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越(1)

bookmark

穿越是件奇怪的事情。王书辉以前想过这个事情,他觉穿越这件事情,还是具有可能性的。他一向认为,凡是有具体的科学理论进行支撑的想法,都有成为现实的可能。不过,当然了,在他看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见不到时间机器,也进行不了时空穿越的。

直到今天,王书辉看到那个光门的时候,就下意识的认为那是个时空门。

2014年,王书辉从南方辞职,回到东北老家。他决定这一年不再出去工作,在家乡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每天晚饭后他都要到兵工厂附近的公里散散步。这个叫岳园的公园,是五十年代修建的,在兵工厂兴盛的时候,一度繁华非常。随着兵工厂的衰落,这里已经见不到一个游人了。

王书辉小时候常到这个公园里玩,离家十年后首次回家,他经常到岳园里散步,也算是缅怀童年吧。

岳园已经相当的颓败了,满地的枯草。时值冬季,黄色的荒草把整个公园都覆盖了。王书辉在荒草和树丛中顺着勉强可见的小路散着步。因为偌大的公园只有他一个人,加上寒冷的天气,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那个隐藏在荒草和树丛中的光门。

王书辉是个很谨慎的人,但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到那个时空门的时候,他失去了谨慎,一步踏进时空门中。

王书辉穿越了。

跨过光门后,他第一反应就是朝身后的时空门看去。还好,虽然光门变小了一点,但是,还在那里。

这是个措手不及的事情。王书辉穿着一身羽绒服,出现在另外时空。王书辉想要立刻穿越回去,但是他想了想,决定先弄清楚现在是在什么时代。

他仔细的观察这个地方。这是一个很大的花园,和光门另一头一样,也是个荒草遍地,草木横生的颓败景象。王书辉一方面觉得庆幸,没有立即遇到这个时代的人,让他能够有更多的准备。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害怕,自己不会是穿越到什么光怪陆离的异界了吧。

王书辉先用一些枯枝杂草掩盖了一下现场,把光门掩饰起来。之后开始仔细的观察附近的环境。

花园占地不小,一方面有些北方园林疏朗开阔的风格。另一方面,假山池塘错落其间,又透出几分南方园林的秀逸来。花园中的建筑和花园一样,大多破败不堪了,但是能够看出主人以前的阔气来。房屋的举架都很高大,虽然是青砖青瓦,但是富贵气度还是由然而出的。

王书辉仔细的看了看房屋的形制。心里大约有了点数儿,这个世界大约是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是最明显的,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

王书辉所在的花园里,建筑呈现出明清风格,具体是明朝还是清朝,这就不好说了。

王书辉仔细的感受了一下。这里空气的湿度很大,气温大概在零下几度的样子,天气不算太冷。但是从这点上看,这里至少不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气温在零度左右的时候也是冬春时节,那时候正是干旱的时候,这里气温在零度上下,空气湿度又这么大,十有八九是南方地区了。

花园很大,王书辉所在的位置大概是在一片树林的包围中。他摸索的走出树林,发现这个花园的荒草从中,有一条小径,明显的是偶尔有人在这里走动的痕迹。他顺着小径往前走,大约走了十多分钟,过了几道大门才到了正门附近。他侧耳听了一阵,几句若有若无的说话声和咳嗽声,传到他的耳边。大门旁的一间屋子里,撒发出一阵阵的药香来。

王书辉想了想,还是迈步走到屋门前,轻轻的敲了敲门。

“何人敲门。”随着一声答话,又夹杂着一些咳嗽声。之后退了颜色的房门被打开,一个看起来十一二岁的小孩子,睁着一双大眼睛望着王书辉。

小孩儿看到王书辉,先被王书辉的大个子吓了一跳,之后又被他的寸头吸引住了。打量了王书辉半天才向屋里大声喊道,“父亲,是个和尚大师。”

王书辉看到这个小孩的时候就知道了,这肯定是明朝。小孩穿着一身灰色的衣服,明显是小号的道袍样式,头顶留了长发,但是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这就是古代汉民族的儿童的标准发式,汉语中的总角之年就是从这里来的。

小孩儿的话倒是提醒了王书辉。在古代,没有身份的人是很麻烦的。在明朝,没什么身份证明又说不清出处的就是流民,流民可是没地位没人权的。王书辉一头寸头短发,刚好像个和尚,这倒是很好的解释了自己的身份和衣着。

王书辉反应很快,小孩儿转过头看到的就是王书辉双手合十的模样。他高宣了一声佛号,叫了声阿弥陀佛。随着这声佛号,一阵窸窣声传来,一个年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走了过来。这个中年人看起来是在病中,脸色明显的不好,呈现出苍白色,嘴唇青紫,呼吸也不顺畅。王书辉懂得一些医学知识,大体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得了肺病。

“大师所来何事。”中年人气喘吁吁的问道。

王书辉的朋友里有个湖北黄石人,与他的关系很好,四年下来,王书辉也听得懂湖北方言了,这个中年人的口音虽然奇怪,但是大体上还听得明白,王书辉大体判断,这里大约就是湖北南方地区了。

“贫僧路过宝地,听闻施主患病,略知医道,所以前来毛遂自荐。”王书辉压低了声音,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宗教的深沉感,试探着对这个中年人说道。

中年人明显有些出乎意料,对王书辉说,“寒家破败贫寒,恐怕不能为大师……。”

王书辉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对中年人说,“施主不必多礼,贫僧远道而来,还没有安身之地,只借贵府一处安身,其他倒是不必什么。”

中年人想了想,可能也知道,自己家的状况也不值得什么人来图谋的,就同意了王书辉借宿的请求来换取医治的机会。

王书辉进了屋,看了看房间的陈设。家具摆设倒是不少,但是明显的都是旧物了。在王润民眼里,这房子不算小,怎么也得一百多平米。除了家具摆设比较陈旧,但看得出主人家还是有些家底的。不过不知道这是什么人家,这么大的院落房子,就这么父子两人。

王书辉让中年人躺在床上,自己给他把脉,王书辉读过医书,还专门研究过取脉的法子,什么寸关尺,什么浮沉迟,这些也都了解一些,但是说实话,到底怎么看病,他是完全不知道的。不过他知道这个人得了肺病,他就按肺病说就好了。

“哎呀,施主这是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侵肺的肺风痰喘之症,要是早些医治还好些,到了如今恐怕是难为了。”王书辉上来就忽悠开了。

中年人知道自己的肺病已经到了严重的时候,请了几个大夫,吃了几副药了,不仅没见好,反而越来越严重,听了王书辉的话,脸上露出绝望的情绪来。那个小孩也及其配合,抱着中年人的胳膊嚎了起来。

王书辉知道,人听了自己得了绝症的消息时会经历五个过程,但是,很明显的,这个人的心里素质很好,并没有在五个过程中沉浸很久,一会儿就接受了这个现实。感冒发展成肺炎,这在没有抗生素,庸医遍地的古代是个很常见的事情。一般来说古人得了肺炎,死亡率是极高的,所以中年人得了肺炎,基本就是接到死亡通知了。

之后,中年人根本不管王书辉的存在,对着自己的孩子交代其后事来了。王书辉一看不对劲,就立即说道,“施主不必灰心,贫僧有家传灵药,专治肺风痰喘之症。”

中年人听了这话,眼睛里的透出希望的神色来,“还请大师救我。”

“施主少待,我这就为你制药。不过要解你家花园一用。”王书辉说道。

“这都好说,文儿,你领大师到花园去。”那个小孩儿一听父亲有救,立即激动起来,小跑的领着王书辉往花园去了。

王书辉一到花园的门口就告诉小孩儿回去,自己制药也需要些时候,一旦制成就会回去。小孩儿不放心,一心要在这儿守着,王书辉苦口婆心的劝了半天才把小孩劝走。

他进了花园,就废了很大的力气把花园的破大门关上,小心的走到光门附近。光门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继续变小,王书辉也没多想,立即穿了过去。

他跑到最近的要店,买了一大堆消炎药,感冒药,止咳糖浆之类的药,装了一大袋子。又返回了光门附近。

第362章 建设新湖北(5)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406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9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172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4)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30章 日常(2)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250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4)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20章 起步(4)第80章 大练兵(4)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76章 大丰收(2)第33章 理念(1)第155章 红旗漫卷出枝5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10章 婚事(2)第420章 小摊老板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2)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58章 工业的獠牙(2)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80章 大练兵(4)第406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9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45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1)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49章 马县丞的末日(1)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31章 日常(3)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2章 穿越(2)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346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7)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369章 在山东(4)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