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末的天已经开始冷起来了,建安又是处在建溪边上,说是溪,其实并不比汉水窄多少,城外四周又没什么太高的山挡着,因此入冬以来,江风就一天到晚的吹着,虽然不大,但吹到人身上,还是觉得透骨的凉。
午前,东城门守城的兵丁正拢了袖子,离开他们城门洞的哨位,挪到城外,斜靠在城墙上,面向东面晒着,这样是一举两得,又能晒到日头,又不耽误守卫城门,若是到了午后,他们自然就会挪到城门里,一样可以晒到日头。一条黑色的土狗懒洋洋的趴在他们的脚下,半闭着眼睛,头枕在一个兵士的脚面上,舒舒服服的躺着,常进出城门的人都知道,别看这土狗懒洋洋的,可那是条好狗,闽北俗话说,一龙二虎三孬种,说的就是看土狗的下巴有几根须,一根须的是上品,非常难得,几窝小狗中都未必能碰到一只,这样的狗长大后即衷心又凶猛,称为龙,两根须的则是中品,经过调教也有很大机会成为一个好帮手,称为虎;三根须的则就是没有出息的了,非常的难调教,性格也是很懦弱的,至于说四根须什么样,没听说过,也没人见过有四根须的。当然看须并不是唯一的标准,还得看耳朵,一出生的时候,耳朵就支愣着的是好狗,性子猛,耳朵搭拉着的,则不算好狗。一般地说,结合了看须和看耳朵这两条选出的狗基本就没差的。
这条黑土狗,据说就是那种一根须且出生时就耳朵支楞得老高的极品种,别看它这时候这么躺着舒服的晒日头,可只要守城兵一叫唤,这狗就仿佛变了性子,立即变的凶猛万分,所以基本上,没人敢去轻易招惹,进出城门都会小心谨慎些。
黑狗正舒舒服服的躺着,突然间,它的耳朵动了一下,眼睛随即睁了开来,一嗗噜就从地面站了起来,眼睛盯着远处,嘴里发出低沉的咆哮声,原本看似软绵绵的尾巴也笔直的垂着。
本来守城兵丁还寻思着要不要偷懒一下,跑遏跃跟的羊铺上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啃一张胡饼,或者说跑城门边那个建安小食铺上吃上一碗豆腐丸,再带些个烧饼回来的。本来么,这建安自前年以来,就几乎很少有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发生,几乎都已经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了,建安城里并没像长安或者其他的大城一样,有隔了坊区,有坊兵守卫,有巡街兵巡逻,除了打更的更夫和偶尔出来巡逻的衙役外,其余一切都是靠着邻里间互相照应着,但就这样,也几乎很少有人动什么歪心思,若是有,早被邻里的唾沫给淹了:你个好吃懒做的葜子(地痞的意思),如今小东家给了那么多出路,随便动动手脚,那也能保你全家不饿,而你却整日介的游手好闲,简直丢了你祖上的脸哦。因此上,只要是手脚健全,能走能动的,几乎都有事可做,要么去田里抓泥鳅,如今这庄稼已经收了,田里到处是泥鳅,随便一挖,一天起码能有个三四斤,拿到富来客栈或是其他客栈去,也能换得不少铜板,足够一家四五口人的吃用了;要么就跟了富来客栈的车队,送东西去各处分号,再将各地收来的东西运回来,一趟也不过个把月的时间,得的工钱也是足够吃用的,跟车队还有那新来的镇将派的几名军士跟着,说是调防来着,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就是变着方的给富来客栈护送呢,有军士跟着,那自然是安全万分的,可以说就是个简单的跑腿而已,又不累;再要是更懒的,那也有去处,只须得往城门附近一蹲,碰到了外地来的,迎上前去,打听好外地来人需要去哪,做什么,完了带着他们一一的办理完,最后都能凭了或是店家或是衙门出具的信物,到月底去衙门领钱,虽然不多,但吃饱也是不愁的,最适合那些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汉做;即使是没什么力气的,那也简单,喏,去收些番薯来,洗净煮熟了晒成干,总归是会的罢?这里面可也有不少的利呢,晒一斤番薯干,卖到富来客栈去,通常能赚到一文钱,要是一口气晒个百八十斤的,那也不老少了。
总之,现在的建安城里,守城的兵丁和衙门的衙役,几乎就成了摆设用的,倒是衙门里的那些个小吏们比原来更忙了,不过他们也不白忙,至少每月到手的薪俸比起以前可多了许多。据说,凡此总总,都是那个如今还远在长安,当了宣德郎的小东家所为的,万里之遥啊,小东家竟然还能想着方的给乡亲们谋福,难怪皇上要封他个宣德郎了,宣德宣德,小东家所做的一切可不是宣德么?宣德郎在往上是什么官?什么,你不知道?切,白吃了你呢,在往上啊,那就该是相公了,那可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大官,连使君见了都要行礼呢。这官要是品级不高,怎么能称得上宣德呢?宣德宣德,那就是替皇上宣德呢。建安地处偏远,百姓们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刺史,又见得以前小东家出入州衙门如回家一般的平常稀松,这回又封了个官,自然就以为这宣德郎是顶了天的官了。
再说那俩守城兵丁,心里正盘算呢,这时候一听黑狗低沉的咆哮起来,眼皮没来由的一跳:娘咧,黑子这是咋的了?往常就是被人撩拨得恼了,也不过吼两声,呲下牙,从没见过如此如临大敌的神情啊?再稍等片刻,就觉得脚下有轻微的震动,这可是一大群马匹奔跑才有的动静,莫非是年初小东家帮助剿了的贼人没死绝,这会儿纠众报复来了?两人一使眼色,其中一个撒腿就往城北跑,那里可是镇将府所在,这新来的镇将一到,早就被人从他带来的亲兵口中打听了出来,这是当朝兵部李尚书之孙,和小东家是极为要好的,如今这出了状况,自然想起来第一个就是去找他。
还没跑出几步呢,就见得镇将李业嗣已经披挂策马而来,身后跟了几十个军士,个个都是披挂齐全的,见那守城的兵丁慌慌张张,便喝道:“慌张什么!某家在此。”原来李业嗣的马却是李家老爷子心爱的坐骑,跟了李老爷子上过不少战场的,如今虽然是已经渐不如从前那般的壮实,但胜在曾经冲锋陷阵无数,这样的老马,临敌时候已经不会如新上战阵的马一班慌乱,而且已经通了人性,这次李业嗣被派到建安,李老爷子心疼孙子,放心不下,就将这马给了李业嗣。这马早就感知了地面的震动,长嘶了提醒李业嗣,故而李业嗣也就当下披挂齐全,纠了在府中的兵士赶了过来。镇将府在城内,而镇军军营却是在城外的,如今去城外纠集队伍怕是来不及了,但李业嗣自是不怕,一来建安又不是处于边疆地区,不可能有外敌来犯;二来是他来建安的这段时间,已经使人四处探查过了,小股山贼是有些,都是些流寇,三五人集成伙,劫了就跑的那种,剿起来是很难,但却是成不了气候,而且他们也都不是那种狠角色,过往的行商给些银钱,基本都会放行。所以他是不大相信会有什么大股贼人的,最大的一股早在年初就已经剿灭得一干二净。不过为防万一,他还是赶到城门,吩咐先把城门关了再说。
城门还没关上,就见远远的驰来十多骑,其中一个还举着一面旌旗,李业嗣定睛一看,连忙吩咐把关了一半的城门又开了起来,自己迎了出去。
来的正是跟着王况回建安的羽林军百人队的前哨。经过一个多近两个月的跋涉,他们终于回到了建安,除了在房山绕道花了些时间外,一路上基本都很顺利,乘船顺水而下,速度比起当初去长安逆流而上快了是一倍不止,真的有日行千里的感觉。
本来在进入建州地界的时候,李管事就提议说是派人提前赶回建安告知一声,王况不允,说是要给大家来个惊喜,直到到了唐兴,在岑余子的暗示下,才发现问题,如果不把自己回来的消息提前告知的话,那谁去收拾屋子给众人住?大老爷们还好办,大不了就是不顾形象的一躺就是,可小娘子怎么办?说不定林明还以为他们没那么早回来,没收拾好呢,所以,最后王况还是不得不放弃了给大家一个惊喜的想法,让一队兵士赶去报信。他可是没考虑到自己这么多人,浩浩荡荡的开过去会给人困扰,毕竟他可从来没有带过这么多人。
本来要是王况早点派人前来,这些人也不会拼了命的策马狂奔,自然也就闹不出这么大动静,十来匹马狂奔,那动静可是够大的了,自隐太子事败后,建安城里已经好些年没有这么大动静,来往客商行人即便是带了马多的,那也是缓步而行,哪有这么不要命的赶的?可不这么赶的话,时间上就来不及,唐兴到建安也不过两百来里路,除了樟元山难爬些外,其他路都不难走,也只需要四五个时辰就到了,就是这队人这么狂奔,也只最多能争取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因此由不得他们不狂奔一气。好在毕竟是羽林军,知道这狂奔怕是会引来不必要的猜疑,因此在能望见城门的时候,他们就把旗打了出来,免得被守城的误会。
得知王况一行人傍晚时便能回转,一时间富来客栈上下是喜气洋洋,人人走路都轻盈了不少,而王凌也得了假,被黄良给放回家去了,林明府中上下也开始行动了起来。
到得午后,整个建安城都知道小东家回来了,正在路上,再有两个时辰左右就能回,顿时全城几乎都行动了起来,有自发去扫街道的,有端了水在扫完的街面上洒水的,有些人甚至连城门外都扫了,临街的店铺,也都派了伙计将木墙给擦洗了一遍,天还没黑,整个建安是焕然一新,搞得那些个新调来的官员也是咋舌:怕是天使来了也没这个待遇吧?恐怕就是陛下亲来,也不过如此,只不过陛下来了,还得多个洒黄土的程序。这个王二郎,竟然是如此得深得建安民众的心,不过想想他们来的时候,却是怎么也不相信这便是建安,整个建安的繁荣程度,已经和关中的不少中县不相上下,除了说因为地处偏远,人口不够,缴纳的赋税没法比之外,其他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关中,至少,目前的建安,基本上已经看不到特别穷困的人家,即便是那些住在城外河边的住户,如今的草庐基本上都是修过的,而且,他们还经常见到这些住户们,一个月也能吃上一两次豚肉了,这在以往,那可是一年也只有过年时节才肯吃的。
而更让这帮人吃惊的是,据说,王二郎竟然提议说是要藏富于民,等百姓富足了,自然能吸引更多的人来,那么税赋也就自然上去了,这岂不是正合了陛下当初登基时发的宏愿么?
事实上,他们在建安呆得越久就越发现神奇的地方,比如说那个建安小食公会,收取各地开了建安小食的年费,据说收得的不少,这些钱除了有一部分做为捐税缴纳到国库外,其余的都用在了架桥修路,帮助孤寡,开办学堂等等事务上去,按说,这样的收费在其他地方肯定是要受到抵制的,但怪就怪在建安人人都想挤破了头去交这个费用,而且这费用收得竟然比税还高,但人家打的是民间的旗号,又没说是官府额外增税,朝廷也是没法拿这个做文章的。
在建安呆了这么几个月后,原本是抱着应付家族中的差使心态的,也大多渐渐的心思活开了,若按如此下去,怕是这建州还不发达起来?这不是么?据说朝中已经定下来了,明年起,建安就从下县升为中县了,建安县令和各级官吏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几乎是人人连升三级,这升官速度,啧啧。这可是人家硬靠了过硬的政绩上去的,旁人只有羡慕的份,只有干瞪眼的份。现在想想,他们开始佩服起家族中的决定了,说不定,过个几年,可就轮到自己坐着升官了。
自然了,宣德郎回来了,作为父母官,林明那是要出迎一下的,这可是建安的骄傲,所以,建安县的官吏们,今天破例的早早就收了工,回家休整一番,准备到城门外去迎接宣德郎,就是他们想不早收工,那也得要有事做才行,几乎全城的人都为了迎接小东家回来而忙碌着,谁有闲工夫来找他们?
也不知道是谁家挑的头,在自家门上挂了个红灯笼,天还没黑,就点上了蜡烛,不多久,从城门口开始,一直到王家和富来客栈的一路上,临街的店铺住家个个都挂起了红灯笼,要是有不知道的,还以为一下有那么多家办喜事。
天色刚擦黑,建安城外沿着官道两边,就站了一长溜的人群,一直延绵到一里开外,几乎站在路边的,都换上了过年时候才舍得穿的新衣服,穿不起新衣服的,也特地的将最好的衣服给穿了出来,还有几个老头老太太,手里拿着棕毛,说是等小东家来了,要帮他把身上的尘土刷一刷,干干净净的进城去。
没等多久,就见远处尘土飞扬,一支队伍蜿蜒而来,打头的是两队骑着高头大马的羽林军士,中间是二十好几辆的马车,再后面又是羽林军押后。
王况的车队里的马车数量可以说是一路上不断的在增加着,先是到了池州后,杏花村送来了两车的酒,接着是到了义安,出船仓透气的王况被渔民们认了出来,于是又多了一车鱼干啊什么的,一路上王况他们吃的都是鲜活的东西,这些东西一时间没处解决,就带着了,然后是金陵姜家,唐兴慎家等等,到了最后,王况的车队就从十几辆马车扩大成了二十多辆的规模,也幸好到了金陵后,姜家调拨了十辆马车过来给王况用,正好这些马车又可以从建安运辣椒酱啊友粉啊什么的回去,否则王况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车队还没走近,带了火把灯笼的就把火把灯笼全都点上了,也不管这时候天才擦黑,路上还是可以看得分明的。等到车队行近了,有那早早的跑了大老远去迎的林家家人认出了队伍里骑着五花马的李管事来,一声欢呼:“是小东家回来了,真的是小东家回来了。”这话声一个接一个的就传递了下去,听到的都开始欢呼起来,听到马车外的欢呼声,王况牵了王冼的手迈出马车,站在车厢前的踏板上,见那么多人来迎接,心下也是感动,这就是百姓啊,你为他做一点点好事,他们便能时时刻刻的牢记着你的好来,自己若真能在这大唐混出个模样来,造福一方,也算是不虚此行了。