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清高

红莺叫人送走杨业,还久久望着窗户,幽幽叹息了一声。

忽然一个声音道:“娘子与杨业是什么关系?”

红莺脸上的神色一转,笑道:“好友。”

走进门口的人便是此前那俊朗的年轻人,名叫俞良,到东京来参加科举的。他显然很不高兴,脸上的神色有羞辱和恼怒交加。

红莺却笑吟吟地用目光从他脸上扫过,心里想着三字“不懂事”,但正因如此,这士子才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欢客有意思得多。

果然俞良忍着怒气道:“怕不止如此罢?”

红莺也不和他吵,反而温柔地倚靠过来,道,“我要不是认识那些达官显贵,怎么给你找门路?别气了,无论我认识多少人,心还不是你的。”

俞良怒气仍未消,却无可奈何。

红莺白了他一眼,说道:“你再这样清高,咱们别去求韩熙载了。”

俞良“唉”地叹一声,愤愤道:“我厌恶官场!却偏偏只有这条路才可能功成名就!”

红莺好言劝道:“那副《韩熙载夜宴图》这么快就变得炙手可热,沈夫人可没少花力气。你以为沈夫人为了什么?就只是想待价而沽?夫人家的名画比这贵的多了。可那些名画和这幅夜宴图最大的不同:名画里的人已经死了,夜宴图里的人还活着。

一个士大夫,或许能视金钱如粪土,但谁不愿意名声响遍士林,所到之处,人们肃然起敬?这脸可大了。韩公对沈夫人的好,心里是明白的。

现在我们就是找他帮个小忙,把你平素作的诗送到在朝里做宰相的李谷手上,他能拒绝?”

俞良听罢情绪复杂道:“不管怎么,娘子对在下有恩。”

“你知道就好,没良心的!”红莺挥起粉拳一拳打在他的胸膛。俞良一手抓住:“看我不好好治你!”

门外,夜色渐渐降临。

暖风吹得夜色醉,方入夜的东京灯火璀璨,丝竹管弦之声在长街小巷中回荡,春色迷人。

……东京边梁日渐繁华,已有盛世之象。但朝廷并未放弃战争的国策。

枢密院副使魏仁浦上呈方略,加派细作混进辽国上京、幽州,摸清辽国内政,等其国内叛乱之时,趁机突袭幽州。

郭绍没有回应,心里不太赞同,遂召王朴、李谷等大臣问策。(大臣的官位郭绍说了算,但一项若无大臣们的支持强行实施,具体执行起来会麻烦,君相权力因此有微妙的平衡。)

同为枢密院大臣的王朴对此策也不太赞成。认为魏仁浦的方略和今年初北伐的计策没有什么区别,年初北伐是创造时机突然北伐,魏仁浦之策是等待有利时机……但本质依旧是突袭、速战速决。

之前那个法子已经证明失败了,还要重新来一遍,王朴和宰相们都不太赞成。之前北伐虽然军队没有遭受重创,但消耗军费、民力巨大,而且没得到什么好处。

郭绍听到这

里,便不再提起魏仁浦的方略。

几天后,郭绍在金祥殿处理奏章,不远处左攸等二人也忙着在整理分类。这时左攸站了起来,拿着一份奏章走到御案前,躬身道:“陛下,这份奏章有些不寻常。”

郭绍放下毛笔,伸手接过来,仔细瞧了一番里面没有标点的内容,沉吟道:“归义军?”

左攸忙道:“归义军在河西走廊,治沙州,便是敦煌那边。唐宣宗时起义脱离吐蕃,进奉中原。但那边形势复杂,交通阻塞,至今已多年没有来往了。归义军忽然上表,实乃稀罕之事。”

郭绍听到河西、敦煌这等熟悉的地名,立刻来了兴致,急忙叫宦官把地图找来。

可惜,最大的一副地图上,只标了沙州(敦煌)等地名,那边一片空白。郭绍望着白纸发怔,什么也瞧不出来。

左攸道:“汉朝时中原方从匈奴人手里得到河西,军屯筑城,方有此地。汉、唐数百年,朝廷以河西为根本,出西域,打通商路,万国来朝。只可惜安史之乱后,中原战乱,日渐无暇西顾。”

郭绍的手指抚摸着那片空白的地方,一种熟悉又茫然的感觉涌上心头。西域大部分地区,应该就是现代的新疆;还有敦煌属于甘肃,都是耳熟能详的有名地方。近千年前,“中国”就向这些地方开疆辟土了,而今到自己手里,竟然一片空白,一时连地图都找不到。

www●ttκǎ n●℃ O

曾经经历过极度自信膨|胀的郭绍,此时情绪十分复杂。现在的国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他下意识地用手掌丈量了一下距离,最后还是把目光投向了东北面“北京”那块地方。相比西边的失控,幽州才是最具威胁的失地。

郭绍将这份奏章单独放起来,说道:“咱们要积极回应归义军的奏章。”

此事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政事堂和枢密院都查阅了很多以前的档案,大概弄清楚了河西这些年的情况。

唐朝中期以后,河西走廊的汉人脱离吐蕃的控制,实力很强,拥有十一个州的地盘,上表奉唐朝为正朔,张家为归义军节度使。

唐朝灭亡后,归义军内乱,实力衰微,成为甘州回鹘的附庸。沙州大族曹家恢复了归义军,据有沙、瓜二州,一直到现在。

最近上书中原王朝的人就是曹家的人,名叫曹元忠。

奏章里的内容太少,中原这些年无暇西顾,对遥远西边的具体形势了解甚少。诸臣议事,大多是一番猜测。

大臣们认为:曹元忠派人联络东京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年大周不断扩张、加速天下一统,威名已经开始传播到远方;曹元忠在复杂的河西地区处境艰难,想借中原王朝的名分,在当地树立正统的名声。

一时间官员们争相歌颂皇帝,威名远播四海,得到了四方的认同云云。

郭绍坐在龙椅上,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儿,很容易被臣子们歌功颂德自我膨|胀。但他内心还是清楚事实:连后世的首都北京

都没收回来。

君臣一拍即合,大方地回应归义军,给曹元忠正式册封名号:河西节度使、西域大都护……

没有一个人反对,因为周国的势力现在根本到达不了河西,实质上本来就管不了。当地人主动来奉正朔,又不要钱和兵,名分当然给的十分大方。

朝廷的态度,曹元忠不仅能名义上管河西,还能名正言顺地用中原王朝的身份与西域诸部来往。

郭绍决定派一个使团和归义军使者去河西,带上朝廷的诏书,前去摸清情况。

就在这时,翰林院官员卢多逊主动请缨为使。

攻南唐之战时,卢多逊冒死到江宁劝降,但功劳对于南唐战争作用不大,加上他资质太浅,回朝后依旧没得到重用。

这次他再度请缨,郭绍答应了他的要求。并叫枢密院下令秦州的王景接待朝廷使者,并派兵护送。

……东京客省使与吴越国来往密切,希望吴越国能纳土归降;江南士林德高望重的韩熙载也在试图劝说钱家。但进展不大,吴越国态度恭顺、每年进贡,但是国内仍旧保持着大量的武力。大周一方面找不到理由对吴越国动兵,一方面也觉得劳民伤财……吴越国并不是很好打,当初南唐国与它战争了几十年都没灭掉。

去年大周也派了使者带诏书去南汉国联络,不料南汉国主回应朝廷,竟然自称“朕”,以“大汉皇帝”自居。这郭绍君臣十分恼怒。

今年初又派人去谈,要求南汉国主放弃帝号,向周朝称臣……大臣们认为这是合理要求。而今大周坐镇中原,并吞蜀、南唐以及一干割据政权,已是最大的国家;而南汉国偏安一隅,向中原称臣理所当然,而且也是明智的做法。

不料卢多逊刚离开东京那几天,忽然得到江南的奏报:南汉国主与大周使者没谈拢,竟然怒而杀之!

群臣听到这个消息,满朝哗然。

人们无法理解南汉国主为什么要那么做,王朴径直说道:“南汉国主是个昏君!”

众臣纷纷议论,立刻对南汉发动战争。诸将也纷纷请缨,要求带一支兵马过去灭了南汉国……武将们十分积极,他们看出来南汉国比较弱、内部也很昏暗,这是显而易见立军功的机会。

但郭绍没有马上表态。他虽然也和朝臣们一样愤怒,但不能打乱了阵脚;观察王朴、李谷等大臣,也没有急着喊打喊杀。

郭绍不禁琢磨,具体的考虑……调兵太远,现在的江南没什么能战的兵,南唐国灭亡后精兵被抽走、兵权被分化,主要是提防吴越国和内部谋反,进攻兵力不足。

其次,现在贸然发动几千里外的灭国之战,需要耗费时间。而大周之前的大略是“先北后南”,通过北伐建立威望,然后借势收复南方偏远的地区;现在再度发动南面的大战,就是在改变战略方向了,不能轻率就动手。

郭绍现在需要一个调整后的整体方略。.

(本章完)

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势如同儿戏第一百七十七章 暴殄天物第三百三十一章 尴尬境地第七十三章 铁与桃花第七百六十六章 恐惧与勇气第四百九十八章 从容与琐碎第九百零四章 自古不变第六十一章 无风摇曳的帘子第三百八十章 那难堪的一面第五百七十七章 惊惧之城第七百七十三章 牵一发动全身引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尸位素餐者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各有志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口之役(5)第三百零八章 晋州之役(3)第五百五十三章 伏击(5)第二百一十三章 七级浮屠第二百一十二章 云里雾里第七百五十五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京口之役(6)第四十五章 心腹大患第三百三十六章 雪中沉寂的野心第四百章 水车景观第三百三十二章 攻守之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邀请信第八百九十四章 从没觉得对第八百四十七章 汉天子笔第七十八章 威武城(4)第二百三十五章 兴亡弹指间第八百三十五章 通路第八百七十二章 鱼我所欲也第五章 卫国夫人、绍哥儿及玉莲(5)第六百零五章 简单的情意第一百七十章 不断靠近的过程第六百八十八章 议款第三百四十章 施主第三百二十四章 意志第五十三章 惜字如金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义第二十七章 发酵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动第二百五十五章 枉然的真理第四百八十六章 君临天下第四百八十八章 超越一切的欲念第七十九章 跑得飞快第七百七十二章 永不陷落之堡第二百七十四章 哀愁(6)第五百九十三章 战争车轮第八百一十章 兵力不足第六百零三章 旧地故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京口之役(6)第二百五十章 欲言又止第二百七十二章 哀愁(4)第六百七十九章 蚊子也是肉第四百五十四章 牺牲(8)第七百四十三章 认了错再说第八百零四章 国泰民安第一百五十章 偶遇第八百八十七章 叫爹第六十一章 无风摇曳的帘子第四百一十六章 踩深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卜个凶吉第七百一十六章 作了猴儿第七十七章 威武城(3)第八百五十四章 悲痛震怒第八百八十九章 兄弟之礼第五十五章 残忍的恶作剧第七百二十二章 必死之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殿前风雨声第八百八十一章 烽火再起第八十章 厢都指挥使第七百二十一章 举头望明月第八十章 厢都指挥使第一百八十八章 高高在上第八百六十一章 重开大朝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全感第一百七十一章 那把阳光照射的椅子第九百零八章 宿命第七百一十二章 象征之地第四百八十四章 宋州(2)第七百六十三章 此一时彼一时第三百八十八章 服不服第五百五十八章 龙城(2)第五十三章 惜字如金第七十八章 威武城(4)第四百一十一章 拍马脚第三十四章 彩虹以及浅浅的涟漪第八百三十八章 风暴雷雨第六百五十三章 不能喂得太饱第五百零七章 奸细第三百六十三章 职业武夫第六百八十四章 阴晴不定第五百六十三章 再聚晋阳(3)第五百五十二章 伏击(4)第九百零八章 宿命第九百章 羊全席第五百三十八章 红莺第五百零五章 叶子戏第三百八十七章 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