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 突出重围

说起我们现在电脑,和手机上使用的芯片,都是上世纪1946年米国人率先制造出来的硅晶体管,并且在那之后用晶体管制成了芯片。

其原理说白了就是在高纯度的硅晶基片上,放入更多的硅晶体管吗,让电子在这些晶体管里穿行,使用独特的二元制01语言,来控制电门,最终达到让芯片执行任务的目的。

而碳基芯片说白了,就是把硅替换成碳。

其实早在上世纪,就有人提出过这个想法,并且进行了实验。

但那个时候的人们并没有发现石墨烯,只是简单的想用碳原子来替代硅原子。

结果后来发现碳碳相连的原子,结构上没有硅原子来的稳定,后来也就没人在继续搞碳基芯片的研究了。

这种情况,直到2004年两位曼彻斯特的大学教授,发现并且第一次从石墨上撕下了大片结构的石墨烯,并且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后。

碳纳米管芯片的理念,才再度被人提了起来。

因为人们发现,随着人类对芯片研究程度的不断加深,原本界定电子领域的摩尔定律已经不在有效了。

原本的摩尔定律是说,每隔12-24个月,人类对于电子芯片的研发成果效率就会翻倍。

可是等芯片制程进入14纳米之后,这个定律就已经开始失效了。

人们发现随着硅纳米管越做越小之后,下一代的换代升级难度,也越来越大了。

以至于现在人类制造硅精芯片的升级从7nm突破到5nm,就要花费大概三年的时光。

而下一步从5nm,走到3nm,或者2nm,可能还需要三年或者五年的时光。

等到最后进入到1nm的时候,甚至可能要花费十年也说不定。

而等真正掌握1nm技术之后,想要在升级,可是硅晶体管的物理属性,就已经达到极限了。

所以近些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可以替代硅晶体管的合适的材料。

而在2004年英国的教授发现了石墨烯之后,碳纳米管芯片的理论,就开始甚上尘嚣了。

而米国人更是率先展开了研究,就比如在MIT,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科研经费被砸入到这个领域。

直到19年,他们终于制备成功了第一块碳纳米管的芯片。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速度还比较慢,和米国比差的那肯定不是一点半点。

正因为了解目前国内关于碳纳米管研究的进度,所以此前在公司内部组织的科研方向大会上,方子璐就否决了下属工程师,提出搞碳纳米管研发的思路。

因为那完全是一种赌博。

作为一名硬件方面的专家,方子璐实在是太了解碳纳米管研发的难度了。

暂且先不说,碳基晶片什么的,就先说这碳纳米管的制备,就是目前困扰全世界科学家的最大拦路虎。

哪怕是在这个领域独领风骚的米国人,现在也只能疯狂烧钱,才能得到足够多的碳纳米管。

这还是人家财大气粗,烧得起的情况下,如果是他们这样来操作,那恐怕非得把H公司给烧垮了不可。

而且他们也没有这样的时间。

现在关于碳纳米管芯片,制备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难题。

第一就是碳纳米管的制备,我们都知道石墨是由一层层的石墨烯叠加在一起形成的。

而当我们把单层的石墨烯卷起来,这就成了碳纳米管。

可是碳纳米管卷起来之后,长短,粗细都不一,这些碳纳米管有的是半导体,有的就是导体。

而对于碳纳米芯片而言,需要的就是半导体的而已,那么你该如何把这些碳纳米管来进行提纯?

要知道想要达到半导体制程级别,那么这么一堆碳纳米管的半导体纯度,必须要达到小数点后面四个九才行。

而第二个难题,就是如何要保证碳纳米管的方向排列一致。

如果你不能保证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保持一致,那么你的碳纳米晶体管将毫无意义。

而第三个难题,就是你要保证堆积的密度。

就是在一微米的空间内,你要堆积至少二百到三百根碳纳米管,而且这些碳纳米管的方向还要保持一致。

这就是目前制备碳纳米晶片首先要面临的第一关难题。

排列的一致性,高纯度以及高密度的问题。

而光是这三个难点,就已经难道了目前世界上99.9999%的科研机构,公司和高校。

而接下来,还有碳基晶元的制备,然后就是碳基晶元的光刻蚀刻,还有要使用的光刻胶等等。

其中有一部分的制备过程,和硅基芯片的生产流程,是有很大程度重合的。

所以当时方子璐在有人提出要搞碳基芯片之初,就毙掉了这个方案。

可是现在,当一颗活生生的碳及芯片,就摆在她的面前的时候,方子璐已经是傻了。

这种感觉真的太科幻了!

她怎么也不敢相信,到目前为止,就连最先进的米国,都没有搞定的技术,现在已经变成了实体,就出现在她面前了。

尤其是刚才,在电子显微镜下,她已经再三确认,那基片上面排列的确实是一层层的碳纳米晶体管之后。

方总不由得长长的叹了口气,然后又向后靠坐回了沙发上。

“真的是碳纳米管芯片?”

于总在旁边问了一句,他对于硬件方面的了解并不是特别多。

尤其是芯片制造,他也就知道几纳米的芯片更好,但说起硅基芯片和碳基芯片的区别,他还真就不甚了解。

而方总这时,则闭着眼睛点了点头。

“确认了,是碳基芯片。”

“哦?那比起硅基芯片来,这种芯片有什么好处?”

方总猛然睁开了眼睛,看了于总一眼,然后似笑非笑的说道。

“如果是同级别的芯片,比如都是7nm的芯片,那么碳纳米管芯片的运行速度,就会是硅基芯片的10-20倍,这个主要看碳纳米管的纯度。”

“而功耗方面,碳纳米芯片的能耗,将只有硅基芯片的百分之三十到七十!”

“我去……”

听了方总的描述,坐在一边的于总,忍不住激动的一拍巴掌。

搞不好公司可能从此之后就是一蹶不振,就好像当年的东芝,和日立那样,就那么渐渐的消失在消费者的视线当中了。

退出很容易,可想要在爬起来,那可就真的是千难万难了。

看看当年的摩托罗拉,在没有进入智能机时代,那可是唯一能和诺基亚相抗衡的世界巨头。

可是一旦进入了智能机时代,他就成了最先倒下的巨头。

还有诺基亚,当年不折不扣的手机领域的霸主。

前两年还在洋洋得意的,用自己的手机砸核桃呢。

可是两年之后,他们就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在那之后,他们也曾经多次,想要借尸还魂,从新杀回到智能机市场。

只可惜,被淘汰就是被淘汰,不管他们怎么努力,也没能在赢回人们对这个品牌的认可。

如果说在内存,屏幕,和其他方面,他们还能想办法解决。

可是说道这主芯片,他们就真的没办法了。

因为目前世界上能够生产芯片的企业,就那么几家。

LFK,特积电,和三桑,其中特极点和三桑,都和米利坚的资本有着密切的联系。

或者说,他们背后的真正大老板,其实就是来自头号强国的财阀。

至于LFK,他们使用制造芯片的设备ASML的光刻机,背后的大老板,也依然是头号强国。

甚至国内的芯片制造企业,使用的设备也都是ASML……

所以等到两年之后,如果那个时候,他们还是没能找到破局之路的话。

而现在突然在星火科技,他们发现了这家神秘的企业,居然拥有可以完全替代,甚至绕开米国设备的碳纳米管芯片。

这让于总如何能不兴奋?

突出重围的曙光,终于出现了啊!

如果能和星火科技达成协议,

1876 小菜一碟720 上层路线1550 困境1248 青训体系1786 真不是照抄那么简单2104 矿业巨头1797 王者归来224 老友重逢(感谢O魔o泽O打赏加更)570 奸商384 狂暴输出2144 过日子全靠罐头1305 隐忧1814 接二连三230 合作意向2047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2209 全民皆兵966 死马当作活马医404 稳扎稳打990 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敢来截胡?1232 被资本虎视眈眈的名厨制造39 主角光环1649 你这是要逆天吗?1292 特斯拉进阶版1497 一个都不能少957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527 仗竟然可以这样打!920 抽丝剥茧2356 药不能停1271 真正的王牌杀手锏1560 金字招牌1828 已非吴下阿蒙2342 医疗之都1625如丝般顺滑1885 做的不光是产品的标准,还有道德标准1333 脑洞大开1328 我们的宗旨:不秃也变强!1984 大象的赛道2340 规规矩矩做生意992 你还能有别的选择吗?1647 搅动风云1333 脑洞大开193 钻石骗局517 夺城1165 一箭三雕1246 不服?你咬我啊!88 刀耕火种2146 小跟班1527 什么样的钢材能够接受这样的考验?2096 怒海争锋1647 搅动风云134 约法三章1172 不见棺材不掉泪213 海难419 深不可测1096 走狗上门599 突发事件39 主角光环839 石油大亨?2350 华系车的崛起1492 无轴胜有轴2301 迎难而上1083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385 新战术2201 名扬全球996 原来是个大忽悠2118 储能新模式1619 流氓到家了2407 不愉快的接头137 山林经济660 主动出击436 太空舱2076 火爆的一匹1549 天赋的差距1 异界屠夫1584 玩弄消费心理学的高手566 良心企业的标杆153 起飞了2100 海上较量1591 医神和美神1308 老牛重获新生446 银团‘会’280 投资心理526 火海1831 天下文章一大抄460 B计划71 现金奶牛328 破营1295 爱要怎么说出口990 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敢来截胡?1926 又一款可以掀桌子的产品620 跳板2287 太岁头上动土1066 人怎么能无耻到这般地步?2103 让你们看个够820 重新划定医疗资源分配94 终极目的260 烧烤大会1776 天下大势1689 最后捞一票259 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