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会试

崇祯十九年三月初九,清晨。

这时候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气温有些泛凉,一大批士子聚齐在京师顺天贡院门前,焦急等待着三年一度科举会试的入场。

即便冻得哆哆嗦嗦,不少士子也还是紧张异常,其中甚至有人忘却了周围温度,拿着书籍仍在默背。

不过,在赶考的诸多士子当中,却也不乏一些年纪轻轻便学富五车、成竹在胸之辈,夏完淳和瞿昌文各自负手站于最前头,看着其余焦虑不已的众人,都是呵呵笑个不停。

“平日不知刻苦勤习,会试临近时如此做法,又有何异,还不如回去种地算了。”瞿昌文显然有些看不起这些士子,冷笑着说道。

夏完淳心中颇有正义感,道:“昌文兄所言差异,天下士子本是一家,既然来此,都是为国效力,怎么能说让他们回乡种地呢?”

“哈哈,我也就是说说。”两人朝夕相处了这么久,瞿昌文自然知道夏完淳的心思,当下摇头说道:“不过是看不惯这些毫无学识之人还想入朝为官,发发牢骚而已。”

夏完淳点点头,虽然没再多说什么,看那样子却也是不置可否。

眼下来京士子大部分都是抱着试试看或者溜缝子的心思,甚至他们还听说,有人已经贿赂了礼部尚书李文选,或是一些本就和朝廷在职官员有亲戚关系的,都已经有了所谓的“答案”。

正在两人各自互相乱想时,一直紧闭的顺天贡院大门从里面被人推开,却是司礼太监李凤翔带着几个同考翰林走出来。

李凤翔先是睨眼看了一眼外头这些士子,才是不紧不慢的说道:“咳咳,杂家是圣上钦点的誊录所主官,快开始了,都进去吧。”

士子们连忙点头,纷纷将手中书籍留在贡院人手中,继而鱼贯而入,进门之后,早有一批太监和贡院中人在此按规搜身,为的便是防止考生有“夹带”。

所谓“夹带”,即是把考试的答案或提纲带在身上,说白了,就是考试带小条的舞弊行为,士子们一一经过搜身之后,才是分批次进入贡院。

贡院的明远楼旁有一棵元代古槐,相传这里是文光射斗牛的地方,所以时人又叫它“文昌槐”,素为京城名槐。

这文昌槐的根部生在路东,主干弯曲向西,因而树冠呈在路西,长势如卧龙,相传此槐与考生的文运有关。

历次前来顺天贡院参加会试的考生们无一例外都要膜拜,以登龙门,就连夏完淳和瞿昌文二人亦不能免俗,都在诚心膜拜。

贡院的科考也给附近的胡同带来了繁荣,如出现了售笔纸一条街的“笔管胡同”,有会馆性质的旅馆街道“鲤鱼胡同”,因为考生多骑驴进京赶考,又出现了“驴蹄子胡同”这种市井称呼。

其中鲤鱼胡同原本是一条小胡同,先叫“老人胡同”,进京的考生没钱的寒门占据了绝大多数,一般都骑驴进京住在驴蹄子胡同。

相传,有一次会试时一个穷考生因没有钱,走着进京只得住到老人胡同的一位老人家,在科考的前三天忽降雨水,胡同地面成河,有大鲤鱼出现,后这位穷考生竟考中了第一名“状元”。

从此,老人胡同名气大振,以后考生们又纷纷住到老人胡同,想借运高中,胡同也改名为“鲤鱼胡同”,有鲤鱼跃龙门之意。

到了现在这崇祯十九年,经过朝堂议定,有关政策陆续出台,不少私设会馆性质的旅馆都陆陆续续被兵马司和顺天府衙门强令迁到南城,继而在宣武和崇文一带又出现很多会馆。

与前者不同的是,这些新出现的会馆多为官办,为前来赶考的士子们提供食宿和一些经济上的支持,相当于朝廷资助教育事业。

在贡院至公堂,倪元璐、方逢年、冯铨和张瑞图四名崇祯皇帝钦定的主考官早已落座,其余十几名同考官也是各自摆放桌椅分级落座,整场都显得异常肃穆。

看着众考生拜槐而来,四名主考官计议几句,最后是由张瑞图起身指向旁侧小屋,正色道:“本官为陛下钦点此次会试主考,开考之前,有些话要提醒诸位。”

“此次会试,成规如同以往,击鼓为令,点香计时。”

“诸位士子都还年轻,今后还有的是机会,莫要因小失大,铤而走险,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言罢,张瑞图心道自己算是仁至义尽,咳咳几声,继续道:

“本官宣布,此次春闱,正式开始,落座应试去吧!”

士子们纷纷行礼作揖,齐声喊道:“学生知道了。”

话音落定,士子们开始按照之前分配好的座位和场次陆续入座,在他们的考棚之中,早有贡院的官员将考试有关用具尽数备齐。

东西也不多,一间考棚,一盆炭火、一支蜡烛,便是全部了,今后的三日中,他们吃睡都将在这小小的考棚里。

夏完淳告别瞿昌文,寻到自己的考棚,深吸口气,伸手推门走了进去,见到内中布置之简略,也是叹了口气,摇摇头坐在位置上开始观卷。

他没看几眼,却忽然听到考棚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却是一个誊录所的小太监走过来,用锁头从外面死死锁住了自己的考棚。

这也是考虑到士子之间互相串换答案,使考试无法真实明显的反映出每个人的真才实学,按规矩来说,本来会试规定要连续被关十几天。

一份试卷,士子进去之后,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五六小时肯定就会做完,那个时候考试的士子一没书籍可以阅读,二又不像现代那样有手机可以打游戏,那他们做什么?

无非就是睡觉、发呆而已。

历史上,贡院年年修缮,在永乐、嘉靖、万历三朝时又各自经过一次从头到脚的整改,然而失火之事依旧层出不穷,其中一个较大原因,就是闲来无事的士子不小心打翻火烛或炭火,从而酿成失火大错。

虽然贡院外处处都有大水缸,但就以这个时候而言,一旦起火便很难扑灭,再者说来,贡院九千多间考棚,也并非时时刻刻都有人紧盯,一旦生火,很难第一时间得知。

更何况,因为一次考试让士子们过半个月狭小的牢狱生活也不尽人道。

所以此次会试一个比较大的改革便是,三场会试,每场为期三天,结束后士子都可以回去休息准备几日,再来参加下一场的会试。

这样既保证了士子有充足的精力应对考试,又把火灾的危害降到最低。

要知道,一旦贡院起火,重建那几十近百万两的白银还是轻的,更为严重的是人员损伤和一些书籍因此而损毁,那种价值是无法弥补的。

新的一月,祝所有书友国庆节快乐,祖国母亲生日快乐,越来越强大!还有,朕的票呢!

第七百零四章:打肿脸充胖子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十三章:周遇吉誓决李闯第二百四十一章:定远三子,戚帅遗风第一百零一章:为弟兄们在忠烈祠搏一个名位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归心武昌,李自成议政西安第四百二十六章:多尔衮尽诛哈达,崇祯帝再设驿站第六百二十九章:冯铨致仕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二百四十一章:定远三子,戚帅遗风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旧怨第七百八十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一)第六百八十一章:公报私仇,一举多得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四百八十章:对阵(求推荐)第五百四十章:法与情第三百九十一章:刘道贞血战忠州,秦曾又却西贼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狱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师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四百七十六章:雄关第三十六章:朕让你心服口服的背锅第七百五十八章:来自大明的正义之师第五百七十一章: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后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十九章:惊变大同(上)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尽出,鹿死谁手第五百四十四章:韩子元第五百八十章:关外境况第三百七十八章:恩与威第七十九章:平台点将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内迁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骑第五十章:惊变大同(下)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五十五章:建奴议政第二百二十章:乌齐叶特最后的荣光第三百八十章:惠国公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体纯反正第四百九十六章:背弃、妖女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乱的永昌号(第三更)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广德(上)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三十六章:朕让你心服口服的背锅第六百八十一章:公报私仇,一举多得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诏书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将谢幕,新督定策第六百一十章:天下巨商会于京第六百八十一章:公报私仇,一举多得第七百六十五章:朕为你再战最后一次第九十三章:良乡大捷第五百四十六章:内情第五十一章:罪己诏(求收藏!!)第七百八十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一)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来了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难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肃第四百三十九章:东厂毒蛇许荣秀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了第六百九十八章:姜还是老的辣第三百章:丙戍变革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斩首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战第二百六十四章:宁完我入京第五十七章:神秘书信第七百七十六章:保护火枪营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绝第三百九十八章:辽国公之请,大明天可汗第五十七章:神秘书信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营之战(中二)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三百一十章:群起而攻之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谋 其次伐心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东,下苏杭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后满虏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线复建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个强权!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七百六十章:强撸未必能灰飞烟灭第七百三十六章:他们根本不想攻城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复襄阳第六百章:得与失第六十六章:双刀出鞘(为堂主诚信敬业友善贺!)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监国,出师遵化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择第四百七十六章:雄关第七百零三章:来了还想走?第二百一十二章:老冯出塞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复太原(下)第二章没了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脸平静的群臣们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