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三战三决之第一战

牺牲后勤,只为追求速度以及效率,就必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破绽。

而如今,达到目的的同时,楚国的军粮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短缺,尽管项燕下令集合全军的军粮,实行严格的配给制。

可是最后军需官统计了一番,报给了他一个十分让人绝望的数字,全军的粮食省吃俭用之下,也只能够再坚持十天了。

所以项燕别无选择,只能尽快的攻城,通过攻城战中不断死伤的士兵,来减少军粮的损耗。

并且,也能够利用这汹涌的攻势,尽快的拿下这座南梁城,为楚国前进的道路打开一个口子。

两军你来我往,为了这小小的城池,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殊死对决,在这里,只有胜利者才能活到最后。

……

而在中部战场,秦国与以御国为首的三国联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对决,其战争的惨烈程度,远远过于其他两个战场。

这听起来有些奇怪,因为要知道,虽然中部双方的军队规模是最大的,两军加起来足有80万人,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人感到恐惧窒息的数字。

可是南部的战场,楚国和秦军各自有着30万人,加起来也有他60万,虽然比起80万人来有所差距,但在这种庞大的数字之下,差距也不是太过于明显。

那又为什么会说中部的战场,发生的厮杀激烈程度,远远超出于其他两方呢!

说起来,这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点,就是秦国这一次,是以中部作为突破口的。

不同于其他两个方向战线的防守策略,中部是以突击猛攻,以最大的力量,攻破敌人的防线,从而达到一点破面的效果。

所以中部的45万秦军,在战争一开始,就进行了汹涌的攻势,并没有畏缩不前,据地而守。

而对面的三国联军,也同样如此。

毕竟是三个国家,35万大军的粮草消耗,哪怕有着就近的韩国物资支援,但还是物资短缺,毕竟韩国经过这一番破坏,已经生民凋敝,国内一片荒凉之景。

而且韩国本就人口不多,属地狭小,所能种出的粮食除了勉强够他们本国的消耗之外,却是多不出其他剩余的。

经过这一番战争的消耗,虽然人口大为锐减,让粮食有所剩余,但也顶不住35万青壮年,那每天如山般的消耗。

赵魏两国虽然也有些支援,之前一直都是这两国的支持,才能够让35万大军在前线一直勉强支撑下去。

不过事到如今,赵魏两国因为战争的原因,实力大大的锐减,粮草消耗更是严重,而今他们的国君都被围了,全国的精力资源早就被牵扯到了北方战场,是再也没有余力来支援中部联军了。

所以中部联军的粮草已经所剩不多,据估计,这些粮草在省吃俭用之下,也就只能支撑他两个月了。

为了解决这种状况,钟御不得不主动进攻,寻求战机,要么是做出突破,从秦国本地掠夺粮草物资,弥补损耗。

要么,就是通过战争,将士兵的人数给减少,这样人少了,每天需要消耗的粮食也就少了,能够支撑的时间也就多了。

而且,在中部跟秦军对峙了那么久,不论是自己还是秦国,双方都有些支撑不下去了,耐心也耗的差不多,毕竟已经对峙了两年多,这么长的时间,比起赵国的长平之战,也是丝毫不落下风。

所以大战一开始,两方就在平原之上,堂堂正正地摆开了阵势,开始了一场场决战。

古代的大军,之所以讲究兵法,讲究诡道,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实力不足,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不过,通过谋划诡计而获取的胜利,终究难以让人从心底里感到佩服。

人从心底里,还是佩服那些强者的。

所以纵观历史,能够建立起一个个雄霸天下的王朝的人,又有几个是通过阴谋诡计而达成的呢!

秦国灭六国,每一次都是派了数十万大军,堂堂正正的碾压过去。之后的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也是打了好几场几十万规模以上的大战,通过这些军队的动员规模,以及士兵的敢战,那些天下诸侯才会心甘情愿地聚合在刘邦的麾下,帮助他一起打项羽。

除了因为项羽实力的强大,以及虎视眈眈吞并天下的野心,受于压迫,而不得不聚合在一起,难道就没有因为刘邦拉麾下数量庞大的军队吗?正是因为佩服他的强大,所以才会认他当老大,奉他为帝王。

如今的山东六国,合纵联盟的成员,为什么会心甘情愿的奉御国作为合纵长。

其中除了不敢当出头鸟,独自面对秦国那巨大的压力之外,还不是因为御国之前那30万大军,兵压燕国,一举将燕国打残的战绩吗?

正是因为这股实力,所以诸国自认不如,才奉御国为合纵长。

在这三个月之中,双方总共打了三次大规模的决战,三战三决,在这片土地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尸骨。

第一战,作为双方试探的一场战役,双方出的兵力不多,各自10万人。

但人虽不多,厮杀的惨烈却是极为可怕。

战场之上,血云满天,暴风涌动,风沙四起,嘶喊之声不绝于耳。双方的士兵为了各自的信仰,各自的理由,各自的坚持,以及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活下来,不得不拼尽自己的一切,赌上自己的性命,杀尽眼前的敌人,让自己能够活下来,活到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由于是第一场,不管是士兵还是将领,在战前都得到了指示,这一场战,不能退,只能进。

只要没有接到命令,凡是胆敢后退的人,哪怕他从战场上退下来,也会被斩首示众,他们的父母亲人,也会遭到株连。

在这一严苛的军令之下,以及后方那虎视眈眈的督战队,所有的士兵不得不硬着头皮,哪怕心里害怕到极点,也只能身不由己地迈着自己的步子,双手紧紧的抓住自己手中的兵刃,将他们视为了自己的保命符。

毕竟,在这种时候,他们能够信任的,也只有他们手里的兵器了。

第206章宫中议事第161章系统消失了第474章粮食第259章第二战初第387章简化版的魔功第70章 武都郡下第119章不甘第123章敌我形势第435章斗将第164章北伐序幕第396章埋伏第393章高手第15章 战争的序幕第28章 抉择第303章宣召第73章 攻城第76章 云南郡第420章最后时刻下第42章 文士第442章酒楼意气第379章整编下第65章 破关第193章荣耀与磨砺第458章底蕴增强第8章 胜利第77章 坑杀(求推荐)关于最近为什么每天两更的解释与说明第302章目的第111章内部矛盾第426章归德府之战中第357章山本郡第403章破敌第242章魏国的突击第376章国人众第157章行迹泄露第276章恐惧第45章 人口第461章蔑视第114章私心与隐瞒第73章 攻城第29章 部落的乱局第238章消化第328章叛军的雄起第31章 受降第339章目不暇接上第185章扬名之始第51章 报复第198章幻法阴阳第307章大人饶命(第三章)第447章风雨飘摇第419章最后时刻上第337章七国的实力下第49章 制衡第410章轰炸第456章太阳神火第251章群臣争议第146章渡口争夺第469章大明的反攻第123章敌我形势第182章虎痴恶来第385章战前分析第142章神威如狱第14章 怜悯第80章 益州平定第135章经验主义要不得第245章百家投靠第394章暗中黑手第126章西南战局(求订阅)第139章危机第99章交替(求推荐)第236章诸国态势第314章寡人不信第189章燕国战略第69章 平定汉中第255章腹背受敌第383章伤亡惨重第295章短暂的和平一第428章战后余波第192章败亡之机第213章紫兰轩第15章 战争的序幕第131章没有钱该怎么修炼(求订阅)第488章入侵南部第238章消化第400章艰难的抉择第480章布局完成第461章蔑视第33章周边形势第196章慷慨悲歌第189章燕国战略第25章 骑兵第209章新郑城第53章 赴任第287章底蕴一第391章救援第490章扩张第86章大刑第350章半神世界第111章内部矛盾第169章阴阳攻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