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

民间有一句老话,说的是“看孩子和种地,大家一般都会选择种地。因为看孩子比种地更加困难,更加辛苦。”

对于王书辉来说,政治工作,军事工作和经济工作。这三项工作中,虽然没有一个工作是他有经验的。但是,让他选择的话,他更愿意做经济工作和军事工作。他认为,政治工作是最难做的。

当然,这里的难和不难,都是相对的。从总体上而言,对于王书辉,这三项工作都不好做。

可是,就王书辉目前的能力来说,让他带领着复兴军打仗,虽然他自己不拿手,但是因为复兴军和这个时代的军队,有着全方位的代差的原因,他觉得自己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就经济工作来说,因为有着时空门的帮助,初步建立起来的近代工业基地,不断的生产出来的成本低廉的产品,让王书辉做起经济工作来也比较的容易。

唯独就是政治工作,他觉得是千难万难的。

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对王书辉来说,在这个时代里,在意识形态领域上,他绝对是理论水平最高的。但是,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搞政治理论研究,面对的是书本,搞政治实践工作,面对的是人。而做人的工作,王书辉真的不擅长。

现在,原本王书辉没放在心上,复兴会大部分人都视为大敌的詹家寨和荆州卫联军,极具喜剧意味的被一个基地村的民兵击溃了。放在王书辉面前的首要问题,就不是军事上的,也不是经济上的了。

对内,王书辉需要抓住机会,一方面利用溃兵溃匪给周边村镇带来的兵灾,给复兴会上下,上一堂现实的教育课程。另一方面,他还要趁着部队进入各遭灾村镇救灾的机会,扩大复兴会的控制范围。对外,王书辉则需应对,可能因为荆州卫指挥使苗伟常和锦衣卫荆州千户所千户包慧赞的死亡,随之而来的复杂局面。

所以,王书辉即将需要面对的,无论是对内的,还是对外的问题,都是政治上的问题。

在自己的营帐中思考着即将面临的问题,王书辉就觉得有些头疼。自己和自己的那些学生一样,都缺乏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

不过,王书辉从伟大领袖身上学会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叫做“以我为主”(字面意义)。也就是说,在面临复杂局面的时候,把精力放到自己的事情上面。只要把自己的事情解决好了,把自己的工作理顺清楚了,把自己的实力实实在在的壮大了。外部的环境再怎么复杂,那也是“敌人围困万千冲,我自岿然不动”的情况。

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王书辉立即签署了一份命令。在命令中,他要求复兴会常委会抽调人员和物资,立即为即将开展的救灾活动进行准备。写完的命令之后,王书辉把文件放到一个不锈钢细桶中,交传令兵。很快,传令兵骑着马,在两个骑兵的护送下,离开了袁家畈复兴军第一营的驻地。

看着三个人兢兢业业、斜斜歪歪的骑着马离开营地。王书辉的嘴角直抽抽。他心里不禁产生了“什么时候才能把自行车生产出来啊”的想法。要知道,骑马传信,可是在古代社会里唯一的快速通讯方式了。什么“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可不是用飞机火车送信的。那完全就是靠着四条腿的动物往死里跑。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骑马可是一项专门技术。不是说,随便叫个人,交个他一匹马,他骑上就能跑了的。怎么骑在马上不掉下来,怎么控制马,怎么控制马的速度,这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至于怎么在马上挥舞兵器杀伤敌人,怎么当个骑兵,那就是更加专业,更有难度的事情了。

目前,复兴军里只有几个会骑马的人。但是,这些或者在卫所里骑过马,或者在商队里当过伙计的人,自己也都非常的实事求是的说了,他们只是能保证在匀速行进的马上不掉下来而已。一旦马要是跑起来了。他们就不能保证自己会是在马背上,还是在马蹄子下了。

为了保持通信畅通,复兴会目前只能依靠骑手传信。在常规的通信中,复兴会采取的是轻便马车的方式。因为驾驶马车比骑马容易掌握,而且轻便马车这个东西,以目前复兴会的工业实力,是能够生产出来的。

可是,军事上的通信,就必须使用速度最快的骑兵传讯了。但是,目前复兴会一是没有足够的马,二是没有足够的骑手。这次第一营出动,王书辉为了保证与总部的通讯畅通,才从复兴军刚成立不久的骑兵营里,挑选了一个连的战士,来充当传令兵。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传令兵骑在马上的速度,真的不一定比用脚走路更快。但是,这几个战士就是目前王书辉掌握的骑马水平最高的人了。其他的人还不一定比他们水平高。而在复兴军里,他们就是速度最快的人,其次是后勤部门装运部队辎重的四轮马车,再次就是用两条腿走路的特侦营战士,最后就是普通战士。

王书辉总不能让用骡子拉的四轮马车去传讯吧。

王书辉第一次指挥军事行动,仗着自己从上小学开始就接受过的初级军事训练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他的指挥下,这次行军的情况,肯定比詹家寨和荆州卫联军好多了。

首先一个,因为复兴军接受的是职业训练,是有完整的指挥体系和基本合格的各级干部领导的职业部队。所以,这次行军对于复兴军第一营来说,基本上就是一次距离比较远的远途拉练。

不过,第一次指挥军事行动的王书辉,倒是发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就是,王书辉发现,整个行军的过程中,部队的一切行动,都要比自己的命令慢上几十拍。

比如一个最简单的停军休整的命令。王书辉下达命令之后,要等骑术恶劣的传令兵,把自己的命令传给十个连的连长和各个部门。

各连连长在接到命令后,还要再把命令通过通讯员,传给自己麾下五个排的排长。

各排排长,在接到命令后,再次使用通讯员,把命令传给各个队(班)长。

等到整个五百多人的队伍,按照命令停下脚步的时候。距离王书辉发出命令,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用王书辉的计算方式来说的话,两个菜已经做好了。

面对这种情况,王书辉意识到,在目前的通讯水平下,必须加强基层连排士官的指挥水平。让他们具备独立反应能力。

就上面那个例子来说,一旦在停军命令下达的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比如突然遭遇了敌人的袭击。那么,如果还是按照王书辉的指挥思路的话,自己的新命令还没等下达呢,人家就打到你头上来了。

想要解决这种军令传达上的反应迟钝,就必须使用传统手段,比如旗语,比如金鼓。

与此同时,在敌情侦查上,也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扩大自身的侦查范围。好在,在这两方面,除了传令手段上缺乏旗语之外,用腰鼓传达军令的训练,在复兴军的队列训练中早就已经贯彻了。不过,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作战方向上,很少涉及到行军方向。

而在敌情侦察方面,复兴军各级指战员倒是在无时不刻的贯彻着“七步走”原则。

在敌情侦察方面,复兴军是无时不刻的在强调,在加强的。比如说,目前复兴军掌握着的一级物资,也就是王书辉从现代的买回来的先进的仿军用望远镜,就已经配发到整个特侦营的每一个战士手中了。

复兴军连排一级的军事干部,每个人都装配了现代生产的单筒望远镜。营级以上的指挥人员和参谋人员,都配备了和特侦营一样的现代高仿产品。

不过即使如此,王书辉还是把完善指挥手段和生产热气球的计划,郑重的写在了笔记本上。要知道,在目前复习军缺乏马匹和合格骑兵的情况下,能够最好的发挥出先进望远镜的办法,就是使用热气球进行观测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在部队驻防方面,王书辉发现,复兴军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漏洞。

现在复兴军的驻防方式,非常的简陋。在确定驻地,对各个方向进行扩展侦查之后,除了保持警戒的部队,其他的部队就开始挖掘战壕。三道战壕设立好之后,在各个方向布置完警戒,部队就开始立帐篷,休整了。

王书辉看到这种情况后,觉得非常的不对劲儿。他拿出操典仔细研究了一下才发现。目前复兴军使用的操典里,对于驻防问题有着严重的漏洞。

像这种驻防,完全是现代军队的驻防方式。因为王书辉的疏忽和复兴军缺乏远程作战的经验,使得这么严重的漏洞出现了。

要知道,在近现代部队里,驻防工作都是由专业部门完成的。敌情侦察有卫星、雷达、飞机。通讯有无线通讯设备。防御方面,有大量的远程武器。在卫星、雷达、飞机组成的预警系统和大量远程全方位武器的防御下,现代军队根本就不需要作战士兵参与驻地的警戒。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书辉在给复兴军的操典中,忽视了驻防问题。这个发现可是让王书辉出了一身的冷汗。

对于这个问题,王书辉在笔记本上,郑重的用红笔记录了几个词:“铁丝网”、“狼狗”、“探照灯”、“照明弹”、“机枪”。

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174章 审判(2)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368章 在山东(3)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65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1)第31章 日常(3)第382章 东改编1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221章 马祥麟的转变(4)第308章 终结者5第304章 终结者(1)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58章 工业的獠牙(2)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1)第19章 起步(3)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80章 大练兵(4)第333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2)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75章 大丰收(1)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76章 大丰收(2)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15章 立足(3)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304章 终结者(1)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65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1)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150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2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2章 穿越(2)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150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2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173章 审判(1)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60章 工业的獠牙(4)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第24章 起步(8)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4章 穿越(4)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426章 王书辉犯了圣母病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