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各有志

金祥殿偏殿里,郭绍坐在台基上的御座上,身边只有宦官曹泰。下首还站着一个小眼老臣王朴。

北汉国使者没一会儿就被带到这里来了。此时殿上的光景没几个人,不是正式接见外国使臣的礼节,只是大周皇帝私下召见。

此人的来头郭绍已经提前知道,是北汉国枢密院事、叫李信。郭绍坐的位置高,对进来的人一目了然。中年人,步子四平八稳,眉间有竖纹,看起来很沉稳……但是这样的人总是会给人心事重重的感觉,比较沉重。

李信鞠躬作礼,未行跪礼。郭绍并不计较,因为北汉主也自称了皇帝,对方认的是自家皇帝,不认大周皇帝的;若是要谈起天无二日,天下皇帝只该有一个,那不用谈别的事了,单是这礼仪上就要开始争端。

王朴微微侧目,不过也没吭声。

“在下李信拜见大周国主。”李信道。

称呼更让郭绍十分不快,两国不和睦的迹象十分明显。但郭绍懒得在这种事上费口舌,便免了寒暄,径直说道:“朕闻北汉国有一员大将叫杨业,人称‘杨无敌’,乃北汉猛将。李使者可有耳闻?”

李信从容道:“在下乃大汉(北汉)之臣,自是知晓本朝之将。我朝猛将如云,杨将军乃其中之一。”

郭绍不禁露出了笑容:“大周和北汉国强弱大小之别,太过明显,不必流于嘴上,天下人心知肚明。咱们先不说北汉国那些如云猛将,就说杨业,他有个亲兄弟叫什么来的……”

王朴答道:“叫杨重勋,现在是我朝的一个防御使。此人于显德四年第二次归顺大周,我朝不计前嫌,仍封为防御使。”

郭绍道:“对了,杨业是北汉国大将。但兄弟来回反复,最终还是归了大周。李使者以为,杨家是什么意思?”

李信一言顿塞,正在思索如何回答。

郭绍道:“朕在这里召见使者,旁边没有不相干的,也避开了那些面子上的礼仪之争。朕与李使者言语,都是

直率之言。杨重勋留在大周,是杨家在这边押一个宝;所谓一堆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如今两国形势如何,何须掩耳盗铃?大家都是要点退路的,李使者以为如何?”

李信道:“在下不愿妄言同僚,也不赞同大周国主的评断。”

郭绍听他言辞不甚激烈,又好言劝道:“北汉国而今就是一艘到处漏水的破船,李使君还在那船上呆着作甚?何不趁早准备一下,现在投大周,岂不是明智之举?”

李信抱拳道:“在下是大汉之臣,现作为两国邦交的使节,只终于君主、恪守本分,还望大周君臣能以使节之礼相待。”

郭绍听罢便不再劝说,只道:“人各有志,朕不会强求。不过,大周和北汉的官民百姓都是同族同宗的人,有仇的是两国的君主,郭家和刘家;两国臣民是没什么仇恨的,自己人能有什么解不开的仇?

你回去之后,和你有交情的同僚稍稍说一下,等大周大军攻入晋阳,诸位留点情面,或是联络一下,朕有仁义之名在外,定会善待诸位的。”

李信道:“恕不能从命。在下此行,是为前阵子大周派歹人在国都行刺而来。”

“这事就不该朕和你谈了。”郭绍道,“以李使者的品级,自有客省使的官员与你相商。你与朝臣去谈谈吧,趁此也可以以看两国是否能议和。”

王朴道:“大周皇帝能在日理万机之中亲自召见李使者,已是很看重你了。”

李信当下便有礼地抱拳鞠躬道:“在下告辞。”

李信离开后,郭绍也起身离开偏殿,和王朴一道前往平素和文武大臣见面的屋子。接见使臣没什么耽误时间的礼仪,就说了一席话,此时太阳刚刚升起。

及至地方,枢密院、政事堂、殿前司、侍卫马步司的重要人物已经等待在那里了。郭绍在这里不同,他的位置不在很高的地方、故意不让下面的人看自己;在这个殿室里,郭绍虽然坐在上位,但和大伙儿没有高低落差,他目前要和

重要大臣们保持比较亲近信任的关系。

大伙儿停止相互的交流,起身先行叩拜之礼。

郭绍入座后,招呼他们起身坐下,径直说道:“那个李信,一时找不到关系拉拢他。他似乎也不愿意冒险干开城门这等事,看来只能作罢。据说杨业是北汉国大将,能不能让他弟弟给递个信?”

王朴道:“北汉国肯定有所防备的,机会恐怕很小。不过老臣可以密派人手去见杨重勋,问问他。”

郭绍转头看武将那边,目光停留在李处耘脸上。他的女儿刚封了贵妃,自己又是禁军大将……但他反而更加谦逊了,最近显得十分低调沉默。

李处耘察觉到郭绍的示意,忙抱拳道:“北汉国国穷兵少,高平之战、晋阳之战都让其元气大损,而今与之正面决战没有什么胜负悬念;难处确实就在晋阳城。此城为雄城重镇,易守难攻,大周若能求得内应,此战就胜券在握了。”

“我也是这么想。”郭绍道,“可是怎么找到这个内应?”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有办法。

郭绍心道:若是有一帮高素质的“间谍”,像近现代战争时期一样,能够争取敌方重要人物的起义投诚……只要有一个能开城门的,北汉国这场战争真是如探囊取物。

郭绍此时才具体地认识到,谍|报组织,关键时刻的作用确实大!

他的脑海中一时间回忆起了几年前柴荣大军围攻晋阳城的场面,那城墙上惨烈的伤亡。一个关键的细作,能减少多少人命的损失、能降低多少国力的消耗。

郭绍看了一眼王朴,但暂时没说这事儿。“兵曹司”的事务在朝廷内部也是机密,政事堂和军队武将是不参与的,他决定一会儿再找王朴和京娘谈谈这件事。得细致安排个长期卧底计划,和短期刺探具体情况的斥候细作。

“晋阳城如何攻,先得有个准备。”郭绍开口言语了一声,“诸位若有什么好法子,尽可上书言事。”

(本章完)

第七百三十七章 稀世珍宝第七百二十一章 举头望明月第四百九十五章 贴纸条第七百六十九章 仁义道德第七百一十章 磨损痕迹第一百五十七章 血光之灾第三百五十八章 旧城暗香第二十九章 黄莲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户两命第二百七十四章 哀愁(6)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义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户两命第四百零六章 项庄舞剑(1)第四百一十五章 只可经营不可强迫第六百一十七章 天色第八百五十三章 危险动作第六百六十六章 私奔第五百一十八章 报恩第八十章 厢都指挥使第三百五十八章 旧城暗香第八百九十七章 紫丁香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马灰不拉几第三百九十一章 梅花图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唱一和第五百七十五章 虎口(5)第四百七十四章 出石第九十八章 麻绳第二百三十四章 挺讲道理第四百六十六章 所图之物第八百一十九章 跑路的杨衮第二百八十四章 轻盈若仙第二百七十一章 哀愁(3)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石头第六百三十九章 叹落花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为奴第三百四十八章 号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旭日第三百二十八章 青泥岭第七章 高平(1)第六百九十九章 皮大衣第二百九十六章 旧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风中的长发第九百零二章 众望所归第七百二十六章 风起草原上架感言第四百零一章 感谢天第九百零四章 自古不变第五百零五章 叶子戏第六百七十六章 草蒿第三百一十六章 信念第四百七十八章 打心眼里谢恩第一百七十八章 茶有胭脂花香味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懂第二百七十一章 哀愁(3)第二百六十五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第二百六十八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七十章 不断靠近的过程第八百七十一章 到嘴边的肉第五百七十一章 虎口(1)第六百四十七章 失德第一百四十八章 悄悄的第三百八十九章 无家可归的小娘第一百七十八章 茶有胭脂花香味第七百八十章 初春的寒意第九十四章 折阳寿第二百二十八章 最后的煎熬第八百章 商人第八百七十四章 泥潭第九十四章 折阳寿第六百四十九章 归来时第六百一十八章 刀尖第八百九十三章 舞曲第八百章 商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虎口(6)第三百八十四章 善变的女子第六百九十五章 回家罢第四百八十一章 无法掩饰的图谋第六百六十八章 荒岭之狼第八百七十一章 到嘴边的肉第三百七十九章 就像一个新娘上架感言第六百三十七章 细枝末节第一百七十章 不断靠近的过程第五百三十六章 十万精兵第一百二十章 甜又咸第五百七十三章 虎口(3)第六百七十三章 拍脸第二百五十章 欲言又止第二百六十九章 哀愁(1)第四百四十九章 牺牲(3)第一百九十一章 再抱一次第六百五十三章 不能喂得太饱第二百六十一章 软弱的妇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霸道的妇人(1)第一百零五章 寿州(1)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来就矫情第六百一十九章 阳光第六百零二章 征伐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义第二百一十九章 姐姐却可以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