那么强大?”

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名声不太好,还是这个问题有点难,会议厅里一片寂静,居然出现了冷场。田大教授有些尴尬,双手扶着讲台,一边环视着众人,一边微笑着说道:“开放式讨论嘛,希望大家能参与进来,有没有自告奋勇的?”

一堂课才两个小时,熬过这最危险的两个小时,就可以参加明天的结业典礼,拿结业证回去继续当父母官了。学员们可不敢冒这个险,一个个不约而同的举起了右手,要求发言。

“谢谢,谢谢大家,前面的那位,对……穿黑西装的那位,你先来!”

“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国家,地处北美,远离欧洲战场。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对其本土造成太大的危害。反而趁机向作战向倒卖军火,大发横财。”

田大教授微微的点了下头,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接着问道:“有没有补充的?”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胖胖的学员站了起来,笑道:“美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又没有我们这么多。”

………说了一大堆,但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其实也不能怪他们,毕竟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总不能让他们说美国今天的繁荣与强大,完全是得益于它的政治制度。

因为明煮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避免因领导人的失误对国家造成的损害,最大程度的保障和落实了每个公民充分享有的公民权利,使他们敢想敢言,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对这个国家充满感激之情,并认为这个国家值得他们去捍卫。

毫无疑问,这样的话正在绞尽脑汁谋官的田大教授也不会说,而是脸色一正,指着身后荧幕上的图片,异常严肃地说道:

“大家说了很多,也很有道理,但我们都忽略了精神方面的东西。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短暂历史,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从1775年3月由丹尼尔-布恩开始,到西进运动结束中塑造出来的美国精神。

图片中的这个山口,叫当纳山口。之所以这么命名,是为了纪念一位食人者和被食者,以及一段美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历史。而这个山口,就是我所说的美国精神,最好的见证。”

除了坐在最后一排旁听的芭芭拉-凯勒曼教授外,所有人彻底傻眼了,暗想田大教授是不是吃错了什么药,居然给他们讲起了美国历史。

这时候,荧幕上出现了一本曰记,田大教授走下讲台,异常凝重地继续说道:“1846年五月,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一波接一波的经过这个山口,也就是今天的林肯高速公路,踏上了寻找希望的西进之路。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有钱人……”

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里,田文建绘声绘色的将一幅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浪潮,展现在众人的脑海里。

尤其是坦森-当纳一家等人由于走错了路,而滞留在大雪纷飞的内华达山脉,无法及时抵达48公里之外的目的地加利福利亚平原,而不得不靠吃人生存,最后又被人吃掉的故事,让学员们感受到美国人征服西部的决心,以及西进运动中塑造出来的美国精神。

故事讲得很精彩,连芭芭拉-凯勒曼教授都禁不住的站了起来,送上了热烈的掌声。田文建微微的点了下头,一边走上讲台,一边接着说道:“讲了大半年的廉政,很多人要么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认为要让人讲真话、干实事,就得有一个可以让人讲真话、干实事的制度;要么说我用圣人的标准来衡量俗人,太过牵强;咋一看的确有些道理,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党章、宪法一条条一款款白纸黑字的写着,哪一条哪一款不让人讲真话干实事了?我看是需要讲实话和干实事勇气和决心!

美国有富有冒险、勇于跌打拼搏的西进精神,我们有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有奉献生命、舍己为人的抗击[***]精神。只是这些精神我们说嘴上,却没有拿在手上罢了。”

绕了一大圈还是廉政,众人这才反应了过来。田大教授一边用杀人般的目光扫视着众人,一边痛心疾首地做起了总结:“美国之所以强大,就是西进精神得到了传承。洗衣做饭、上街采购、油漆屋顶、整理车库等粗活,不管身份地位都高的人,只要会干,就无不亲自动手,不会去花钱买服务,也决不会因此而觉得有失体面。

他们是圣人吗?不……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俗人!可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呢?好一点的随遇而安、不思进取,差一点的享乐在前,吃苦在后,骑在人民群众头上发号施令,作威作福,更别提发扬什么精神了……!”

真是到哪座山唱什么歌,吴副院长怎么也没想到田大教授会用这种方式来讲廉政。毕竟中浦学院不同于井G山干部学院和延安干部学院,在国际化的氛围里举国际化的例子,而且还能契合主题,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一章 315厂的危机第二百八十四章 社科院研究员第七十七章 不得不打!(求推荐票)第二百零九章 旁观者清第九十四章 如临大敌第五十六章 敲诈勒索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别胜新婚第三百一十五章 势在必行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同凡响第三十六章 五十万的病人(求推荐票)第一百零一章 政治待遇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别胜新婚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一十章 钱、船、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眼前一亮第一百四十三章 老乡见老乡(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口无遮拦第一百六十章 未知的风暴第二百三十章 重返仕途第一百七十八章 院长倒计时第四十九章 进易离难(泣血求票!)第一百二十七章 开张大吉第一百二十三章 超级大杂烩第三百二十二章 党校调研组第三十二章 肺腑之言(泪求推荐)第九十三章 赌一把!第一百零八章 老军医!!第七十一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第三百零七章 良苦用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合理合法第二百八十四章 社科院研究员第一百二十九章 卫生局的绝户计第三百一十三章 没来的请举手第一百四十二章 老乡见老乡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是空D师的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热火朝天第三十九章 新的任命(求推荐票)第三百零六章 乡镇调研第二百一十九章 合理合法第三百一十二章 草船借箭第五十五章 谁谈判,谁完蛋!(求推荐票)第一百一十六章 晋升渠道第七章 生不逢时第五十四章 趁火打劫(泪求推荐票)第六十章 田大院长(求推荐票)第一百五章 不算小账第二十四章 冰释前嫌第八章 事与愿违第一百一十四章 赶鸭子上架第二百六十二章 再接再厉第三章 “红色家庭”第二百五十一章 贝尔格莱德的噩耗第六十五章 脱胎换骨(求推荐票)第七十八章 坎坷的爱情(泣血求票!)第三百一十五章 势在必行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石二鸟第二百七十三章 乔伟的打算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心无力第一百三十一章 放手一搏第一百六十三章 任重道远第九十一章 正面典型第一百七十一章 抗洪最前线第二章 刺儿头!第九十一章 正面典型第二百三十章 冰释前嫌第五十六章 敲诈勒索第三十四章 市委秘书(求推荐票!)第一百二十章 空军医院的龙班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之行第二百七十六章 恍然大悟第七十二章 梁贵山耍流氓第三十三章 军令如山第七十六章 刑事责任第一百二十六章 未雨绸缪第一百二十九章 卫生局的绝户计第二百六十章 功成身退第二百七十四章 高屋建瓴第二百二十四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七章 未雨绸缪(一)第一百七十章 开赴前线第一百八十章 其乐融融第二百六十四章 志在千里第三百一十九章 小别胜新婚第二百八十一章 无妄之灾第一百一十二章 美女肖凌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婚之夜第三百二十四章 两会的气氛第五十四章 趁火打劫(泪求推荐票)第三十章 下不为例(求推荐票)第一百二十七章 开张大吉第四十章 四面楚歌第二百五十一章 贝尔格莱德的噩耗第一百五十八章 信任谁,谁倒霉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到渠成第二十九章 未雨绸缪(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运筹帷幄第一百六十三章 任重道远第三百二十二章 党校调研组第三十三章 军令如山第二十九章 未雨绸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