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白云蓝天 (2)

尤晓华突然觉得头上炸开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响雷,房子!他的心一阵无法控制地收缩,他有点儿怀疑自己是否得了心绞痛,在这一瞬间,他竭力平静一下自己慌乱的情绪。

“我现在住的是房改房,在市地税局职工宿舍。”尤晓华说,“除此之外,在我和家人的名下别无其他任何房产。”

“没有其他方式?比如说你的房产用别人的名字!”

……

尤晓华走了,他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走了!昨天下午那种激动和兴奋的情绪荡然无存了。

昨天下午的选举大会之后,尤晓华像从一场梦中醒来,晚上的那场酒宴实在让他感慨万千,虽然这个茜山区区委书记还没正式走马上任,可那一双双真诚的恭贺的目光,已经把他当做茜山区的一把手了。倒斝飞觞,琼浆玉液,笑语欢声,无尽快乐。回到家里,虽然已是十点多钟,可客厅里还坐满了前来恭贺的亲友。直到今天早上,来见裘耀和的路上,他心里一直燃烧着的全部都是喜乐的火焰。可是现在,裘耀和的一盆冰水把他心中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焰浇灭了,而且连一点儿灰烬都烟消云散了。

当天下午,裘耀和接到市纪委书记王光祖的电话,说尤晓华的问题已经有了结果,裘耀和并没有问是什么样的结果,只是说晚上在常委会上详述吧。

晚上七点半,常委们准时走进常委会议室,裘耀和主持了会议,他讲了开场白之后,让王光祖汇报了尤晓华的问题。

王光祖说,根据群众举报,市纪委组织人员对尤晓华接受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胡某的两套高级公寓得到确认。现在正对尤晓华的其他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常委们顿时大惊失色,在此之前,不仅没有人反映尤晓华的任何问题,而且在这次“公推公选”中尤晓华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并且在最后的差额选举中战胜了对手庄士虎。

常委们无须讨论,更没有不同意见,按照《实施细则》规定,将“公推”中的下一名提上来,再进行一次差额选举。

这个消息一公布,全市上下一片哗然。

庄士虎经历了一场命坠悬崖的考验,不再兴奋和沮丧,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生活给他开了如此滑稽的玩笑。

再次选举的时间定在一周后,庄士虎调整了心态,总结教训,他觉得自己信心百倍,胜券在握。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新世纪第九个年头,经历了十三年改革纷纭,始终扮演着激进改革者角色,在探索中不断执著前行,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历史中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裘耀和,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个光环。

富有春城美誉的南国滨海依然清爽宜人,而北京却炎热而干燥。二〇〇九年六月下旬的一天下午,全国第六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大会主持人宣布:全国第六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的推选依然是秉持“贡献、创新、影响”三大原则,表彰那些“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突出,经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卓尔不群;经济思想和经济行为影响巨大的,在经济创造方面表现卓越的优秀人物”。

获得第六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奖的十名人物中,江南省委常委、滨海市市委书记裘耀和是唯一的地方部省级领导干部,也是唯一的省会城市书记继去年九月的“中国改革贡献人物”、十一月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改革之星”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杰出人物”、“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人物”之后,又一次获得国家级荣誉。其获奖理由是:“从东海之滨到彩云之南,从农家子弟到省级高官,他每走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健,每一岗都做得风生水起。他的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卓尔不群,责任意识和奉献品格超凡不俗。裘耀和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成长起来的卓越干部,是共和国六十年孕育的优秀儿女。”

裘耀和获得“十大中华经济英才”奖项后的一个月,省委主要领导紧急召见裘耀和,当天下午召开了市委常委会。

常委会没有通报内容,看得出,是市委书记裘耀和从省委领导那里接受了什么重要任务。

裘耀和还是那样,昂首挺胸,健步走进会议室,随即公安局长尚兰也进来了。常委们把目光投向尚兰,裘耀和说:“尚局长请坐。”

裘耀和还坐在那个固定的位置上,常委们都静静地坐着,等待书记的重要发言。

“同志们,首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裘耀和尽可能地掩饰着兴奋,“今天上午,省委主要领导把我找去,告诉我,最近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将要来江南,到我们市视察。”

大家为之一振。中央领导到江南视察说明中央对江南的重视,也是对江南工作的肯定。

“大家知道,中央主要领导到我们省,到我们市,这是十分难得的。”裘耀和说,“根据中办的通知,中央领导一方面是看望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将就经济发展、民族工作、党的建设进行调研,同时要到地震灾区看望受灾群众和救灾的部队官兵。在我们市重点还要看看云间池的治理情况。我征得省委领导同意,把这样的大事在市委常委会上通报给各位,希望常委们注意保密工作,大家知道,中央主要领导到我们市,安全第一,所以我要强调的是‘内紧外松’,把尚兰局长请来参加这个重要会议。当然,关于中央主要领导到我们市的安全保卫工作,省公安局还会专门召开会议。”

尚兰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脸上的表情突然间严肃起来,看来他也是才听到这样的消息。

“至于准备工作,”裘耀和说,“我并不主张在中央领导来之前,搞什么花架子,尤其是云间池的治污问题,如果谁能把云间池水给换了,那为什么不在过去换呢。中央领导来了,你能有变魔术的本领?至于保卫工作,我不主张处处戒严,你一戒严,老百姓必然从你戒严的规格上分析出是什么样的领导来了,反而你不戒严,谁也想不到。但是,尚局长,沿途除了警察之外,还可以派一些便衣。”

尚兰点点头:“省公安厅开过会之后,我们按照市委常委的要求,做一个详细的方案,请常委过目。”

“云间池治理的详细汇报工作,由常务副市长王孝新同志汇报。”裘耀和看看王孝新,“王副市长可以稍作整理,主要是边看边汇报。有什么情况我会随时提醒你的。”

“裘书记,这样的大事还是你亲自汇报吧!”王孝新看着裘耀和说。

“你是分管云间池的副市长,理应你汇报。”裘耀和说,“不能因为中央领导来了,我就把你的权夺了,这不等于到你的碗里抢饭吃吗?”

市委们一起笑了起来了。

裘耀和说:“中央领导来到滨海,也不一定大家都有机会见面,但希望各位做好分管的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央领导的到来。好,今天的会议就这样,魏部长,各新闻单位的专题会议什么时候开?”

“下午。”魏兆华说,“裘书记,下午你最好也参加一下。

“好,那就下午两点钟吧!”

自从省委领导通报了中央领导要到江南来,裘耀和的心里既激动兴奋又有些紧张。他在石杨、沂州十年,虽然媒体不断狂轰烂炸,不止一次上了“内参”,也许中央不少领导早就知道他这个富于争议的市委书记了,可是,真正面对面地聆听中央领导的指示是不多的。岁月匆匆,转眼间,他从一个省级机关的一般干部成为副省级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也从沂州那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到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滨海。而滨海不仅仅是南国边陲的重要城市,更重要的是地处南方边陲,是一个少数民族省份。西部、南部,与东南亚的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而他又是这个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对于滨海来说,云间池的治污问题是党中央十分关注的大事。尽管在他来滨海市前,江南省委和滨海市委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但是,云间池的污染还是相当严重,他上任之后,同样投入了大量精力,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治理污染问题不是一日之功。现在中央领导到江南来,重点要看云间池,他还是感到一种强大的压力。

七月二十四日,盛夏的江南,气象万千,而美丽的滨海,桑田叠翠,山花放彩。云间池畔,游人如织,海埂像一条漂浮在海中的玉带,将云间池一分为二,云间池的南面三面云山,一湖秀水,碧波浩荡,白帆点点,出没天际;北面的“草海”,水平如镜,洲屿隐现,傍岸曲折,港汊纵横,萍天苇地。堤上大树参天,垂柳拂波。海埂南面,斜坡缓舒,形成细软白沙铺底的海滩,水绿沙白,清幽可爱。每当盛夏,柳树丛中,沙滩上,挤满了一群群、一伙伙前来消夏的游人。

傍晚的云间池畔,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年男子迈着匆匆的脚步,他不像游客,却又像游客那样轻松自如。他不时地看看这里的水,这里的堤坝,每一棵树,每一个景点,谁也不知道他此刻的心境。他时而驻足立在曲桥上欣赏着尽情绽放的荷花,时而放眼远处自由飞翔的红嘴鸥。看,轻舟飘悠在绿色的湖水中,让人想到“莲动下渔舟”的诗情画意。这里是荷花的世界,荷叶的海洋。多么美丽的南国,多么醉人的滨海!

空中荡漾起轻松美妙的音乐。他静耳细听,飘逸的音乐中,他顿时浮想联翩,过去和未来飘逸升华在不断跳动的音阶上,琴弦上的长音犹如光影一闪而过,撒在碧波荡漾的绿色海洋中。是啊!从石杨到沂州,又从他起步的省城来到南国滨海,那里有他辛勤的汗水,有他走过的脚印,有他刻骨铭心的记忆,有他不断升迁的喜悦。

他在等待着,等待着什么?他还没有到总结人生的时候。

一群孩子在曲桥上追逐,青春啊,多么可贵的青春。他的童年没有他们这样烂漫,他羡慕他们,他们身上无不透着生命的活力。人生是无法轮回的,如果人生能够轮回,他会是什么样子?

他的手机响了,他瞟了一眼手机上的号码,是秘书小姚。

“裘书记,你在哪里?”

“有什么事吗?”

“石杨县有人要见你,见不见?”

“谁?”

“刘以松到滨海找你了。”

“刘以松!他在哪里?见!”

“滨海火车站打来电话,我先问问您。”

“让他来吧,我马上回去!”

挂了电话,往事历历在目,那是一场决定他政治生命的关键时刻,在他治下的长坝乡发生了乡村干部打死农民的事件,或许是当时正是他即将提拔的时候,或许是因为省电视台《大写实》的威力,或许是新华社记者“内参”稿件的定性问题,总之,在处理刘以松儿子被打死的那件事上,不能说他没有急功近利,甚至使用了一些摆不上桌面的手段。现在想想,他觉得有些对不起死去的刘士军和他的家人。当初如果不是刘以松爽快同意把儿子的尸体处理了,如果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即使不去北京告状,不知道会是什么后果。葛兵在那件事情上帮了他的大忙,可是他也没来得及解决葛兵的职务,就匆匆调到市里了。葛兵虽然没有再找过他,他觉得也像欠了他什么似的。现在刘以松千里迢迢找到江南来了,他应该给他点什么补偿呢?

他疾步走在海埂大堤上,一阵悠扬的歌声在耳边响起:“我爱你的白云蓝天,我爱你的红土高原,我爱你的四季如春,我爱你的气象万千……”

明天,中央领导就要到滨海来了,他的心里固然有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兴奋,可是他将怎样面对他在石杨县的那些做法,怎样面对刘以松?!

准备:二○○八年五月至二○○九年元月

写于:二○○九年四月至二○○九年九月

修定:二○一一年九月至二○一一年十月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41章 温柔风暴 (2)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20章 大展宏图 (2)第57章 关键时刻 (3)第46章 “治湖”“治官” (1)第49章 打破规则 (1)第41章 温柔风暴 (2)第45章 别开生面 (3)第43章 别开生面 (1)第44章 别开生面 (2)第48章 “治湖”“治官” (3)第1章 人命关天 (1)第48章 “治湖”“治官” (3)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45章 别开生面 (3)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31章 有口皆碑 (3)第42章 温柔风暴 (3)第39章 永不停歇 (3)第37章 永不停歇 (1)第19章 大展宏图 (1)第10章 命悬一线 (1)第45章 别开生面 (3)第26章 风波再起 (1)第35章 依依惜别 (2)第55章 关键时刻 (1)第19章 大展宏图 (1)第30章 有口皆碑 (2)第22章 大胆地试 (1)第58章 白云蓝天 (1)第28章 风波再起 (3)第26章 风波再起 (1)第56章 关键时刻 (2)第27章 风波再起 (2)第42章 温柔风暴 (3)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54章 “海推”“公推” (3)第34章 依依惜别 (1)第31章 有口皆碑 (3)第53章 “海推”“公推” (2)第26章 风波再起 (1)第37章 永不停歇 (1)第29章 有口皆碑 (1)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49章 打破规则 (1)第34章 依依惜别 (1)第12章 命悬一线 (3)第58章 白云蓝天 (1)第44章 别开生面 (2)第27章 风波再起 (2)第20章 大展宏图 (2)第23章 大胆地试 (2)第17章 拨云见日 (2)第46章 “治湖”“治官” (1)第22章 大胆地试 (1)第13章 尘埃落定 (1)第45章 别开生面 (3)第24章 大胆地试 (3)第54章 “海推”“公推” (3)第53章 “海推”“公推” (2)第30章 有口皆碑 (2)第34章 依依惜别 (1)第39章 永不停歇 (3)第58章 白云蓝天 (1)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19章 大展宏图 (1)第51章 打破规则 (3)第25章 大胆地试 (4)第34章 依依惜别 (1)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16章 拨云见日 (1)第23章 大胆地试 (2)第48章 “治湖”“治官” (3)第3章 人命关天 (3)第3章 人命关天 (3)第15章 尘埃落定 (3)第28章 风波再起 (3)第21章 大展宏图 (3)第57章 关键时刻 (3)第55章 关键时刻 (1)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50章 打破规则 (2)第26章 风波再起 (1)第31章 有口皆碑 (3)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53章 “海推”“公推” (2)第16章 拨云见日 (1)第3章 人命关天 (3)第42章 温柔风暴 (3)第30章 有口皆碑 (2)第53章 “海推”“公推” (2)第1章 人命关天 (1)第32章 还在争议 (1)第58章 白云蓝天 (1)第46章 “治湖”“治官” (1)第12章 命悬一线 (3)第16章 拨云见日 (1)第55章 关键时刻 (1)第45章 别开生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